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岩;程曦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需求的增加,微胶囊技术被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并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实际应用发展出多种新的微胶囊性能分析方法、新的微胶囊制备工艺、新的表征微胶囊外部和内部结构的理论等。文章综述微胶囊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作者:奚人杰;秦睿康;李超;李保国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近年来,农业生产者为提高生产效益和产量,大量使用农药,高毒农药屡禁不止,农产品上残留大量的农药,导致果蔬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如果人们在采摘后立即食用,残留在农作物上的农药会给人们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中毒事件频出,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国家针对果树农药残留事件加大关注的力度,制定出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基于此,本文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作者:孙林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发展快、带动力强、渗透性广泛的一种新型企业,已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对连云港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简单研究。
作者:何宁秀;路辉;罗拥兵;许光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常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牛肉、猪肉等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肉食品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使肉制品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DNA条形码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DNA条形码在肉制品防欺诈鉴别中的实际作用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关系到市场良好秩序的形成。
作者:蒋炜丽;谢文佳;张平;吴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质量检测可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因此消费者和企业对其都十分关注。针对当前食品的质量检测结果不准确和安全事件时常的发生等现象,本文对影响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精准度方面的措施,希望可以更好地为食品安全把好关。
作者:王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本文将研磨的葛根粉添加到面粉中制成葛根馒头,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方法,通过对馒头的质地、色泽、口感气味和内部结构等感官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确定其佳工艺配方为高筋面粉42.91%、葛根粉14.3%、酵母2.29%、白糖14.3%、清水25.74%、小苏打0.17%和泡打粉0.29%。其成品质地松软,具有葛根香味。实验结果表明,葛根馒头中的氨基酸、膳食纤维、钙和异黄酮含量分别比普通馒头提高了23.09%、16.32%、92.54%和344.44%,为葛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莫茹茵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在现有标准GB/T 5009.197-2003的基础上,优化一种合理、快速的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能同时测定烟酸、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5种成份的方法。探讨流动相、色谱柱、检测波长、稳定性等对上述5种成份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线性非常好,R大于0.99999,RSD为1.1%~1.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8.5%~103.2%。可用于烟酸、烟酰胺、咖啡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5种成份的同时检测,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快捷高效等特点。
作者:李明;刘向前;张玉华 刊期: 2016年第30期
近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日前在反刍动物β-激动剂(俗称“瘦肉精”)代谢残留规律及监控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克服了当前牛羊肉“瘦肉精”监管技术低下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保障动物源性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微生物的检测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们生命健康。因此,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当今我国的几种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肖炜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食品的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目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但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仍是大,也是目前食品安全中较严重的问题。因此,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证食品安全,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及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致力于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齐雪英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酿酒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对于该专业的学习要重视专业知识与动手实践的结合,只有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酿酒专业人员,才能更好的为我国酿酒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谭小红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人们的关注,甚至让人们感到焦虑。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后,仍出现许多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三聚氰胺卷土重来,地沟油还出现在餐桌上,假海鲜、假鸡蛋事件还在媒体或人们口中谈论。在市场经济中,食品安全问题可依托市场自行调节,但市场的调节机制无法解决其根本问题,只有建立食品卫生监管机构才可让食品安全受到更加严格地监管。
作者:郑敏强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来自泰莱公司的专业分享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完善,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以渠道扩张为支撑的快速增长期,进入了以创新为支撑的新增长模式。同时,中国消费人群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细分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地体现在包装食品饮料上,这对中国的产品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近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而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食物的质量不过关,因此做好食品理化检验,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就变得十分重要。食品的理化检验是一项非常认真和仔细的工作,检验分析的质量受实验室环境、样品、试剂、仪器设备、操作过程和计算结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检验时要注意做到认真负责,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全面提高质量意识,这样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率,在检验后出具准确的检验报告。
作者:习文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身心健康。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政府与食品加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食品加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而引发社会的“道德风险”。为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特别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充分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夏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只是追求温饱,而更加注重个人的健康安全。自从三鹿奶粉出现成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食品的生产和安检过程。
作者:黄珊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气相色谱-质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两种检测方法,其中气相色谱法首先应用在工农业领域的检测中,它是将气体作为流动相进行检测的色谱法,其原理是假设将样品放置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因为气体扩散速度快,所以很快就可保持在平衡状态,气相色谱法也被认为是一种分离分析技术。而质谱法则能很好地对物品进行定性,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更加提升检验的有效性。
作者:房英杰;颜显辉;于军强 刊期: 2016年第30期
本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与乳制品中硫氰酸钠的质量浓度。样品经沉淀过滤后,硫氰酸根遇铁盐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酸铁,在450 nm下测其吸光值,用标准曲线法定量。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0 mg/kg,相关系数R=0.999817,鲜奶的检出限为1.00 mg/kg,奶粉的检出限为2.00 mg/kg,回收率为90.76%~104.59%,相对标准偏差0.199%~0.36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等特点,对乳与乳制品中硫氰酸盐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适合在大中小企业推广。
作者:胡利敏;赵翠琴;柴艳兵;张耀广;李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肉制品在饭桌上越来越普遍,其营养价值大,已成为膳食结构的基本组成。然而,瘦肉精事件出现后,食品安全重新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强化肉制品管控尤为重要。新时期,为提升肉制品的品质,需重视并深化安全检验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检验利用物理和化学等不同方法,依照国家食品卫生规范标准,借助现代技术,利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对食品的基本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进而保证终质量。
作者:蔡秀娥 刊期: 2016年第30期
在我国,灵芝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灵芝的药用价值极高,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等功效。因此有关灵芝的产品产业不断发展进步,产品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保健食品,又有药品、化妆品等,其深加工技术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灵芝深加工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朱玉洁 刊期: 201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