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开敏
除了樱桃、杏仁,还有哪些食物含氰化物呢?常见含氰苷的食物还包括鲜竹笋、木薯、银杏果(白果)和一些豆类(比如利马豆)等。2008年,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测定了香港常见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检测结果发现,苦杏仁(北杏)、竹笋、木薯及亚麻籽样本的氰化物含量范围为9.3~330毫克/公斤,苦木薯的氰化物含量较甜木薯为高,氰化物含量在新鲜竹笋中分布不同,笋尖的氰化物含量高,竹笋和木薯制品中氰化物的含量较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外湿由天地而生外湿由天地之气而产生。南宋医家杨士瀛有曰:“天气下降,地气上蒸,二气熏蒸,此即为湿。”人体受外湿侵犯而发病的方式多种多样,或因气候潮湿,雨水过多,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大雨时行,湿气乃用……邪伤脾也”;《灵枢·口问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素问·痿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湿淫所胜。”或感之于雾露,《素问·异法方宜论》言“南方者……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或得之于霾,《尔雅·释天》曰“风而雨土为霾。”霾是因环境污染而出现的致病因子,属为湿浊之邪,故雾霾是重浊有质之阴邪。或汗出洗浴之外湿袭人,或强力劳动或运动疲乏之余。正如顾松园所总结的:“天之湿,雾露雨雪是也;地之湿,冰水泥泞是也;人之湿,汗出沾衣是也。”
作者:纪云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前,使用电子血压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很多医院的医生护士也在使用。《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建议用电子血压计逐步取代水银血压计。作为一名患者或家属,对电子血压计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也要学会正确测量血压。1.经常出差的人可以选择携带更为方便的腕式电子血压计,但严重血管硬化或血管钙化的患者,以及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不适合使用腕式和手指式电子血压计。因为这些患者手腕与上臂的血压测量值通常相差很大,而这两种血压计都是通过换算测量人体末端小血管的血压来得出大血管血压的,可能会产生误差,因此建议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作者:是明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近,很多人的手机朋友圈都在疯转一个微信内容:吃剩菜居然能扩张血管,有益心脏?前几年,“绿叶菜剩菜后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剩菜致癌”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弄得很多家庭矛盾迭起。年轻一代说剩菜一定要丢弃不食,老年人则舍不得扔掉。然而风水轮流转,现在居然反其道而行之,说是剩菜有益健康,而且对心血管有好处!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有位77岁老大爷,趁着天气好外出郊游,谁知道刚走没多远就浑身无力,在路边休息后没能缓解。老大爷感到十分沮丧,才70多岁,就不能出门了?自己还有很多愿望要一一实现呢。于是,大爷决定到医院咨询医生。经过检查诊断,这位大爷患有糖尿病,是糖尿病引发下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血供不足,所以走几步就感觉很累。其实原先大爷出门就经常感到腿部力量不支,但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就能够得到恢复,所以对此不是特别在意。如今自己能够坚持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久,甚至休息也很难缓解腿脚乏力的症状。
作者:冉颖卓;李珊;莫禹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位67岁的男性,罹患糖尿病多年,近日受凉感冒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和咳嗽,在社区医疗站连续输液4天,使用了大剂量的青霉素。之后老人感到头痛、咽喉疼痛等症状缓解,但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持续并加重。又过了一周,老人出现了气促和呼吸困难,随即入院治疗。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生活环境日渐改善的今天,乳房病变却层出不穷,乳腺肿块、乳腺增生、乳腺癌等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危险信号。时尚女性光鲜装扮的现代生活背后可能隐藏着危机,追求“胸”涌澎湃的曲线美也可能留下隐患。环境污染的加重,长期高脂高热的饮食、抽烟、酗酒、染发、缺乏锻炼等“时尚生活”,是乳腺疾病不断攀升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继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且果汁各具风味,还能帮助肠胃消化,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类上等食品。但水果种类繁多,所含物质各异,性质凉热不同,为了满足“口福”又获得大的收益,我们在品尝水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陈日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长期失眠会使人易怒、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工作时特别需要专注的职业(例如职业驾驶),甚至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意外,不可忽视。
作者:曹淑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妇科疾病是已婚妇女或有性生活经历的女性的专利。许多少女患了妇科疾病,也会默默隐忍,羞于去医院治疗,结果导致病情延误。然而,并非所有的妇科疾病都跟性生活有关,即使是没有性生活史的青春期少女,也可能患上生殖系统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妇科病”。
作者:张正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的或器质性的改变,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的一种心脏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进入夏季,心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或降低,都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当气温超过33℃,特别是天气持续闷热,空气中湿度升高时,冠心病就容易发作,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头晕、心动过缓或过速等,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心跳停止而猝死。因此,冠心病患者及其家人夏季要谨慎预防病情发作,做好自我保健及家庭护理,防患于未然。
