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分析

邓超

关键词: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1.6二磷酸果糖
摘要: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肌炎婴幼儿4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试验组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1岁为500 mg/d,≥1岁为1 g/d;对照组接受1.6二磷酸果糖治疗,200 mg·kg-1·d-1.两组均治疗3~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力衰竭和心脏回缩结果可见,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控制或降低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概率,能有效纠正及控制心力衰竭,具有临床价值.
上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心肌炎婴幼儿4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试验组接受磷酸肌酸钠治疗,<1岁为500 mg/d,≥1岁为1 g/d;对照组接受1.6二磷酸果糖治疗,200 mg·kg-1·d-1.两组均治疗3~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力衰竭和心脏回缩结果可见,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够有效控制或降低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概率,能有效纠正及控制心力衰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邓超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吸烟为何会引发机体炎症?

    烟草对人身体有害,但到目前为止并不清楚烟草如何通过全身来增加炎症的发生,日前来自美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尼古丁能够激活中性粒细胞的表达,从而释放增加机体炎症的因子.研究人员利用尼古丁刺激从人类和小鼠机体所分离的中性粒细胞,同时还测定了炎性分子剂量依赖性的释放情况.利用小型药理学分子抑制剂以及来自遗传工程化修饰小鼠模型机体的中性粒细胞进行研究,鉴别出了参与尼古丁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激活的必要受体以及信号通路.

    作者:生物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超声已成为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手段,超声新技术(弹性超声和超声造影)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全文简要介绍乳腺疾病常规超声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分类、弹性超声和超声造影概况及研究进展.

    作者:杜燕然;顾新刚;吴旸;计晨莉;夏寅娟;冯雯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有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

    根据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一项营养学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能够降低肝脏脂肪含量,6周内多可将肝脏脂肪含量减少48%.饮食究竟以植物蛋白还是动物蛋白为主并不重要.在许多研究中,科学家们观察到高蛋白饮食对体重、肝脏脂肪含量、血脂水平、长期血糖水平以及肌肉含量都有有益作用.但是一些研究也发现高蛋白摄入可以降低胰岛素活性,影响肾脏功能.

    作者:生物谷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干预研究现状

    全文主要阐述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护理措施,以及在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包括对用药情况、随访管理、手机平台利用及医患关系等,以促进患者能按时服药,提高血压控制水平,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丁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选取中度危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将100例自愿加入者作为试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其余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服务方法进行管理,4个月后,观察两组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率、血压控制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从干预前的34%(34例)上升至干预后的92%(92例,P<0.01);对照组从干预前的32%(32例)上升至干预后的73%(73例,P<0.01).干预后,两组血压控制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2%,对照组为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慢性病进行管理,能提高患者高血压健康知识达标率、血压控制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玉华;冷海燕;王璐彬;张佩文;邵菲;夏芳;姜水英;蔡晓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2010—2014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研究2010—2014年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对全国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及门急诊人次和平均住院日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人力资源、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资产负债率等仍较为薄弱,且其病床使用率较低,平均住院日有待缩短,卫生服务利用效率不高.结论: 继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软、硬件方面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居民信任度,引导居民在社区首诊,促进和形成分级诊疗的良好就医格局.

    作者:刘志会;何思长;赵大仁;张瑞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照定位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臂丛神经痛觉阻滞起效总时间、阻滞完善总时间以及各臂丛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总时间、阻滞完善总时间分别为(3.49±0.62)min、(20.88±2.32)min和(52.97±3.08)min,对照组分别为(4.73±0.68)min、(31.05±2.47)min和(78.96±3.77)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为100.00%(3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24/27,P<0.05).两组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痛觉阻滞完善率和麻醉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优秀率为96.97%(32/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22/27,P<0.05).结论: B超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单纯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值得推荐.

