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花椒水治轻度肛裂

关键词:花椒, 专家点评, 效果不佳, 手术治疗, 肛裂, 云南, 熏洗, 排便, 读者, 出血
摘要:云南读者张先生问院我患有轻度肛裂,时而有肛周不适和排便出血现象,吃药效果不佳,又不想手术治疗。我看到某报上介绍,用花椒煎水熏洗对肛裂有效。不知此法是否可信?请专家点评一下。
家庭医学(下)杂志相关文献
  • 新“养肺排痰”护理法人工清痰抗雾霾

    空气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呼吸。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因为人口密度增加、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堵、汽车尾气增加等,导致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居民的身体健康。有资料表明空气污染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长期咳嗽,甚至肺癌等;还能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缩短人的寿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体肺脏被迫成了空气尘埃的过滤器,特别是空气中的PM2.5悬浮颗粒,具有超强侵入力,直接随着呼吸进入肺脏,不断在我们的末梢支气管中沉积;当沉积超过肺脏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各种肺部疾病。

    作者:李洪娟;刘长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假劣阿胶危害大

    现在不少老百姓,特别是女性朋友,寒冷天气都喜欢服用膏方进补,而阿胶是膏方中一味重要的药材。阿胶是用驴皮熬制的,自古以来,就被推崇为“补血圣药”,在市场上卖得很贵。但是近日央视曝光,记者抽检了市场上销售的12种阿胶,只有1种是用纯驴皮制成,其余或者掺了马皮、狗皮,或者根本没有用驴皮。如果服用了“问题阿胶”对身体会有影响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康生活避外湿

    外湿由天地而生外湿由天地之气而产生。南宋医家杨士瀛有曰:“天气下降,地气上蒸,二气熏蒸,此即为湿。”人体受外湿侵犯而发病的方式多种多样,或因气候潮湿,雨水过多,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大雨时行,湿气乃用……邪伤脾也”;《灵枢·口问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素问·痿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或感之于雾露,《素问·异法方宜论》言“南方者……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或得之于霾,《尔雅·释天》曰“风而雨土为霾。”霾是因环境污染而出现的致病因子,属为湿浊之邪,故雾霾是重浊有质之阴邪。或汗出洗浴之外湿袭人,或强力劳动或运动疲乏之余。正如顾松园所总结的:“天之湿,雾露雨雪是也;地之湿,冰水泥泞是也;人之湿,汗出沾衣是也。”

    作者:纪云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肾病孩子的养护常识

    儿童肾病治疗时间长,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护理不当可导致病情频繁复发,延及成年,引起肾功能低下甚至衰竭,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合理治疗肾病,正确护理疾病期儿童,才能有效延缓肾病进展,促进康复。

    作者:舒芬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炎夏慎防冠心病发作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的或器质性的改变,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的一种心脏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进入夏季,心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或降低,都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当气温超过33℃,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空气中湿度升高时,冠心病就容易发作,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头晕、心动过缓或过速等,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心跳停止而猝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及其家人夏季要谨慎预防病情发作,做好自我保健及家庭护理,防患于未然。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如何防止氰化物中毒

    除了樱桃、杏仁,还有哪些食物含氰化物呢?常见含氰苷的食物还包括鲜竹笋、木薯、银杏果(白果)和一些豆类(比如利马豆)等。2008年,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测定了香港常见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检测结果发现,苦杏仁(北杏)、竹笋、木薯及亚麻籽样本的氰化物含量范围为9.3~330毫克/公斤,苦木薯的氰化物含量较甜木薯为高,氰化物含量在新鲜竹笋中分布不同,笋尖的氰化物含量高,竹笋和木薯制品中氰化物的含量较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炎夏祛湿进行时

    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其致病机理各有特点,并呈现出一定的时令性。唯独以湿邪为恶劣,一年四季害人不休,而且随四时之气与其他病邪结合变易。在冬为寒湿,在春为风湿,在夏为暑湿,在秋为燥湿。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滑膜肉瘤的中西医认识

    滑膜肉瘤是肉瘤中发病率很低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约2.5/10万,多数患者是年轻人。现代医学认为滑膜肉瘤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软组织肉瘤,起源于具有滑膜分化的间叶细胞;好发于15~40岁青壮年,主要表现为四肢大关节附近出现无痛肿块、关节周围肿胀;晚期因远处转移,病情轻重不一,预后相对较差。本病5年生存率大约在20%~50%。中医认为滑膜肉瘤是生于体表的肉瘤,是瘀血、痰饮、浊气停留在体表组织的累赘生物。药物治疗对滑膜肉瘤无明显作用,术后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作者:储真真;石可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警惕老年肺部念珠菌感染

    一位67岁的男性,罹患糖尿病多年,近日受凉感冒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和咳嗽,在社区医疗站连续输液4天,使用了大剂量的青霉素。之后老人感到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缓解,但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持续并加重。又过了一周,老人出现了气促和呼吸困难,随即入院治疗。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花茶喝太“花”美女白领胃病发

