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一鸣;洪名超;王文静;金亚明;王忆勤
导致小儿慢性咳嗽的因素很多,牟重临主任认为主要须抓住体质因素,从其发病的特点考虑,进行辨证用药,效果颇为满意.笔者整理牟老师治疗经验:一是本病表现以热证、实证居多,对由于感受外邪引发者应侧重于清热降气;二是本病变化大都与痰浊内伏有关,病程反复须重视祛痰,治痰要辨别寒、热,固本善后须杜绝生痰之源;三是小儿体质特点“易虚、易实”,本病发生容易出现虚实错杂,治疗用药要注重辨清虚实夹杂与标本轻重缓急;四是小儿“脾常不足”,本病发生与治疗过程,容易伤及脾胃,所以在治疗过程要时时顾护好脾胃功能,减少本病反复.
作者:吕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并导致多部位髓鞘脱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易复发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复发缓解型MS(RRMS)是MS中常见的病程类型.本文采用文献学方法,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探讨RRMS急性期和缓解期证候特点,并阐明相应的治疗原则,提出RRMS的基本病机为“急性期不离湿热,缓解期莫失肾本”,并阐明“急性期祛邪清湿热,缓解期补肾调阴阳”的治疗原则,从而明确中医药治疗MS的研究切入点.
作者:刘剑;高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亚健康状态是由于人体功能失调,使之处于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体内的形、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保持着心身统一的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因各种原因被打破,就出现生理功能异常,产生偏颇体质,所以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偏颇体质息息相关.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相比现代医学对于功能失调而无器质性的病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学在治疗人体功能失调的亚健康状态上有极大优势.通过中医调理偏颇体质,改善机体内环境,可以有效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作者:杨育同;郭文娟;冯玉华;闫润红;张俊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结论: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生地黄制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熟地黄制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不同制炭方法对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止血作用没有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娴;卫向龙;李凯;田连起;石延榜;张振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香谱》为记载香品的产地、特征,香方调配,香品修制方法,香事的一类书籍.本文考察了目录书籍对宋代《香谱》的记载,发现自宋朝开始《香谱》被目录学者分别纳入类书、食货、谱录、杂艺、农家等类.文中介绍了宋代《香谱》中记载的香方合香方法,认为其符合中医组方配伍理论.文章后对9种,108个香方作了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结合《香谱》中的记载,总结出宋代《香谱》香方具有理气调中、提神醒脑、燥湿驱虫、扶正祛邪、温中辟寒、祛风止痛、化湿解暑、辟疫等作用,并分别举例说明.
作者:张琳颖;曲黎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周仲瑛教授提出“构建以病机为核心、以病机证素为单元的辨证论治新体系”的设想,以更好地体现辨证的活化,达到执简驭繁的目的.病机证素是辨识病机的基本要素,有单一、兼夹、复合三重属性.复合病机证素具有不可拆分、因果相关的特点,治应复法合方,有多病位复合、多因复合、多位多因复合3种表现形式;兼夹病机证素以独立致病,相互叠加为特点,临床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分清标本缓急,有多病位兼夹、多因兼夹、多位多因兼夹3种表现形式.
作者:方樑;周学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成都火车南站社区的740例55岁至85岁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从而为中医体质辨证在老年人群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教育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调查问卷及量表的形式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气虚质、阴虚质和热性质为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其中气虚质409人,阴虚质74人,热性质73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通过本次对成都火车南站社区老年人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成都社区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伍文彬;李斌;葛玉霞;张玲;黄琴;沈维艳;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麻杏石甘汤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经鼻腔接种建立小鼠流感病毒肺炎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司他韦组和麻杏石甘汤组,灌胃给药7d后,观检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变化.②以2-(4-methylumbelliferyl)-α-D-N-acetylneuraminic acid为底物,检测麻杏石甘汤全方与拆方配伍组合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肺组织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肺指数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全方组肺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肺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全方组、麻黄组神经氨酸酶活性依次下降53.4%、75.4%;麻黄+杏仁、麻黄+石膏、麻黄+甘草、麻黄+杏仁+石膏、麻黄+石膏+甘草、麻黄+杏仁+甘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7个含麻黄的配伍组合神经氨酸酶活性依次下降69.9%、75.5%、49.4%、67.1%、43.1%、46.7%、53.7%.杏仁+石膏,杏仁+甘草,石膏+甘草,杏仁+石膏+甘草等4个不含麻黄的配伍组合神经氨酸酶活性依次下降13.5%、2.6%、3.3%、-1.2%.结论:麻杏石甘汤能明显减轻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指数,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增殖有关.麻黄在该方抗流感病毒作用中有重要地位.
