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气血同治理论探讨产后缺乳

赵春幸;郭小霞;刘鑫;朱丽红;刘亚妮

关键词:产后缺乳, 中医病机, 气血同病, 气血同治
摘要:产后缺乳,西医称无乳,是产后常见疾病之一,文章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认为产后缺乳的病机关键在气血失和,治疗应以气血理论为纲,以气血同治为大法,辨病与辨证结合,以调理气血、通络下乳为主要治则进行辨治,为临床治疗产后缺乳提供理论支持.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综合治疗对HIV/AIDS患者贫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HIV/AIDS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河南中医项目地区2014年HIV/AIDS患者贫血及其相关信息,以是否参与中医项目为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药综合治疗对患者贫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 402例HIV/AIDS患者,中医组2 305例,非中医组7 097例.中医组HIV/AIDS患者贫血患病率为24.6%,非中医组贫血患病率为27.7%,非中医组HIV/AIDS患者贫血危险度是中医组的1.22倍(P<0.05).文化程度、确认H1V阳性时期、服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期和CD4细胞计数均对HIV/AIDS患者贫血有影响.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HIV/AIDS患者的贫血患病率.

    作者:金艳涛;李政伟;袁君;马秀霞;郭会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威灵仙水提物对多氯联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威灵仙水提物(Clematis)对多氯联苯(PCB118)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株分为对照组(control)、PCB118(25μmol/L)组、Clematis低剂量组(4mg/L)以及Clematis高剂量组(40mg/L),分别于药物干预9、24、48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NS-1细胞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B118刺激9、24、48h后INS-1细胞凋亡,Clematis高浓度及低浓度组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减少;CCK-8结果显示PCB118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Clematis高、低浓度组均改善PCB118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与PCB11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CB118诱导INS-1细胞早期凋亡明显(P<0.05),而Clematis干预后细胞早期凋亡改善,高浓度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PCB118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Clematis可逆转Cleaved Caspase-3过表达(P<0.05).结论:威灵仙水提物可以抑制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增强PCB118毒性环境下的INS-1细胞活性,为中药保护胰岛β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敏超;吴敏;顾刘宝;周临娜;曹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冠心病维医证型与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与维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FIB,HCY和UA.结果:①在西医分型中FIB、HCY、UA水平从高到低顺序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②异常黑胆质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异常黑胆质组(P<0.05).异常血液质组HCY、UA水平明显高于非异常血液质组(P<0.05).③异常黑胆质组心电图ST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异常黑胆质组(P<0.05).结论:冠心病维医异常黑胆质型与FIB的关系密切,而异常血液质型与HCY、UA的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异常黑胆质型、异常血液质型的客观依据.

    作者:西尔艾力·安尼瓦尔;古力那孜·阿不都热合曼;阿斯亚·吾甫尔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代表方保元汤联合桃红四物汤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肺泡水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术后4周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随机将动物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并另设假手术组.用药4周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肺/体重比,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脏AQ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间质破坏严重,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肺间质破坏显著减轻,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减轻慢性心力衰竭肺间质损害,调控肺组织AQP1表达改善肺泡水转运,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韩安邦;路迎冬;张丹丹;张冰冰;赵明镜;赵一舟;崔向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脏病免疫炎性反应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免疫失调和炎性反应与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控制血糖、血压,合理使用ACEI/ARB药物基础上,重视应用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对延缓糖尿病肾脏病发展有重要意义.祛风除湿通络中药可起到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中应用前景较大.

    作者:申子龙;赵进喜;吴文静;黄为钧;李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精的炮制研究进展

    早期的黄精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消除刺激性、降低或消除毒性、改善临床疗效等方面,现代炮制中增加了炮制对节省时间、成分变化、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考察,因此关于黄精炮制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从众多研究报道中也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如有关蒸、烘次数及时间的争议较大,复蒸法和单蒸法所得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疗效缺乏论证;黄精成分十分复杂且各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却仅以黄精多糖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不够严谨;不同炮制方法所得药材的临床疗效差异不明确;各地区各民族使用不同的炮制方法,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加强黄精炮制的系统研究,建立系统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应加强黄精的综合利用研究和产品深度开发研究,实现黄精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作者:易思荣;全健;李品明;肖波;黄娅;余中莲;罗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者当明势论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求之于势”.用药如用兵,故辨证论治施以方药亦当明辨病势.明势大致分为取势、候势、预势三者.取势者,探明病情而分治也;候势者,候时机之成熟而克邪也;预势者,未病先防、先证而治之法也.此三者为辨证施治应当重视之法,临床当分论亦当合参.一势之中,三势兼备;三势之中,各势俱焉.握此要者,是为明势.

