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梁友云;刘宏伟;高海燕
目的:通过对121例护理投诉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受理的121例投诉的原因、影响因素等.结果: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为沟通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及责任心不强,占发生总数的41.3%、21.49%、21.49%;被投诉科室中门诊为第一位,占发生总数的55%;护士与护师被投诉率显著高于主管护师,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与30-40岁被投诉率显著高于40-50岁,有统计学意义(P<0.05);编制外投诉率30.04%,显著高于编制内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服务态度、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稳定护理队伍等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林梅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 mTOR的结构与功能mTOR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289kDa,由2459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如图1所示,mTOR蛋白激酶域位于分子的C端.蛋白激酶域的上游是FRB域(FKBP-rapamycin-binding domain),FKBP12 ( FK506 - bingding p rotein, FKBP)-雷帕霉素复合物通过该结构域与mTOR相结合.FRB下游大约500个氨基酸残基处为FAT域( the 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 ,能与mTOR分子末端的FATC域( the 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 of C-terminal)相结合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从而暴露mTOR分子的催化域.mTOR分子羧基末端有FATC域和NRD域,其中NRD 域位于FATC和CD域之间,是mTOR的负性调节域.FATC域对mTOR的活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结构的改变会使mTOR丧失催化能力[1].
作者:孙亚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芪健心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加用参芪健心汤,日服一剂,共随访12周,观察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血脂、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改善心电图,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HDL、LDL调节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长期服用参芪健心汤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预防再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20例住院需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立止血1.0ku静脉推注,1.0ku肌肉注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中再静脉注射立止血2.0ku,术毕当日至第3天,每日静脉注射立止血两次,每次1.0ku.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连用3d,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间手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手术止血时间以及不同手术止血时间与再出血率的关系.结果:手术止血时间超过3h者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率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中止血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成功率.
作者:庄强;徐娉;马振芝;宋怀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一次性造口袋用于肠外瘘病人引流肠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肠外瘘病人使用一次性造口袋引流肠液(实验组)与2008年前18例采用单纯放置引流管引流肠液(对照组)进行分组对比.结果:对照组出现红肿糜烂18例,伤口敷料污染14例,衣物污染14例,病人下床活动受限,护理工作强度大.实验组出现皮肤红肿糜烂3例,伤口敷料污染2例,衣物污染2例,病人可下床活动,降低了护理工作强度.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一次性造口袋应用于肠外瘘病人,在引流肠液的同时起到保护皮肤作用,增加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护理工作量,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莫心女;罗光辉;余启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0年3月至今对72例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手术,现将手术方法的选择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中,男68例、女4例,年龄11-55岁.致伤原因:刀刺伤24例、棍棒击伤13例、坠落伤23例、挤压伤12例.就诊时间早者伤后2h,晚24h,均为即时性脾破裂,无合并器官损伤.腹腔积血平均1500mL,手术时间50-70min,6-8d拆线,刀口Ⅰ期愈合,平均住院9d,72例脾损伤程度及相应手术方法选择,结果见表1.
作者:毕永生;陈荣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提高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留置尿管的佳时间.方法:对潮州医院近四年来收治的8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将85例患者按手术日期分为两组:麻醉前置管组和麻醉后置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置管的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时的血压无差别(P>0.05),麻醉前置管组在置管时的舒适度小于麻醉后置管组(P<0.05),麻醉前置管组在置管12h时舒适度大于麻醉后置管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留置尿管的佳时间应该在麻醉前10min左右.
作者:陈雪玉;成桂芳;朱晓燕;黄文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并发症中作用.方法:将8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和气管导管堵塞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减少ICU患者院内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和气管导管堵塞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锦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0.4%(7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65/83)(P<0.05);观察组安全问题发生率7.2%、并发症发生率6.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8.9%,18.1%);观察组满意度为94.0%(7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66/83).结论:分级护理针对性强,能有效消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安全隐患,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颖;林飞英;王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IL-12)作用不同时间对绒毛膜癌JEG-3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分别给予不同作用时间的5 ng/mL IL-12进行诱导,四甲基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绒癌JEG-3细胞对IL-12的诱导作用表现为良好的时间效应.5 ng/mL IL-12作用与绒癌JEG-3细胞24h后,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相对增加,并呈现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外源性IL-12能够抑制绒毛膜癌JEG-3细胞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时间效应.
作者:张卓;李玉红;许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价值,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测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预后差,梗死面积大,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h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晓玲;梁友云;刘宏伟;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感染病例监测,对呼吸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的224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376例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51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革兰阳性球菌均表现出了极高的多药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未出现耐药现象.真菌占20.3%.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浩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三氧(EBOO)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要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体外循环三氧治疗,观察其护理与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外循环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酶、降低乙肝DNA等方面有明显疗效.结论:严密的观察、严格的操作和三查七对是体外循环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疗效的保证.
作者:刘丽芳;李佑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应用部位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的临床效果,探讨舌骨下肌皮瓣的临床疗效与合适手术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6月年至2010年2月进行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作为试验照组,23例应用其他部位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7例,腹直肌肌皮瓣4例,前臂肌皮瓣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20例完整成活,2例移植失败,1例皮肤部分坏死,肌瓣存活,通过换药护理后转向愈合.对照组18例完全成活,4例移植失败,1例胸大肌肌皮瓣、2例前臂肌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换药转向愈合.结论: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确切可靠;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倾向于顺行法修补;皮瓣对肌皮成活不可或缺,肌瓣对肌皮成活有辅助意义.
作者:马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项传统的麻醉技术,是上肢手术区域麻醉的主要方法,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和局麻药的均匀扩散.锁骨上臂丛由于此处神经丛较为密集,此处阻滞可获得整个手臂(包括手部)的良好麻醉效果[1].但传统一针阻滞法仍时有部分神经分支阻滞效果欠完善,不能满足术中镇痛或止血带需求.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我们从2003年开始探索应用一针二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以传统的一针阻滞法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黎卫华;张婵娟;李西;徐贵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疾病老年人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从而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老年人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医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平和质占调查总数29.65%,8种偏颇体质占70.35%.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程家桥社区老年人口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客观分析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体质特征,揭示了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把握老年人体质特点,对调整体质偏颇,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徐凤励;赵凡平;郁斌;李超;邓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喉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和对照的方法,60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观察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日等.结果:EN组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提高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周华;赖德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院的病历档案是记述和反映病人在医院看病活动中,医生对病人医治过程情况的真实记载,它具有研究和利用价值.当今是法制社会,医院为了免于在医疗纠纷(事故)处理的诉讼中败诉,就得规范病案的管理,强化整个病案管理过程和内容的准确性.
作者:张芙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体制编制精减调整,军队医院编制员额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了保证医院发展和完成卫勤保障任务,医院陆续招聘了一批地方人员充实到医药护技各个岗位上,聘用人员已成为医院编成结构的重要力量,保证了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1].了解掌握聘用人员的现状,研究探索管理教育的有效措施,对提高聘用人员整体素质,促进医院全面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郭海霞;王红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CHB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20例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慢性肝炎轻度30例,慢性肝炎中度43例,慢性肝炎重度47例,采用ELISA法测定120例慢性乙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慢性乙肝组VEGF、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PT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血清VEGF、TBIL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上升趋势,PTA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LT水平在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的VEGF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 = 0.831,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 = -0.620,P<0.01),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 = 0.169,P>0.05).结论:VEGF参与了慢性乙肝的发病,并且是慢性乙肝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郭晓东;李小溪;李筱涵;梁丽;熊璐;唐彦;郝晓刚;田如意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