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相似的烹调技法不同的风味特色

周雅敏

关键词:烹调技法, 菜肴, 风味特色, 饮食文化, 烹饪技法, 科学化, 中国, 味道, 论文
摘要:中国是饮食大国,已形成特有的饮食文化。其中,对菜肴的烹调技法已向着科学化发展,主要在于技法不同,菜肴的风味也会有所明显差别。不同的烹饪技法所做出的菜肴的味道就会有所不同,尤其是相似的烹调技法,看似相似,但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菜肴的风味就会各有特色。本论文针对相似的烹调技法不同的风味特色展开研究。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120种农药残留量

    本实验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植物油中120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溶解,乙腈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定量下限检出限(S/N≥10)为0.005~0.100 mg/kg,在加标水平为0.05 mg/kg时,方法回收率为67.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以内。

    作者:王首忠;李强;田益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蛋粉脱糖技术研究进展

    鸡蛋营养极其丰富,富含蛋白质、类脂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作为食品资源,有着广泛的加工前景。禽蛋加工中,全蛋约含75%水分,蛋白约含87%水分,蛋黄约含50%水分。过多的水分对禽蛋的冷冻冷藏及运输十分不利。因此生产出一种去掉水分、减轻重量、即使在室温条件下也能流通的干蛋制品已成为研究趋势。

    作者:汪师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提高食品质检员质检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饮食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饮食行业的繁荣背后,食品安全隐患也逐渐浮出水面,各种饮食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质检员的工作变得极其重要。目前的食品质检员质检操作技能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质检员质检操作技能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质检员食品检测操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质检员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以期大程度地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赵一浔;王月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自来水中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生活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水污染问题。现阶段,全球水资源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污染问题。水是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保证人们饮用水健康,就要明确自来水中微生物对水质产生的影响,掌握自来水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本文主要分析自来水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希望能为我国自来水微生物检测工作作出贡献。

    作者:蔡东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乳与乳制品中硫氰酸盐的测定

    本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硫氰酸钠的质量浓度。样品经沉淀过滤后,硫氰酸根遇铁盐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酸铁,在450 nm下测其吸光值,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0 mg/kg,相关系数R=0.999817,鲜奶的检出限为1.00 mg/kg,奶粉的检出限为2.00 mg/kg,回收率为90.76%~104.59%,相对标准偏差0.199%~0.36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等特点,对乳与乳制品中硫氰酸盐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大中小企业推广。

    作者:胡利敏;赵翠琴;柴艳兵;张耀广;李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酱油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称为甜蜜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但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其危害更明显。

    作者:仁绍坤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中含铝添加剂试剂盒分析

    针对目前食品含铝添加剂滥用现象,本文寻找出可靠的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应用于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现场快速检测。选择市场上易滥用含铝添加剂的糕点、面点、粉丝作为研究对象,从试剂盒稳定性实验、方法精密度实验、加标测试、与国家标准方法比对进行方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91.6%~104.7%,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能满足食品中含铝添加剂的现场快速测定的需求。

    作者:张新;黄忠意;孙桂芳;刘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新形势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迅猛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食品行业一片朝气蓬勃。但如今由于一些生产厂家急功近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从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具体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赫文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食品质量检验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一些肉类食品,如双汇冷鲜肉、包装肉等各种食品质量出现问题,一些食品制造厂家利用牛皮鞋、塑料、死猪肉等各种物品来制造食品,这给人们的生命带来致命的威胁。虽然现在的食品领域已开始重视检验工作,但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仍存在极大问题,低质量食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发展中,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本文通过研究食品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食品质量检验存在问题的对策,这为食品质量检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彤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用油质量检测的相关方法分析

    近些年,屡屡曝出的地沟油事件给食用油安全敲响了警钟,也给食用油质量检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用油质量检测需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借助于可靠的检测方法进行。本文简要介绍食用油质量检测的相关技术指标,并介绍电导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食用油质量检测的方法及其具体运用,以供参考。

    作者:赵会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母乳喂养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人从出生到3岁左右的生长发育期会决定其一生的健康情况,新生儿期则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时期。胎儿肠道内是无菌的,但出生后不久,大量的菌群开始在肠道内定植,出生1天后,新生儿体内就可检测到少量的肠道菌群,初定植在新生儿肠道内的是兼性厌氧菌,如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在出生后的4~7天,专性厌氧菌开始在肠道内定植,如双歧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许多因素均可影响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如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分娩方式、胎龄、卫生状况、地理环境和抗生素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和发育的影响,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子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中,通过转基因技术可明显增加所培育作物的产量,还能有效提高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大大提高农产品的稳定性。与传统农业相比,转基因技术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季节的限制,这也是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雯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是维持人类生命健康、补充能量的源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的关键性物质基础,食品质量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与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们带来恐慌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检测手段之一,将其用于食品质量的检测中,已成为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概念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作者:罗岩;程曦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汪洋: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即“双安双创”)工作现场会21日至2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受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委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强化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方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严”要求,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粮食安全背景下的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

    随着农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合理地使用化肥与农药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但一旦使用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危害便会从粮食本身的安全显现出来,进而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化肥与农药等的使用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陈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速冻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精确度,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的不确定度。分析速冻制品(水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不确定度的来源,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的方法来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表明,扩展不确定度为0.08%,该方法简便,适合于每一个样本的检验结果,随着检验结果的不断增加,可随时加入到合并样本中,重新计算合并样本标准差,更新其不确定度的取值范围。

    作者:陆俊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纤维素酶及相关酶在食品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生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所食用食物的种类、口味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同时随着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干洗、纺织、动物饲料、酿造、食品等行业中逐渐开始应用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其商业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作者:董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质量检验精准度提升方式

    食品质量检测可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因此消费者和企业对其都十分关注。针对当前食品的质量检测结果不准确和安全事件时常的发生等现象,本文对影响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精准度方面的措施,希望可以更好地为食品安全把好关。

    作者:王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微胶囊制备及研究进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增加,微胶囊技术被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并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实际应用发展出多种新的微胶囊性能分析方法、新的微胶囊制备工艺、新的表征微胶囊外部和内部结构的理论等。文章综述微胶囊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作者:奚人杰;秦睿康;李超;李保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转基因食物安全性探析

    自20世纪70年代转基因技术诞生,短短几十年该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生命科学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基因食物虽与传统食物相比有很多优点,但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质疑,关于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争论至今尚未出现定论。本文在分析转基因食物潜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相关争论,并提出转基因食物的发展建议。

    作者:周佩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