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菁
临床输血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一定数量的不必要输血行为。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centered blood management,PBM)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多学科协作的治疗策略,在合理优化使用血制品和减少输血相关风险中具有重要作用。由多学科团队制定的PBM方案能减少患者失血,降低患者输血率和改善患者结局。本文从患者贫血管理、优化凝血、多技术手段联合应用及以患者为中心的决策制定四方面阐述PBM的重要性。
作者:侯忱;蒋以植;汤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大团社区老年人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的患病情况,探索肥胖、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4月—6月对大团社区7203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体重、身高、血压及血脂等,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高血压、肥胖症、中心性肥胖症、超重以及高脂血症患病率分别为41.60%、15.99%、44.29%、39.23%、32.75%。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体质指数、腰围与高血压的发生相关,OR值分别为1.449(1.343-1.564)和1.428(1.280-1.594)。结论: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体质指数及腰围显著相关。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调查产后妇女避孕节育服务需求,完善社区产后避孕服务模式。方法:利用产后访视的时机对辖区内2012年9月—2013年2月分娩出院后的产妇19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产妇的产后怀孕认知正确率为81.61%,显著高于大专以下产妇的39.39%(P<0.05);对哺乳期避孕方法的了解率分别为64.37%和30.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哺乳期避孕方法知晓率高的是避孕套(92.81%),低的是狄波普维拉注射剂(1.31%)。好的产后避孕宣教时机应在产后访视和产后42 d体检时;希望获得的产后避孕宣教方式以宣传资料为主。结论:产后是落实避孕措施的关键时期,针对产妇的避孕服务需求进行避孕宣教及干预,可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郭冬梅;龚龑龑;汤华臻;陈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本研究以上海市血液中心仓储管理为研究模型,建立适用于医疗机构(包括采供血机构)仓储管理的系统信息化平台,从申购、购入、确认、入库、标识、贮存、监控、发放(或退货)到使用整条流程线的信息化管理进行阐述,对医疗机构的仓储管理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并跟踪仓储业务的物流和成本管理全过程,实现了较完善的仓储信息化管理。
作者:林俊杰;聂晓绚;章怿;马庆;王俊;高瑜;张喆;陆韬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农疗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12月中心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在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实施农疗康复治疗12个月。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估患者农疗前、后的病情康复情况。结果:与农疗前相比,患者参与农疗后的IPROS总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农疗能明显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顾秀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大学生流感样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大学生流感样病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1粒,每天2次,加用疏风解毒胶囊口服4粒,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1粒,每天2次。观察两组治疗后3 d的体温、咽痛/咳嗽症状,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治疗大学生流感样病例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康复。
作者:夏建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近年来,有关内皮素在内耳损伤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量内皮素在内耳疾病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内皮素在内耳损伤的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作者:王建;陈慎;范静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是临床救治患者的替代性治疗手段,传统输血治疗是指异体输血,但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常出现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和血液来源匮乏。血液保护是一种“节血”手段,是现代输血的发展趋势,在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钱宝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现代医学提倡成分输血,在输血中其所占比例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分输血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需临床医生掌握输血指证和熟悉输血反应。科学合理地应用成分输血可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及输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隽;王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2013年5月—2015年8月对金山工业区辖区内50~74岁社区常住人群采用问卷危险度评估和大便潜血试验(FOBT)进行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作结肠镜检查。结果:7647人参与了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为52.51%,初筛阳性1512人,阳性率19.77%,其中600人接受结肠镜检查,240例检出病变,病变检出率为40.00%,其中结直肠癌7例(1.17%),息肉153例(25.50%),肠炎74例(12.33%),其他肠道病变6例(1.00%)。结论:结直肠癌筛查对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学;赵西芳;王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慢性病预约门诊中预约患者的失约原因,探索提高门诊预约履约率的方法。方法:对2014年3月1日—3月31日在家庭医生预约门诊中失约后再次就诊的230例患者进行失约原因问卷调查,分析失约原因,采取相对应的综合干预措施,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失约的直接原因排序为药物因素、不愿配合、怕就诊限制、遗忘、候诊时间长、改到其他医生处就诊等。针对这些失约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后,预约履约率从4月的45.53%上升到8月的72.31%。结论:针对失约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预约门诊率。
