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谈对《白酒分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王雷钧

关键词:白酒分析方法, 酒精度, 总酯, 色谱分析, 测定
摘要: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预先要经过蒸馏。总酯的测定做空白试验,毛细管柱色谱法的应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缩短了分析时间,且可用于酯、酸、醇、醛等特征分析,测定组分更多,分离效果更好。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

    近年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在政策和财政等方面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也在浙江省内较早启动,检测实验室成功建成,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部门评审验收。现将检测实验室成功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做些总结,以供参考。

    作者:赵国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述国内外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效价检测方法异同

    利用琼脂分散法检测Nisin的效价是由英国 Aplin & Barrett公司的Tramer, J.& Fowler, G.G(1964)[1]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该方法成为国际公认的Nisin效价检测法。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2]中关于Nisin的检测方法也是依据该文献。另外欧盟2006年出版的Nisin专刊[3]中亦提到食品中Nisin的检测法是依据Fowler, G.G & Tramer, J.(1975)[5]。我国Nisin的执行标准为QB 2394-2007[4],其效价检验方法参照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第五版制定。因此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Nisin效价检测法进行简要归纳,比较各方法的异同点。

    作者:洪超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色谱分析中标准物质管理和使用

    食品色谱分析标准物质管理使用食品中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常用色谱法定性定量。色谱分析是利用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差异,各组分程度不同的分配到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当两相相对运动时,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反复多次重新分配,结果使混合物得到分离。一般使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对分析物质定性定量。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由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标准物质的准确复现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在食品检测色谱分析中对检测数据起关键作用,加强色谱分析用标准物质采购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可追溯性。

    作者:张念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运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为关注的话题,地沟油、毒大米、染色馒头、红心鸡蛋等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因此,应加强对食品的安全检验,提高食品的食用安全指数,寻找切实有效的食品检验方法至关重要。液相色谱技术是现代食品检验的主要方式,其精确度相对较高,值得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本文就关于运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作者:郭晓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香菇柄松加工工艺的研究

    我国是香菇的种植大国,每年的年产量大约有五十万吨,因此贮藏了丰富的香菇柄资源。通过对其进行加工,将制作出的美味香菇柄松投入市场,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能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时的零嘴选择,这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的新途径,为香菇的运用打开了新的市场。

    作者:龙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岩藻多糖中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岩藻多糖(fucoidan)是褐藻细胞产生的粘性物质,存在于褐藻间组织或粘液中,是一系列组成相似的多糖混合物,主要组分是L-岩藻糖-4-硫酸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岩藻多糖有抗凝血的活性,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和抗病毒病等功效。所以对岩藻多糖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岩藻多糖的活性经实验表明是源于岩藻多糖中的L-岩藻糖和有机硫酸根,硫酸根含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岩藻多糖功效的好坏。

    作者:宫锡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

    随着新一轮的食品监管部门和食品检验机构的调整、改革、变化,新版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5年2月1日起施行。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批准发布了GB/T 30642-2014《食品抽样检验通用导则》标准并于2015年5月1日实施。

    作者:柳泉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文化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们关注的重点,同时随着人们交流方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个地区之间的饮食文化实现了很好的交流,现阶段,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同当前食品安全质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食品的安全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对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进行详细的探讨分析,这对提高我国食品的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莉;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绿色环保番茄生产技术要点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绿色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种植绿色蔬菜有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基于此,本文笔者就绿色环保番茄生产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作者:钟世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瓶装饮用水异味产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探讨

    瓶装饮用水的异味主要来源于包装材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贮存环境,本文通过对瓶装饮用水异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异味的预防控制方法。

    作者:李洁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冷杀菌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及其繁殖是引发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杀菌成为了食品加工中关键的环节,冷杀菌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和传统的热杀菌技术有较大差别,它不但能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保护食品功能的生理活性,还能保持食品的新鲜度以及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本文对冷杀菌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温敢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铅含量检测试纸的研制

    本文研究了铅含量检测试纸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制备铅含量检测试纸的佳显色剂浓度、低检测限、以及试纸的保质期等。初步确定的玫瑰红酸钠佳使用浓度为200ml/L,试纸对标准硝酸铅水溶液的检出限为40mg/L,试纸在室温下避光保存4个月未失效。该铅含量检测试纸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检测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作者:汪生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合理膳食,吃出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吃饱吃好,到现在吃得营养健康,一些人认为只要吃得好,就健康,以致于肥胖、糖尿病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不断出现,因此,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应该做到食物合理搭配,并保证适量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给自己制定一定的目标,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基础。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玉武:用生物酵素保卫餐桌安全--记“生物酵素”研发人、中国生态学理事连玉武教授

    2012年至2014年,一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业技术,植物精华酵素营养液微生物肥料,分别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军川农场、五常市进行小规模水稻栽培试验,经过有关部门监测,3年的生产实验中,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下,分别获得23.17%,31.2%和45.5%的增产效果。

    作者:光明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试谈对《白酒分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白酒中酒精度的测定预先要经过蒸馏。总酯的测定做空白试验,毛细管柱色谱法的应用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缩短了分析时间,且可用于酯、酸、醇、醛等特征分析,测定组分更多,分离效果更好。

    作者:王雷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我国食醋安全生产与监管

    食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醋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国目前的食醋安全生产现状,对我国食醋安全生产问题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

    作者:杜兴林;秦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酸牛乳的无菌灌装控制

    牛奶是微生物天然的培养基,乳制品在加工过程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变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非常有必要。本文着重介绍了酸牛奶灌装区如何控制实现无菌操作。

    作者:马仲峰;邢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的新生力量-生物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支持食品安全检测的5种生物技术及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弱点,并对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范围做了介绍。

    作者:李桂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强化法规标准

    我国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采用的是GB14880-94,该标准使用时间较长,卫生部门也在不断地批准和更新,但是还存在着新旧法规衔接等方面的问题。为了促进该法规的不断完善,确保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更加营养和安全,本文围绕婴幼儿配方食品的营养强化法规的现状以及使用情况和建议做了探讨。

    作者:杨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讨杀菌新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食品杀菌新技术不断更新并广泛应用于使用加工过程中。采用杀菌技术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确保食品安全,还能够避免出现微生物。本文重点介绍了杀菌的新技术,从而更好地指导食品加工。

    作者:王娅玲;王永林;李维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