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品检测领域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友维

关键词:食品安全事件, 检测领域, 技术现状, 食品添加剂, 造假问题, 兽药残留, 市场调节, 食品工业, 食品材料, 生物毒素, 生活水平, 身体健康, 农药残留, 科学技术, 经济社会, 加工工艺, 自发性, 重金属, 消费者, 微生物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再加上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创新,出现了日益复杂化的食品材料加工工艺。不少厂家受到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利益的驱使,出现不卫生因素或造假问题,产出的食品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其中涵盖了农药残留、微生物、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和食品添加剂等。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实验室设备管理优化策略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不良影响。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作为食品药品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监控食品药品安全、制定相关标准、紧急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等提供科学依据,是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的技术支撑。而实验室是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对发挥食品药品检测实验室对人们安全的保驾护航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淑芳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安全领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调研报告

    笔者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全面分析食品监管领域的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对策建议,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作者:潘平;林钦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现代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食品的安全关乎百姓的生活质量,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从欧洲的疯牛病、二恶英到国内发生的苏丹红、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事件让人对食品安全产生不少担忧。因此,加强食品检测刻不容缓,重要的是不断加强食品检测技术。传统的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检测要求,要将现代生物分子技术应用到食品检测领域才能让食品的质量更安全,使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在食品检测领域也已有一定成果,本文围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核酸探针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介绍。

    作者:刘喆;关芳;石格鑫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分析

    近年来,农业生产者为提高生产效益和产量,大量使用农药,高毒农药屡禁不止,农产品上残留大量的农药,导致果蔬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如果人们在采摘后立即食用,残留在农作物上的农药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中毒事件频出,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国家针对果树农药残留事件加大关注的力度,制定出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基于此,本文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孙林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速冻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精确度,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的不确定度。分析速冻制品(水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不确定度的来源,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的方法来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表明,扩展不确定度为0.08%,该方法简便,适合于每一个样本的检验结果,随着检验结果的不断增加,可随时加入到合并样本中,重新计算合并样本标准差,更新其不确定度的取值范围。

    作者:陆俊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DNA条形码在肉制品防欺诈鉴别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常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牛肉、猪肉等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肉食品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使肉制品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DNA条形码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DNA条形码在肉制品防欺诈鉴别中的实际作用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关系到市场良好秩序的形成。

    作者:蒋炜丽;谢文佳;张平;吴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烟酸、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检测方法

    在现有标准GB/T 5009.197-2003的基础上,优化一种合理、快速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能同时测定烟酸、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5种成份的方法。探讨流动相、色谱柱、检测波长、稳定性等对上述5种成份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线性非常好,R大于0.99999,RSD为1.1%~1.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5%~103.2%。可用于烟酸、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5种成份的同时检测,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快捷高效等特点。

    作者:李明;刘向前;张玉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较稳定,且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此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部分从事食品生产相关工作的企业为追求利益的大化,在食品生产中过量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我国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用到的技术和方法展开分析,希望能对今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起到一定的借鉴性作用,以促进我国食品检测行业的发展。

    作者:陈晓艳;张雨桐;王明微;潘明杰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中含铝添加剂试剂盒分析

    针对目前食品含铝添加剂滥用现象,本文寻找出可靠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应用于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现场快速检测。选择市场上易滥用含铝添加剂的糕点、面点、粉丝作为研究对象,从试剂盒稳定性实验、方法精密度实验、加标测试、与国家标准方法比对进行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1.6%~104.7%,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能满足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现场快速测定的需求。

    作者:张新;黄忠意;孙桂芳;刘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食品的质量安全关系着人们的健康,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关系着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作者:董自爱;申向梅;任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不同存储条件对大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作为食品中常见的致癌物,亚硝酸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对于大白菜储存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累积,也一直存在广泛地讨论。本文通过测量萘乙二胺显色、吸光度,同时设置大量的对照实验,定量地对白菜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白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常温下,白菜存储5 d后,其亚硝酸盐即超出国家规定的高值(4 mg/kg),而4℃下存储的白菜仅产生少量的亚硝酸盐。此外,煮熟的白菜比生白菜更易产生亚硝酸盐。从实验结果可得出,在不得不存储大白菜时,4℃储存(即一般冰箱冷藏室)可减缓其亚硝酸盐的产生。烹饪过的白菜极易产生亚硝酸盐,故应尽快食用,不建议储存。

    作者:陈美竹;王守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达拉特旗食品安全闭环管理模式逐步形成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达拉特旗不断整合执法资源,优化执法力量,构建了高效、顺畅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农牧业局、兽医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在旗食安委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层层把关,实现了食品安全全程监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黑豆米果生产工艺的创新研究与进展

    米果是一种以米为原材料制成的米类点心,通过不同的工艺和制作配方,可制出各种口味。大部分米果类点心口感松脆,米香浓郁,脂肪低,老少皆宜,营养丰富,安全无油。米果起源于中国唐朝,经常食用米果类食品能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提高免疫力。近年来,随着米果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更多品种的米果系列产品不断问世,其中新型黑豆米果受到业界广泛关注。黑豆米果高蛋白,并含有丰富维生素,有美颜减肥的功效,食用价值高。本文对黑豆米果生产工艺创新与进展展开研究和分析。

    作者:陈婷婷;周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问题关注程度逐渐提高,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越来越重要,进行食品中的快速安全的污染物检测的技术要求越来越迫切。本研究通过分析免疫检测的基本涵义,了解免疫检测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探究了食品检验中的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并对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焦雪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保障和提高食品检测数据准确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食品也进入人们的视线,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现阶段十分严重的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食品,食品安全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健康。因此,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格外重视,我国不断地研究先进的检测方式以提高食品检测的准确性,本文对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进行分析。

    作者:罗鹏程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新形势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迅猛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食品行业一片朝气蓬勃。但如今由于一些生产厂家急功近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从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具体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赫文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中式烹饪方法的种类、特点及创新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式烹饪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中式烹饪方法众多,历史悠久。烹饪手段包括煮、溜、烧、蒸等14种,各种搭配可调制出不同的口味。中式烹饪的方式多样,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食材原料丰富,满汉全席,百吃不厌。目前,人们的烹饪观念在进步,因此,中式烹饪也要重视创新,既要理念创新,又要实践创新。

    作者:朱枝国;杜佳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民众身心健康事件屡见不鲜。食品生产与消费者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为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本文中以信息不对称为出发点,研究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希望相关的研究能有效地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郝志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2500万美元沃尔玛未来五年投资中国食品安全

    沃尔玛希望通过全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协作来确保实现食品安全。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昨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资助那些分析引起食源性疾病根本原因的研究项目,提供可应用于中国食品生产各环节的解决方案。未来五年内,沃尔玛和沃尔玛基金将投资2500万美元用于应用科学、教育和传播领域的研究项目,助推中国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120种农药残留量

    本实验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植物油中120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溶解,乙腈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定量下限检出限(S/N≥10)为0.005~0.100 mg/kg,在加标水平为0.05 mg/kg时,方法回收率为67.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以内。

    作者:王首忠;李强;田益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