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厥而皮水”之我见

廖冉

关键词:《金匮要略》, 水气病, 蒲灰散
摘要: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厥而皮水,蒲灰散主之”.历代注家对此条的注解多有出入,笔者综合几个注家的观点,结合蒲灰散药物组成及功效,提出“厥而皮水”为水邪引起血脉不通畅使然.1 赵以德之见赵以德在《金匮方论衍义》中写到“厥者,逆也,由少阴经肾气逆上入肺,肺与皮毛合,故逆气溢出经络,孙络之血泣,与肾气合化而为水,充与皮肤,故日皮水.用蒲黄消孙络之滞,利小便,为君;滑石开窍,通水道,以佐之,小便利则水下行,逆气降”.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将符合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五苓散.观察两组患者心衰计分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21.05%、7.89%,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和76.31%.组间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周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

    近年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辨证施治、专方治疗、外治及调护等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近5年与此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周语平;张永丽;火明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护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足浴,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护糖尿病足疗效满意.

    作者:贾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子养亲汤方小用广

    本文综合文献记载及前贤经验,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切实体会到三子养亲汤是临床常用的理气祛痰良方,其药性平和,药味不多,而奏效不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该方,常能收到“锦上添花”之效果,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以肺系疾病常用之.

    作者:刘虓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探《伤寒杂病论义疏》的学术思想(上)

    《伤寒杂病论义疏》为民国初年湖南名医刘世祯述义,由刘仲迈执笔,秉承师说,述义成疏,是对湘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注释本.文章从平脉辨证、见病知源,相体制方、活法一贯,知常达变、见微知著,脏腑交合、意深旨宏,少厥并病、其势更剧,审时度势、把握病情,升降失常、正虚邪填,厥证分阴阳、误判祸即至,释文精当、高屋建瓴等9个方面,对该书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唤起有识之士重视这一典籍,从而找到学用经方的方便之门.

    作者:史国续;史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临床观察

    上消道出血多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等消化道的出血病症.中医没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名,属于吐血(呕血)、便血(黑便、远血)、结阴等病证范畴.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类型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探究

    中医药在失眠防治中因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而优势突出,但中医对失眠的辨证分型因缺乏统一、客观的辨证分型标准而致证型繁杂不一,从而导致了失眠病临床治疗经验的可重复性低.失眠因其自身主症特点不同可分为六型,即入睡困难——入睡型失眠,易醒、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维持型失眠,多梦——多梦型失眠,早醒——早醒型失眠,彻夜不寐——不寐型失眠,以上证型兼有——混合型失眠等.依此分类清晰明确,把握主症即掌握了本类型失眠的诊疗规律,更有利于经验的传承与疗效的提高.

    作者:张转喜;李宇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冲脉隶属阳明”论治月经病

    妇女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而隶属阳明,因此妇科病从阳明论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欲从“冲脉隶属阳明”入手,通过文献整理联系病例分析的方法,探究调治阳明对于月经病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龚婷婷;蔡少桐;李滨;张少红;吴丽珍;林源;巫诗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祛湿活血化瘀法治疗黄疸病探析

    文章提出了祛湿活血化瘀法是治疗黄疸病的重要法则,并对湿、瘀的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进行了分析,对祛湿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黄疸病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作者:廖成荣;吴丹;寇小妮;赵天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化瘀清眩汤治疗眩晕经验介绍

    眩晕是以患者自觉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作旋转性头晕,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甚至听力减退、四肢酸软无力等临床表现.临床可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内耳性眩晕、颈性眩晕、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在急性发作时以本虚标实多见,虽然有本虚的见症,但常以肝阳上亢、风火上扰、痰热、痰浊、血瘀等“标实”较为突出.故临床运用自创化瘀清眩汤(组成:天麻15 g,钩藤20 g,石决明20 g,制首乌15g,黄精20 g,葛根20 g,川芎10 g,水蛭3 g,菖蒲10g,炒白术15 g,泽泻18 g,怀牛膝15 g)加减治疗眩晕,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赵青春;袁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议《伤寒论》中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组合之妙用

    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在《伤寒论》中曾多次同时出现于一方之中,特别是在太阳病辨治组方中出现频率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调和营卫、调理脾胃、扶正祛邪、表里兼顾是三药组合的根基所在,试浅议如下.1 调和营卫《伤寒论》原文第12条日:“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病多属表虚之人,外感风邪为病,即太阳表虚证.

