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平;王晓燕
Lauge-Hansen将踝关节骨折分五型,分别是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和垂直压缩型.自1997.10~2001.10月,对50例关节骨折病例根据不同的操作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0岁.现分述如下.
作者:曲宪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情感激励是指以人际关系感情联系为手段的激励模式.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的一项调查结果证实:按时计酬的职工需发挥20%~30%的能力,即可保住职业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的情感激励,则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情感激励的作用所致.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将书本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外界环境及新型人际关系的陌生和护理工作较强责任感造成的心理压力,她们更需要关心帮助、尊重和鼓励,我们在临床带教时运用情感激励法,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志慧;丁瑞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盆腔炎性包块过去采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疗程长,不易治愈.本人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辅用中药三黄液保留灌肠,其疗程短,治愈率高,经济无痛苦,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王静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护理服务已经进入专业化时代.由于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和卫生服务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为适应病人的需求,卫生部及中华护理学会已将培养护理专家工作写进了2004年的工作要点中.现就国内外临床护理专家发展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滕秀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实验兔饲喂不同AS2O3含量的饲料进行研究,旨在为生产中提供合理的含AS2O3的饲料.方法:根据饲料中AS2O3含量将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0.5mg/kg、1.0mg/kg、1.5mg/kg和对照组:不含AS2O3),定期称重,10周后对40只进行交配繁殖,通过产仔数、窝重、离乳率测定其繁殖性能.结果:1.0mg/kg AS2O3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0.5mg/kg AS2O3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5mg/kg AS2O3实验组具有中毒症状.结论:上述结果为实验兔饲料添加合理AS2O3提供依据.
作者:杜建华;刘海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ⅢE疗效.方法:对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并与胞二磷胆碱治疗组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来判定药物疗效.结果:脑蛋白水解物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ⅢE无明显差异,均能在7~10d使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脑蛋白水解物与胞二磷胆碱治疗HIE,两药药效基本相同.
作者:孔吉良;商爱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应用不同的剂量、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疗效的临床探讨.方法:本文将我院1998.2~2003.12月收治的98例川崎病患儿分组,应用不同剂量和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应用丙种球蛋白,采用不同剂量和方法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结论:川崎病急性期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疗效与剂量和方法有关,存在浓度-效应关系.
作者:张英茹;郭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由颈椎或其周围的软组织、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度,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引起的病理改变,如颈痛或手臂麻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称为颈椎病.
作者:韩三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冠心病(CHD)是严重威胁老年人(65岁以上者)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近年在我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常伴有心律失常、心衰,死亡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目前冠心病诊疗中为积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属有创性诊疗,故存在一定的风险.而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基础护理对老年CHD的介入诊疗效果以及预后将获得积极的效果,就其心理护理体会作以下介绍.
作者:李梦芳;夏丽蓉;梁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将动脉血引入透析器,经透析器净化的血由静脉端回体内.理想的血管通路是确保透析充分的前提,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通路有较大的优越性,为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使用寿命,6年来我院对32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从动静脉内瘘的术前准备,到成熟后的使用作了一系列防护措施,减少了血栓、狭窄、感染、窃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圣君;刘华;杨文粹;孙亦滨;李远征;刘月英;付利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状态是千差万别的.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面对通往知识、通往未来的大学之门,存在着幻想、憧憬与希望.新入学的大学生心理状态也发生着各不相同的变化.他们用眼去观察充满活力的校园,用耳去聆听大学生们的故事,用脑去思索自己将在大学里的生活.诚然,医学大学新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却又是简单而复杂的,是奇妙而又充满挑战的.
作者:王雪芳;谢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在DNA分析技术应用于实际检案过程中,从各类生物检材中得到高质量的DNA是关键.我们较常见到的检材是抗凝血,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红细胞的裂解随着检材放置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困难.众所周知血红素的衍生物对PCR有抑制作用,而增加裂解红细胞的次数却使得白细胞丢失.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反复比较各种方法,终于找到一种简易血滤纸DNA提取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铁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类证治裁>概括了胸痹的病机,云: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腰背,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转舒.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此<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
作者:刘喜龙;陈桂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成人教育已有15年的办学历史.在此期间,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方法,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随着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以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发展要求势在必行.但就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在多数成人教育学院尚属探索阶段,为此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作者:刘凤芹;尹卫东;包克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阐述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通过C型臂X光机透视下牵引复位后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结果及随访记录.结果:26例手术,疗效优良.结论: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手术适应证,疗效佳.
作者:王孝国;赵军;任红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检测在声门上型喉癌N0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手术中用蓝染料的方法,对颈部淋巴结N0的声门上型喉癌进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前哨淋巴结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前哨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10例N0患者2例发现有隐性转移,其隐性转移率为20%(2/10),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13.0%(3/23).经冰冻病理证实为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颈淋巴清扫术标本也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对颈部淋巴结N0的声门上型喉癌发现隐性转移灶是可行的.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作者:尚小领;林彦涛;薛刚;徐国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心力衰竭是临床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变发展到终末阶段综合征,也是心血管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治疗模式也在不断转换与完善.在20世纪40~60年代主要是强心类与利尿剂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认为血流动力学紊乱是心衰的主要原因,以心脏循环模式,广泛应用血管扩张剂及非洋地黄强心剂治疗;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提出神经体液模式,认为心衰不仅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而且也存在神经体液紊乱.又运用了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李朝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可阻滞交感神经,能有效的防止和治疗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TEA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基于此种考虑,全麻复合TEA这种麻醉方式逐渐被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全麻复合TEA和全麻两种麻醉方式的比较,为胸部和上腹部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邢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重度心衰患者应用卡维地洛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及常规治疗组,前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卡维地洛6.25mg/d,渐加至50~100mg/d或大耐受量.观察治疗3个月后心率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组治疗重度心衰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卡维地洛组用药前后非常显著地降低了HR、EDD,提高了SV、EF、CO(P<0.01),而常规治疗组仅HR及SV改善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HR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降低(P<0.05),而其它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副作用小,可安全用于重度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刘满;刘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一现象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改革日渐深化的背景下出现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医疗卫生领域由于改革相对滞后,提出这个问题较晚,而且同企业相比也有一些特殊之处,但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它的出现也同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笔者试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做一探讨.
作者:潘晓元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