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张晓春;管丽华;潘文志;李明飞;常晓鑫;周达新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肝毒性, 肌肉损害
摘要: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具有抑制肾脏细胞增殖、抗肿瘤、抗炎、治疗骨质疏松、预防痴呆和免疫抑制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国际指南推荐长期不间断地用药,了解其短期及长期不良反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资料,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上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广告索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5例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方法:针对我院发生的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了解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等。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的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心跳加快和低血压等,部分患者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D-二聚体水平、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肺动脉造影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的急性肺栓塞的病情危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杭燕雯;张晓春;李志善;周达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2013年部门决算

    7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2013年部门决算,对2013年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以及“三公”经费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的决算情况进行公示。

    作者:《健康报》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42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手术的82例胃癌患者资料,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而淋巴结清扫数和后期并发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术中死亡病例。随访54个月,治疗组患者死亡4例、带瘤生存6例,对照组患者死亡5例、带瘤生存4例,也都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相似,但具有创伤较少、并发症较少、安全等优点,患者痊愈速度更快,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房颤动用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死亡率的关键。华法林是现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广泛的抗凝药物,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率和患者的依从性。本文介绍心房颤动用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春;管丽华;潘文志;李明飞;常晓鑫;周达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48例和肝脏良性肿瘤患者39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CT检查及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结果:增强CT检查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3.33%(40/48)、特异性为84.62%(33/39)、准确性为83.91%(73/87),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2.92%(35/48)、特异性为89.74%(35/39)、准确性为80.46%(70/87)。增强CT检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提高至95.83%(46/48)、97.44%(38/39)和96.55%(84/87),均明显优于单项鉴别诊断结果(P均<0.05)。结论: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可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确诊率,对尽早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松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除结核病新框架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呼吸系统疾病学会7月3日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发起了一个框架,旨在33个全球结核病发病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根除这一疾病。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学继续教育”答题

    为了给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促进医院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经上海市药学会批准,2014年本刊可继续授予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每期“医学继续教育”题目围绕“专家论坛”等栏目中专家指导性文章,由专家出题,读者只需认真阅读当期杂志即可找到答案。每期杂志设10道题目,答对8道以上即为当期合格,6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10分,12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20分。学分证每年办理2次。读者如需要参加此项学习,可订阅全年期刊,按期答题。请您务必将答题纸于2014年5月1日和11月20日前寄达编辑部,同时准确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并缴纳专家阅卷费25元(阅6期题目)或45元(阅12期题目)。编辑部将于2014年5月30日和12月20日前向答题合格者发放学分证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导致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症。终致使右室扩张,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使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概括介绍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的治疗进展。

    作者:张晓春;管丽华;潘文志;李明飞;常晓鑫;周达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尿流改道术对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两种尿流改道术对老年膀胱全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我院收治的老年膀胱癌全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9例,A组和B组患者分别采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原位新膀胱术的尿流改道手术。比较两组术后短期并发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疗效。结果:A组患者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组降低,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则较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比例和总治疗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较原位新膀胱术可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汪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具有抑制肾脏细胞增殖、抗肿瘤、抗炎、治疗骨质疏松、预防痴呆和免疫抑制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国际指南推荐长期不间断地用药,了解其短期及长期不良反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资料,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晓春;管丽华;潘文志;李明飞;常晓鑫;周达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我国基本药物配送对药品供应保障安全的影响

    通过收集整理我国部分省市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实施方案,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药物配送的实施对药品供应保障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基本药物配送存在供应保障安全问题,如总体配送率不令人满意、及时率较不理想、偏远地区基本药物的配送不到位问题突显等,究其原因是配送企业的遴选标准不完善、配送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不合理以及配送费用普遍偏低。

    作者:陈永法;辛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抗哮喘类药物市场分析和研发进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临床用抗哮喘药物的市场数据分析,认为其市场规模持续较高增长,吸入用药为抗哮喘药物的主流剂型,跨国公司的原研产品用药金额在该品类中遥遥领先。研发进展剖析出后续产品将更多地向局部用药和多环节抑制哮喘发作方向发展。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和罗氏在上述亚类中都有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国内厂家需加快上述产品的技术更新。

    作者:郑燕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奥曲肽与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在血吸虫性肝硬化继发食管曲张静脉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奥曲肽与小剂量垂体后叶素在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继发食管曲张静脉出血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继发食管静脉出血患者75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小剂量组(38例)采用奥曲肽联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常规组(37例)采用奥曲肽联合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小剂量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平均止血时间和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奥曲肽联合小剂量垂体后叶素较奥曲肽联合常规剂量垂体后叶素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继发食管静脉出血的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014年5月FDA批准新药概况

    2014年5月,FDA批出2个新分子实体药品和1个新生物制品(表1),为抗凝血剂Zontivity(硫酸沃拉帕沙)、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药物Entyvio(维多珠单抗)和治疗皮肤感染药品Dalvance(盐酸达巴万星)。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口服何首乌恐致肝损伤

    2014年7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发布通报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收到的病例报告显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作者:新华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口服健脾化湿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及疼痛积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4%(26/30),对照组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66.6%(19/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及疼痛积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RF、ESR等指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ABCG2的基因多态性与痛风危险性的关系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近研究发现,尿酸盐转运体的基因变异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高度相关,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ABCG2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Q141K和Q126X的功能以及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生的关系。

    作者:李向宇;周丹秋;关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第三届全国肿瘤内科治疗高级研讨会”在沪举办

    为促进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新动态的交流,推广普及肿瘤诊治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肿瘤内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由上海医药联盟、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主办,上海长海医院肿瘤科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肿瘤内科治疗高级研讨会”于2014年7月11-1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北京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上海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上海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张俊教授等全国著名肿瘤界专家就肿瘤化学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新进展进行专题讲座与交流。

    作者: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磷酸肌酸钠对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对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窒息患儿102例,根据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和对照组(51例,给予新生儿内科常规内科治疗),全部患儿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磷酸肌酸激酶(C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仅在治疗7 d后,上述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全部患儿无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出现。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显著改善窒息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降低心肌损伤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庆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上海医药杂志

上海医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主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