    作者:徐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六步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滑囊炎250例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滑囊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六步法治疗该病2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0例中男118例,女132例;左膝92例,右膝103例,双膝55例;年龄40~50岁23例,50岁以上~60岁66例,60岁以上~70岁114例,70岁以上~80岁35例,80岁以上12例;病程1个月以内43例,1~3个月42例,3~6个月35例,6~12个月37例,1~3 a42例,3a以上51例.

    作者:崔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析温阳法治疗消渴病的机理

    三焦为水火气机之通道,肾为阳气之本.消渴之为病,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其病机主要为三焦不畅、气机鼓动不利.基于此,治疗消渴,以温肾和通利三焦为根本进行调节,此法是对消渴病主流病机“阴虚燥热”的一次重新审视和探讨.

    作者:王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改进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改进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26例,采用清溃愈肠方煎液加2%利多卡因100mg改进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做好心理护理、灌肠前准备、灌肠中体位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改进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而严密的病情观察、良好的基础护理与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香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喉核”不同于“乳蛾”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1]感冒的风热犯表证中,叙述证治时称“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咽燥,乳蛾红肿疼痛……”,“热毒壅阻咽喉,乳蛾红肿疼痛,加一枝黄花、土牛膝、玄参清热解毒利咽”;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2]感冒的风热犯表证中,叙述证治时称“身热较重,汗出,微恶风寒,……咽喉红肿疼痛,或有乳蛾肿大……”.以上教材中所指的“乳蛾红肿疼痛”、“乳蛾肿大”,显然是指腭扁桃体的病变而言.把腭扁桃体红肿疼痛称作“乳蛾红肿疼痛”是欠妥的.

    作者:刘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丹溪心法》论灸法

    《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祖国医学宝库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全面反映了朱丹溪治疗杂病的经验.书中对于灸法治病虽仅见于若干散论,但观点独到,析理透彻,鲜明体现了朱氏及其“滋阴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治疗理念.本文通过对书中各论灸法的初步归纳总结,管窥“滋阴派”在灸法治病这一侧面的医学实践与理论,或可对当代灸法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李赛;刘密;刘金芝;常小荣;张佳丽;陈选;刘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陈国权教授治疗不孕症验案3则

    陈国权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金匮要略》教研30余载,多年来潜心于《金匮要略》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擅用经方(或辅以时方)辨治疑难杂症.笔者在本科阶段有幸侍诊其门下,受益匪浅,现结合验案3则将陈师近年来临床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的部分临证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作者:谭志洪;邓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仙方活命饮联合抗生素治疗肛周脓肿前驱期40例

    目的:探讨仙方活命饮联合抗生素治疗肛周脓肿前驱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肛周脓肿前驱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口服、灌肠,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1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肛泰栓纳肛,对照2组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同时给予肛泰栓纳肛.统计对比三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5.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25.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35.0%,治疗组与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仙方活命饮联合抗生素对治疗肛周脓肿前驱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53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的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输卵管通液术和西药治疗,观察组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内服和灌肠治疗,均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输卵管通畅程度、随访1a内妊娠情况.结果:两组输卵管通畅程度均得以改善,但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90.5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5.00% (P<0.05);观察组随访1 a内宫内妊娠率69.8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0% (P<0.05);观察组不孕发生率15.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9%(P<0.05).结论:输卵管通液术配合中药内服和灌肠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松解粘连、改善盆腔微循环和促进炎症吸收等机制,恢复输卵管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创造妊娠环境以提高受孕率.

    作者:刘凤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近5a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文献资料从分型治疗、基本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及中医其他疗法进行阐述.结果: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结论:要完全认识和治疗本病,需进一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李景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