作者:张波;李玲;卢芳国;戴冰;谭露;肖子曾;朱应武;周芳亮;周赛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动态变化及桃核参术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放射免疫法观察DMN注射后第2、4、6周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肝组织AngⅡ水平变化.结果:造模4周后大鼠形成肝纤维化,6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较4周时有所缓解.肝组织AngⅡ从DMN注射第14天开始出现升高,以后一直维持高水平直至实验结束.与6周模型组相比,桃核参术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浆PRA和AngⅡ,肝组织AngⅡ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肝脏局部RAS在DMN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逐渐激活,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桃核参术汤能够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局部RAS的激活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俊杰;林庚庭;滕飞;吴茂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造模,肉眼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并进行评分,以大鼠结肠黏膜PPAR-γ为观察指标,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γ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炎症和溃疡形成,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模型成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痛泻要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对TNBS/乙醇法UC大鼠模型结肠黏膜PPAR-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有上调作用,提示痛泻要方治疗UC的作用可能与PPAR-γ/NF-κB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有关.
作者:朱向东;梅晓云;王燕;曹燕飞;段永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形臂透视引导针刀切断脊神经后内侧支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分别采用针刀切断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30例.单支切断15例、双支切断9例、三支切断6例.评价采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术后6个月测定致痛关节突关节水平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并于术后6个月进行腰椎MRI检查,测量多裂肌横断面积、萎缩率.结果: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腰背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6个月多裂肌肌电信号测试值均低于切断治疗前基础值,但三支切断组肌电信号值明显变小(P<0.05).单支、双支切断组6个月后MRI检查测量多裂肌横断面积无明显变化,三支切断组多裂肌横断面积减小(P<0.05),有退变萎缩表现.结论:脊神经后内侧支切断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是有效的,单支、双支切断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未出现明显退变萎缩情况.三支切断治疗有一定风险,应谨慎使用.
作者:徐卫星;卢笛;丁伟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哮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卵清蛋白复制BALB/c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按正交设计观察贴敷小鼠肺俞、膻中穴,不同的药物、剂量、贴敷持续时间与贴敷间隔时间这4种因素,3种水平对模型血清IgE值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有效的组方是复方0.6g,贴敷4h,每5d贴敷1次.其中,药物的组成、贴敷持续时间与贴敷间隔时间3个影响因素水平优选,而药物剂量的三水平对结果没有影响.结论:穴位贴敷疗法中存在着多因素的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贴敷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配合适当的药物剂量,可以提高贴敷的疗效,有利于更好地防治哮喘.
