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

宋涛;吕惠清

关键词:血管内溶栓, 支架成形, 介入治疗, 现报告如下, 大血管病变, 血栓形成, 患者
摘要:布-加氏综合征(BCS)系罕见的大血管病变,目前以介入治疗为主.1995年8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BCS患者290例,其中26例合并血栓形成,全部实施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现报告如下.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骨髓中的原始间叶组织的慢性恶性增生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难治病症之一,病理改变为骨髓中网状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生,骨髓腔狭窄伴髓外造血,病理分:早、中、晚三期,临床分急、慢性,慢性多见,骨髓造血功能完全被抑制.近年来,其治疗无明显进展且疗效差.我科自1995.9~2003.4,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峻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因交通肇事胸腹部受压致机械性窒息死亡1例分析

    机械性窒息是法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案例,而由于交通肇事压迫胸腹部引起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案例并不常见,本文作者在实际检案工作中遇到的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建军;马志刚;宋春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NA修复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55例胃癌标本中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64%(24/55),其阳性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MGMT对胃癌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迎爽;周宁;程毅;魏贵亮;谢震;祁贺;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体会

    目的: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全部采用mesh-plug定型产品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明显的优越性,手术指征宽,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老年人的解剖特点,可作为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

    作者:戚建芬;谢曦;李明珍;张德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粉防己多糖的组成及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

    目的:提取并纯化粉防己多糖(SMP),确定其组成,研究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利用水提醇沉得到粉防己粗多糖,再经DEAE纤维素和聚酰胺纯制.利用Fenton反应研究SMP清除·OH的作用;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SMP清除·O2-的作用.结果:纸色谱显示SMP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匀多糖;SMP清除·OH的能力较弱;清除·O2-时的效果稍强,IC50为1956.1μg/ml.结论:粉防己多糖为首次提取制得,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甄攀;梁惠花;张万明;王治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医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据报道,糖尿病病史10年~20年的患者DN发病率可达47.66%[1],且病变呈进行性发展,5~10年后即可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降低或减少糖尿病肾病的致残与致死率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占林;岳斌;倪广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爱宝疗两种使用方法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4月起,我院对186例宫颈糜烂妇女使用爱宝疗治疗.随机将其分为两组:94例妇女使用爱宝疗浓缩液来院宫颈上药治疗,92例妇女使用爱宝疗栓剂阴道自行给药治疗,以观察其在疗效上的不同.结果:来院上药组痊愈率为90.4%,有效率100%;而自行上药组痊愈率为39.1%,有效率100%.结论:来院上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自行上药组.两种治疗方法对宫颈单纯型糜烂和颗粒型糜烂效果好.

    作者:凌玉婕;黄传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肠损伤的治疗(附32例分析)

    结肠损伤较小肠损伤低,外伤性大肠穿孔占腹部穿透伤的20%~30%[1],由于结肠壁薄,血液供应差,其内容物液体含量少,细菌含量高,腹膜炎出现晚,而并发症后果严重.如何妥善治疗结肠损伤,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Ⅱ期手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医师探讨.现将1986~2004年收治的结肠损伤32例,报告如下:

    作者:尤奎成;李浩祥;丁继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

    目的: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动态观察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方法: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和C57小鼠制作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每天随机抽取一只小鼠处死,共12d,获得肿瘤样本114例.常规HE染色和CD31、PAS染色.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肿瘤组织中央区和外周区的高倍视野(×400)下血管生成拟态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结果:在移植瘤形成的第1~8天,肿瘤组织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第9~12天该结构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肿瘤中央区、外周区血管生成拟态密度均呈现先递增后递减趋势;两个区域内的血管生成拟态密度比较:在第1~6天内肿瘤中央区高于外周区,在第7~8天肿瘤外周区高于中央区.内皮依赖性血管在肿瘤组织的中央区和外周区呈现递减趋势.两个区域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比较:在第1~7天肿瘤中央区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高于外周区,在第8~12d两个区域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无明显差别.血管生成拟态密度与肿瘤组织的坏死率之间呈密切负相关(r=-0.978,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与肿瘤组织坏死率之间亦存在负相关(r=-0.230,P<0.05).结论: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暂时性的血液供应方式,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并存于肿瘤组织内.随肿瘤生长变化而与内皮依赖性血管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作者:张凡;孙保存;赵秀兰;常永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接骨板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应用接骨板作内固定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25例患者共43处下颌骨骨折均行接骨板内固定.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创口均无感染,为I期愈合.20例咬合关系到位,5例咬合关系不理想,术后张口度在35mm以上者22例.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应用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栓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作者:郭艳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4例乳腺癌和55例胃癌组织中的HSP70进行检测.结果:(1)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8.13%,61.82%.(2)乳腺癌中HSP70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年龄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3)胃癌中HSP7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均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成为乳腺癌,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程毅;魏贵亮;周宁;吴迎爽;谢震;祁贺;薄爱华;张晓立;邢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中的应用2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和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100例,在麻醉成功后肛门放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催产素组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催产素20u,10min后再静脉滴注10u.以上二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12±54ml.催产素组为401±64ml.二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金丽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研究进展

