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凌玉婕;黄传芬

关键词:爱宝疗, 宫颈糜烂,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爱宝疗两种使用方法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4月起,我院对186例宫颈糜烂妇女使用爱宝疗治疗.随机将其分为两组:94例妇女使用爱宝疗浓缩液来院宫颈上药治疗,92例妇女使用爱宝疗栓剂阴道自行给药治疗,以观察其在疗效上的不同.结果:来院上药组痊愈率为90.4%,有效率100%;而自行上药组痊愈率为39.1%,有效率100%.结论:来院上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自行上药组.两种治疗方法对宫颈单纯型糜烂和颗粒型糜烂效果好.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二对半e抗原假阳性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二对半e抗原假阳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法测定45份离心与不离心抗凝标本的HBeAg.结果:不离心标本的HBeAg单独阳性很高,离心标本基本无此情况.结论:假阳性与不离心有关,全血中有许多与HBeAg有共同抗原颗粒物质,在酶免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结合,而造成假阳性,洗板不清,可能也是造成假阳性的原因之一.故要求对单HBeAg阳性标本进行离心,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银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

    布-加氏综合征(BCS)系罕见的大血管病变,目前以介入治疗为主.1995年8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BCS患者290例,其中26例合并血栓形成,全部实施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涛;吕惠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下丘脑错构瘤1例护理体会

    有关下丘脑错构瘤的国内外文献报道目前尚不足200例[1].1934年~2000年全世界共见90例,下丘脑错构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在临床上属罕见的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多见于儿童及婴幼儿期,我科2004年收治1例下丘脑错构瘤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肠损伤的治疗(附32例分析)

    结肠损伤较小肠损伤低,外伤性大肠穿孔占腹部穿透伤的20%~30%[1],由于结肠壁薄,血液供应差,其内容物液体含量少,细菌含量高,腹膜炎出现晚,而并发症后果严重.如何妥善治疗结肠损伤,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Ⅱ期手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医师探讨.现将1986~2004年收治的结肠损伤32例,报告如下:

    作者:尤奎成;李浩祥;丁继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4例乳腺癌和55例胃癌组织中的HSP70进行检测.结果:(1)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8.13%,61.82%.(2)乳腺癌中HSP70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年龄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3)胃癌中HSP7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均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成为乳腺癌,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程毅;魏贵亮;周宁;吴迎爽;谢震;祁贺;薄爱华;张晓立;邢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诱发性耳声发射

    目的:分析耳鸣与耳蜗毛细胞早期损害的关系,探讨耳鸣的客观检查手段.方法:实验组为40例(66耳)纯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对照组为40例(80耳)听力正常无耳鸣的正常人,二组均行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查: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结果:1.TE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为42.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DP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为51.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耳蜗毛细胞的损害;TEOAE及DPOAE可以作为外周性耳鸣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

    作者:吴立新;尚小领;范淑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监护

    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较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通过手术延长了许多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此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后对患者的监护非常重要.术后早期严密监测心电图,观察血液动力学和电解质等变化情况,早期及时处理异常改变,都会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现将手术后监护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章春芝;池亚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

    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微生物检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保证其实验教学质量,我们从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实验经费合理使用等几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从而确保微生物实验教学安全、高效、顺利进行.

    作者:季建军;康英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中的应用2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和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100例,在麻醉成功后肛门放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催产素组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催产素20u,10min后再静脉滴注10u.以上二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12±54ml.催产素组为401±64ml.二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金丽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实验感染旋毛虫兔肌组织的病理研究

    目的:研究旋毛虫感染兔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1.旋毛虫肌幼虫的制备;2.实验用兔的分组及感染;3.分别感染后第2、4、7、10、14周从臀肌取材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在第2和第4周时肌纤维变性、水肿,肌膜破坏等病理变化明显;在第4周时肌幼虫囊包周围炎症反应明显,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肌组织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旋毛虫病时病理检测提供有用的基础资料.

    作者:李峥;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立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NA修复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55例胃癌标本中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64%(24/55),其阳性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MGMT对胃癌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迎爽;周宁;程毅;魏贵亮;谢震;祁贺;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纤溶活性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5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51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脂蛋白(a)浓度,并以底物显色法测定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脂蛋白(a)浓度与血浆尿素氮水平、PAI活性均呈正相关;脂蛋白(a)浓度与tPA活性呈负相关.结论:肾功能对血浆脂蛋白(a)浓度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作者:闫智宏;朱晓波;梁庆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MRI表现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8h.查体:右肢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级Ⅴ弱.余检查正常.

    作者:王锋;李晓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体表心电图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梗死血管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卞维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种非糖类药物的升血糖作用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中波动:空腹血糖(3.4~6.2)mmol/L,饭后2h血糖不超过7.8mmol/L.葡萄糖为人体所必需,但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因此保持适当的血糖浓度,才是机体所需要的.经多年研究发现,一些非糖类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而各种原因引起血糖升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渗透性利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周围循环衰竭,血粘滞度升高.高血糖还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和能量代谢而发生脑缺氧、脑水肿.故维持机体正常恒定的血糖水平十分重要.以下就多种非糖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武海霞;王树;温晓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5-Fu对人胃癌细胞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5-Fu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金属硫蛋白(M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在培养过程中加入5-Fu继续培养5h或10h收获,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变形,MT表达强度和位置有明显变化.结论:5-Fu作用5h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对癌细胞形态和MT的表达均有明显影响.

    作者:张晓丽;薄爱华;胡瑾;蒋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后致人死亡案件1例分析

    颅脑损伤是法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损伤,而判断损伤形成的方式和机制在案件定性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起因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通过损伤形成的机制判断死亡方式和案件性质的重要性.

    作者:马志刚;柴佑元;焦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医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据报道,糖尿病病史10年~20年的患者DN发病率可达47.66%[1],且病变呈进行性发展,5~10年后即可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降低或减少糖尿病肾病的致残与致死率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占林;岳斌;倪广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LL)是少见的白血病.1974年由Galton等首先报道15例[1],近年来国内亦有数例报道.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张有成;房胜春;佟长青;濮景先;张素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爱宝疗两种使用方法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4月起,我院对186例宫颈糜烂妇女使用爱宝疗治疗.随机将其分为两组:94例妇女使用爱宝疗浓缩液来院宫颈上药治疗,92例妇女使用爱宝疗栓剂阴道自行给药治疗,以观察其在疗效上的不同.结果:来院上药组痊愈率为90.4%,有效率100%;而自行上药组痊愈率为39.1%,有效率100%.结论:来院上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自行上药组.两种治疗方法对宫颈单纯型糜烂和颗粒型糜烂效果好.

    作者:凌玉婕;黄传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北方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