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烨;张春;庄元春;税丕先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检测丹红注射液中有效部位(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丹红注射液中6种成分的定量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乙腈-0.1%磷酸水流动相;流速1.0mL/min;波长330nm、280nm;柱温30℃.有效部位以芦丁为对照品,UV-VIS法进行测定.结果:样品中6种成分良好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8%,100.86%,100.44%,98.73%,101.35%,100.17%.10批丹红注射液每1mL含6种有效成分的总量>11.50mg;总黄酮>9.00m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丹红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黄翔;何昱;杨洁红;张宇燕;万海同;赵涛;付巍;邢攀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女子青春发育期乳房发育偏小或扁平,称小乳症.其病因病机复杂多端,但“肾气不足”是其始动的主因, “肝络不畅”是其病机的关键.本文就“肾气不足”及“肝络不畅”小乳症的重要病因病机做一探讨,试图阐明“调肝补肾”在丰乳治疗上的重要性.
作者:彭红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干预AS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分别用RT-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隔药饼灸组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灸组NF-κB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和直接灸抗AS与其降低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mRNA、ICAM-1 mRNA表达有关,隔药饼灸作用优于直接灸.
作者:章海凤;刘密;常小荣;岳增辉;谢辉;刘未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笔者从800余部新安医著中,遴选出《名医类案》、《古今医统大全》、《赤水玄珠》、《伤寒论条辨》、《医方考》、《本草备要》、《医学心悟》、《不居集》、《医宗金鉴》、《重楼玉钥》、《医述》等11部医著,从主要内容、编排体例、发明创新、学术价值、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作了简要介绍.“十大新安医著”分属医学丛书、医经整理、综合临床、专论、医案、本草、方论等各医籍门类,涉及面广,理论学术和编撰风格各具特色,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对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键;黄辉;蒋宏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壁虎广泛用于临床肿瘤疾病的治疗,因其抗肿瘤的独特疗效和低毒副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多个研究室对壁虎抗肿瘤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综述了从壁虎中寻找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及分离到的抗肿瘤活性单体,总结了壁虎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机制,并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对壁虎抗肿瘤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工作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蒋桂香;王春梅;赓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民族医药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以及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各族文化的交流,使壮医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毒虚致百病是壮医的病因病机论,壮族先民们对毒有着特别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并总结了丰富多采的解救治疗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壮医药理论和中医学理论都有许多对“毒”论说的内容,壮医药理论中对“毒”的论说独树一帜,中医学理论对“毒”的论说全面恢宏,两者相得益彰.从两种医学理论对“毒”的内涵认识;对壮族人群常见和高发的“毒”病的诊疗;对“毒药”的认识;对“解毒”方法的认识;对“防毒”的认识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提高辨毒论治、防毒解毒的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梁楚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妇科冰鉴》一书为清代柴得华(丽华)所撰,其书博采前人精华,共设有月经、经闭、崩漏、带下、积聚、嗣育、胎前、生育、产后、乳证、前阴、杂证12门.各门首论病情症状,次以八纲辨证,详于脉法、症状、方药,共载医论166条,录方224首.临证辨治强调化裁变通:调经以八纲为法,脉症合参;重视情志与脾胃,用药平中见奇;以辨析见长,推陈出新.全书集理论探讨与临床经验于一炉,具有实用参考价值,文章对其月经病、杂病的诊疗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作者:于峥;杨威;韩蕊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卵巢早衰(POF)模型小鼠卵巢组织内Th17/Treg表达水平及右归丸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透明多肽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POF模型.RT-PCR法检测卵巢组织Th17、Treg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Th1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各用药组(P<0.01),模型组Treg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Th17/Treg表达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身免疫性POF模型小鼠Th17/Treg表达失衡,导致对卵巢组织的免疫性损伤,卵巢组织破坏,卵巢功能终衰竭.右归丸能通过调节Th17/Treg表达平衡,缓解免疫反应对卵巢组织的损伤,改善卵巢功能.
作者:丁青;欧阳进;伍参荣;刘惠萍;陆惠;郭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结论: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生地黄制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熟地黄制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不同制炭方法对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止血作用没有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娴;卫向龙;李凯;田连起;石延榜;张振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促进国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文章综述了国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的管理.结果发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存在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给药浓度不合理、全营养混合液的医嘱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加强不合理用药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瑞芳;安如俊;易琦峰;黄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造模,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进行评分,以大鼠结肠黏膜PPAR-γ为观察指标,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炎症和溃疡形成,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模型成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痛泻要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对TNBS/乙醇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有上调作用,提示痛泻要方治疗UC的作用可能与PPAR-γ/NF-κB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有关.
