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谷丙转氨酶增高的临床观察

杨生文;冯蕴霞;李健;张英茹;王书郁;张华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住院患者, 谷丙转氨酶, 营养过剩, 酒精中毒性, 肝细胞损害, 营养不良, 临床现象, 肝细胞性, 糖尿病, 手术后, 失调性, 饮酒, 小肠, 体重, 旁路, 门诊, 疾病, 激素, 肥胖
摘要:梁扩寰[1]曾提出: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常见者有(一)营养失调性脂肪肝:(1)营养过剩(2)营养不良;(二)酒精中毒性脂肪肝;(三)糖尿病;(四)小肠旁路手术后;(五)激素;(六)肝细胞性损害及其它.脂肪肝所致肝细胞损害,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者从近年门诊住院患者中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营养过剩,大量饮酒,肥胖超体重者占据大多数,非酒精性者亦同时出现.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谈儿童铅中毒

    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极大,铅中毒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急性铅中毒可引起人体的生化和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出现阵发性腹绞痛,并可发生肝大、黄疸、少尿或无尿、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引起急性铅中毒脑病,出现四肢麻木或肢体瘫痪,甚至呼吸困难,严重时危及生命.慢性铅中毒可引起身体、智力发育障碍或滞后,降低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因此,早在80年代国外就对儿童铅中毒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降低儿童血铅值.近年来我国政府、儿童教育专家及社会各界对降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作出了大量的努力.

    作者:鲍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盐酸纳洛酮与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与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本文收集我科2001.3~2003.11月住院病人,且符合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30例,2002年12月以前为对照组15例,以后为治疗组1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β-七叶皂甙钠,两周后采用同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无效率6.7%,死亡率13.3%.对照组总有效率30%,无效率30%,死亡率为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和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近期死亡率明显下降.提示这两种药具有脑保护和脱水降颅压作用.

    作者:李春永;潘妍婷;薛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子宫三角切除术后宫颈重塑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病变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重塑子宫宫颈的方法和疗效观察.方法:对于我院2001.7~2002.12月子宫良性病变妇女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34例,与同期传统子宫全切术40例进行对照.结果:该术式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术后成型为一个实体小子宫,对术后卵巢功能及妇女心理影响小.结论:采用改良筋膜内三角形子宫切除术重塑子宫宫颈优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葛军;孙静;崔淑君;张秀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颈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颈部占位性病变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对周围各组织解剖结构的压迫,侵犯情况对于病变组织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占位病变进行影像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IP多平面重建,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分别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果:咽旁间隙向内受压,移位7例,其中6例为腮腺混合瘤,1例为咽旁间隙内淋巴瘤.颈动脉鞘受压,变窄伴咽旁间隙向反方向受压或移位5例.其中1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颈动脉鞘不规则扩大变形,颈动脉分叉扩大1例,为颈动脉体瘤.咽旁间隙受侵,变形,向外移位伴鼻咽腔受侵7例,3例为鼻咽癌,4例为淋巴结转移.结论:颈深部占位性病变,除自身大小、密度、形态、位置等因素外,通过观察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相应变化情况,可对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尤其在肿块位置较深,较大的情况下,结合多平面重建和MRI的矢冠状位扫描,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5%左右.依据病变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强化程度等情况可进行鉴别诊断,甚至定性诊断.

    作者:郑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室性早搏3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复杂性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观察组采用心律平150mg,每日3次,稳心颗粒1袋,一日3次,两组均是14d为一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43%,1例出现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有效率为65.71%,3例出现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心律平和稳心颗粒联合应用治疗室性早搏明显优于单一应用心律平.

    作者:王亚玲;徐涛;李方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同一患者再次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计划生育门诊的早孕妇女60例,均为第一次药物完全流产后半年至一年,两次服药前情况、服药方法及药物流产后观察内容基本相同.结果:再次药物流产后,52例胎囊在服药后6~8h排出,6例胎囊在3d后排出,2例3d后B超提示胎囊滞留宫腔内,行清宫术.完全流产率96.7%(58/60).结论:药物流产对同一患者可再次使用,但完全流产率随孕次增加有下降趋势.

    作者:林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动力髋螺钉和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观察两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用国产Richard钉和髁钢板治疗不同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和15例.结果:平均愈合时间:动力髋螺钉组8周,髁钢板组9.9周.结论: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动力髋螺钉较髁钢板内固定更利于病人早期活动.