    作者:柳春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新生儿科住院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全部由护士护理,家长不参与,出院时护士向家长做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家长的护理知识认知水平与护理技能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家长满意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家长的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及护理技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作者:廖青慧;钟林;傅思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在册管理的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平均年龄为(63.93±7.26)岁;观察组120例,平均年龄为(66.67±8.33)岁.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常规管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家庭管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糖尿病自我管理(包括糖尿病知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有明显提高(P<0.05);血糖和血脂控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下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家庭管理效果明显,值得家庭医生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国庆;甘保安;彭磊;朱惠仙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6年1月至5月)和实施后(2016年6月至10月)的产科门诊患者各400例进行安全管理满意度调查;同时选择34名产科门诊注册护士分别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进行风险认知调查.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士的风险认知和患者的安全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风险管理实施前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风险认知和风险意识均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对就诊环境、护士整体服务评价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产科门诊施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永芬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社区54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胸部X线片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嘉定镇街道社区54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中胸部X线片阳性检出情况,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5月54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中4837例胸部X线片的资料,其中男2068例(占42.75%),女2769例(占57.25%),平均年龄(72.84±6.55)岁.分析阳性结果,并计算检出率.结果: 胸部X线片阳性检出率为17.61%(852/4837).随着年龄增大,阳性率增高,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较高的前4种征象分别是陈旧性病灶、心影增大、肺部结节、感染性疾病.结论: 社区老年人胸部X线片阳性检出率较高,定期对老年人进行胸部X线检查对心肺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火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的疗效

    目的: 评价火针治疗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火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温针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10次.采用临床症候评价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进行评定,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BA)和左、右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临床症候积分分别为(18.44±4.68)分和(16.94±4.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在第2次治疗前分别为(11.78±3.64)分和(13.34±3.9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程结束后,分别为(7.34±2.81)分和(9.58±3.8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1,P=0.01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临床症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左VA、右VA、BA的收缩期峰流速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火针与温针均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但火针治疗明显优于温针.

    作者:范春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Lisfranc损伤的分型及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

    目的: 探讨关于Lisfranc损伤的分型以及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Lisfranc损伤患者30例,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法治疗10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10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10例,对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的有效率为90.0%(9/10),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患者为20.0%(2/10),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为60.0%(6/1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 Lisfranc 损伤的早期治疗中,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黄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膜性结膜炎疗效

    目的: 分析并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商品名: 贝复舒)治疗膜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0月眼科收治的膜性结膜炎患者42例,均明确诊断并排除已接受相关治疗可能影响疗效者.将42例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每天4~6次,每次1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结膜修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19/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14/21,P<0.05).观察组结膜修复时间为(5.1±0.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2±0.5)d(P<0.05).观察组发生充血症状1例,对照组为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可短期内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结膜修复,并降低结膜充血症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社区开展药物重整工作实践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药物重整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7—9月在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11例,其中男性86例(40.76%),女性125人(59.24%).年龄范围62~95岁,平均(74.65±8.16)岁.在12个月内对患者进行药物重整干预6次,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估药物重整指导效果.结果: 干预后长期用药品种显著减少,每月药费总金额和每月药费自付金额显著降低(P均<0.01),一般健康状况和精神健康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健康自评分明显上升(P均<0.01).结论: 药物重整可降低用药费用,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楠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与产妇妊娠结局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与产妇妊娠结局改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60例登记分娩与完成分娩后配合规范随访的孕妇,依据不同孕期管理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产检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孕期体重管理.分析不同孕期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与产妇妊娠结局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为(13.5±3.9)kg,对照组为(18.9±4.3)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重儿与巨大儿的比例分别为2.5%与3.75%,对照组分别为10%与13.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率上,观察组为53.75%,对照组为71.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大出血、产程阻滞、妊高症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与产妇妊娠结局改善有明显效果,并减少了孕期并发症,提升阴道分娩顺利程度.

    作者:陈瑶;王建英;莫志怀;曹建用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腹症CT检查技术及诊断价值

    急腹症是急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以及变化多端的特点,早期明确诊断对采取合理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多排螺旋CT已经得到普及,急腹症进行CT检查有利于判断病因及严重程度,可以大程度降低漏诊和误诊,带给患者受益的同时,大程度降低了医生的风险.因此,将CT作为急腹症时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全文介绍急腹症的CT检查及其在常见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梁宗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禁食引起韦尼克脑病一例分析

    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cephalopathy) 早由Carl Wernicke[1] 于1881年报道,是因维生素 B1 缺乏引起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但早期发现可以治愈 [2],其典型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性精神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三联征 [3].虽然,慢性乙醇中毒是常见的病因,但临床上许多韦尼克脑病患者并没有乙醇中毒史,且多数患者缺乏典型的三联征表现,因此极易误诊和漏诊.作为神经内科为数不多的可治愈性疾病,提高韦尼克脑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显得尤为重要 [3].本文报道我科诊治的 1 例韦尼克脑病患者,以提高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张伟伟;李秀娟;许敏;韩虹宇;张天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上海医药杂志

上海医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