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和建
1例右下肺肺炎合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62岁男性患者,因对其的初始治疗方案没有完全覆盖胆囊炎的常见病原菌,胆囊炎未获控制且又出现胆道梗阻,进而发生了血行感染大肠埃希菌性败血症。临床治疗团队经综合考虑患者的职业和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等,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终控制了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曾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不能停用抗感染治疗的情况下,药师推荐使用活菌制剂酪酸梭菌活菌片处理腹泻。后,患者的腹泻停止、感染得到控制,顺利出院。
作者:叶晓芬;蔡映云;吕迁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Corlanor获“优先审评”地位和“快速通道指定”,用于有稳定、症状性慢性心力衰竭,以及降低恶化心力衰竭的住院风险。伊伐布雷定是一种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阻滞剂,通过选择性抑制If电流减慢心率。一项6505例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研究评估了Corlanor的安全性和疗效。Corlanor与安慰剂比较,有效减短恶化心力衰竭至首次住院时间。Corlanor是被批准的首个通过减低心率作用类别的产品。Corlanor的推荐开始剂量为进餐时5 mg,2次/d。两周后评估疗效和调整剂量,大剂量为7.5 mg,2次/d。Corlanor有一个用药指南指导其使用和重要药物安全性信息。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应与患者商讨关于该药物对未出生婴儿的危害风险和使用该药物时不应妊娠。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可行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检查方法,对比这些检查方法在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前来社区就诊符合条件的22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缺陷评分(NDS)、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检查(MNSI)、10 g尼龙单丝检查、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和肌电图(EMG)检查。以EMG作为“金标准”,对比上述4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以及k值。结果:MNSI筛选法诊断DPN:MNSI>2.5分时其敏感度为92.11%、特异度为75.23%、阳性预测值为79.55%、阴性预测值为90.11%和准确度为59.19%[k值为(0.68±0.08)],与EMG检查之间呈高度一致;VPT检查诊断DPN:其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76.15%,与EMG检查之间呈高度一致[k值为(0.63±0.03)];NDS评分诊断DPN:其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61.47%、均低于MNSI筛选法和VPT检查,与EMG检查之间呈中度一致[k值为(0.46±0.05)];10 g尼龙丝检查结果显示,诊断DPN的敏感度、准确度及k值均较低,与EMG检查之间的一致性较差。结论:MNSI筛选法(>2.5分)、VPT检查和NDS评分法简单、操作性好、可靠性好,易于推广,可用于社区门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初步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沈宇峰;狄春明;陆之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剖宫产部位瘢痕妊娠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17例患者分成孕囊型(72例,其中4例行病灶切除术,68例未行病灶切除术)和混合回声型(45例,其中11例行病灶切除术,34例未行病灶切除术),她们的病史、临床诊治情况、结局及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校正χ2检验,行瘢痕部位病灶切除术的病例中混合回声型高于孕囊型,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部位瘢痕妊娠早期诊断、治疗及随访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祝蕾;孙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在空间分布中的规律及价值。方法: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原理,选取2010年的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作为解释变量,2010-2013年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运用普通计量回归模型(OLS)、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应用GeoDa和R软件,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产出滞后1年,医药制造业各区域创新能力的全局Moran’s I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区域显示上海、江苏存在较高的创新能力和集聚效应,安徽、福建、黑龙江等空间相关性不强。结论:针对不同的区域选择性地加强研发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高创新能力省区的知识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省区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
作者:智越;邱家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5月18日,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办,共授奖287项(人)。其中,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6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26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222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3位外籍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团队完成的“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特等奖,这是上海科技奖励自然科学奖领域出现的第一个特等奖。
作者: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网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为了给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促进医院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经上海市药学会批准,2015年本刊可继续授予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每期“医学继续教育”题目围绕“专家论坛”等栏目中专家指导性文章,由专家出题,读者只需认真阅读当期杂志即可找到答案。每期杂志设10道题目,答对8道以上即为当期合格,6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10分,12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20分。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5月19日,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刊出一份新的常见癌症筛查指南,并强烈推荐本国医生使用。与以往指南相比,新的筛查建议更强调针对无特异风险的普通人群,更关注筛查方案的有效性,以避免假阳性结果带来不必要的进一步诊治。由于出发点不同,其中部分建议与以往指南、我国指南差异较大,摘译重点如下,以供读者探讨。
