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平;马双陶;杨大春;李德;王强;丁盛;蒋利;杨永健
目的:探讨大学生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患病情况、男女性别比例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在筛选抑郁症时的准确率.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法对河南中医学院2 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CD-10)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和肝气郁证判断参考,同时由临床心理科两位副主任医师协诊筛选出肝气郁型抑郁症(轻、中度)大学生患者,对大学生患者的学院分布,男女比例分布,以及SDS的被选频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SDS量表总粗分≥41分共筛查出326人.肝气郁结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38人.故本次2 260名大学生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68%.抑郁症大学生男性明显小于女性,SDS中条目1明显高于其他条目;条目19明显低于其他条目.结论: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SDS量表是比较好的筛查工具,且抑郁症与肝主疏泄有密切关系,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应从主疏泄调畅情志论治为宜.
作者:关徐涛;詹向红;于华林;孙前明;潘玉颖;王慧霞;武盼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第2掌骨侧全息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全息针法组(26例)与常规针法组(28例),两组患者在口服泛昔洛韦的基础上,分别配合第2掌骨侧全息针法与常规针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针法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方面,全息针法与常规针法无明显差异;在改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等方面,全息针法优于常规针法(P<0.05).结论:全息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肝经湿热型带状疱疹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方面,全息针法优于常规针法.
作者:黄洁;张国山;邓超;常小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范永升教授认为硬皮病隶属于中医学的“皮痹”“肌痹”范畴.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阳虚寒凝,肺脾不足,络脉痹阻,终致皮肤失养所致.本病的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肾阳亏虚,肺脾不足,标实主要为寒凝、瘀血.提出了“温阳散寒,通络祛瘀,培补肺脾”总的治疗法则.同时也介绍硬皮病累及相关脏腑所出现兼证的治疗经验和中医药治疗硬皮病的切入点和优势.并列举医案1则,以飨同道.
作者:吴德鸿;李正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治未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膏方,又叫膏剂,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佳.文章通过对“治未病”思想内涵和中医膏方理论基础的分析,通过对辨证施膏、平调气血阴阳、调和脏腑等方面的阐述,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冬令膏方中的指导作用.
作者:章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与精子参数的关系.方法:571份样本来自2013年1月-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科门诊就诊患者,按取精时间分为春季(春分15d)、夏季(夏至15d)、秋季(秋分15d)、冬季(冬至15d)4组,对所有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精子浓度冬季明显好于其它季节(P<0.05);精子活力以及前向活动精子均是夏季好于其它季节(P<0.05).结论:季节因素对供精志愿者精液参数有影响,在临床应用上应适当考虑.
作者:张迅;梁季鸿;梁世坤;韦国强;申树林;宋卫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名医徐志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处方,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82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2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丰富,多用清肺豁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和健脾之品.
作者:何煜舟;祝晨;杜颖;凌红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药津力达对高脂喂养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JNK、p38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喂养组,分别予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造模6周后将高脂喂养组随机分为高脂组、津力达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干预8周后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试剂盒测定肝脏氧化应激标志物含量,DHE染色观察肝细胞RO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JNK和p38MAPK的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组相比,津力达干预后大鼠葡萄糖输注率显著升高(P<0.05);肝脏氧化应激水平降低,LPO含量降低(P<0.05),ROS生成减少,GSH水平升高(P<0.05),SOD、GSH-Px、CAT活性增强(P<0.05);且津力达各剂量组p-JNK/JNK和p-p38MAPK/MAPK显著降低(P<0.05).结论:津力达可改善高脂喂养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可能与抑制JNK及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刘颐轩;臧莎莎;宋光耀;王超;任路平;段力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在辅助生殖中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使用促性腺激素(Gn)日开始至胚胎移植(ET)日接受电针治疗.检测两组人绒促性素(hCG)注射日、穿刺取卵(OPU)日、ET日血清雌二醇(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2在OPU日、ET日均明显降低(P<0.05);OPU日,卵泡液VEGF、IL-6水平亦明显降低(D<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IL-6均在hCG日水平高,随后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CG日、OPU日、ET日血清VEGF、IL-6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移植周期取消率、OHS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辅助能有效防治IVF过程中OHSS发生,且不降低IVF优胚率及妊娠率,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卵巢局部血管通透性有关.
