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正常人体学》关节学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级校医专业G131404班29名学生为对照组;口腔技术专业G130401班35名学生为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PBL教学法,结束后随即单元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目标单元测试的实验组理论及实验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主动性、求知欲、团队协作、知识检索、整理、分析等学习综合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高职《正常人体学》关节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综合能力,该方法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可在《正常人体学》等基础学科中推广使用。
作者:姚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2014年5月,FDA批出2个新分子实体药品和1个新生物制品(表1),为抗凝血剂Zontivity(硫酸沃拉帕沙)、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药物Entyvio(维多珠单抗)和治疗皮肤感染药品Dalvance(盐酸达巴万星)。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临床应用广泛的口服降脂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脑血管和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具有抑制肾脏细胞增殖、抗肿瘤、抗炎、治疗骨质疏松、预防痴呆和免疫抑制等作用。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相关国际指南推荐长期不间断地用药,了解其短期及长期不良反应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资料,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晓春;管丽华;潘文志;李明飞;常晓鑫;周达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近研究发现,尿酸盐转运体的基因变异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高度相关,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ABCG2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Q141K和Q126X的功能以及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生的关系。
作者:李向宇;周丹秋;关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基于在英国的访谈分析,认为中药毒理是研发的重要领域,基于众包的全国中医病例系统是研发的重要基础,中药产业政策的失误给中药创新带来了损害。加强中央政府顶层设计、推动中医药全球众包研发平台的建立是提升我国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2014年7月4-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癌诊治中心、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上海医药》杂志协办的“第七届上海新华结直肠肛门疾病外科国际高峰研讨会暨2014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癌中心年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举行。本次会议主要就结直肠肛门疾病的新技术及其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设有专题讲座、新技术展示专场、精品手术录像,并展示上海交通大学结直肠癌中心成立5周年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特别是交大中心牵头获得了2014年国家863计划“结直肠癌新型诊治技术的临床转化研究”,并由新华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崔龙教授作获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经验介绍,同时介绍中心数据库、组织库及临床转化研究平台建设,以及就开展研究型学科的经验体会与同仁进行深入的切磋与交流,为进一步建立多中心联合研究平台创造良好的条件。会议邀请到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汪建平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田振国教授、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晋教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微创外科学组组长郑民华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三军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东林教授等结直肠肛门疾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权威人士共同参会。
作者: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调取我院2007-2012年泌尿外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患者病例资料共314例,对患者应用的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发生ADR的药物品种共89种,其中应用抗菌药物引发ADR的患者114例(36.3%)、中药制剂78例(24.8%)。我院泌尿外科应用药物发生 ADR的患者例数逐年下降,药学专业人员参与临床用药后ADR情况明显好转,对发生ADR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褚蔚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2014年7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发布通报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收到的病例报告显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作者:新华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为了给广大医药工作者提供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促进医院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经上海市药学会批准,2014年本刊可继续授予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每期“医学继续教育”题目围绕“专家论坛”等栏目中专家指导性文章,由专家出题,读者只需认真阅读当期杂志即可找到答案。每期杂志设10道题目,答对8道以上即为当期合格,6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10分,12期题目合格者可获医学继续教育Ⅱ类学分20分。学分证每年办理2次。读者如需要参加此项学习,可订阅全年期刊,按期答题。请您务必将答题纸于2014年5月1日和11月20日前寄达编辑部,同时准确填写您的个人信息,并缴纳专家阅卷费25元(阅6期题目)或45元(阅12期题目)。编辑部将于2014年5月30日和12月20日前向答题合格者发放学分证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等生化检验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24例],将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全部受试对象的生化检验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GLU)、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酐(Cr)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的GLU、TP、BUN、C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CRP、CysC、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比较中发现AMI亚组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明显高于UAP亚组和SAP亚组(P<0.05)。AMI组亚患者血清CysC水平明显低于UAP亚组和SAP亚组(P<0.05)。结论:CRP、CysC、Hcy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谭晓彬;张铨玫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世界卫生组织和欧洲呼吸系统疾病学会7月3日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发起了一个框架,旨在33个全球结核病发病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根除这一疾病。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冠心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特征,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防治是一项关乎生命的系统工程。因此,针对冠心病防治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心悦胶囊是以西洋参茎叶总皂苷为主要成分科学精制而成的现代中药,具有益气养阴、和血护心的功效,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疗效确切显著。本文概述心悦胶囊近年来在冠心病防治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
作者:刘红樱;王蔚;葛均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的措施。方法:针对我院发生的5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了解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等。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的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心跳加快和低血压等,部分患者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脉血气、D-二聚体水平、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肺动脉造影等。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的急性肺栓塞的病情危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杭燕雯;张晓春;李志善;周达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48例和肝脏良性肿瘤患者39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CT检查及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结果:增强CT检查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3.33%(40/48)、特异性为84.62%(33/39)、准确性为83.91%(73/87),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2.92%(35/48)、特异性为89.74%(35/39)、准确性为80.46%(70/87)。增强CT检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提高至95.83%(46/48)、97.44%(38/39)和96.55%(84/87),均明显优于单项鉴别诊断结果(P均<0.05)。结论: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可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确诊率,对尽早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松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本文通过对我国临床用抗哮喘药物的市场数据分析,认为其市场规模持续较高增长,吸入用药为抗哮喘药物的主流剂型,跨国公司的原研产品用药金额在该品类中遥遥领先。研发进展剖析出后续产品将更多地向局部用药和多环节抑制哮喘发作方向发展。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和罗氏在上述亚类中都有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国内厂家需加快上述产品的技术更新。
作者:郑燕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国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组35例ICPP女孩,年龄(8.17±2.01)岁,治疗采用国产注射用亮丙瑞林缓释微球。观察治疗6个月后患儿身高、第二性征变化、骨龄增长情况、体重指数,以及子宫卵巢变化、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变化,分析年龄、骨龄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CA,HtSDSBA),评价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儿经GnRHa治疗6个月骨龄显著受抑,预测成年身高增高;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激素水平降低至青春前期水平;乳房回缩,4例月经初潮患者在治疗后月经暂停来潮。用药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后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国产GnRHa能有效抑制性征发育和骨龄增长,能减少ICPP女孩骨龄-年龄间差距而改善预测成年身高,且更经济实用,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奚立;赵诸慧;程若倩;罗飞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死亡率的关键。华法林是现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广泛的抗凝药物,但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严重影响了华法林的使用率和患者的依从性。本文介绍心房颤动用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晓春;管丽华;潘文志;李明飞;常晓鑫;周达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通过收集整理我国部分省市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实施方案,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药物配送的实施对药品供应保障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基本药物配送存在供应保障安全问题,如总体配送率不令人满意、及时率较不理想、偏远地区基本药物的配送不到位问题突显等,究其原因是配送企业的遴选标准不完善、配送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不合理以及配送费用普遍偏低。
作者:陈永法;辛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为促进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新动态的交流,推广普及肿瘤诊治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肿瘤内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水平,由上海医药联盟、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主办,上海长海医院肿瘤科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肿瘤内科治疗高级研讨会”于2014年7月11-1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北京肿瘤医院沈琳教授、上海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上海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张俊教授等全国著名肿瘤界专家就肿瘤化学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新进展进行专题讲座与交流。
作者:上海医药行业协会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