作者:《医学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警惕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帮助广大医务人员、药品生产企业和公众了解该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9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按其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分为A组32例(10 mg/d)、B组34例(20 mg/d)和C组32例(30 mg/d)3个亚组。治疗14 d后检查患者的血脂情况、血小板凝集功能和不良反应,0.5年后超声检测患者的斑块数量及稳定性。结果:用药前,组间血脂情况(CHOL、TG、LDL)、血小板凝集功能(CD62p、PAC-1、ET-1)、斑块数量和不稳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除HDL指标外,联合用药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上述指标逐渐减少;联合用药组患者HDL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HDL逐渐增加(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且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血脂情况、血小板凝集功能和斑块稳定性呈逐渐改善趋势。
作者:李荣;区腾飞;巫碧佳;李永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前,医学界对痛风的治疗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将患者血中的尿酸水平降到6 mg/dl以下。非布司他(商品名:优立通),是由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邦医药”)生产的一种新型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其特有的药理作用使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患者体内的尿酸形成,大幅度地降低血尿酸水平。对肝功能或肾功能有低-中度损害的患者来说,服用非布司他仍然很安全,并不需要调整剂量。非布司他的临床疗效已在诸多关键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被证实。总共有4000多名受试者参加了这些多中心进行的临床试验,其中一部分受试者的随访时间超过了5年。
作者: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IL-1)阻断剂与尿酸氧化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治疗。现将国内外IL-1阻断剂、尿酸氧化酶使用情况的文献进行相关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吕小希;薛愉;于一云;杨雪;邹和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降解型长效孕激素缓释注射埋植剂的制备方法。方法:以左旋聚乳酸及己内酯改性聚乳酸来调节含有孕激素微球的降解速率,以溶媒挥发法为制剂的制备方法。结果及结论:经优化改良后,制得的制剂分散性好,二氯甲烷残留量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制剂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3个月后仍能稳定释放达40μg。
作者:邵海浩;宋斌;陈旭峰;王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常见首发症状,传统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炎性细胞因子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能阻断炎症介质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生物制剂有望在该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作一概要介绍。
作者:于一云;薛愉;朱小霞;邹和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为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实践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坚持质量体系运行的系统观和发展观,从体系运行基础、过程和结果三方面探讨提高质量管理有效性的措施。结果:制药企业应有与动态环境相适应的资源条件,显著的行为触发通知,落实高效的变更流程和谨慎的偏差调查流程,执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持续的内审机制。结论:只有坚持系统观点、发展观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作者:殷兴胜;严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日前,由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学研究室奚永志团队领衔的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DNA疫苗及其用途项目,从48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膺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这是本届发明展上唯一的生物制药领域金奖,也是该项目继2014年第8届国际发明展、2015年第9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后第3次获得金奖。
作者:中国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9月住院药房麻醉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评价其合理性,为规范临床麻醉药品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使用的麻醉药品按照药名、规格、用量、总用药量和金额等指标进行统计,计算各类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并进行排序,分析使用情况。结果:麻醉药品DDDs排序,芬太尼注射液、芬太尼贴剂、羟考酮缓释片和注射用瑞芬太尼排列前4位。结论:我院麻醉药品用药结构基本合理。作为止痛治疗标准用药吗啡的用量还较低,仍需加强宣传培训。
作者:黄睿智;祝德秋;沈筱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分析整理消风散的药效学和临床运用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床三方面出发,对近年来消风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探讨消风散外用治疗小儿皮肤病的可能性。
作者:蒋燕华;朱永福;董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唑吡坦为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的代表,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90年代正式进口入我国,因其较苯二氮?类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唑吡坦在国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洋;曾训庭;郑静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理科2013年1-12月使用氟西汀治疗的58例抑郁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是否予于血药浓度监测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6)。血药浓度于口服氟西汀6 h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分。结果:治疗1、2、4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患者(P均<0.05),但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相当,分别为87.5%和84.6%,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氟西汀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蒋平;聂所成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