    作者:李天赐;刘宴伶;王雷;李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量表评定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特性初识

    文章以量表评定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要素的特性为观察对象,初步认识了量表评定证候要素的基础,用量表评定证候要素,有辨识证候的客观性指标是基础、辨别证候要素的合理性指标是关键、辨定证名的科学性指标是核心,辨明证治的确证性指标是依据这样4个基本特性,并且可以简要地概括出,采用量表评定CAG证候要素核心意涵实质的4条初步结论.表明采用量表评定证候要素,能够帮助医家更加客观真实地认识病变的病因病位,合理辨别证候表现特质与规律,科学确定病机转化以及治则治法,证明量表对临床实践鉴别某些疾病证候要素的特性,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应该深入地加以研究.

    作者:李爽姿;王勤明;李志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精神压力与冠心病关系理解“思则气结”

    文章通过对从精神压力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的机制阐述“思则气结”这一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并通过阿司匹林这一药物不仅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且存在抗抑郁的发现例证这一理论.从而提出“心脑同治”的新概念,以及促进临床重视精神因素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

    作者:陈永;王光义;易惺钱;乐毅敏;管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肾为先天之本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基本研究思路

    现代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基因遗传特异相关,肾虚为先天遗传性疾病的关键病机,补肾是先天遗传性疾病关键而独特的防治手段.目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脑血管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基于“肾为先天之本”探索CADASIL的发病机制、防治策略合理、可行,对保障国民身心健康发展、维护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少君;尤劲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脉象信息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是中医传统的特色诊察方法之一,是获取临床辨证资料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脉诊客观化发展迅速,对于脉象特征的提取与分析也愈来愈多.文章以脉象信号的采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两部分进行相关性论述.

    作者:李雪;李福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治疗的65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眼针配合穴位注射)35例,对照组(康复训练)3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目光交流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5).结论: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改善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注意力、多动症状,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宁侠;高峰;张宁勃;焦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血脂及缺血区面积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血脂4项[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神经行为学及缺血区面积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制备高血脂症模型.6周后电针Ⅱ组开始电针双侧“丰隆”“三阴交”,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干预7d,药物组给予辛伐他丁灌胃,每天1次,连续7d,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Ⅰ组不干预.7d后模型组、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采用FeCl3化学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滴加FeC13溶液外,其余手术步骤同模型组.手术后电针Ⅰ、Ⅱ组电针双侧“丰隆”“三阴交”及针刺“水沟”“百会”,每天1次,每次20min.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CHO、TG、HDL-C和LDL-C,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24h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Ⅱ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电针Ⅰ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电针Ⅱ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Ⅰ组比较,电针Ⅱ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CHO、TG、HDL-C和L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G明显升高,CHO、HDL-C和L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CHO、TG和LDL-C明显降低(P<0.05),药物组HDL-C明显升高(P<0.05),电针Ⅰ、Ⅱ组HDL-C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电针Ⅰ组、电针Ⅱ组CHO、HDL-C显著降低(P<0.05),电针Ⅰ组LDL-C显著升高(P<0.05),电针Ⅱ组LDL-C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Ⅰ组比较,电针Ⅱ组LDL-C明显降低(P<0.05).TTC结果显示所有的脑缺血模型都呈典型的缺血性改变,电针组较有效的改善了脑缺血区缺血性改变(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神经功能,同时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对缺血区的面积也有改善,即刻的针刺效应对神经功能改善、血脂及缺血区面积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卓昱;马佳佳;关翰宇;田瑶;马惠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系统辨证脉学”指导下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证脉象特征及应用举隅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具有通阳散结、降气化痰、运转胸中大气的作用,原文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病.心肺同居胸中,本方经过加减用于治疗心肺疾病的临床报道较多,且疗效肯定.文章以“系统辨证脉学”为工具,以脉象要素为契入点,来举证本汤证的脉象系统和脉象要素组成,分析本汤证的个性特点和临床特点,并临证举隅,明确本汤证临床应用的脉象指征,使“阳微阴弦”以脉象要素的形式“心中易了,指下明晰”;扩大本汤证的应用范围.

