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荣
目的:通过检测Galectin-3和MMP-9在胎膜早破孕妇胎膜中的表达及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选择胎膜早破孕妇组50例,同期住院选择性剖宫产的正常妊娠妇女44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alectin-3和MMP-9在两组中的表达.结果:Galectin-3和MMP-9在组织中均有表达,Galectin-3和MMP-9在胎膜早破组中表达程度更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胎膜早破孕妇中Galectin-3和MMP-9的表达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破膜时间超过24h Galectin-3和MMP-9升高更为明显.破膜时间超过24h与破膜时间为12-24h、小于12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Galectin-3和MMP-9在胎膜早破组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 (r=0.474,P <0.05).结论:Galectin-3和MMP-9能促进炎症发展,降解细胞外基质,在胎膜早破孕妇胎膜中呈高表达,可能共同作用导致胎膜早破的发生.
作者:陈秋梅;郭华;黄艳萍;熊礼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脏素浓度与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2例,另选健康对照组100例,常规测量身高、体重,所有实验对象空腹采血离心取血清测定内脏素(Visfatin.)、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①冠心病组血清内脏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②冠心病患者内脏素量与TG、HDL-C、VLDL-C呈正相关(P均<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脏素量可能与冠心病发生及血脂代谢相关.
作者:饶进;何皓;尹敏;孙海光;阳学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孕妇的分娩结局,了解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的风险及并发症.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的提高.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5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实验组)及其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12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对照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主,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子宫破裂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风险明显较非疤痕子宫高,临床应该严格控制无临床医学指征行剖宫产.
作者:钱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康复训练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A、B分型,行多针多平面张力带内固定术,术后3周行下蹲功能练习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0例患者术后X线拍片27例均达到解剖复位,且术后无感染或不愈合现象出现;随访时间半年至四年,平均2年,采用陆氏评分法,其中优18例,良8例,可4例.结论:髌骨粉碎性骨折按A、B分型可指导手术治疗,采取多针多平面张力带内固定术及及早期下蹲功能练习,能有效治疗并促进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愈合与膝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杨立英;田雅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8例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心电图异常者122例(72.62%),心肌酶谱异常者85例(50.60%),不同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部位、不同意识状态下出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关系不大,与发生的部位密切相关,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可以反映病情程度及预后,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惠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使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内科、ICU,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且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37例,静脉、口服胺碘酮序贯治疗8周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使用胺碘酮治疗24h后90例患者显效,有效率达66%;治疗48h后119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有效率达87%;治疗72h后133例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有效率达97%.结论:临床上采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作者:赖汉齐;赖业旺;傅万颖;麦佩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脑外伤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3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障碍明显减轻,总有效率观察组91.4%,明显优于对照组78.3%;且其躯体状况总有效率观察组87.1%,明显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状态分析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积极配合治疗,致使躯体状况也早日恢复,重返家庭及社会.
作者:王桂丽;狄旭;蒋自杰;王桂莲;潘义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用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颅底肿瘤患者55例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讨论了对颅底肿瘤的确诊方法和治疗方法,治疗后统计患者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后根据颅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以此评价显微外科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疗效.结果:55例患者中,术后颅内水肿者1例,皮下积液者3例,脑水肿者2例,脑积水2例,颅神经功能恢复者28例,症状明显改善者17例,失败10例,总有效率(症状恢复者和改善者均计为有效)为81.8%.结论: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治疗颅底肿瘤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峰;王钦玉;戢翰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晚期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而B组患者则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47%)明显高于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药物毒副反应并未较A组患者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及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安全高效,毒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覃莉;黄海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use danbronehiolitis,DPB)的临床特点及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等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加深对DPB 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结核病的诊断过程的认识.方法:对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临床诊断为DPB 并曾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肺结核者共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等的咳嗽,咳痰和和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均有鼻窦炎病史,X线胸片示两肺弥漫性散在的小结节状阴影,肺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肺功能表现均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3-6个月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DPB 系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弥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本疾病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结核具有相似的影象学改变和临床症状而容易被误诊,临床上凡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咳嗽、咯痰及进行性呼吸困难,应根据其病史、临床特点、胸部X线及CT、肺功能、血冷凝集试验及病理学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识别DPB 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合其临床诊断标准,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以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作者:黄庭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第一位,胎儿因素占第二位,瘢痕子宫占第三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27例异位急性阑尾炎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误诊23例,误诊率占85.2%.误诊原因多为患者症状体征与异位阑尾邻近的脏器疾病相似所致.结论:异位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确实困难,但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可望降低误诊率.
作者:万紫旭;孟杰;张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Dandy-Walker综合征并脑积水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本院4例Dandy-Walker综合征并脑积水的患儿均采用经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结果:4例患儿术后站立行走明显优于术前症状,患儿家属对护理均较满意,症状好转后均出院.结论:Dandy-Walker综合征发生率低,易误诊,加强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以合理优化的护理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振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甘露醇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性肿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3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性肿胀患者,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采取自行消肿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7d后的脸部消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中,痊愈28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75.7%,对照组36例患者中,痊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36.1%.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创伤性肿胀疾病,虽然可以自行痊愈,但所需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给予患者甘露醇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凌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162例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观察组81例,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对照组81例,为脑梗死后未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脂代谢情况.结果:脑梗死后未发生出血转化时,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的例数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甘油三脂增高、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会增加脑梗死后发生出血转化的可能性,针对血脂成分合理用药,调整脂代谢异常,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后出血转化.
作者:余孝君;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I)与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评价胎儿心脏传导时间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不同孕周与心率孕妇,应用TDI与PD测量胎儿AV与VA值.结果:诊断偶发心律失常15例,发生率为8.3%.AV与VA值与孕周呈正相关,与心率呈负相关;AV与VA值都随着心率的增加而减少,而PD、TDI两种方法测量AV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中差异不明显(P>0.05),VA在不同心率胎儿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胎儿心脏传导时间有助于正确理解胎儿心脏活动.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也将得到广泛的发展.
作者:赵华云;赵海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延长股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充分透析效果;提高了病人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方法:将32例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封管,每组1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结果:定期应用尿激酶封管组的透析充分性、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应用肝素封管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尿激酶封管能使导管通畅率增加,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及再次置管的痛苦.
作者:吴细英;黄小曼;王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活髓切断术自Witzel(1884年)开展,继之Newvilt(1933年)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获得了组织学成功,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病理学研究,近年来对手术适应症、麻醉方法、手术术式及盖髓药物等有了进一步的改良和发展:
作者:闫玉东;马华航;崔玉华;宋九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软镜下行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2例肾结石患者给予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62例肾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成功寻及结石58例,成功率为93.55%;经激光成功碎石56例,碎石成功率为92.32%;成功排石47例,排石成功率为87.10%.肾中上盏结石寻及率、碎石成功率及排石成功率高于肾下盏结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对肾中上盏结石治疗有效率高于肾下盏结石.
作者:王宏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按照2000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胶质瘤共分为十类,严格意义上讲,胶质瘤只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肿瘤,混合起源及不明起源的神经胶质肿瘤,共四类[1],由于恶性胶质瘤在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患者术后生命仍然不超过1年[2]因此在研究包括传统治疗方式的同时也在积极研究其他治疗方式.
作者:李利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