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HSP90-GR作用研究淫羊藿和女贞子对激素局部干预哮喘大鼠的影响

刘仁慧;年宏蕾;唐秀凤;肖般若;惠娅;罗良涛;许利平;王秀娟

关键词:哮喘, 淫羊藿, 女贞子, 布地奈德, 糖皮质激素受体, 热休克蛋白90
摘要:目的:研究淫羊藿和女贞子配伍对激素局部干预哮喘大鼠肺热休克蛋白90(HSP90)、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布地奈德组(GC组),淫羊藿女贞子组(YN组),淫羊藿女贞子合布地奈德组(YN+GC组).卵蛋白致敏及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YN+GC组以布地奈德雾化4周治疗,同时配合灌胃淫羊藿女贞子煎液;GC组、YN组分别单用相应药物治疗.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HSP90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HSP90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HSP90及GR的mRNA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A组大鼠肺组织HSP90蛋白、GR αmRNA及GR α/HSP90mRNA比值显著降低(P<0.01,P<0.05);与A组比较,YN组显著上调肺GR α mRNA表达(P<0.01),YN+GC组上调肺HSP90蛋白及mRNA与GRα mRNA表达(P<0.05,P<0.01);与GC组比较,YN+GC组可显著上调BALF及肺组织中HSP90蛋白表达,肺HSP90及GR α mRNA表达及GR α/HSP90mRNA比值(P<0.05,P<0.01).结论:改善GR-HSP90作用可能是平补阴阳药对淫羊藿和女贞子协同激素局部给药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黄帝内经》成书于唐代的考证研究与分析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界的经典之作,成书年代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近人任应秋先生说是“战国至东汉一段时间”,郭霭春也基本上同意他的说法.笔者研究发现,从《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在隋朝大业年间主修的《诸病源候论》甚至没有《黄帝内经》的字样,《伤寒论》也未提及《黄帝内经》,只说《素问》九卷,阴阳大论,故而可知,《汉书·艺文志》所谓的《黄帝内经》十八卷早已亡佚.文章通过古代医书成书的情况,藏书的规律,现行版《黄帝内经》的内容与汉代的记载之间的出入等各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亡佚的证据,并得出相关的意见,现行版《黄帝内经》(以虞舜点校《黄帝内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为参考)之成书也应该在唐代.

    作者:邓杨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论针刺对病变局部的直接作用

    针灸学现代研究对针刺作用的认识以整体调节为主,对于针刺对病变部位的直接作用探索较少.经过分析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针刺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能存在针对病变部位的不依赖于整体调节的直接作用.提示有必要对针刺的直接作用进行深入探索.

    作者:张义;郭长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从脾郁角度探析失眠从中焦论治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理变化总属阴阳失交.文章从阴阳出入与脾胃的关系方面,探析脾郁的内涵,提出了失眠的病机以脾郁为本,健脾开郁是治疗失眠的基础治法的观点,强调了脾在失眠发病中的重要性,阐明了失眠从中焦论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作者:张敏;纪立金;黄俊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MTX联合不同中药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及RORγ t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不同中药影响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0[(TNF-α)以及孤核受体mRNA(ROR γ t 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将Wa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给药组分别给予对应药品,6周后,各组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中血清TNF-α,以荧光PCR法检测大鼠脾脏RORγtmRNA表达,评价MTX联合中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及脾脏ROR γ t 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及脾脏RORγt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MTx组比较,MTX+雷公藤组和MTX+海蛇药酒组大鼠血清TNF-α及脾脏ROR γ t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MTX、MTX联合雷公藤与海蛇药酒对CIA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MTX+雷公藤、MTX+海蛇药酒治疗效果佳,能显著下调关节滑膜ROR γ t 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TNF-α水平,从而发挥抑制关节炎性反应的作用.

    作者:田伟兰;王威;李睿;翟华强;何忠平;梁晓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应用广义规则归纳法探讨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804例发病72h内入院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动态临床信息采集.应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判断证候要素,采用广义规则归纳法对入院第1-2天,3-5天,6-8天3个时间段总计804例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中风发病早期各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入院后第1-2天、3-5天诊断为痰湿证的患者入院后第6-8天仍保持痰湿证的可能性大;入院后第1-2天、3-5天为内火证的患者入院后第6-8天仍为内火证的可能性大;入院后第1-2天为阴虚证的患者入院后第3-5天至入院后第6-8天仍为阴虚证.结论:中风病急性期发病1周内痰湿证、内火证维持时间较长,不易变化,临床应积极予清热化痰治疗.

    作者:辛喜艳;常静玲;高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马融论治小儿癫痫学术思想浅析

    马融教授擅长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特别在癫痫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小儿癫痫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气机逆乱.“本虚”责之于肾精亏虚、脾常不足;“标实”主要指风、痰、瘀,并提出了“益肾填精、健脾平肝、豁痰熄风、化瘀通络”的基础治法,研制了熄风胶囊、抗痫胶囊、茸菖胶囊3种中成药.

