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珊;韩倩倩;刘紫阳;张方方;周运峰
赵炳南先生是我国当代中医皮外科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创立了一套独特的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创建了许多经典方剂和有效疗法,为中医皮肤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疗皮肤病以“首辨阴阳”为辨证原则,尤其是对于与湿相关的皮肤病,重点是辨别疾病属于湿热性亦或是湿气性,这实质是对皮肤病湿与热的辨证,是辨热重于湿抑或是湿重于热.这一思想尤其体现在对湿疹和带状疱疹的辨证治疗上,不仅如此,这一思想对于银屑病、痤疮等皮肤病的辨证和治疗,也有指导作用.学习和继承赵炳南学术思想,就应该坚持“首辨阴阳”的原则.
作者:李伯华;周冬梅;张广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疏风解毒胶囊(4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监测血常规、胸片的变化,同时统计抗生素使用天数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患者满意度、CP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体温稳定时间,咳嗽、气急、双肺哕音消失天数,平均治愈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部分指标积分,治疗第3天血常规中白细胞(WBC),X线示炎症吸收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肯定,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颖;贾明月;张静;葛阳涛;胡海霞;王雪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丹蒌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及相应的对照药物,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模型.9周后取胸主动脉上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与高脂组比较AS病变明显延缓;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PI3K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与高脂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丹蒌片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AS药理作用.
作者:曹珊;韩倩倩;刘紫阳;张方方;周运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四氯化碳(CC1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CC1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取大鼠血清检测肝功能;Masson染色比较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测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分析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以及Smad7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S各剂量组的血清肝功水平、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表达量显著降低,Smad7表达量显著增高.结论:APS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 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黄进;张晨;詹菲;张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粪便移植疗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尝试应用粪便移植治疗.早在东晋时,《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饮粪汁治疗温病的记载.金汁作为粪便的加工品,叶天士等医家广泛应用于温病的治疗.由于粪便类药物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以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应用越来越少.随着粪便移植疗法的开展,现代医学有了新方法来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多种疾病,正常菌群在人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可用金汁等粪便类药物直接调控菌群,这将大大丰富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中医药中一些有特色的看似“不科学”的内容,会逐渐被揭示出科学的内涵,并为防病治病服务.
作者:谢冠群;朱飞叶;侯晓丽;范永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鉴于“痹”字中医术语英译的混乱,文章遴选、整理《黄帝内经》3个英译版本和5部中医双语字典中“痹”字的相关术语,通过调查问卷等实证方法考察不同层次外国目标读者对“痹”字相关术语不同英译法的反应与接受程度.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指导,提出对于“痹”字相关中医术语的翻译并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而应讲究语境、目的与受众.这项研究为建立中医“痹”字相关术语的英译标准提供了参考,有利于中医痹证理论的国际传播与对外中医教学.
作者:陈宁;张晓枚;陈锋;沈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出现,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与此同时,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也随之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癌药的后过程中导致了许多有效的治疗因患者不耐受不良反应而中断,也令即将使用新抗癌药物的患者望而生畏.这些不良反应其现代医学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现有的处理措施也无法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中日友好医院贾立群教授多年关注中医外治法防治化疗所致不良反应,对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传统医学和新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有着独特的观点,在长期化疗药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关注较为重视,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其“理、法、方、药”,受到业内认可.
作者:刘猛;贾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名医徐志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处方,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82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2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丰富,多用清肺豁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和健脾之品.
