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痛风新药--非布司他片

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治疗目标, 痛风, 新药, 黄嘌呤氧化酶, 血尿酸水平, 对照临床试验, 氧化酶抑制剂, 受试者, 患者, 医药, 药理作用, 随访时间, 临床疗效, 选择性, 肾功能, 商品名, 肝功能, 多中心, 学界, 体内
摘要:目前,医学界对痛风的治疗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将患者血中的尿酸水平降到6 mg/dl以下。非布司他(商品名:优立通),是由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邦医药”)生产的一种新型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特有的药理作用使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患者体内的尿酸形成,大幅度地降低血尿酸水平。对肝功能或肾功能有低-中度损害的患者来说,服用非布司他仍然很安全,并不需要调整剂量。非布司他的临床疗效已在诸多关键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总共有4000多名受试者参加了这些多中心进行的临床试验,其中一部分受试者的随访时间超过了5年。
上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1阻断剂与尿酸酶治疗痛风新进展

    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IL-1)阻断剂与尿酸氧化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治疗。现将国内外IL-1阻断剂、尿酸氧化酶使用情况的文献进行相关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吕小希;薛愉;于一云;杨雪;邹和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降解型长效孕激素缓释注射埋植剂的制备方法

    目的:研究降解型长效孕激素缓释注射埋植剂的制备方法。方法:以左旋聚乳酸及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来调节含有孕激素微球的降解速率,以溶媒挥发法为制剂的制备方法。结果及结论:经优化改良后,制得的制剂分散性好,二氯甲烷残留量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制剂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3个月后仍能稳定释放达40μg。

    作者:邵海浩;宋斌;陈旭峰;王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痛风的治疗

    痛风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会发展成为慢性痛风。慢性痛风可累及多种器官并引起多种合并症,从而对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现有对痛风治疗的研究报告大多以急性痛风发作为对象,而有关慢性痛风的治疗研究不多。慢性痛风因有痛风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更需要长期、持续和综合的治疗。本文全面介绍慢性痛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合并症的治疗。

    作者:杨雪;薛愉;邹和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上海医药》杂志总编张永信教授《我与第二故乡》新书发布

    近日,由《上海医药》杂志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卫生部合理应用抗菌药检测中心专家顾问张永信教授编著的回忆录《我与第二故乡》正式出版,并于5月27日在复旦大学吴文政报告厅举行新书发布会。张永信教授在书中回忆了“指点江山”医疗队在贵州东南部贫困山区治病救人的艰苦岁月,记录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配有70余张珍贵照片。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为该书作序。

    作者:《上海医药》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国首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因疫苗获国际金奖

    日前,由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学研究室奚永志团队领衔的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DNA疫苗及其用途项目,从48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膺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这是本届发明展上唯一的生物制药领域金奖,也是该项目继2014年第8届国际发明展、2015年第9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后第3次获得金奖。

    作者:中国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唑吡坦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综述

    唑吡坦为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的代表,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90年代正式进口入我国,因其较苯二氮?类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唑吡坦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洋;曾训庭;郑静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充分重视痛风高尿酸血症的规范诊治

    痛风、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是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极不规范。对疾病的发生、预防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需要及时更新。通过多学科协同攻关将大大有利于研究的深入,终造福广大痛风患者。

    作者:邹和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例高血压合并心、肺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药学监护的模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慢性支气管炎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治疗,对患者在肾功能不全情况下的高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参考意见,并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全程的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合理性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用药实践可以提高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

    作者:谢宁;叶晓芬;沈毅;唐扣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种常见癌症新筛查指南

    5月19日,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刊出一份新的常见癌症筛查指南,并强烈推荐本国医生使用。与以往指南相比,新的筛查建议更强调针对无特异风险的普通人群,更关注筛查方案的有效性,以避免假阳性结果带来不必要的进一步诊治。由于出发点不同,其中部分建议与以往指南、我国指南差异较大,摘译重点如下,以供读者探讨。

    作者:《医学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014上海科技奖励大会颁奖首次评出自然科学特等奖

    5月18日,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办,共授奖287项(人)。其中,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6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26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222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3位外籍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团队完成的“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特等奖,这是上海科技奖励自然科学奖领域出现的第一个特等奖。

