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食障碍和抑郁症

丁关庆

关键词:进食障碍, 抑郁障碍, 食欲, 常见症状, 患者, 抑郁症, 非典型, 关联
摘要:在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中,食欲减退是常见症状之一;在非典型的抑郁障碍患者中,食欲可有增加.和食欲减退与食欲增加不同,一组独立的进食障碍与抑郁症也有关联.
家庭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明明白白治慢性乙肝

    我国感染过乙肝病毒(HBV)者约6亿人,1.2亿人成为慢性HBV感染者,慢性肝炎约3 000万.2002年统计,病毒性肝炎死亡65.8万,占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每年因慢性肝炎及相关疾病(肝硬化、肝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合人民币1122.8亿元.同时,一些唯利是图的医药奸商,编造许多虚假广告,诱使病人上当受骗,或无任何疗效,或加重病情乃至死亡.那么,怎样明明白白治乙肝呢?

    作者:孙焕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科学喝牛奶问答

    问:我经常是早上喝牛奶,但也见到有人晚上喝牛奶.请问什么时间喝牛奶,每天喝多少为好?

    作者:《家庭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从手外伤不知疼痛谈感觉分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或见过一些人手被开水烫伤或烟头灼伤没有疼痛感,被刺伤或切割伤也没有什么感觉,因此手或上肢常常受伤.医生接诊时看到病人肢体上有许多伤痕,而病人却说伤时不知疼痛,但检查身体触觉却依然存在,这是咋回事呢?

    作者:王殿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神经衰弱的非药物疗法

    尽管目前市场上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很多,但尚未发现一种特效药.常用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及谷维素等疗效有限,而抗焦虑、安定剂等药物虽可对症治疗,但只能短期用药,难以取得长远效果.因而在神经衰弱的治疗上更多是采用非药物疗法.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男童尿床与会阴骑跨伤(下)

    患儿陈某,男,13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因白天行走时不能自控地滴尿,入睡后尿床3年余,长期辗转求医于各地大医院泌尿科,均无疗效.尿失禁程度逐渐加重,走路稍快,咳嗽、放屁、大笑都会控制不住地尿裤子,晚上刚睡着就尿床,长期不能上体育课.父母担心儿子成年后不能结婚和没有生育能力,焦急万分.

    作者:沈海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招数帮你消除乳房不适

    改变饮食习惯采用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研究发现,采取谷类(全麦)、蔬菜及豆类饮食的女性,其动情激素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大多数动情激素皆由粪便排出,仅留下少数动情激素于血液循环之中,这表示乳房将受到较少的刺激.

    作者:钱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近国家卫生部等权威部门宣布,我国有高血压病人1.6亿.然而更为惊人的是人群高血压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6.1%)都很低,而这其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去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组织参加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才艺表演的舞蹈队中,4位男舞蹈队员3人高血压且均未有效控制.这使我这个老医生深感有责任向老年朋友介绍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其防治.

    作者:李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血压治疗的有关问题

    1.了解危险程度,合理治疗.属于低危病人,只有血压轻度升高,不一定需要立即应用降压药治疗.可以先采取一些非药物措施,例如合理的饮食、适宜的运动等,不少病人的血压就会正常.如果进行3~6个月后血压仍高,则要应用降压药治疗,把血压降到正常.中危、高危和很高危的病人,血压一般都较高.尤其是高危或很高危的病人,不但血压高,而且还有其他的危险因素,或者已经有脑、心、肾等生命器官的损害,要立即应用降压药治疗,把血压降下来.同时对其他危险因素或其他疾病进行纠正或治疗.

    作者:王宪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痤疮妙方四黄石膏汤

    痤疮是青年男女比较常见的皮肤病,表现特点是颜面出现针头大小或米粒样皮疹,常常能挤出粉渣样物.本病早在唐宋以前称为粉刺、面施、面粉渣等,至明代以后又称为酒刺、肺风粉刺、粉花疮等.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胃主面.假如病人长期偏食辛辣油腻,或嗜食肥甘,或夙体内有蕴热之人,均可导致阳热偏盛,湿热从肺胃而生,尤其是湿热之邪乘机郁蒸于面则演变为痤疮.四黄石膏汤是笔者多年来治疗痤疮的经验方,对青年男女痤疮的病变证机属于湿热者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假如不是湿热引起的则不能应用.如刘某,不仅面部痤疮较甚,且遍及前胸与背部,时有发痒或疼痛,数经治疗,未能见效.根据其病证表现,用四黄石膏汤约30天,病即痊愈,之后又用药巩固10天.一年后相遇,其曰一切尚好.

