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后无会阴保护自然分娩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素霞;阎凌;王海艳;赵玉玲;刁红洁;高智伟

关键词:自然分娩, 第二产程利多卡因阴部神经阻滞, 无会阴保护
摘要:目的:第二产程利多卡因阴部神经阻滞后,应用无会阴保护自然分娩的方法,倡导自然分娩,不使用助产手术和人工干预,减轻产妇分娩创伤。方法:选择住院初产妇,单胎头位,无剖宫产手术指征,于第二产程胎头拨露时两组均用0.5%利多卡因做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分别应用无会阴保护自然分娩、传统会阴保护分娩两种方法。结果:不使用助产手术和会阴保护,在分娩时间上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会阴损伤程度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分娩中应用利多卡因会阴神经阻滞后无需会阴保护,无延长第二产程,明显减少会阴侧切率及阴道损伤率,是非常理想的分娩方法。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沙利铂联合地塞米松对肺腺癌 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联合地塞米松对肺腺癌A549/DDP 细胞及肺腺癌患者外周纯化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奥沙利铂(0.3125μg/mL、0.625μg/mL、1.25μg/mL、2.5μg/mL、5μg/mL、10μg/mL )及地塞米松(1nmoL/L、10nmoL/L、100nmoL/L、200nmoL/L、500nmoL/L、1000nmoL/L)在不同时间点(24h、48h、72h)干预人肺腺癌A49/DDP 细胞及Th17细胞,通过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细胞凋亡实验检测肺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率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1nmoL/L~200nmoL/L时地塞米松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500~1000 nmoL/L的浓度范围内,地塞米松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并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 r=0.282, P<0.05);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呈现出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0.3125~1.25μg/mL奥沙利铂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2.5~10μg/mL奥沙利铂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当5μg/mL及10μg/mL奥沙利铂作用于肺腺癌A549细胞细胞72h后,抑制率分别为61.12±0.98%、63.67±0.18%,抑制作用相当( P>0.05)。连续给药24h、48h、72h后发现干预24h后即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组OD值明显低于单用组,即联合用药其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单用组,且趋势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奥沙利铂联合用药能产生协同作用,抑制A549细胞增殖。

    作者:李力;邓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

    目的:探求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及防治策略。方法:将97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对术后并发症给予观察处理,总结经验,探求减少体外冲击波碎石并发症的理想方法。结果:975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良好。结论:早期评估,个体化治疗,严格掌握ESWL适应症,提高专业素质,精心护理,是减少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红蕾;刘继新;钱佳琦;任亚男;孙国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维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 Dandy-Walker 综合征各亚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丹-沃综合征各亚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产前诊断时初步发现的47例Dandy-Walker综合征孕妇,采用三维超声检测法明确诊断并对其进行具体亚型的归属与分析。结果:三维超声结果显示,47例患者中有典型性患者26例、变异型患者10例及单纯颅后窝池增宽型患者10例,整体确诊率为97.70%,而二维超声结果确诊率为80.85%,三维超声法的确诊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法,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三维超声在产前确诊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亚型方面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贺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氮平与舍曲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的抑郁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米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的抑郁与舍曲林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67例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9例,分别为米氮平组、舍曲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周期为8周,采用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量表)和Hamiltion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舍曲林组、米氮平组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后2周的CSDD评分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和8周CSDD评分和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 P<0.05),两组间比较米氮平组CSDD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舍曲林组有显著差异( P均<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伴抑郁有效,与舍曲林对比疗效相当,但副作用更少。