    作者:丁晓;吕玉婷;滕晶;齐向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考察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加力竭游泳的方法建立模型,通过检测对胃肠功能、肝脏功能、血清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考察防己与茯苓组合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防己水煎液组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茯苓水煎液组Gas和ALB显著升高,CHO和LDL-C显著降低;防己低剂量+茯苓组Gas、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防己中剂量+茯苓组Gas、TC、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防己高剂量+茯苓组Gas、TC、TP、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ALP、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的胃肠、肝脏和血清学指标均有改善,且两药配伍疗效优于单味药.

    作者:刘嘉琪;王秋红;匡海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早期综合干预正常高值血压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早期综合干预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体质改善及降压疗效.方法:293名中医偏颇体质的正常高值血压者随机分为3组,A组99人接受中医早期综合干预,B组96人接受中医整体健康指导,C组98人无干预,1年后观察偏颇体质改善及降压疗效.结果:首位偏颇体质改善总有效率: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P<0.01),B组与C组无明显差别;降压总有效率:A组明显优于B、C组(P<0.01),B组明显优于C组(P<0.01).结论:中医整体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正常高值血压,中医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偏颇体质和降低血压.中医整体健康指导效果和中医综合经络调理有明显疗效,两者联合的正常高值血压者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效果更佳,可作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干预的适宜技术,有效安全,易推广实施.

    作者:袁尚华;富斌;陈斐斐;张先慧;张宏;吴雅静;曹凤娇;李丽萍;陶琳;吴梦玮;吴志松;宋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伤寒论崇正编》看黎庇留对明清伤寒学派的继承与研究

    《伤寒论崇正编》是岭南医学中伤寒学派的代表著作.通过对《伤寒论崇正编》的整理、发掘,探寻岭南伤寒名家黎庇留对明清伤寒学派的继承与研究.黎庇留跨越各伤寒学派,不自限于一系一派,兼收并蓄,注重从实际临证中阐释张仲景心法.开岭南《伤寒论》实践研究之风,其“览百家,评诸注得失,抉其微,撷其华”“以书勘证,以证勘书”的写作方式,突破地域限制,在岭南大胆使用经方的精神,暗合岭南医学重视实践、善于总结归纳、由博返约的实用特色,为岭南医学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作者:周登威;徐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三两三诀要

    (上)三两三是妙法,欲知晓参河图.天下数在此中,甲乙木是阳数.一法生万法祖,三合局是诀要.天地人在其中,阴阳和大法生.执其要法其宗,得之者效而宏.效不效莫折中,如发矢击必中.分阴阳明寒热,熟药性参本经.断机要分其候,用其象得其数.十二经非轻言,是大法莫外求.举一二挂三四,识之者得天机.

    作者:闫志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郑祥徵及其《女科集义》

    郑氏女科,迄今盖二十九世,无有间息,八百年传承中医国粹.其家族谱系中先后出过多名御医、名医.学术精华以抄本形式绵延流传.代表作《女科集义》,具有三大特色,其一,该书广辑中医典籍与女科专著的相关论述,征引数十位医家的40多种著作,上自《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下至明清医著医论,参酌郑氏女科家传方书,间附著者临证治验.其二,郑氏家传治验,著者以“郑氏补遗日”或“郑氏家传”的形式给出.其三,书中天头处“眉批”颇多,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如“产前安胎,产后祛瘀”. “伏邪时气,尤宜急下,此即安胎之要诀”等.该手抄本今收藏于上海中医大学图书馆.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作者:许柏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平消胶囊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平消胶囊活性部位,用于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灌胃给予平消胶囊,采用4种人体肿瘤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体内抑瘤作用及初步毒性反应.结果:平消胶囊提取物对10种人体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体外作用72h,其IC50值在400-900μg/mL之间.平消胶囊连续经口灌胃给药14d,对人乳腺癌MDA-MB-231、人甲状腺癌SW579、人肠癌colo205、人胰腺癌PANC-1的大抑瘤率分别达到59.00%、53.13%、49.51%、52.14%,且对动物体质量和脏器没有明显影响.平消胶囊提取物能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凋亡.结论:平消胶囊对人乳腺癌、甲状腺癌、肠癌、胰腺癌的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明显,且对主要脏器无明显影响,其机制之一为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娟;岳正刚;董明芝;袁鹰;陈秀华;梅其炳;刘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