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歌;王瑞平;邹玺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CDDP)对颅脑外伤后伴发癫痫(PTE)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制作PTE大鼠模型,不同浓度CDDP治疗21d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脑海马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癫痫灶区γ-氨基丁酸B受体亚单位(GABABR1)和谷氨酸受体亚单位(GluR1)、前脑组织中突触后致密物蛋白质95(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和CDDP高剂量治疗组脑海马组织中iNOS和癫痫灶区GluR1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癫痫灶区GABABR1和前脑组织中PS D95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PTE有效,可能与其抑制PTE后脑海马组织内中iNOS和癫痫灶区GluR1的表达,并促进癫痫灶区GABABR1和前脑中PSD95的表达有关.
作者:蒋莉娅;龚镭;黄继人;戴建良;唐志放;房文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对卵巢切除大鼠模型骨密度和钙调节激素的影响.方法:60只3月龄SD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3个月造模成功后将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雌激素组.干预治疗1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检测血清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活性维生素D[1,25 (OH)2D3]等指标.结果:针刺组和雌激素组E2、CT、1,25 (OH)2D3水平及骨密度较模型组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同时PHT水平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干预能提高去势大鼠模型骨密度,调节钙调节激素的水平,但整体作用不及雌激素.
作者:欧阳钢;唐曦;莫非;葛伟;侯立皓;娄青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麻杏石甘汤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经鼻腔接种建立小鼠流感病毒肺炎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司他韦组和麻杏石甘汤组,灌胃给药7d后,观检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②以2-(4-methylumbelliferyl)-α-D-N-acetylneuraminic acid为底物,检测麻杏石甘汤全方与拆方配伍组合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组织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肺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全方组肺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肺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全方组、麻黄组神经氨酸酶活性依次下降53.4%、75.4%;麻黄+杏仁、麻黄+石膏、麻黄+甘草、麻黄+杏仁+石膏、麻黄+石膏+甘草、麻黄+杏仁+甘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7个含麻黄的配伍组合神经氨酸酶活性依次下降69.9%、75.5%、49.4%、67.1%、43.1%、46.7%、53.7%.杏仁+石膏,杏仁+甘草,石膏+甘草,杏仁+石膏+甘草等4个不含麻黄的配伍组合神经氨酸酶活性依次下降13.5%、2.6%、3.3%、-1.2%.结论:麻杏石甘汤能明显减轻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指数,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增殖有关.麻黄在该方抗流感病毒作用中有重要地位.
作者:张波;李玲;卢芳国;戴冰;谭露;肖子曾;朱应武;周芳亮;周赛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技术研究慢性肾衰(CRF)患者4种类型舌苔中的差异蛋白标志物.方法:采集CRF患者的舌苔102例,其中腻苔组56例(白腻苔组24例、黄腻苔组32例)、非腻苔组46例,正常对照组的薄白苔38例,采用NP20蛋白芯片技术进行舌苔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在质荷比1 000-20 000范围内,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17个差异蛋白峰(P<0.01),非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19个差异蛋白峰(P<0.0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有9个差异蛋白峰(P<0.01),白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9个差异蛋白峰(P<0.01),黄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11个差异蛋白峰(P<0.01).结论:初步筛选出了CRF 4种类型的舌苔蛋白标志物,为CRF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郝一鸣;洪名超;王文静;金亚明;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患.经方是中医学的经典学科,临床采用六经辨证体系.荨麻疹多有身痒症状,通过文献分析及临证体会,身痒多见于表证范畴,因此临床治疗荨麻疹当从表论治,但荨麻疹同时可见于里证、半表半里证,或表里合病.因此,经方辨治荨麻疹,重在临床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相应,方可取得良好疗效.总之,经方治疗荨麻疹,重在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作者:马家驹;张广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香谱》为记载香品的产地、特征,香方调配,香品修制方法,香事的一类书籍.本文考察了目录书籍对宋代《香谱》的记载,发现自宋朝开始《香谱》被目录学者分别纳入类书、食货、谱录、杂艺、农家等类.文中介绍了宋代《香谱》中记载的香方合香方法,认为其符合中医组方配伍理论.文章后对9种,108个香方作了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结合《香谱》中的记载,总结出宋代《香谱》香方具有理气调中、提神醒脑、燥湿驱虫、扶正祛邪、温中辟寒、祛风止痛、化湿解暑、辟疫等作用,并分别举例说明.