    作者:周骏武;韩维德;胡召云;吴丙虎;胡磊;周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会阴侧切口皮内缝合100例疗效观察

    在分娩领域里,经阴道分娩的产程中,有半数的产妇需要会阴侧切术,以缩短产程,营救胎儿为目的.那么,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愈合情况就尤为重要,日趋引起产科医生的重视.我院从2002.6~2003.7月,对住院分娩的100名产妇的会阴侧切口行皮内缝合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海燕;刘丽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步长稳心颗粒与心神宁片联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评价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如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及头晕失眠等,临床多见,好发于20~40岁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本文对6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经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圣君;刘华;杨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皮下坏疽120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下坏疽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收治120例新生儿皮下坏疽病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位于臀、背部80例,占67%;其它部位40例,占33%.结果:坏疽型多72例,占60%;蜂窝织炎型25例,占20.8%;脓肿型17例,占14.2%;坏疽型6例,占5%.血液、脓汁培养阳性共111例,85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为大肠杆菌,5例为白色葡萄球菌,4例为绿脓杆菌,2例各为链球菌、变形球菌,其中7例死亡.结论:新生儿皮下坏疽如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不但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后遗症.

    作者:焦振祥;李爱军;李庆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维甲酸耐药机制及其逆转

    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为诱导分化剂可使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取得完全缓解,但是几乎普遍发生的维甲酸耐药,使APL患者完全缓解后短期内复发,并失去对维甲酸的反应性,严重影响其疗效.对于ATRA耐药机制的解释,认为系统的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ATRA代谢增强,使得ATRA水平难以维持.现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维甲酸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艳超;扬亦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

    目的:观察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并探讨影响该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调本院自1998~2002年采用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的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56例,根据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56例患者中随访10月~3年,本组中优32例,良15例,可5例,差4例;49例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2~4个月.4例疗效差者1例感染,1例延迟愈合,2例关节僵直.结论:内侧解剖钢板联合组合式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创伤小、符合胫骨近端的生物力学结构,该手术是治疗近端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GST-π在47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研究.结果:GST-π总的阳性率为61.70%(29/47),在浸润性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06%、83.33%、50.00%.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较高,且与耐药有关,应重视对乳腺癌中GST-π表达的检测,以便优化化疗方案.

    作者:郭汉斌;张新国;李建锋;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强的松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钙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钙、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影响,了解患儿成骨细胞功能变化.方法:以血清钙、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为参数,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清钙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强的松治疗后血清钙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水平[血清钙(P<0.01)、骨源性碱性磷酸酶(P<0.01)].结论:皮质激素治疗可显著抑制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成骨细胞功能,导致血清钙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的降低.

    作者:石蔚;梁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T在儿童过敏性肺炎中的应用

    过敏性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肺部疾病.关于此病的普通X线表现已有大量报道,目前尚未见CT的研究报告.由于CT能够横断面成像,且分辨率较高,与普通X线相比,可准确显示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更有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作者对我院23例儿童过敏性肺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

    作者:张德元;花淑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稳心颗粒在慢性肾衰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肾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66例慢性肾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稳心颗粒和心律平,余对症治疗相同,4周后观察两组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结果:稳心颗粒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稳心颗粒是治疗慢性肾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

    作者:刘华;刘圣君;李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我院SAR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目的:了解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面对面与可视电话相结合的方式,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结果:19例SARS患者职业以学生、流动人员为主;年龄20~40岁为发病高峰;始发病例为输入型病例;传播范围日趋缩小.结论:我院SAR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其它省市报道基本一致.

    作者:冯中贤;商月娥;支秀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抽液后胸腔内注射抗痨药及激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抽液后胸腔内注射抗痨药物和激素及不注射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收治的122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进行常规抗痨,每次抽液结束后向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3g,地塞米松5mg;B组只进行常规抗痨,每次抽液结束后不注射任何药物.结果:A、B两组对照:结核中毒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分别为13.1±1.7d和12.9±1.6d;胸液吸收时间分别为19.2±2.8d和19.8±3.1d;综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5.1%;发生胸膜肥厚率分别为8.2%和6.6%;发生包裹性胸液率均为1.6%.各种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进行系统、正规抗痨并及时尽早的抽掉胸液后,向胸腔内注射与不注射抗痨药及激素比较其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蔡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金属硫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胃癌中的表达状况.方法:对66例病人的癌组织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MT的表达状况.结果:MT在胃癌中的表达总阳性率为54.5%(36/66),MT在胃癌中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相关性不明显;与侵犯深度呈正相关.结论:MT在胃癌中有较高表达,检测MT对制定化疗方案中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秀玲;白丽娜;薄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50例膀胱肿瘤术后并发症分类总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结论:膀胱开放手术与电切术术后护理应有不同的侧重.

    作者:孔雁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北方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