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神,形,纳,眠,便”初探论治糖尿病

林明欣;朱章志;朱建平;刘成;吕英;陈学勤

关键词:“神, 形, 纳, 眠, 便”, 糖尿病
摘要: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波及人群广、年龄跨度大、治疗周期长,给我国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现已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中医学认为,阴虚燥热乃糖尿病基本病机,养阴清热为其治疗大法,验于临床则疗效不遂人意.于临床中,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典型糖尿病症状并不多见,反多症见:神,神疲乏力;形,形体肥胖,四肢不温;纳,胃纳欠佳,口干多饮,喜饮热汤;眠,不易入睡,易醒多梦;便,大便干结,小便频数;上述症状皆以“阳气不足”为主要病机.经过29年临床实践与科研沉淀,本课题组逐渐摸索糖尿病论治新思路:神、形、纳、眠、便.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血瘀证与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抽取血液标本,采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其蛋白质组进行分离和鉴定,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与血瘀证候相关联,分析得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血瘀证患者血浆和非血瘀证患者血浆相比,血浆2-DE凝胶图片中共发现了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5个蛋白质表达量上调,分别是结合珠蛋白、SP40/40、血管Rab-GAP/TBC-containing蛋白、纤维蛋白原γ链、γ-肌动蛋白;1个蛋白质表达量下调:TROVE域家族,成员2.结论:蛋白组学异常是出现相应中医证侯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中得出的差异表达蛋白,希望可以为今后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物学信息提供线索.

    作者:李水芹;王飞;李平;赵和平;张文生;王永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黑木耳多糖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对梗阻性黄疸(0J)大鼠模型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用胆总管结扎横断法制作大鼠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将造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及黑木耳多糖低、高剂量组(各12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及不同浓度黑木耳多糖灌胃干预7d.观察动物一般情况、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胆红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醇(ALT)、谷草转氨酶(AST)]、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取肝、小肠标本做病理分析.结果:应用黑木耳多糖干预后,大鼠的一般状态好于模型组,血清中胆红素、ALT、AST、ET、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肝、肠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黑木耳多糖通过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保护肠黏膜屏障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湛;姚雪萍;于文燕;马琪;马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刘东汉救治大面积脑梗死的经验

    刘东汉教授提出“虚、瘀、痰、毒”是大面积脑梗死的中医证候要素,重视察舌按脉辨体,可使辨证方向明确;确立豁痰开闭、益气活血、解毒醒脑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基本中医治法,尤为重视豁痰开闭法的运用;在用法方面,强调以猪蹄汤与水合煎药物,可促进药效发挥;并分析典型案例.

    作者:刘喜平;刘倍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电针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性的Ⅰ期临床研究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70例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电针中髎、会阳,对照组采用安慰针针刺中髎对照点和会阳对照点,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72h尿失禁次数和ICIQ-SF得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1h尿垫试验漏尿量、72h尿失禁次数及ICIQ-SF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仅后两项降低(P<0.05,P<0.01),且试验组3项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较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近期效应,可初步排除安慰效应.

    作者:许焕芳;杜若桑;莫倩;刘志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肝不藏魂型与肾不藏志型PSG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证型中肝不藏魂型与肾不藏志型两证型多导睡眠图(PSG)相关参数的特征性变化,以期为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住院诊断为失眠症,按照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分属肝不藏魂型和肾不藏志型的患者各40例,另设正常组20例作为对照,对其进行PSG监测并采集各组PSG相关参数,分析比较3组PSG相关参数是否存在特征性变化.结果: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中肝不藏魂型与肾不藏志型在睡眠进程参数与睡眠结构参数方面存在特征性变化.结论:PSG睡眠进程参数和睡眠结构参数可以作为失眠症中医不寐五神分型法肝不藏魂型与肾不藏志型相鉴别的量化指标.

    作者:梁政亭;朱奇;张星平;伊其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热宣肺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宣肺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阿奇霉素10mg·kg-1·d-1,静点,连用5d,停药2d,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mg·kg-1·d-1,顿服3d,停药4d.治疗组38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采用清热宣肺法,自拟中药方并随证加减,煎服,每天1剂,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发热、咳嗽、肺部湿哕音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86.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清热宣肺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较单纯运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佳.

