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
郑钦安认为膝肿痛多属本虚标实,素禀不足,阴阳失调,感受寒湿或内湿热毒邪,闭塞经络,关节屈仲受阻,发为肿痛,治疗当从阴阳出发,以阴阳为纲辨证论治,实则祛湿除寒或消热利湿,虚则调补阴阳、使气血有常,经络通利,则膝肿痛便可痊愈.
作者:潘乐;杨利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由于炭药的制备工艺缺乏统一标准,严重影响了炭药的进一步研究应用.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笔者从选材、烘法炮制、成分测定和药理研究四个方面对地榆炭的烘法炮制工艺进行探讨,从而为地榆炭制备工艺统一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张向阳;魏红;韩建国;平付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术中的预防措施对减轻环形混合痔患者术后肛周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行环形混合痔手术治疗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21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术中接受系统预防措施处理,对照组未接受系统预防措施处理的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肛周水肿和切口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的肛周水肿程度和切口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的预防措施可明显的减轻术后肛周水肿的程度,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友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常规取穴配合“风椎穴”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92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加双侧风椎穴针灸治疗,对照组按常规取穴针灸治疗,结果:两组NPQ评分、McGill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取穴配合“风椎穴”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显著.
作者:陈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周学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凭借自己的理解撰写出《三指禅》,本书以缓脉定平人脉象,又立浮、沉、迟、数四大纲,将26病脉对比来记忆,易于理解记忆.在脉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卢丽萍;滕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张某,男,48岁,素有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病史2 a.2 a前因劳累出现腰痛及左下肢放射痛,疼痛明显,行走约100m后疼痛明显加重不能行走原地休息后方能减轻,卧床休息时稍有体位不注意就出现左下肢放射痛,疼痛难忍,疼痛每晚难以入睡,当时行腰椎CT提示:L5-S1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在外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意手术,进行牵引,按摩,口服药物治疗后稍有缓解,但仍有疼痛,每次因劳累后加重,影响正常生活.2周前因劳累上述症状加重,腰痛如针刺,疼痛有定处,夜间明显重于白天,腰部板硬,旋转活动受限.
作者:齐斌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提高中医临床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医临床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针对中医临床教学存在的不足,以中医急诊学作为试验课程,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中医急诊课堂教学“十步教学法”对教案、课件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临床模拟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实践.经比较发现改革后,教学总体评分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层次分明、结合实例、信息量大、启发性、师生互动等方面的评分逐年升高,提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医临床课程改革有利于从启发学生自学、思考,培养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蔡桦杨;邓庆平;罗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配伍规律.方法:建立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数据库,涉及方剂的方名、来源、组成、剂型、用法、主治或功效等,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共计54首,累计用药达242次.,温里药的使用频率高,占所有用药的50%,其次是补益药.结论:温里药为基本配伍构架,补益药为重要的增效配伍,药物组合间存在关联性.
作者:杨胜超;王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的穴位按摩和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痛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神经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有助于缓解急性期带状疱疹所引起的神经痛.
作者:张敏;王芳;唐婵;蒋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艾条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缓解疼痛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治疗痛证疗效显著.
作者:刘真真;吴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代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予代丁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观察24周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代丁联合安络化纤丸具有较好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伍光辉教授认为,骨科术后汗证因术中失血失液,耗气伤津,导致机体营卫失守,卫外不固,气血阴阳失调,腠理开合不利所致.治疗上当从气虚、阴虚、气阴两虚论治.
作者:欧阳永亮;郑华斌;伍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选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 Ⅰ-Ⅲ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介入治疗组22例(36髋)和联合治疗组28例(44髋).单纯介入治疗组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注入罂粟碱30 mg、尿激酶6万单位、低分子右旋糖酐10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介入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12个月后行DSA、CT和MRI检查,并对患髋进行Harris评分及股骨头静脉造影评级,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第6个月、第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P<0.05).两组间股骨头静脉造影评级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提高更明显.结论:介入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可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修复、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李俊宇;舒勋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梅花针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选取斑秃患者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击患处,5-7d治疗1次,并口服自拟中药生发汤;对照组给予5%米诺地尔酊剂外用涂抹,日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斑秃疗效显著.
作者:郭铁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滋肾清肝饮辨治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2月选取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一贯煎治疗,观察组加用滋肾清肝饮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38.18%,总有效率为78.18%;观察组治愈率为54.54%,总有效率为94.5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24周后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HBV DNA载量、HBV DNA转阴情况,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滋肾清肝饮辨治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有实;赵文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五行制化是维持自然界平衡协调的基本规律,从滋水涵木法、濡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泻南补北法、泻火润金法、佐金平木法等探讨五行制化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这种间接治疗法,体现了整体观念及治未病的思想.
作者:姬水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滋肾养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采用雌激素、孕激素治疗,治疗组32例采用滋肾养肝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E2、FSH比较,E2明显上升、FSH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2、FSH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养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作者:沈金凤;李秋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咳嗽为临床常见症状,或见于外感,或见于内伤杂病,五脏六腑均可累及于肺,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及肝脏均有密切的关系.小柴胡汤具有抗炎清热,调节免疫,抑制组织胺、5-FU所致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李恩宽教授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胃郁热证、湿热内盛证及气虚证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郑小利;薛莎;李恩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丹治疗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习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口服酚酞片治疗,每次100mg,每日1次,治疗组口服天王补心丹治疗,每次9g,每日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21例中治愈18例,显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1%,对照组21例中治愈5例,显效16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23%,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天王补心丹是治疗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院建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关麻黄及其配伍其他药物所组成的经方有13首,其中具代表性的六组药对是麻黄伍桂枝、麻黄配葛根、麻黄佐石膏、麻黄合升麻、麻黄与连轺、麻黄伍附子,仲师开启了一药多用和治病求本、脉症合参之先河,树立了“方从法出,法随证主”、“随证治之,随证遣药”之经方典范.
作者:唐汝宁;王娜;刘海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