作者:何煜舟;祝晨;杜颖;凌红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血脂和颈总动脉结构的影响,探讨治疗AS的有效中药.方法:实验动物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建模后,药物组灌胃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12g生药·kg-1·d-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蒸馏水,连续8周.观察血脂和颈总动脉结构变化.结果:血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增高(P<0.01).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CH、TG、LDL-C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增高(P<o.05).颈总动脉结构: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结构正常;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有大量脂滴沉积和胆固醇结晶形成;药物组内膜较模型组变薄,脂滴沉积和胆固醇结晶减少.结论:化浊行血颗粒可有效控制模型大鼠血脂水平,能稳定AS斑块、保护血管内膜、减少脂滴沉积和胆固醇结晶形成,对抗AS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
作者:周永红;胡怀强;张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SFBs,选取第3-5代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200、400、600μg/mL)的DMEM培养液培养48h,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TGF-β 1 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olt方法测量TGF-β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药物剂量组HSFBs TGF-β 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药物浓度为400μg/mL时效果佳,且TGF-β 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ASMq有抑制体外培养的人HSFBs TGF-p 1表达的作用,初步探讨了ASMq发挥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为ASMq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孔孟龙;李楠;马涛;马少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益气通络开窍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影响,评价该法的疗效.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造模成功后,观察组黄芪、川芎嗪以及醒脑静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地塞米松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并行OCT扫描、病理以及电镜检查.结果:空白组SD大鼠RNFL厚度(79.80±6.94) μm;模型组造模1d后RNFL厚度为(96.70±5.60) μm,RNFL水肿增厚(P<0.05).观察组7d后RNFL厚度为(74.75±4.03) μm,14d后RNFL厚度为(80.17±5.12)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d后为(97.50±9.06)μm,14d RNFL厚度为(64.00±6.20)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7d和14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NFL厚度差异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对照组观察组视网膜外节水肿消退,排列有序,血管部分再通;对照组标本视网膜外节水肿、疏松,排列紊乱,空泡华,血管闭塞.电镜检查表明: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出现核固缩、变薄、线粒体肿胀、胞浆脱失、空泡化,内、外丛状层也可以见到细胞轻度水肿、空泡化.经过治疗,该法表现在对视网膜突触复合体、内节神经细胞线粒体以及毛细血管有保护作用.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兹满;张梅芳;冀建平;李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证”的概念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自《伤寒论》开始,其内涵即开始放大,有病证并提的趋势.此后,愈至晚近,中医愈重视辨证,证的概念也愈宽.故“证”早已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对象.舍去证的概念,不讲辨证论治,意味着中医自我否定.明清以来,整理出了作为纲领的“证”概念.所以,“证”概念的本意有两个.辨证论治时所得之“证”,是对患者当时的病位、病性或病理的综合判断,即病的目前正邪斗争反应状态,也就是医生要治的对象.作为纲领的“证”,是中医的基本的病性或病理概念.
作者:桑荣霞;郭蔚君;赵洪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湿热因素对结肠癌生长、血管新生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小鼠结肠癌原位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因素的方法建立小鼠湿热结肠癌模型.第41天处死小鼠,测量瘤体质量;每组剩余6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成功建立了湿热结肠癌小鼠模型.湿热对结肠癌肿瘤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结肠癌的肝转移率,湿热证结肠癌小鼠组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湿热对结肠癌组织Ki67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肿瘤MVD形成.ELISA结果显示,湿热能够上调荷瘤小鼠血清中VEGF、MMP-2和MMP-9表达水平.结论:湿热对结肠癌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结肠癌的肝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湿热上调VEGF、MMP-2和MMP-9表达有关.
作者:刘宣;季青;柴妮;隋华;颜琳琳;江海丽;陈静;李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文章旨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以及不同产地人参质量评价.方法:人参样品来源于道地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共20批样品,采用UPLC方法检测2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9种人参皂苷(Rg1、Re、Rb1、Rf、Rg2、Rc、Rb3、Rb2、Rd)含量.建立20批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产地人参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吉林、辽宁样品中9种人参皂苷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黑龙江;人参总皂苷含量排序结果显示,前15位都是吉林和辽宁省份的样品;3种人参皂苷Rg1、Re、Rb1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省份样品中的3种人参皂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辽宁清源、吉林抚松、吉林长白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较高.20批人参药材图谱的相似度值均在0.93以上.结论:人参皂苷含量以吉林产地高,其次是辽宁和黑龙江.结果表明人参质量稳定,化学成分组成比较一致.