作者:张琳颖;曲黎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谢鸣教授在癌症的中医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其重视标本辨识,强调据证立法,精究方药配伍,临床疗效突出.本文总结了谢鸣教授有关肿瘤治疗的经验,即以“健脾护胃为先、补肾培元固本、消癥解毒治标、分阶段论治、重视心理疗法”为基本守则;以“扶正守中、多脏同调、补消兼施、分进合击”为治法之大要;以“慎用消伐攻破、严控处方药味及用量、巧施辅反配伍、灵活选配剂型”等为制方用药之特色.文中还列举了案例以为佐证.
作者:张敬升;谢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275例辨证为肾虚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祛斑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39例)和维生素C、E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36例).分别予以30d药物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并检测两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分解产物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2升高(P<0.05),T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补肾祛斑汤对于黄褐斑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
作者:翁丽丽;单敬文;柯岩;陈华;李晓霞;叶佩真;梅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和正常人的舌苔变化与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检测266例胃癌患者和252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EGF表达,记录舌象表现,分析舌苔与血清EGF水平的关系.结果:胃癌组患者厚苔比例高,而对照组薄苔比例高,剥苔低.胃癌组血清EGF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胃癌组黄苔患者血清EGF水平表现为黄薄苔>黄厚苔>剥苔,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苔者血清EGF水平表现为黄厚苔>黄薄苔>剥苔,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较正常人群舌苔厚苔比例明显增高,血清EGF含量上升;血清EGF水平可能影响胃癌患者舌苔变化.
作者:董伟;吴娟;张军峰;孙正;李谨;佟书娟;王瑞平;杨学文;陈亚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黏附分子作为细胞产生的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其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等诸多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多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的抗肿瘤作用与有效干预肿瘤黏附分子表达密切相关,涉及的黏附分子包括钙黏蛋白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及CD44等.此类研究不仅促进了对中药抗肿瘤机制的认识,也为开发肿瘤靶向治疗新药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空间,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作者:王歌;王瑞平;邹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重塑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笔者认为“痰瘀伏肺”是哮喘发病的宿根.痰瘀互结,气道狭窄,使病情迁延,缠绵难愈.痰瘀气阻的病理特征,与现代医学关于哮喘气道重塑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平滑肌增生导致气流受限是一致的.本文就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及涤痰行瘀方药(蠲哮片)干预气道重塑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薛汉荣;喻强强;洪广祥;余建玮;叶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成都火车南站社区的740例55岁至85岁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从而为中医体质辨证在老年人群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教育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调查问卷及量表的形式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气虚质、阴虚质和热性质为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其中气虚质409人,阴虚质74人,热性质73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通过本次对成都火车南站社区老年人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成都社区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伍文彬;李斌;葛玉霞;张玲;黄琴;沈维艳;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肺功能及调节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均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甲氨喋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XFC低中高剂量(XFC-L、XFC-M、XFC-H)组,除NC组外,其余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致炎,致炎后19天给药,NC、MC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其余组分别给予MTX、TPT、XFC.用药30d后,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0 (IL-10)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Foxp3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MC组大鼠足跖肿胀度(E)、TNF-α升高;肺功能、IL-10、CD4+CD25+Treg、Foxp3降低;各治疗组大鼠肺功能参数及IL-10、Treg、Foxp3的表达升高,E、TNF-α降低;XFC-M组变化较其他治疗组明显(P<0.05,P<0.01).结论:AA大鼠存在肺功能降低,新风胶囊能改善AA大鼠关节症状及肺功能,其机制是通过上调IL-10、Treg及Foxp3的表达,下调TNF-α的表达,降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减少炎症反应对组织的损伤,从而提高肺功能.
