李式钦;吴春容;缪丽霞
1997年11月~2007年11月,我院妇科经腹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肌瘤1 476例,现就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求降低子宫肌瘤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1 临床资料
作者:卢术芳;窦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提高内科重症病房(N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预防护理事件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2007年1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231例NCU患者,将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发生的原因、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②方法 对383例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高血压病知识知晓情况、服药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 其用药依从性较差,且与患者高血压病知识知晓情况、文化层次差异相关.④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服药,减少毒副作用,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作者:刘汝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医学的重要性在日益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John Hopkins大学精神卫生教授Kremer曾预测21世纪将出现精神疾病和心身障碍及其伴随的慢性残疾的大流行,患病率将明显上升.所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精神医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华北煤炭医学院于2006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精神卫生方向)的本科生,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发现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精神医学人才,我系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精神卫生方向)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的尝试,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允恩;李建明;李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BNP主要由心室分泌,是反映左心室功能的敏感指标,目前关于BNP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以及对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本文对其在临床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2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采用石杉碱甲治疗,疗程为12周.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副反应和认知功能评估. ③结果疗程结束后,根据MMSE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72.6%,轻度痴呆有效率为90%,中度痴呆为64.3%;AD有效率为61.1%,VD为88.5%,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MMSE、ADL及WMS量表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④结论 石杉碱甲能有效改善老年期痴呆症患者的智能、记忆功能及生活能力,对轻度痴呆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杨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临床实习教学情况,分析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提出改进措施.②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青岛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2003级6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临床教学情况满意度调查.③结果 大多数学生对临床护理及医疗实习较满意,但临床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现行实习模式存在诸多缺陷.④结论 应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加强临床实习教学管理.
作者:赵蕊蕊;高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②方法 诱导量:咪达唑仑组0.1~0.2mg/kg,丙泊酚组1~2mg/kg,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联合用药组0.1mg/kg+丙泊酚1mg/kg;维持量:咪达唑仑组0.04~0.16 mg/(kg·h),丙泊酚组0.5~4mg/(kg·h),咪达唑仑+丙泊酚组咪达唑仑0.08mg/(kg·h)+丙泊酚1~2mg/(kg·h).③结果 咪达唑仑+丙泊酚组在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恢复时间及清醒后再入睡率等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联合应用,镇静效果满意,可以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费用,是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探讨八正散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116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6例,口服八正散加味配合氟嗪酸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仅以氟嗪酸胶囊治疗.③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 八正散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庞永儒;莫庆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法律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医院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纠纷越来越突出,医疗纠纷投诉率呈较大幅度增长.医院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近年来,作者经过医院管理工作的实践与调查,就医疗管理中存在的医疗纠纷隐患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医疗管理、避免医疗纠纷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性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高梅;康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疗实践中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的增多,要求现代医学教育在强化医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医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在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全身心的关照,提供人性化和道德化的医疗服务.因此,对医学生进行医德信念、敬业精神、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职业素质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营养的加强,巨大儿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巨大儿是产科常见的高危妊娠,由此导致的母婴并发症随之增加.2005~2007年,我院共分娩产妇1 730例,其中巨大儿18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田昕;许丹彤;王晓燕;信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国内人工流产术一般是在无麻醉下进行的,手术常给受术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严重时可发生以心血管反应为主要表现的人工流产综合征,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是完全必要和有意义的.我院应用骶管阻滞加宫腔内注药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共2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其MRI特点.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MRI诊断为SAE的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SAE常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且均有5~30年不等的高血压史.脑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腔隙性梗死灶以及脑萎缩.④结论 熟悉掌握SAE的临床及MRI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延缓痴呆的发生.
作者:贾天礼;剧仲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烧伤后随着深度创面的愈合,胶原纤维随之增生[1],患者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甚至发展到肢体挛缩畸形,影响关节功能,限制了肢体活动,从而造成伤员精神与生活极大的负担和压力.2008年2~6月,我们对40例烧伤后患者实施系统性康复护理,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毕素锦;吴美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探讨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 应用低频结合高频超声对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检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和经保守治疗至体征消失的173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82%.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90%、80.95%和100%.④结论 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式钦;吴春容;缪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探讨降低产科因素致子宫切除发生率的可能性.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8年间39例因产科因素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产科因素致子宫切除发生率为1.6‰,主要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子宫破裂、羊水栓塞.④结论 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做好围生期保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纪艳洁;柏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乙型肝炎系由嗜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机体感染病毒的应激状态下可同时出现病理改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有些学者已开始关注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问题.社会心理负荷过重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及复发的诱因之一,加之疾病反复及迁延不愈,往往产生负性情绪,不利于肝炎的康复[1].2007年8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了评定,并实施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珍丽;马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比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②方法 将64例经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确诊患者,按照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HAMD评分情况进行配对,分为心理治疗组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③结果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停止后2周,患者HAMD抑郁评分即明显回升,达到治疗后第2周水平,而心理治疗组则相对稳定.④结论 心理治疗组近期效果不及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但停止治疗后远期效果则明显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佳途径可能是心理护理辅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药物治疗.
作者:陈研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①目的 探讨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的诊断、治疗及其转归.②方法 对住院治疗的10例右心室心肌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10例右心室心肌梗死中并发下壁心肌梗死8例,并发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1例,并发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除常规处理外,4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2例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8例好转出院,1例死于泵衰竭,1例死于心脏骤停.④结论 右胸导联特别V4R上ST段抬高是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有力证据.当下壁心肌梗死,STIII>STII,出现右心衰竭、不易纠正的低血压,应当复查18导联的心电图,尽早发现右心室心肌梗死.
作者:顾建英;卢全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