    作者:任献青;杨常泉;张喜莲;戎萍;马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营气卫气与西医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关系

    中医的许多理论概念都还停留在古人的描述上,缺少与现代医学科学理论的衔接.虽然中医和西医是一个具有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但中医和西医都是研究人体生命的科学,中医许多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与现代和未来的医学理论应该有其科学的一致性.营气和卫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二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卫气,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一直都比较宏观和抽象,大都从无形的“气”方面给予解释,缺乏客观的物质基础.文章探讨中医营气和卫气在现代医学理论中与之相对应的体系,认为中医卫气体现的是西医神经系统的功能,营气体现的是西医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者:朱敬;朱翰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黄帝内经素问》校勘考释(二)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校正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出具校语注文条数、字数多,校勘质量高,也能体现宋代医籍校勘水平,并成为宋之后的定型化版本,直至今天仍被传习.文章拟从音义注释、讹误勘正、文句断识、篇以再现4个方面就校正医书局对《黄帝内经素问》的校勘内容进行简要考释.

    作者:师建平;梁永宣;孟永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蒙药材黄牛心脏组织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黄牛心脏组织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黄牛心脏组织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茚三酮柱后衍生化).结果: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17种氨基酸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均>0.9990.甘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2%、98.7%、97.6%、98.0%,RSD均<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黄牛心脏组织中氨基酸的含量.

    作者:高文军;秦颖;肖云峰;王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电针胃经穴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轮廓的影响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1H NMR)研究电针胃经穴对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和尿液代谢轮廓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穴组和胆经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利用束缚冷应激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用电针分别刺激胃经组和胆经组相关穴位,收集大鼠的血清和尿液,获取一维1H NMR谱,并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各组间的代谢轮廓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穴组血清中的肌醇、甘氨酸、谷氨酰胺、异亮氨酸、缬氨酸和尿液中的肌酸酐、乳酸、醋酸盐、肌酸、琥珀酸盐、牛磺酸、甘氨酸、苯乙酰甘氨酸、尿囊素、胆碱、三甲胺、甲酸盐、甜菜碱代谢物的表达水平得到了明显地恢复(P<0.05),更接近空白组的代谢水平.结论:电针胃经穴可通过调节胃溃疡大鼠的氨基酸代谢和脂肪代谢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作者:杨宗保;王亚东;董继扬;刘琼;王超;马富强;文磊;全仁夫;许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睡眠及睡眠剥夺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性探讨

    睡眠是由人脑控制的一种复杂的生理行为过程,与免疫功能同为正常生活所必要的生理机能.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生活环境等原因,睡眠障碍普遍发生的同时机体患病机率也在逐日增加,目前睡眠的质量影响免疫系统的机制尚无定论,文章将从睡眠与免疫系统的关联性及睡眠剥夺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来探讨其相关性.

    作者:张如意;游秋云;张舜波;王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的应用探索

    较之海外疼痛学科的迅速发展,中国疼痛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倡导的现代疼痛治疗模式具有合理性和一定的局限性.探索出一条更适合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更适应中国国情的疼痛诊疗模式,对于身处第三世界的中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的探索,是在大限度继承和发展中医外治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引进西医微创和手术技术,完善中医疗效之不足,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并试图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该模式,以助中国疼痛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长信;温建民;李多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朱氏伤寒派应用桂枝救逆汤的腹诊经验

    朱氏伤寒派临证善用脐腹诊识别夹阴伤寒体质,擅用桂枝救逆汤等桂枝类方治疗以肾阳虚馁为病理本质的伤寒热病及内伤杂病.笔者借鉴朱氏经验,将此法用于风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围绝经期综合征、产后病等杂病.

    作者:张玲玲;张薛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髋痹病临床治疗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之中医证候学研究

    目的:运用中医四诊探讨髋痹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收集确诊为髋痹病的患者共321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各证候中医四诊内容并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统计计算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中医证候出现的频数与频率,髋痹病患者舌象、脉象出现的频数与频率和中医诊断模型的建立.结果:321例髋痹病病例中,共有证候21个,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关节活动受限、腹股沟区压痛、负重后加重、阴雨天加重、行走乏力、劳累后加重等.髋痹病患者的舌象以红、暗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20.9%、17.8%;淡胖舌出现频率为20.2%,舌边有瘀斑和舌静脉曲张共占34.5%;苔质以腻为主,苔色以白、黄为主,脉象以细数、脉虚弱为主.气滞血瘀型63例以关节刺痛、苔白、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证候;肝肾亏虚型134例以阴雨天加重、负重后加重、腹股沟区压痛等为主要证候;痰湿痹阻型124例以关节活动受限、腰膝酸软、失眠等为主要证候.对3个症型进行多元素回归分析获得了髋痹病各证型的常见证候.结论:初步筛选出不同中医证候髋痹病患者常见的证候,能够较准确的反映髋痹病的临床特点,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作者:张颖;张蕾蕾;孙瑞波;刘又文;刘立云;王会超;魏秋实;何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同仁堂儿童清肺口服液解热、抗炎、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由儿童清肺丸经工艺和剂型改进研制后的口服液的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酵母菌致热法观察解热作用;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及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采用体外液体微量稀释法进行呼吸道相关致病菌抑菌实验.结果:儿童清肺口服液可抑制酵母菌所致大鼠发热,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程度和大鼠足跖肿胀度,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儿童清肺口服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均为100%,儿童清肺口服液的MIC50为40.86mg生药/mL.结论:儿童清肺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及抑菌作用.