    不少喜欢喝茶的读者,都知道“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保健”。但是如果喝得太“花”,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专家提醒:花茶也属于中药对证饮用才健康在南京栖霞区工作的瞿女士近喜欢上了喝花茶。由于她自己是从事IT行业的,所以根据网上的提示选择了能够明目的菊花茶。但是近她的肠胃却出现了一些不适,本来胃不好的她近胃更不舒服,特别是吃凉食时症状更严重。后来到医院就诊时才明白,原来是喝菊花茶喝太多导致的。医生告诉她,菊花尤其是野菊花是偏凉性的,胃寒的患者不宜多喝。

    作者:杨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花椒水治轻度肛裂

    云南读者张先生问院我患有轻度肛裂,时而有肛周不适和排便出血现象,吃药效果不佳,又不想手术治疗。我看到某报上介绍,用花椒煎水熏洗对肛裂有效。不知此法是否可信?请专家点评一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阻断向孩子蔓延的艾滋病

    在南非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小男孩,名叫恩科西·约翰逊,由于母婴传播,恩科西生来就是艾滋病患者,因为携带病毒,恩科西被学校拒之门外。因为没有钱,11岁以前他没有得到过任何药物治疗,孩子用孱弱的身体和稚嫩的声音走上讲台,呼唤生命:“我们也是人,是正常的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夏天如何防风湿寒湿

    “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淮南子》里描述的立夏节气刚刚到来,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些许的潮湿闷热。小满过后,南方就进入梅雨季节,北方也将迎来闷热的“桑拿天”。一到夏天,很多朋友都感觉到自己的全身特别困重,有的人发现早上起不来,勉强起床后则感觉四肢沉重;有的人觉得伸懒腰都不利索;有的人感觉吃饭没食欲;工作时头重如裹、效率低下,有时候内心还会升起无名火,烦躁不已。这些症状的发生与夏季暑湿偏盛以及天气多雨有关,同时也跟人们在夏季穿衣贪凉、饮食生冷脱不了干系,风、寒、湿邪纷至沓来,杂糅而作。

    作者:阮志忠;许林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剖腹产新妈妈及乳婴分离者如何坚持母乳喂养

    全球许多国际权威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过敏组织等均建议,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以纯母乳喂养4~6个月是预防宝宝过敏的好方法。1.母乳是低敏的。母乳中的蛋白质是同种蛋白质,不会被婴儿的免疫系统识别视为异种蛋白而产生抗体反应。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立夏养生--休养生息“重养心”

    “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古人因农耕而设立二十四个节气,人生于天地之间,与万物想通,故也随气候、农田作物在24个节点上发生着气血阴阳之变化。清末医家彭子益说:节气的“节”字,就是竹节,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就难过去。宇宙大气,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交节前三日多死。大气郁,人身亦郁。俗话说“节难过”,便是如此。所以,养生,养护生命,首先要过好每一个“节”。

    作者:李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鸡蛋黄应不应该舍弃

    鸡蛋是盘中佳肴,每家饭桌上都会见到,物美价廉,营养价值高。但有些人却只吃蛋清,不吃蛋黄,认为蛋黄中的胆固醇高,吃多了对身体有害。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非也。鸡蛋黄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对人有很多益处。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胆固醇、蛋黄素、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这些成分对人体大有裨益。

    作者:申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保健养生祛湿单验方

    小满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逐渐进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受的感觉。湿为长夏之气,在我国南方出现“梅雨季节”,北方则多“桑拿天”,既炎热又多雨。由于空气中湿度大,地气蒸腾,加之夜间肢体外露,或因汗出湿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处潮湿之地,所以感受湿邪而发病者多。此外,因饮食不当而导致内湿者亦不鲜见。湿邪犯人,以夏季为甚,应当注意防治。

    作者:王民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季药膳祛湿邪

    夏天防止吃出湿邪夏季来临,温度高,降水多,湿气大,与其他季节相比,是一年中空气湿度高的时节。中医认为,“湿为长夏主气”,因此,夏季是一年中湿气盛的季节。如果湿邪过盛,侵袭人体,机体感受自然环境中的湿邪之气,则易出现腹泻、湿疹等疾病。除了自然界中的湿邪之外,如果夏天饮食失于节制,同样可以吃出湿邪,湿从内生。夏季有哪些饮食禁忌,如何防止吃出湿邪呢?

    作者:董珍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别以为妇科病和青春期女孩无关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妇科疾病是已婚妇女或有性生活经历的女性的专利。许多少女患了妇科疾病,也会默默隐忍,羞于去医院治疗,结果导致病情延误。然而,并非所有的妇科疾病都跟性生活有关,即使是没有性生活史的青春期少女,也可能患上生殖系统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妇科病”。

    作者:张正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帝内经

    黄帝问:院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家庭医学(下)杂志

家庭医学(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