作者:万磊;刘健;冯云霞;程园园;刘磊;黄传兵;汪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造模,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进行评分,以大鼠结肠黏膜PPAR-γ为观察指标,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炎症和溃疡形成,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模型成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痛泻要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对TNBS/乙醇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有上调作用,提示痛泻要方治疗UC的作用可能与PPAR-γ/NF-κB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有关.
作者:朱向东;梅晓云;王燕;曹燕飞;段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检索总结分析科学引文索引(SCI)源期刊近年来所收录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为探索适合我国的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设计方案提供借鉴.文章纳入2006年1月-2012年5月在SCI源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分析比较了其研究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差异,总结了高质量RCT的优点和可学习之处,提出应该结合针刺自身特点和偏头痛病临床特点,建立符合针刺自身特点并被现代医学认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方案.
作者:方海亮;沈燕;杨沙;王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女子青春发育期乳房发育偏小或扁平,称小乳症.其病因病机复杂多端,但“肾气不足”是其始动的主因, “肝络不畅”是其病机的关键.本文就“肾气不足”及“肝络不畅”小乳症的重要病因病机做一探讨,试图阐明“调肝补肾”在丰乳治疗上的重要性.
作者:彭红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导致小儿慢性咳嗽的因素很多,牟重临主任认为主要须抓住体质因素,从其发病的特点考虑,进行辨证用药,效果颇为满意.笔者整理牟老师治疗经验:一是本病表现以热证、实证居多,对由于感受外邪引发者应侧重于清热降气;二是本病变化大都与痰浊内伏有关,病程反复须重视祛痰,治痰要辨别寒、热,固本善后须杜绝生痰之源;三是小儿体质特点“易虚、易实”,本病发生容易出现虚实错杂,治疗用药要注重辨清虚实夹杂与标本轻重缓急;四是小儿“脾常不足”,本病发生与治疗过程,容易伤及脾胃,所以在治疗过程要时时顾护好脾胃功能,减少本病反复.
作者:吕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探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是否存在着大脑功能异常,探讨电针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前后大脑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电针治疗前后,利用ReHo分析静息状态下12例PTSD患者的大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信号差异,同时对电针前后PTSD患者的临床监测量表(CAP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在电针治疗后,其左侧额中回、左侧颞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岛叶、右侧丘脑、扣带回、海马旁回、楔叶/楔前叶、舌回、尾状核、小脑等脑区BOLD信号局部一致性增高(P<0.05).结论:电针治疗PTSD患者具有一定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额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系统和小脑等脑区构成的神经环路有关.
作者:杨莎;李波;袁前;王燕真;张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辨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检索FD中国期刊文献近十年的辨证文献43篇,共收206证,并从各版本《中医内科学》、学会标准、行业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临床辨证诸方面比较分析了FD辨证规范和实际应用情况,积极完善FD的辨证规范及FD所属症状在辨证规范中的作用并开展前瞻性辨证规范研究,使FD的辨证标准客观、规范、统一,发挥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
作者:申珊珊;梁茂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狭小空间小鼠晕动病模型,筛选有效防治晕动病的中药.方法:以振荡器为模型,采用L9(34)正交表,以频率、时间、温度、拥挤程度为因素,小鼠爬杆时间及粪便、尿液、立毛、颤抖等生理指标为评价标准,建立晕动病模型,结合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验证其效果,以此模型评价10种中药药效.结果:温度30℃,以280r/min的频率、452.16cm2/只的拥挤程度持续40min可达到佳的模型效果.生姜、丁香、菊花等实验组小鼠的爬杆时间和生理指标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振荡器可作为狭小空间晕动病的理想模型;生姜、丁香、菊花具有较好的防治晕动病效果.
作者:张天龙;陈琳;闫菁华;豆婧婧;冯碹;郝保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