    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水、土壤等,同时存在于人体、动物体的皮肤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绝大部分不致病,少数可引起人类感染,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强,主要是因为其产生大量的侵袭性物质,如:各种酶类,多种毒素和菌体的一些成分等等.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主要酶类有:凝固酶、耐热核酸酶、葡激酶等;产生的主要毒素有:肠毒素、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目前国内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测方法和作为超抗原的致病性两个方面.

    作者:刘进军;刘芳;岳利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监护

    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较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通过手术延长了许多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此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后对患者的监护非常重要.术后早期严密监测心电图,观察血液动力学和电解质等变化情况,早期及时处理异常改变,都会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现将手术后监护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章春芝;池亚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种非糖类药物的升血糖作用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中波动:空腹血糖(3.4~6.2)mmol/L,饭后2h血糖不超过7.8mmol/L.葡萄糖为人体所必需,但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因此保持适当的血糖浓度,才是机体所需要的.经多年研究发现,一些非糖类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而各种原因引起血糖升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渗透性利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周围循环衰竭,血粘滞度升高.高血糖还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和能量代谢而发生脑缺氧、脑水肿.故维持机体正常恒定的血糖水平十分重要.以下就多种非糖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武海霞;王树;温晓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拉帕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慢反应电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左室流出道自发性慢反应电位0相和4相去极离子流中Ca2+的作用.方法: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离体心脏,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和Ca2+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VER),观测大舒张电位(MDP)、0相除极幅度(APA)、0相大除极速度(Vmax)、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复极50%(APD50)和90%(APD90)的时间以及自发放电频率(RPF).结果:1.0μmol/L维拉帕米可使该慢电位的APA、Vmax、VDD明显减小,RPF减慢(P<0.01);APD、APD90延长(P<0.05).结论:(1)该区域的自发慢电位0相去极离子流主要为Ca2+内流.(2)4相去极离子流中,Ca2+内流起部分作用.

    作者:焦宏;马建伟;吕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MRI表现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8h.查体:右肢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级Ⅴ弱.余检查正常.

    作者:王锋;李晓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

    布-加氏综合征(BCS)系罕见的大血管病变,目前以介入治疗为主.1995年8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BCS患者290例,其中26例合并血栓形成,全部实施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涛;吕惠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睾丸扭转对大鼠生精能力的影响及维拉帕米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出生1个月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3组,手术制作幼鼠睾丸扭转模型(720°,2h).对部分扭转组应用生理盐水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术后6个月处死,取两侧睾丸标本,测定睾丸NO含量、NOS活性,并制备细胞悬液,检测记录每样本中单倍体细胞占细胞总数百分比.结果:B组(扭转组)单倍体细胞占细胞总数明显下降,而且睾丸组织NO含量、NOS活性升高,维拉帕米可减轻上述变化.结论:维拉帕米可以提高睾丸组织单倍体细胞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睾丸组织损伤,对睾丸的生精能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苗文隆;张斌;凌海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二对半e抗原假阳性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二对半e抗原假阳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法测定45份离心与不离心抗凝标本的HBeAg.结果:不离心标本的HBeAg单独阳性很高,离心标本基本无此情况.结论:假阳性与不离心有关,全血中有许多与HBeAg有共同抗原颗粒物质,在酶免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结合,而造成假阳性,洗板不清,可能也是造成假阳性的原因之一.故要求对单HBeAg阳性标本进行离心,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银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北方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