作者:袁志敏;滕海晶;赵雪岩;何燕玲;白朝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网络平台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诊断标准,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社区代谢综合征管理库中随机抽取55例糖尿病患者为干预组,55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依托信息化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预期目标,开展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管理,加强研究对象的自我监测,社区服务站定期随访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半年后观察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胰岛素抵抗(HOMA-IR)值,并进行评估。结果: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干预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通过HOMA-IR对比评估,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管理,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杨祺;陈良;邹晓鸿;王海琴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生物物理学方法模拟血液在病人血管网络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技术目前可以用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未来或将可以整合到病人血液流过的其他体外装置为医生提供预见能力,帮助预防血栓或内出血情况的发生。在这项研究中,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微流装置,血液流过这一装置就像流过体内的小型血管网络一样。通过自动的压力感应器和一套专门的算法,装置获取的数据能够得到实时分析,精确预测一份特定的血液样本何时会阻塞血管网络。研究人员表示,利用这一微流装置模拟小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结合新的数据分析软件就能够实时快速量化病人的止血能力,预测血液样本或病人是否会形成血栓。除此之外,该装置的实时监测能力几乎可以连续获取病人的血液凝集水平,相比于传统的一天一次或两次血液检测,能够大大降低抗凝治疗方法可能造成的毒性副作用。研究人员还表示,该装置能够检测一种使用传统方法很难发现的罕见出血紊乱疾病,患有该病的病人其血小板功能存在异常。在该研究进行的一项大型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直接将动物血管中的血液导入该微流装置测量一段时间内的血栓形成参数。通过这一研究,他们准确预测了血液样本形成血栓的时间,比目前临床使用的方法更快速更准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快速康复关节外科管理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效的血液管理策略可在确保患者全身情况良好下,降低人工关节手术围手术期的输血率,减少输血量,从而避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辉;吴海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社区妇女出现的更年期综合征开展更年期保健能有效疏导心理和生理不适症状。方法:2014年6月-2015年6月选择延吉四村、友谊新村45~55岁自愿接受健康课堂干预及随访更年期妇女110名,作为干预组,对其进行包括心理疏导、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中医调养等干预。另选2个社区110名妇女作为对照组,不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年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和分析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失眠、潮热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有明显改善。两组干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开展健康宣教干预有助于调节妇女身心,改善更年期不适症状。
作者:蒋石益;罗霞;陈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健康促进干预对高新技术企业职业人群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健康促进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3—2015年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家高新技术研究所400名员工,进行一系列健康促进干预活动。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估参与者干预前后各项健康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员工心理健康评分[(14.13±5.80)分]较干预前[(13.15±5.93)]上升,部分工作相关影响因素和健康行为也有所改善(P<0.05)。结论:健康促进干预效果显著,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实施常规干预措施的同时须注重心理健康促进。
作者:周俭芳;郁花;赵健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介绍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联体平台进行中心全科医生儿科带教工作的情况。方法:从2013年起,中心聘请医联体内综合医院专家资源和中心内高年资儿科医生作为师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的11名全科医生开展儿科技能再培训。全科医生每周2个工作日进入儿科门诊工作,采用“1+1”模式即儿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结对坐诊,时间为3个月。经过中心儿科门诊培训后,跟随专家在中心开展每周半天的儿科门诊教学,时间为3个月。培训期满,学员和带教专科医生分别进行全科医生门诊能力评估。结果:全科医生进入儿科门诊工作后,儿童诊治数量从每月30人次上升到近200人次。全科医生自评和专科医生评估的接诊技能都有了不同程度提升。结论:在医联体模式下开展全科医生专科培训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模式。
作者:李欣;杜兆辉;方伟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代谢障碍的退行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本文复习骨质疏松症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及中医诸家对骨质疏松病因、病机及辨证规律文献,阐述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分型及诊治。
作者:张怡菁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