    作者:程玉聪;靳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麻杏石甘汤及汤剂中聚集物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以及汤剂中聚集物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狗肾上皮(MDCK)细胞培养、MTT比色法检测7 200r/min离心上清经0.45μm膜过滤前后麻杏石甘汤蒸馏水煎剂样品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活性变化;运用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过滤前后麻杏石甘汤以及聚集物的粒径及形貌特征.结果:麻杏石甘汤0.45μm膜过滤前后,对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治疗指数(TI)分别为:3.65,0.27,膜过滤明显降低了滤过液的抗病毒活性;动态光散射测定结果表明,膜过滤去除了大量粒径较大的聚集物,明显缩小了体系的粒径分布范围,过滤后,体系平均粒径下降约70.00n m;电镜观察表明,粒径>500.00nm的聚集物多截留于膜上.结论: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活性与其汤剂中聚集物具有相关性.

    作者:杜茜;黄芸;汪惠勤;高观祯;周建武;柯李晶;饶平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慢性湿疹诊断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终纳入统计79例;试验组41例,采用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外用药膏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CORA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CORA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2.192,P=0.032<0.05),试验组有效率为63.41%,对照组有效率为47.37%,经秩和检验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9,P=0.027<0.05).结论:中药熏药配合中药内服对慢性湿疹治疗安全、有效,值得研究与推广.

    作者:吉燕;欧韵;郭菲;张成会;刘朝霞;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小鼠肺组织γδT细胞及IL-17的影响

    目的:观察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上皮细胞间γδT细胞及IL-17影响,探讨其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鼻腔滴入LPS加熏香烟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本止咳中药组;运用HE染色对形态学进行观察,评价COPD小鼠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上皮间γδ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并应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IL-17分泌水平.结果:COPD小鼠模型形态学结果符合COPD临床病理形态学改变;模型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γδ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中药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γδ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含量与γ δ T细胞变化趋势同步.结论:固本止咳中药通过调节γδT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IL-17的分泌,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减少气道壁损伤-修复过程的发生,改善了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

    作者:刘颖;敬岳;郭丽丽;舒峻;秦玉英;谷明杰;潘琳;李鸿;马秉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裘昌林教授辨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经验撷萃

    重症肌无力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程中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发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危重现象,属中医之“大气下陷”“喘脱”“脱证、阴阳离决”等.文章结合典型病案分析,浅析跟师裘昌林教授辨治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证经验.裘昌林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肾气衰、脾气败、肺气竭、心气虚,培补命门真元之气为治法之根本,同时予温补脾胃,调畅气机,升阳举陷.并指出对于已经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的患者,需要始终警惕和预防危象的发生,防范于未然.

    作者:裘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姚梅龄教授从焦膜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

    “焦膜理论”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已故名誉院长姚荷生提出,认为三焦主要的功能是运行水液而为水火升降之道路,水得火之作用,水在它的上、中、下的不同历程当中,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理现象.现三焦理论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疑难杂症.姚梅龄教授继承家父衣钵,较好地运用该理论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笔者有幸跟师习医,现据心得及临床实践之所得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赵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明确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相关性.方法:收集498例患儿中医四诊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邪犯肺脾证(195例)以皮肤疱疹、食量减少、咽痛、咳嗽、流涕、便秘、精神差等为主;湿热毒盛证(303例)以皮肤疱疹、发热(中等度热、高热为主)、食量减少、咽痛、发热(低热为主)、精神差、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肢体抖动、乏力等为主.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的升高在湿热毒盛证中表现更明显.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调查,明确了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

    作者:崔明明;李燕宁;马洪波;杨朝晖;孙明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孟河医学流派名家膏方评析

    孟河医学流派起源于明末清初,因学术精熟、疗效卓著而闻名于世.其中马培之因擅治疑难杂证,临床善用膏方调治疾病而名誉四方.马氏传艺于贺季衡,贺氏因其精业,治病疗效显著,每能使危重者每能化险为夷而声名远播.再传于颜亦鲁.亦鲁公遣方用药不论经方、时方、单方,兼收广蓄,尤擅内外合治而解救疾苦,并开创“颜氏内科”.其第二代传人国医大师颜德馨,在学术上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提出“衡法”治则.第三代传人全国名老中医颜乾麟,长期从事中医内、儿、妇科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以膏方调治疾病尤有心得.今特遴选上述五位中医名家之膏方医案,加以评析,以飨读者.