作者:周静珠;王茵萍;蔡红;唐青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患.经方是中医学的经典学科,临床采用六经辨证体系.荨麻疹多有身痒症状,通过文献分析及临证体会,身痒多见于表证范畴,因此临床治疗荨麻疹当从表论治,但荨麻疹同时可见于里证、半表半里证,或表里合病.因此,经方辨治荨麻疹,重在临床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相应,方可取得良好疗效.总之,经方治疗荨麻疹,重在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作者:马家驹;张广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技术研究慢性肾衰(CRF)患者4种类型舌苔中的差异蛋白标志物.方法:采集CRF患者的舌苔102例,其中腻苔组56例(白腻苔组24例、黄腻苔组32例)、非腻苔组46例,正常对照组的薄白苔38例,采用NP20蛋白芯片技术进行舌苔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Ⅱ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在质荷比1 000-20 000范围内,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17个差异蛋白峰(P<0.01),非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19个差异蛋白峰(P<0.0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有9个差异蛋白峰(P<0.01),白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9个差异蛋白峰(P<0.01),黄腻苔组与正常对照组有11个差异蛋白峰(P<0.01).结论:初步筛选出了CRF 4种类型的舌苔蛋白标志物,为CRF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郝一鸣;洪名超;王文静;金亚明;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干预AS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药饼灸组、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及免疫损伤法建立兔AS模型.分别用RT-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隔药饼灸组NF-κB 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接灸组NF-κBmRNA、ICAM-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和直接灸抗AS与其降低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mRNA、ICAM-1 mRNA表达有关,隔药饼灸作用优于直接灸.
作者:章海凤;刘密;常小荣;岳增辉;谢辉;刘未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黏附分子作为细胞产生的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其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等诸多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多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的抗肿瘤作用与有效干预肿瘤黏附分子表达密切相关,涉及的黏附分子包括钙黏蛋白家族、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及CD44等.此类研究不仅促进了对中药抗肿瘤机制的认识,也为开发肿瘤靶向治疗新药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空间,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作者:王歌;王瑞平;邹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68例RA-ILD患者,分析合并疾病、肺损伤程度、中医证候特征.结果:RA-ILD常合并贫血、干燥综合征、肺部感染等;有呼吸道症状43例;肺部HRCT表现以磨玻璃样变、网格状影及蜂窝样改变为主;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通气功能或弥散功能障碍.证候方面:以肺、脾、肾为主,主要以气虚及阴虚为主.标实证多见痰瘀证、痰热证、痰湿证.结论:RA-ILD以本虚标实为主,肺肾气阴两虚证合并痰瘀证为主要证候类型.
作者:李松伟;李素云;郭洪涛;黄云台;李桓;王济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经验性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经验性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疗程结束时、随访1周、1个月、3个月的便秘情况,并予评分量化比较;采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自评量表评定治疗前及随访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随访3个月,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治愈率15.0%,总有效率62.5%;随访3个月,便秘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低(P<0.05),与随访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性;随访3个月,PAC-QOL自评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但与健康人群比较仍偏高(P<0.05),与便秘症状成Pearson正相关(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经验性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相对稳定的中远期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耿学斯;肖秋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狭小空间小鼠晕动病模型,筛选有效防治晕动病的中药.方法:以振荡器为模型,采用L9(34)正交表,以频率、时间、温度、拥挤程度为因素,小鼠爬杆时间及粪便、尿液、立毛、颤抖等生理指标为评价标准,建立晕动病模型,结合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验证其效果,以此模型评价10种中药药效.结果:温度30℃,以280r/min的频率、452.16cm2/只的拥挤程度持续40min可达到佳的模型效果.生姜、丁香、菊花等实验组小鼠的爬杆时间和生理指标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振荡器可作为狭小空间晕动病的理想模型;生姜、丁香、菊花具有较好的防治晕动病效果.
作者:张天龙;陈琳;闫菁华;豆婧婧;冯碹;郝保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妇科冰鉴》一书为清代柴得华(丽华)所撰,其书博采前人精华,共设有月经、经闭、崩漏、带下、积聚、嗣育、胎前、生育、产后、乳证、前阴、杂证12门.各门首论病情症状,次以八纲辨证,详于脉法、症状、方药,共载医论166条,录方224首.临证辨治强调化裁变通:调经以八纲为法,脉症合参;重视情志与脾胃,用药平中见奇;以辨析见长,推陈出新.全书集理论探讨与临床经验于一炉,具有实用参考价值,文章对其月经病、杂病的诊疗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作者:于峥;杨威;韩蕊珠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