作者:朱向东;梅晓云;王燕;曹燕飞;段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68例RA-ILD患者,分析合并疾病、肺损伤程度、中医证候特征.结果:RA-ILD常合并贫血、干燥综合征、肺部感染等;有呼吸道症状43例;肺部HRCT表现以磨玻璃样变、网格状影及蜂窝样改变为主;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通气功能或弥散功能障碍.证候方面:以肺、脾、肾为主,主要以气虚及阴虚为主.标实证多见痰瘀证、痰热证、痰湿证.结论:RA-ILD以本虚标实为主,肺肾气阴两虚证合并痰瘀证为主要证候类型.
作者:李松伟;李素云;郭洪涛;黄云台;李桓;王济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检索总结分析科学引文索引(SCI)源期刊近年来所收录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为探索适合我国的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设计方案提供借鉴.文章纳入2006年1月-2012年5月在SCI源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分析比较了其研究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差异,总结了高质量RCT的优点和可学习之处,提出应该结合针刺自身特点和偏头痛病临床特点,建立符合针刺自身特点并被现代医学认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方案.
作者:方海亮;沈燕;杨沙;王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易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合理使用痰热清注射液,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样本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年内输注痰热清的病人,发生静脉炎者与未发生者根据性别、年龄按1∶2比例进行匹配.采取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优势比(OR)与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终确定痰热清注射液导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导致静脉炎与痰热清注射液输注时间以及留置针留滞时间有很大相关性.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导致静脉炎与很多因素有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引起护理人员重视.
作者:张立宏;芮婷;李家珍;韩旭;李莉;张素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经验性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经验性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疗程结束时、随访1周、1个月、3个月的便秘情况,并予评分量化比较;采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自评量表评定治疗前及随访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随访3个月,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治愈率15.0%,总有效率62.5%;随访3个月,便秘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低(P<0.05),与随访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性;随访3个月,PAC-QOL自评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但与健康人群比较仍偏高(P<0.05),与便秘症状成Pearson正相关(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经验性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相对稳定的中远期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耿学斯;肖秋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香谱》为记载香品的产地、特征,香方调配,香品修制方法,香事的一类书籍.本文考察了目录书籍对宋代《香谱》的记载,发现自宋朝开始《香谱》被目录学者分别纳入类书、食货、谱录、杂艺、农家等类.文中介绍了宋代《香谱》中记载的香方合香方法,认为其符合中医组方配伍理论.文章后对9种,108个香方作了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结合《香谱》中的记载,总结出宋代《香谱》香方具有理气调中、提神醒脑、燥湿驱虫、扶正祛邪、温中辟寒、祛风止痛、化湿解暑、辟疫等作用,并分别举例说明.
作者:张琳颖;曲黎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从《伤寒论》方证解读《黄帝内经》“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内涵与临床意义.认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中医“心肾相交”理论的基础,并重点从君、相二火的功能及状态失调论述了《伤寒论》中心肾不交的方证及其相关经方的临床运用.文章分4部分阐述:①君火痞塞,独焰于上: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②君火痞塞,相火不应:附子泻心汤证;③君火不明,相火不位:桂枝加桂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④相火不位,肝风内动:真武汤证.
作者: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黏附分子作为细胞产生的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其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等诸多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多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的抗肿瘤作用与有效干预肿瘤黏附分子表达密切相关,涉及的黏附分子包括钙黏蛋白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及CD44等.此类研究不仅促进了对中药抗肿瘤机制的认识,也为开发肿瘤靶向治疗新药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空间,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作者:王歌;王瑞平;邹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动态变化及桃核参术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放射免疫法观察DMN注射后第2、4、6周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肝组织AngⅡ水平变化.结果:造模4周后大鼠形成肝纤维化,6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较4周时有所缓解.肝组织AngⅡ从DMN注射第14天开始出现升高,以后一直维持高水平直至实验结束.与6周模型组相比,桃核参术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浆PRA和AngⅡ,肝组织AngⅡ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肝脏局部RAS在DMN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逐渐激活,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桃核参术汤能够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局部RAS的激活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俊杰;林庚庭;滕飞;吴茂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哮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卵清蛋白复制BALB/c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按正交设计观察贴敷小鼠肺俞、膻中穴,不同的药物、剂量、贴敷持续时间与贴敷间隔时间这4种因素,3种水平对模型血清IgE值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有效的组方是复方0.6g,贴敷4h,每5d贴敷1次.其中,药物的组成、贴敷持续时间与贴敷间隔时间3个影响因素水平优选,而药物剂量的三水平对结果没有影响.结论:穴位贴敷疗法中存在着多因素的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贴敷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配合适当的药物剂量,可以提高贴敷的疗效,有利于更好地防治哮喘.
作者:周静珠;王茵萍;蔡红;唐青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