    作者:王付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韭菜验方

    韭菜为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韭菜的茎叶,性温味辛涩,无毒,入脾、肝、肾三经,有温中下气、温肾壮阳、散滞导瘀、解毒止痛等功效.

    作者:何国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牛奶新品种:看好再喝

    牛奶的营养好这谁都知道,如今市场上的牛奶新品种也是层出不穷,众多品牌的牛奶和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比如说高钙奶、脱脂奶,还有含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奶.这些牛奶喝了以后,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营养和健康吗?

    作者:涂梅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危害大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极为有害的:加重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使冠心病的发生率增高;大中动脉(包括颈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等)粥样硬化提前出现,程度加重;不仅加重了大血管病变,也加重了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时血脂增高,凝血功能异常(纤溶酶原抑制因子活性增高),使高血压患者本已存在的高凝状态进一步加重,更易产生脑梗死;高血压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而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加速,又会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钠水潴留,脂类及糖的代谢异常,不仅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且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gⅡ)收缩敏感性增加,使血糖和血压更加难于控制.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以及我国卫生部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1级(轻度)高血压,即血压在140-159/90-99毫米汞柱合并糖尿病者列入高心血管病危险组,与重度高血压(≥180/110毫米汞柱)等同视之.

    作者:于汇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怪招巧治失眠症

    吞津法卧床后全身放松,闭目,排除一切杂念,用自己的舌头在口腔内做上下左右的缓慢搅动,舌下即有唾液徐徐渗出.积之一定数量时,分次吞入腹中.10分钟后即产生疲倦感而入睡.

    作者:宁在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你应当知道的乳品名词

    生鲜奶:直接从奶牛乳房挤出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奶.由于未经消毒,微生物很容易繁殖,极易变质,同时有些乳牛未经检疫,很可能含有致病菌或残留抗生素.在挤奶的过程中还容易混入牛毛、尘埃、草屑及体细胞等杂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防治乳腺癌重在检查

    据<南方都市报>2005年报道,接受妇检人数多的广州市妇婴医院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03年10年间,广州市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10倍以上.患者年龄在31~50岁之间.

    作者:是明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餐后血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高血糖引起全身代谢紊乱,造成多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血管损害.通过血糖检测及时发现、治疗糖尿病,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不少患者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只偏重于空腹血糖的检验,对餐后血糖值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早晨空腹血糖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就不是糖尿病;进行健康查体时只检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服用糖尿病药物后,早晨空腹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就算达到了治疗目的.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误区.

    作者:何敬平;姬玉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幼儿慎服磺胺药/食用钠钾镁混合盐降压/说说胃复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脚踝部自我保健按摩

    生活中长途跋涉后,脚踝肌群承受超生理负荷劳动,引起肢体乳酸和丙酮酸不断积聚,导致脚、踝部肌群酸胀、僵硬,肌力下降,肌肉疲劳.疲乏后,洗个热水澡可起着松弛肌肤、健身驱劳的效果.同时选用合理、适量的脚、踝部自我按摩,也可达到血流畅通的作用.

    作者:翁仁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阻断乙肝三步曲

    乙肝患者病情如果得不到控制,进一步恶化发展,就会演变成为肝硬化;肝硬化继续发展下去,就会成为肝癌.乙肝-肝硬化-肝癌,被人们称为乙肝三步曲.一般来说,慢性乙肝病人中的5%左右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的10%左右会终发展为肝癌.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的组成和分布好像是一个金字塔,塔的底层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有12 000万人;塔的第二层为慢性乙肝病人,大约有3 000~4 000万人;塔的第三层为肝硬化患者,大约为500万人左右;塔顶部为肝癌患者,大约50万人左右.

    作者:刘士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孩子看了色情光盘之后

    2006年1月22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花季女孩出于好奇偷看了家人买的色情光盘,被母亲无意中发现,她非常担心孩子看了这些东西会影响她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很想与孩子谈这件事情,可又不知从何开口,陷入紧张、恐慌之中.而孩子认为自己看完那些东西后就不是好孩子了,陷入自责、罪恶感的痛苦之中……

    作者:王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家庭医学杂志

家庭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