    作者:赵翠;曹俊杰;李伟;王璐;王国玉;王淼;尹成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膝关节半月板几何形状变化的初步 MRI对比性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和正常人半月板的几何形状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Ⅱ、Ⅲ级患者20例作为骨关节炎组,另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正常人12例作为正常组。在膝关节MRI图像上对内、外侧半月板进行定量测量并对比分析。结果:关节炎组内侧半月板60~130度位变厚( P<0.05),100~130度位的宽度和厚度比值变小( P<0.05);外侧半月板10~50度及140~170度位变宽( P<0.05),120~170度位变厚(P<0.05),30~50度及130~170度位的宽度和厚度比值变大(P<0.05)。结论:本研究为半月板的影像学测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测量发现半月板形状变化与膝骨性关节炎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孔令伟;修玉才;王胜林;冯震;金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VSD 联合碘伏双氧水灌洗在糖尿病足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联合碘伏、双氧水灌洗对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手足外科糖尿病足实施VSD治疗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8例,仅在常规清创后,实施VSD封闭负压引流;实验组30例,在实行VSD封闭负压引流的同时,联合碘伏、双氧水进行创面灌洗。比较两组引流管堵塞率,创面细菌感染率、VSD敷料更换次数。结果:58例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常规组与实验组的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4%和3.33%,(P<0.05);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21.43%和6.67%,(P<0.05);负压敷料更换平均次数分别为4.5次和2.1次,以上指标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在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同时,加用碘伏双氧水联合灌洗比单纯的应用VSD封闭负压引流,能够减少引流管堵塞,降低创面细菌的感染率,减少负压敷料更换次数,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缪旭;宫涌馨;刘岩;耿艳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比较分析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的6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被给予常规棉球擦洗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口腔冲洗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和护理后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阳性比(16.67%)低于对照组的阳性比(50.00%),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细菌种类(2种)低于对照组的细菌种类(4种),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0.00%)高于试验组(23.33%),均P<0.05,两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口腔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消灭菌群,护理后不良反应少,临床护理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娜;吴永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帕瑞昔布钠序贯塞来昔布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探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THR)围手术期采用帕瑞昔布钠序贯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并与曲马多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2011年至2014年5月入选的102例行单侧THR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注40mg帕瑞昔布钠,常规麻醉后行THR手术,术毕常规采用镇痛泵镇痛2d,术后3h静注40mg帕瑞昔布钠,2次/d,连续2d,术后第3d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次200mg,2次/d,直至出院。对照组同一时点静注100mg曲马多注射液,术后3d口服曲马多片,围手术期其余镇痛方案均同研究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与被动活动Harris髋关节评分,记录镇痛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h内,研究组镇痛泵按压次数(10.2±3.5)次明显少于对照组(15.8±5.5)(u=6.108,P<0.001)。研究组术后12h、24h、48h、72h、96h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5)。两组术后7d、14d被动活动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术后7d、14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 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尿潴留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HR围手术期采用帕瑞昔布钠序贯塞来昔布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可减少镇痛泵中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有助于患者尽早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曲马多。

    作者:梁树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俯卧位分娩对会阴裂伤的影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俯卧位分娩对降低会阴裂伤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的820例俯卧位分娩产妇作为研究组,与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834例仰卧位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会阴裂伤情况。结果:研究组820例组俯卧位分娩产妇,发生会阴I度裂伤98例,Ⅱ度裂伤2例,对照组834例仰卧位分娩产妇会阴I度裂伤132例,Ⅱ度裂伤6例,结论:俯卧位分娩可以减少会阴裂伤发生。

    作者:赵巧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择符合标准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食管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胃食管反流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24h、48h及72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2h间歇性应用止痛药物(5.87±0.32)次,少于对照组的(11.25±0.6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胃烧灼感、反酸和上腹部饱胀症状严重程度及发作次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预防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作者:唐冰洁;龙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β-HCG 孕酮联合 B 超测定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孕酮联合B超测定对早期异位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2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血清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同时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血清β-HCG、孕酮均低于对照组,且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血清β-HCG、孕酮联合B超测定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β-HCG与孕酮并结合B超监测对于及早发现异位妊娠更具优越性,可减少漏诊与误诊,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温通药熨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通药熨法治疗寒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温通药熨法治疗寒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药熨法治疗寒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较好。

    作者:杨晓娟;唐艳丽;张爱东;张世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分娩的2562例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符合阴道试产的1676例中,随机选400例做为观察组,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及全程导乐陪伴分娩,随机选200例作为对照组,除常规的产前检查、监护及交待分娩评估情况外,不进行产前健康宣教及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比较两组对象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的400例孕妇,85.5%接受阴道试产并同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44.7%;对照组的200例,只有25.5%要求行阴道试产,阴道试产成功率11.8%。结论:产前健康宣教使大部分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者,走出“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误区,自愿接受阴道试产,提高了阴道分娩率,同时予以“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明显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了出生人口质量。