    作者:曹振东;胡琪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右归丸联合激素替代治疗卵巢早衰肾虚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右归丸联合西药激素替代(HRT)治疗卵巢早衰(POF)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OF肾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右归丸联合HRT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HRT疗法.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血清激素水平(FSH、LH、E2)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清激素水平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中医证侯积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归丸联合HRT疗法对改善POF肾虚证患者血清激素水平和主要临床症状均有较显著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丁青;张青;尹艳华;费洋;陈苗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尉中民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与特色

    北京中医药大学尉中民教授擅治妇科杂病,文章从“首崇仲景,善用经方”“调经养血,冲任为要”“衷中参西,分期辨治”“调治月经,尤重脾胃”4个方面对尉中民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经验和特色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月经病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周刚;马利荣;郜嫩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药术语英译规范之对应性原则初探

    对应性原则表现为中医药名词术语在中英双语之间的词义、体例、结构及逻辑之对应性,其有别于著名翻译家奈达之“动态对等”.“对应性”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之首要定名原则,当与其它原则难以兼顾时,应该优先考虑对应性原则.至于术语翻译过程之语义缺省,则可采用文外补偿、文内补偿、归化补偿、仿译补偿等方法加以修正.

    作者:刘成;王小芳;洪梅;朱建平;林明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激素类型对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影响

    目的:筛选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佳激素.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组、泼尼松龙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2d后臀肌注射相应激素3d的方法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体质量变化,分别于造模4、8、12周检测骨组织形态学、骨组织病理学、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钙、磷含量.结果:与泼尼松龙组、地塞米松组相比,甲强龙组造模在破坏大鼠股骨头的骨组织形态、破坏骨小梁的排列结构、减少骨小梁面积的作用上更为明显;降低股骨骨密度的作用更显著持久;更能降低股骨大弯曲载荷、大弯曲位移、杨氏模量及骨钙、骨磷含量.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佳造模激素.

    作者:章建华;张成龙;尹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探讨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分析其与热休克蛋白(HSPs)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电针足三里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冷-束缚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后次日起电针组每天电针足三里20min,连续3d;模型组只进行与电针组一样的固定处理;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Guth法检测胃黏膜损伤指数(U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胃组织HSP60、HSP70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可见明显溃疡灶,UI显著升高(P<0.01),HSP60、HSP70 mRNA表达均降低,其中HSP70 mRNA降低尤为明显(P<0.05);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胃黏膜UI显著降低(P<0.05),HSP60、HSP70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上调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HSP60、HSP70 mRNA表达,促进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胃组织HSP60、HSP70 mRNA的表达增强可能是电针足三里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朱小香;郑淑霞;萨喆燕;董亚琴;修春英;许金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辛香喷鼻纳米乳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以布地奈德鼻喷剂对照,评价辛香喷鼻纳米乳剂对儿童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对照研究,分为辛香喷鼻纳米乳剂组59例和阳性药物对照组39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辛香喷鼻纳米乳剂组显效率为62.71%,总有效率89.83%,阳性药物对照组显效率为64.10%,总有效率89.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评价,辛香喷鼻纳米乳剂组显效率为59.32%,总有效率88.14%,阳性药物对照组显效率为51.28%,总有效率82.05%,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远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辛香喷鼻纳米乳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吴拥军;韩新民;田云龙;马华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刘景源教授辨治胃脘痛经验述要

    刘景源教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胃脘痛方面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文章从“治法纲要,首重建中固本”、“平调寒热,升清降浊并用”、“疏肝和胃,创新治酸药对”、“遵循生理,佐以消导行气”、“谨守病机,随证灵活加减”5个方面总结刘景源教授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举例.

    作者:郑丰杰;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