作者:洪艳丽;谈勇;殷燕云;邹奕洁;郭银华;聂小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上市中成药的再评价方法研究是目前中成药临床再评价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妇科上市中成药的再评价研究是一种新的方法学尝试.文章就应用红外热成像对上市妇科中成药女金胶囊、花红胶囊、新生化颗粒、左归丸、右归丸、补血益母颗粒的药性、靶向性及药物功效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提示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再评价上市中成药研究重要的辅助参考方法.
作者:郑霞;李启佳;刘奕;杜鹃;陆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液氮快速冻融法水蛭提取物(HE)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以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ADM)为对照,MTT法检测HE与5-FU或AMD联合用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HepG2细胞经HE处理后多药耐药基(MDR1)、Bax、Caspase3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HE可增强5-FU、ADM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细胞凋亡(P<0.01);可显著下调HepG2细胞MDR1(P<0.01)和上调Caspase3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HE可体外诱导HepG2细胞凋亡,并提高HepG2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其分子机制与下调MDR1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黄晓蒂;郭永良;黄立中;周青;田雪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新的抗癌药物的不断出现,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与此同时,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也随之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癌药的后过程中导致了许多有效的治疗因患者不耐受不良反应而中断,也令即将使用新抗癌药物的患者望而生畏.这些不良反应其现代医学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现有的处理措施也无法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中日友好医院贾立群教授多年关注中医外治法防治化疗所致不良反应,对以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传统医学和新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有着独特的观点,在长期化疗药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的关注较为重视,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其“理、法、方、药”,受到业内认可.
作者:刘猛;贾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临床调整体质偏颇以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186例成年癫痫患者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填写中医体质调查表及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9中文版(QOLIE-89)问卷,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①成年癫痫患者偏颇体质多的是湿热质,其次是气虚质、阳虚质;②QOLIE-89各维度评分以语言交流、对健康不满分数低;③平和质对患者生活质量大部分方面均起促进作用,气虚质对患者的精力/疲劳、疼痛影响较大,气郁质是降低QOLIE-89总分及多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与情绪相关的方面.结论: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此关联性进行相关体质干预,可以作为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思路之一.
作者:张青;丁成赟;孙金;王潇慧;聂莉媛;张媛;刘金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偏颇体质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防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慢性病的高危体质人群入手,通过体质的辨识、调理技术、慢性病发病风险预测技术进行慢性病的防控,针对,健康状态的“健康-疾病前期-疾病-痊愈-健康”的循环规律,制定体质辨识→慢病预测→体质调理→定期随访→效果分析的防控慢病操作流程.使国家的“防控关口前移”“广覆盖、低成本”的慢病防控策略落到实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惠敏;李英帅;王济;李玲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参麦汤对糖耐量减低(IGT)大鼠血清铁蛋白(SF)、炎性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的影响,探讨参麦汤改善IGT大鼠糖脂的作用机制及糖耐量低减阶段的病理机制.方法:制备IGT大鼠模型,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评价参麦汤对IGT大鼠SF、CRP、IL-6及血脂的影响,通过ELISA法测IGT大鼠血清SF、CRP、IL-6,酯酶法测血脂4项(TC、TG、HDL-C、LDL-C).结果:各干预组均能降低SF、CRP、IL-6水平,其中以参麦汤组作用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SF与FPG、TG、CRP、IL-6、Cr显著正相关(r=0.675、0.539、0.814、0.702,0.326,P<0.01,P<0.05);CRP与FPG、TG、IL-6显著正相关(r=0.570、0.388、0.646,P<0.01);SF、CRP与HDL-C显著负相关(r=-0.364、-0.317,P<0.01,P<0.05);IL-6与FPG、TG、TC、Cr、UA显著正相关(r=0.433、0.458、0.339、0.414、0.333,P<0.01,P<0.05).结论:参麦汤可以改善IGT大鼠糖脂毒性可能与其调节血清SF和炎性相关因子CRP、IL-6的水平有关.