    作者:刘亚辉;董秀英;杨秋英;陈小英;宋雪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寻找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12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VAP 与否分组,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行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确定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VAP 与未发生VAP的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插管方式、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镇静评分、昏迷评分、使用激素和应用呼吸机前48h使用抗菌药物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只有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及应用呼吸机前48h使用抗菌药物是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4.674、2.681、7.542和3.690)。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VAP 独立危险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VAP的发生率奠定基础。

    作者:朱英;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术中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导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

    患者,女,36岁,体重56 kg ,主因右颈部肿物收入院。入院时T:36.8c,P:108次/min,R:20次/min,BP:140/90mmHg。血常规:BC:5.78×109L-1,Hb:17g/L, WBC:7.26×109L-1,PLt:3.24×109L-1,血糖6.21mmoL/L,X线检查胸肺未见异常,心电图、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电解质大致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自述对抗生素头孢类过敏。于2015年1月21日在全麻下行右颈部甲状腺肿物切除术。

    作者:王玉杰;亓振国;王锋;贾瑞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对拔牙焦虑患者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拔牙焦虑患者影响的研究。方法:由102名患拔牙焦虑症的患者组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对49名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除了进行常规拔牙护理的同时再给予综合干预,包括穴位按压止痛法、深吸静息放松训练、信息疗法和音乐疗法;对照组,将53名患者只给予常规拔牙护理。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的脉搏,调查两组患者术中焦虑程度及术后满意率、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脉搏、焦虑程度及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综合干预可减轻拔牙病人焦虑、恐惧心理,减轻疼痛、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于光磊;马清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应用 Bioz.com 系统评价全麻中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评价全麻过程中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在同等麻醉深度下无创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64例,ASA分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成两组( n=32):右美托咪定组( D组)和丙泊酚组( C组)。 D组入手术室后给以阿托品0.5mg,咪唑4mg,右美托咪定1.0μg/kg负荷量10min内注完,芬太尼0.25mg,罗库溴铵50mg诱导插管,后右美托咪定0.5μg· kg-1· h-1麻醉维持。 C组给予丙泊酚100mg,其它相同诱导插管,后丙泊酚以靶质量浓度设定为4~5mg/L维持麻醉。两组术中均用顺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用Bioz.com 系统监测无创血流动力学, BIS40~50。于入室( T1),插管前( T2)、后( T3),手术开始( T4),10min( T5)、拔管前( T6)、后( T7)记录患者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 )、心脏指数( CI )、每搏指数( SI )、外周循环阻力( SVR )。结果:在同等BIS水平,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的剂量D组低于C组。 HR、MAP、SI、SVR不同麻醉方法不同麻醉时相变化趋势不同,除HR外,D组均比C组稳定( P<0.05),CI不同麻醉时相变化趋势相同。结论: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μg/kg,0.5μg· kg-1· h-1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具有镇静镇痛作用,抑制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作者:张敬敏;周国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补阳还五汤,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脑出血吸收情况、脑水肿程度及血浆CD62p、CD42b含量的变化。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总有效率8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2%( P<0.05)。血浆CD62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42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补阳还五汤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提高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浆CD62p含量,升高CD42b表达有关。

    作者:姜莉;王馨;吴晓光;孟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经气管镜介入局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合并气道不完全阻塞中央型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气管镜介入局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合并气道不完全阻塞的中央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合并气道不完全阻塞的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静脉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气管镜下局部化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毒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患者均完成全程治疗,未出现Ⅳ级毒副反应。结论:经气管镜介入局部化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合并气道不完全阻塞的中央型肺癌,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在基本不增加治疗风险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所需设施较为常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全忠;崔健;曾洁嫦;杨权;李时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及西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熏蒸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西药治疗组则单纯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8天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价,并随访3个月观察荨麻疹复发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并将其结果与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对照。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复发率3.3%;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复发率31.3%。治疗前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疗程结束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西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更为显著( P<0.05)。结论:自拟中药熏蒸方法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增效机制可能与该方中部分中药调节患者血清中IL-4、IFN-γ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纠正荨麻疹患者机体的免疫失衡状态有关。

    作者:王莉;曹蒂莲;王华;瞿奕;张健;茅伟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