作者:李慧;许亮;温美佳;曾凡琳;谢彩香;康廷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黄元御是中医学史上一代名医,其学术思想丰富,重视中气是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然后来者对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研究仅限于探讨其中气内涵与其运用上,对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笔者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笔者通过研习黄氏著作并结合经典论述,阐明了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三:①黄氏秉承了古经典中医学的河图五行模式理念;②人的本土属性;③黄氏在《道德经》中悟出中气是阴阳二气升降之机原.
作者:陈圣华;甘密密;陈烨文;谷英敏;柴可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运用专家问卷的方法确定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大小.方法: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规范的亚健康状态的8种常见中医证候类型,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高职称及以上的31位中医临床专家中进行专家问卷的调查,在分析专家对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和体征对相应证候贡献度分值的均数、变异系数的基础上,确定亚健康状态症状和体征对常见证候的贡献度大小.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1份,回收31份,回收率(积极系数)为100%.按照均数≥5.0且变异系数≤0.45为原则选择对常见证候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和体征,得出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虚湿阻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各自对应症状和体征对其诊断贡献度大小的顺序.结论:专家问卷法能较好的收集专家的共识意见.本次研究确定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大小,为进一步建立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雯洁;刘卫红;肖爽;张会娜;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病证结合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采用体外电击法诱发室颤动物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从病因、症状、客观指标、药物反证等方面对心脏骤停家兔模型进行综合判断,验证该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结果:病证结合组动物造模后肛温、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变化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无论组间比较或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动物心、左心室、肝重量变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病证结合组家兔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结论:体外电击法制作的心脏骤停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是心阳暴脱证.
作者:梁建庆;何建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甘草从汉代到现代的应用规律.方法:采取文献查阅、整合分析等方法,探析甘草在剂型、炮制、用量、配伍和病证等方面的应用规律.结果:汤剂是甘草为常用的剂型,其次为煮散剂、内服散剂和丸剂.生甘草在各个朝代的使用频率呈上升的趋势,而炙甘草呈下降的趋势.古今甘草使用的用量跨度极大,在0.3-90g之间不等,且各个时期甘草的用量有着较大的不同.历代与甘草配伍多的药物分别是白芍、人参、茯苓、桂枝和麻黄,且平均用量均大于甘草.甘草在肺系病证与脾系病证中多用,其次为肝系病证,在肾系病证与心系病证中少用.结论:从古至今,甘草在剂型、炮制、剂量、配伍以及病证等方面的应用有着各自的特点与规律.
作者:姚天文;王清亮;刘尽美;杨柏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和”思想是《黄帝内经》理论建构的核心指导思想之一.天道,即天地万物运行变化之道.《黄帝内经》在天道观上明确提出“天地之和”的概念,其所谓“天地之和”,是指天地运行的统一、协调关系与万物变化的有序、适度状态.《黄帝内经》天道观的“和”思想主要体现在阴阳和、五行和、运气和等3个方面.《黄帝内经》天道观中的“和”思想奠定了其从天到人(天道观、天人观、人事观、生命观)以“和”贯之的医学理论基础.
作者:田永衍;王庆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小儿腹泻外敷散敷脐治疗大鼠腹泻的机制.方法: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分析药物作用下的大鼠血浆和粪便代谢物谱;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研究各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采用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确定标志物,通过对标志物浓度差异及代谢通路的研究,探讨药物对腹泻大鼠的干预效果.结果:初步确定了11个生物标记物.药物作用后,大鼠机体能量代谢、信号传导相关通路、肠道菌群代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较全面的反应了小儿腹泻外敷散敷脐治疗腹泻大鼠后的生理及代谢状态,为使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敷脐疗法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云明;刘莉;陈育尧;刘强;邹志鹏;史梦琪;陈民河;戴开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