作者:孟昭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我国,解热镇痛药的应用数量仅次于抗菌药物。据国家卫计委初略统计,全国每年销售解热镇痛类药物总数高达250多亿片,即13亿中国人每年人均20多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从中不难看出解热镇痛药物的滥用现象很严重。下面,笔者就如何合理使用常见解热镇痛药做下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作者:陆基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云南读者张先生问院我患有轻度肛裂,时而有肛周不适和排便出血现象,吃药效果不佳,又不想手术治疗。我看到某报上介绍,用花椒煎水熏洗对肛裂有效。不知此法是否可信?请专家点评一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个10岁的女孩儿,发热、咳嗽5天入院。女孩在入院前受凉发热,体温高达39.1℃,咳嗽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少痰,不易咯出。乡卫生院医生诊断为“呼吸道感染”,静滴氨苄青霉素3天,口服止咳药,疗效不佳。查体体温37℃,呼吸32次/分,脉搏94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全身未见皮疹和出血点;双侧颈部、颌下可触及多个轻度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好,无触痛,咽部稍红;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右肺呼吸音减低,左肺部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触软,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液白细胞4.4×109/升,血红蛋白128克/升,血小板总数191×109/升,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3%,淋巴细胞百分数26.6%,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血沉19毫米/时,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肺部X线检查显示右肺上叶及下叶见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密度欠均,边界欠清,右侧胸腔少量积液。综合以上信息,医生诊断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口服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联合静脉滴注,同时卧床休息、加强护理、清淡饮食和对症处理,10天后 X 线复查显示肺中上“纹理粗多,炎症吸收,孩子痊愈出院。
作者:韩永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现在不少老百姓,特别是女性朋友,寒冷天气都喜欢服用膏方进补,而阿胶是膏方中一味重要的药材。阿胶是用驴皮熬制的,自古以来,就被推崇为“补血圣药”,在市场上卖得很贵。但是近日央视曝光,记者抽检了市场上销售的12种阿胶,只有1种是用纯驴皮制成,其余或者掺了马皮、狗皮,或者根本没有用驴皮。如果服用了“问题阿胶”对身体会有影响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结婚两年的小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本该其乐融融的一家却因为婆婆“带不好娃儿”而陷入了紧张气氛。小娟认为女儿经常生病,是因为婆婆没有尽心照顾女儿,并且婆婆在育儿方面跟自己有很大冲突。为此小娟常常发火,老公则成了她的“出气筒”。小娟甚至开始频频做噩梦,梦里都是女儿生病、出意外。
作者:黎淑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空气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我们每分每秒都在呼吸。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因为人口密度增加、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堵、汽车尾气增加等,导致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危害到居民的身体健康。有资料表明空气污染可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长期咳嗽,甚至肺癌等;还能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缩短人的寿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体肺脏被迫成了空气尘埃的过滤器,特别是空气中的PM2.5悬浮颗粒,具有超强侵入力,直接随着呼吸进入肺脏,不断在我们的末梢支气管中沉积;当沉积超过肺脏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各种肺部疾病。
作者:李洪娟;刘长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什么是脉管炎脉管炎指发于四肢远端,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在医学术语中,医生所说的脉管炎专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不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和溃疡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脉管炎是泛指下肢动脉缺血引起的,出现疼痛、溃疡、坏疽等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以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本文讨论的脉管炎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但也涉及了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足的内容,因为这些疾病带来的都是下肢缺血造成的一系列痛苦和危险,只是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作者:林冬阳;秦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夏季暑湿到底是什么暑为夏季主气,当暑气太过、不及或非其时出现其气,致使机体不能适应而发生疾病时,就成为致病因素--暑淫;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于潮湿之地,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人体内的一种病理产物,常与饮食不当、消化功能减弱有关。
作者:张嘉文;林嬿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其致病机理各有特点,并呈现出一定的时令性。唯独以湿邪为恶劣,一年四季害人不休,而且随四时之气与其他病邪结合变易。在冬为寒湿,在春为风湿,在夏为暑湿,在秋为燥湿。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