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啸;李海斌
Stomrt-traves综合征极为罕见,一般与长期淋巴水肿相关,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同侧上肢,尤其术后放疗,长期慢性淋巴水肿、淋巴管扩张,内皮细胞恶性增生导致肿瘤形成.我院收治Stomrt-traves综合征1例,结合有关文献,旨在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董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0%,病死率相当高,是目前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近3年来,我院收治1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熊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力衰竭患者随着近年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其患病率亦逐渐增高,心衰患者其内皮素-1将有明显的变化.我们采用卡托普利干预性治疗心力衰竭,测定其ET-1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翠玲;于景彬;宋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与尿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其对TIMP-1作用的影响.②方法20例DN患者血清TIMP-1检测采用ELISA法,并同时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③结果20例患者血清TIMP-1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男、女性别之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IMP-1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P<0.01),但均与年龄、病史长短、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相关性.④结论TIMP-1可能抑制了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促使肾小球基底膜(GBM)重塑,与蛋白尿的产生相关.
作者:佘正元;刘波;肖前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l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的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2001年9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13例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临床表现与CT颅脑扫描报告如下.
作者:季作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晚期膀胱癌施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是近年泌尿外科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对麻醉要求甚高.2005年3月~2006年2月,我院安全施行4例,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宇虹;徐凯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分为4大类.其中,脑卒中是成年人癫痫较常见的原因之一.2000年1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急性期并发癫痫发作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雅静;王海英;曹亦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不同冠心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影响.②方法Fib、D-D和vWF均采用STAGO公司的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测定.③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Fib、D-D、vWF、MPV4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④结论Fib、D-D、vWF、MPV增高,对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演变情况及用于溶栓药物治疗的疗程监测和疗效考核,评价预后,且对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性缺血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戎秀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上常有患者因瘫痪、昏迷而大便失禁.不仅使患者肛周皮肤易出现糜烂,而且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本文介绍一种方法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又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的新方法.
作者:张虹霞;苏丽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食品的多样性及组成成分复杂,对应用于食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理想的食品分析方法好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食品基质,并可同时测定同一基质的不同组分.由于毛细管电泳(CE)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CE具有多种不同的分离模式,可以满足许多基质复杂的食品分析要求.在1997年的第48届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会议上,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被列为食品分析、饮食安全检查等方面重点发展内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茜;王广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肠道菌群正常时保持平衡状态,构成肠道屏障,彼此制约消长.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肠道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也能使人患病,引起人体内菌群失调及肠道出现功能紊乱和腹泻等症状.在这些正常菌群中,因条件改变能够使人致病的细菌称之为条件致病菌.由于临床上大剂量、多疗程、新的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制剂的应用,使正常菌群被破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病的发生率上升.近年来,我们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使用抗生素不当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性肠炎患者16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燕;蒋琳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大剂量合理的联合化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早期强化治疗,新药物的不断发现,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缓解率已达到70%~80%,但仍有部分患者经化疗后未缓解或缓解后又复发(即复发性与难治性),这部分患者的治疗仍然是ALL治疗的难点之一.2000~2005年,我们应用米托蒽醌(MIT)、足叶乙甙(VP-16)、阿糖胞苷(Ara-C)联合组成MEA方案治疗复发与难治性ALL患者30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梅;袁红;黄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医药学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翻译工作对外国人了解中医至关重要.中医翻译研究起步较晚,尚处在一个发展初期.由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些词义深奥难懂,翻译难度大,同时又没有既定的标准可循,目前,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的翻译作品质量较低,中医翻译著作相当混乱,有些词不达意,有些甚至是曲解和离谱,就像西方的中国餐馆烧不出正宗的中国菜一样,无法引起英语国家读者的普遍关注与兴趣,制约了中医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制定统一并切实可行的中医翻译标准便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徐艳丽;毛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我国常见的周围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之一,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脉;伴行静脉和浅表静脉也常累及.病理变化为血管壁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后肢端发生坏疽、溃疡[1].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宋群;胡骥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右半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解剖学的关系,部分患者被实施阑尾切除术而被遗漏结肠癌,以致延误结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时间[1].2000~2005年,我院共收治5例误诊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会利;张国志;赵鹏;陈建立;李曙光;刘继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39岁,因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球)于2005年9月12日入院治疗,既往体健,无左氧氟沙星使用史及过敏史,亦无其它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T 36.5℃,P 78次/min,R 16次/min,BP 110/70mmHg,一般状况良好,神志清,发育正常,自主体位,皮肤黏膜未见苍白、水肿、黄染、紫癜、皮疹、紫绀等异常表现,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浊音界正常,心率78次/min,节律规整,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
作者:郭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也逐渐增强.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已使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医务人员的思维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医患模式下,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相对滞后,在临床医疗(院前急救)活动中,医患之间难免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发生医疗纠纷;同时,由于院外急救所涉及的患者及学科多,现场抢救环境差,条件设施简陋,患者病情复杂、危重、紧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有时情绪失控,更容易引起医疗纠纷.现就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
作者:关若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语言表达思想及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然而,在课堂上,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口语课堂,常常是老师在独白,学生却保持沉默.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作者:薛爱英;咸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评估临床超声(USG)、CT及磁共振(MRI)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将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恶性肿瘤的MRI、CT和USG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各自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比较.③结果卵巢恶性肿瘤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MRI、CT和USG分别91.30%/88.23%/73.52%,92.31%/90.48%/72.73%和91.76%/87.5%/73.21%.MRI、CT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CT、USC之间差异较大.对卵巢恶性肿瘤分期的准确性,MRI、CT和USG分别为82.23%、79.91%和56.3%,MRI、CT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CT和USG之间差异较显著.④结论USG可作为一种无创伤、可重复的方法,对卵巢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但因受肠道气体干扰,应用受到限制;CT图像整体观强,能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及其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性质.MRI能多轴位清晰显示病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赵英华;曹晓焱;刘运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咽部感觉异常简称为咽异感症,是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部感觉异常或幻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烧灼感、无咽下困难的吞咽梗阻感、蚁行感等.也有称为慢性咽炎,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病症.由于症状表现的部位原因,常首先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约占咽喉疾病门诊的10%~20%[1].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多科性、病因复杂的心身疾病.近年来发现的致病因素有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消化道疾病、心理因素、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紊乱等.有人还将精神抑郁列为首位[1].2001年9月~2005年11月,我院门诊就诊咽异感症患者734例,对其发病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单春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