作者:谷英敏;柴可夫;王玉娟;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文章根据中医药学的经典理论原则,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的几个错误理论进行了商榷和质疑.首先,该教材对“胞宫的基本概念”做了错误论述;其二,该教材在已确定“阴户”为女性外生殖器后,又另论男性“阴器”,制造理论混乱;其三,在病因方面另设“环境因素”“病理产物(瘀血、痰饮)”,亦造成理论混乱;其四,在病机上单列“冲任损伤”,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并列,制造理论原则错误;其五,该教材将月经的6个病种合在一起论述,既让理论混乱,又使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其六,该教材在中医妇科杂病中废弃中医病名,参入了3种西医妇科病名,是否有变相否定中医之嫌;其七,对妇科列入的新方剂无方解,无法提高学生论治思维能力.
作者:马宝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痛风气雾剂的抗炎镇痛实验,探讨该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药效学,为下一步开展临床前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痛风外用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尿酸钠晶体(MSU)及角叉菜胶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观察痛风气雾剂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检测痛风气雾剂对正常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痛风气雾剂能明显抑制MSU及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P<0.05,P<0.01),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阈值(P<0.01),扭体反应中有效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减少扭体次数(P<0.01).结论:痛风气雾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维超;万春平;钟晓君;狄朋桃;杨会军;吴晶金;彭江云;李兆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顾氏外科诊治疮疡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疮疡治疗,多外治与内治结合,在外治直达病所的情况下,必须立足整体,通过内治法整体调节以改善局部而取得佳效;引温病学说,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早用凉血散血药物,截断扭转病势,擅用通腑、养阴之法;治疗疮疡总以顾护脾胃为本,主张甘寒清热为宜,慎用大寒大苦之品,用药处方时时健脾和胃,倡导药疗与食疗结合,并重视饮食宜忌,主张辨证忌口;提出热毒血瘀为疮疡基本病机,清热活血为治疗大法,擅用藤类、络类、虫类等和营通络消肿止痛之品,临证常伍用通里攻下法,使毒从下泄,并认为因虚感邪,既病伤正,主张适时应用生黄芪、皂角刺等扶正托毒,顾护正气,透表达邪外出,并贯穿治疗始终.
作者:阙华发;徐杰男;张臻;邢捷;王云飞;单玮;肖文;唐汉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组织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化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分别检测对照组、模型组、活血胶囊各剂量组脑组织中2种兴奋性氨基酸和3种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荧光检测激发波长Ex为340nm,发射波长Em为455n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胶囊8g/kg组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作用与其调节氨基酸的含量密切相关.
作者:陈勇勇;张毅;马晓毅;贾璞;闫高颖;王世祥;刘勤社;郑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丹蒌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及相应的对照药物,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模型.9周后取胸主动脉上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与高脂组比较AS病变明显延缓;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PI3K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与高脂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丹蒌片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AS药理作用.
作者:曹珊;韩倩倩;刘紫阳;张方方;周运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古代针灸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收集针灸治疗腹泻和便秘的古代文献,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腹泻和便秘相同腧穴的经穴特点和规律.结果:获文献腹泻235篇、便秘130篇,共25个相同穴,相同穴在腹泻表中191次,便秘表中141次.治疗腹泻的高频穴在便秘表中排名靠后,而治疗便秘的高频穴在腹泻表中排名较后.古代针灸治疗腹泻以章门配小肠俞常见,以任脉为首,多用腹部穴;古代针灸治疗便秘以章门配照海常见,以膀胱经为首,多用下肢穴.治疗腹泻和便秘均以特定穴为首选.结论:腧穴对肠道运动确实存在双向调节效应.也说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探讨古代针灸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志维;付莉;郑华斌;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