    作者:陈会丛;杨海润;杜莹洁;钟雨秋;闫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松筋易骨”膏摩法配合腹部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松筋易骨”膏摩法配合腹部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松筋易骨”膏摩法配合腹部推拿疗法(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1日2次,1次1粒).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日本骨科协会膝关节评分法(JOA)量表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①经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6.67%,疗效优于对照组的60.00%(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的VAS、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松筋易骨”膏摩法配合腹部推拿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KOA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松筋易骨”膏摩法配合腹部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李华南;马菲;吴颖;张玮;海兴华;王金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因性妇科疑难疾病验案介绍

    文章以验案的形式阐述心因性妇科疑难疾病的治疗.包括漏下用甘麦大枣汤合百合地黄汤、经行情志异常用黄连温胆汤加生铁落、痉症用真武汤或甘麦大枣汤合半夏厚朴汤、妊娠梦交于镇心安神药中加银戒指、惊辄腹痛在补肾药的基础上结合心病的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马大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淫羊藿苷对脂蛋白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M1/M2炎症表型转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对脂蛋白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M1/M2炎症表型转化作用.方法:采用M 1/M2经典刺激方法后,Real-time PCR法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L-6、TNF-α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L-10、Arg等的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ICA不同浓度(50μg/mL、100μg/mL)以及以不同时间(6h、12h、24h)分别干预巨噬细胞M1及M2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在将巨噬细胞诱导M1型后,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ICA在适浓度和适时间干预下,M1及M2标志基因表达变化,并分析ICA对M1型巨噬细胞向M2亚型转化的诱导作用.结果:M1/M2经典方法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6、TNF-α mRNA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10、Arg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ICA浓度为100μg/mL时,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10、Arg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诱导巨噬细胞向M2方向分化.100μg/mL ICA干预12h后,对M1/M2不同标志分子mRNA表达变化产生明显影响(P<0.05).100μg/mL ICA作用于LPS+ IFN-y诱导的M1巨噬细胞后,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10、Arg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1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6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ICA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向抗炎亚型M型方向分化,并可以诱导已经分化的促炎亚型M1巨噬细胞向抗炎亚型M2方向转化.

    作者:张卫萍;刘超永;周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药天葵子醇提部位的化学成分分离与分析

    目的:分离、分析中药天葵子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LC-ESI-Q-TOF-MS技术,定性分析天葵子95%乙醇提取部位化学成分;利用柱层析技术对醇提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解析鉴定所得单体的结构.结果:通过正离子质谱信息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定性鉴定出天葵子醇提取物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为Ehretioside B(Ⅰ)、冬青氰苷(Ⅱ)、东方唐松草苷(Ⅲ)、(1E,4α,5β,6α)-4,5,6-trihydroxy-2-cyclohexen-1-ylideneacetonitrile(Ⅳ)、2-丙烯酸-3(4'-羟基苯基)-(4”-羧基苯基)酯(Ⅴ)、苦瓜酚苷A(Ⅵ).柱层析分离出3个单体,分别鉴定为唐松草酚定(Ⅶ)、小檗碱(Ⅷ)、cirsiumaldehyde(Ⅸ),其中小檗碱(Ⅷ)为首次从天葵子中分离得到.结论:通过现代柱色谱分离以及HPLC-ESI-Q-TOF-MS技术,结合波谱解析手段,能够对天葵子中化学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和定性分析,该方法合理、可行,结果准确.

    作者:闫秋莹;程海波;张海彬;沈卫星;陈朝军;孙东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内源表达T2R38受体活化方法的构建及其在中药苦味药性研究应用中的探讨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的检测内源表达苦味受体活化的方法,为研究苦味中药的化学及生物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基于微电子阻抗的实时无标记系统监测激活内源表达T2R38受体的方法.结果:T2R38特异性激动剂在NCI-H716,MDA-MB-231以及HuTu-80细胞上均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基于微电阻的方法实现了对内源表达受体的监测,可以将其应用于基于T2R38受体的中药药性成分研究,为探究中药苦味药性化学和生物基础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张宇昕;王星;刘青;翟晨曦;栗世铀;乔延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