    作者: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网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目的:为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实践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坚持质量体系运行的系统观和发展观,从体系运行基础、过程和结果三方面探讨提高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措施。结果:制药企业应有与动态环境相适应的资源条件,显著的行为触发通知,落实高效的变更流程和谨慎的偏差调查流程,执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持续的内审机制。结论:只有坚持系统观点、发展观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作者:殷兴胜;严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职药品物流项目式教材的探讨--以《药品仓储与配送》教材为例

    本文主要阐述当前药剂(药品物流)专业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上海市医药学校《药品仓储与配送》项目式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为例,介绍项目式教材的开发理念、开发过程以及实践应用。

    作者:王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第十五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第十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6月在沪召开

    2015年6月24日,第15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 2015)将携手第10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P-MEC China 2015)于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展出面积达150000 m2,参展企业超过2600家,包括国际展商约250家,以及45000人次的专业参观商,其中海外参观商占30%。

    作者: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9月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评价其合理性,为规范临床麻醉药品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使用的麻醉药品按照药名、规格、用量、总用药量和金额等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各类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并进行排序,分析使用情况。结果:麻醉药品DDDs排序,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贴剂、羟考酮缓释片和注射用瑞芬太尼排列前4位。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作为止痛治疗标准用药吗啡的用量还较低,仍需加强宣传培训。

    作者:黄睿智;祝德秋;沈筱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对1例因胆囊炎胆道梗阻引致败血症患者的治疗

    1例右下肺肺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62岁男性患者,因对其的初始治疗方案没有完全覆盖胆囊炎的常见病原菌,胆囊炎未获控制且又出现胆道梗阻,进而发生了血行感染大肠埃希菌性败血症。临床治疗团队经综合考虑患者的职业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等,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终控制了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曾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不能停用抗感染治疗的情况下,药师推荐使用活菌制剂酪酸梭菌活菌片处理腹泻。后,患者的腹泻停止、感染得到控制,顺利出院。

    作者: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核壳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直接检测20种氨基酸

    目的:应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 ELSD)、“HALO”核-壳型新型填料液相色谱柱,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直接测定20种未衍生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核-壳型HALO色谱柱(4.6 mm×150 mm,2.7mm C18),以甲醇-九氟戊酸-七氟丁酸-三氟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ELSD飘移管温度40℃,载气流速3.0 L/min,对20种基本氨基酸进行分离检测。结果: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在0.01~1.0 mg/ml范围内,其峰面积的对数值与进样质量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氨基酸的检出限介于20~50 ng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9.0%~111.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溶剂消耗少,为药品、食品、饲料及化工生产等领域混合氨基酸样品的直接检测提供了参考。

    作者:陈建秋;王玉红;李鹏;李静;阎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FDA:《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发布

    5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官网发布了关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的通告。

    作者:米内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子宫剖宫产部位瘢痕妊娠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剖宫产部位瘢痕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17例患者分成孕囊型(72例,其中4例行病灶切除术,68例未行病灶切除术)和混合回声型(45例,其中11例行病灶切除术,34例未行病灶切除术),她们的病史、临床诊治情况、结局及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校正χ2检验,行瘢痕部位病灶切除术的病例中混合回声型高于孕囊型,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部位瘢痕妊娠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祝蕾;孙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罕用药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20多年来罕用药研究的发展状况。方法:利用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引文数据库检索1992-2014年间罕用药研究的文献,分别从罕用药研究的国家、机构、作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期刊分布及研究方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2014年间共有罕用药文献2050篇,分布于250种期刊,近10年来文献量逐渐增多,主要研究方向是药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神经科学神经病学、化学、细胞生物学等。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在该领域内影响力大。结论:罕见病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在罕用药研究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应进一步提高对此项研究的投入和研究水平。

    作者:杨苹;顾东蕾;马世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医药制造业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目的:探索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在空间分布中的规律及价值。方法: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原理,选取2010年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解释变量,2010-2013年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普通计量回归模型(OLS)、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应用GeoDa和R软件,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产出滞后1年,医药制造业各区域创新能力的全局Moran’s I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区域显示上海、江苏存在较高的创新能力和集聚效应,安徽、福建、黑龙江等空间相关性不强。结论:针对不同的区域选择性地加强研发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高创新能力省区的知识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省区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

    作者:智越;邱家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上海医药杂志

上海医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