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颖;林飞英;王肖
目的:探讨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预防再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20例住院需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立止血1.0ku静脉推注,1.0ku肌肉注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中再静脉注射立止血2.0ku,术毕当日至第3天,每日静脉注射立止血两次,每次1.0ku.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连用3d,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间手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手术止血时间以及不同手术止血时间与再出血率的关系.结果:手术止血时间超过3h者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率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中止血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成功率.
作者:庄强;徐娉;马振芝;宋怀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6例妊娠12周以前的先兆流产孕妇,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保胎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76例作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者,妊娠期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率与正常妊娠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健康情况与正常妊娠组新生儿健康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早期(12周前)先兆流产者,无遗传基因缺陷及无合并严重细菌病毒感染的孕妇,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对母婴健康无影响.
作者:马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资料,对手术治疗结果和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手术时间(205.5±26.4) min,出血量(180±20.6) mL,有1例术中出现死亡.术后并发症12例,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统计分析得,两者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结论:术前准确快速的诊断,术中积极的手术治疗,联合术后肠道外营养支持等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占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胆总管疾病行胆胰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行超声波、MRCP检查,52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ERCP术能较好的显示胆总管及其病变,且能对胆总管结石、慢性炎症狭窄等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结论:ERCP对胆总管病变的检查优于CT、MRCP,特别对十二指肠壁壶腹区的占位病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诊疗价值.
作者:杨勇;李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为了提高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探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留置尿管的佳时间.方法:对潮州医院近四年来收治的85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将85例患者按手术日期分为两组:麻醉前置管组和麻醉后置管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置管的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时的血压无差别(P>0.05),麻醉前置管组在置管时的舒适度小于麻醉后置管组(P<0.05),麻醉前置管组在置管12h时舒适度大于麻醉后置管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留置尿管的佳时间应该在麻醉前10min左右.
作者:陈雪玉;成桂芳;朱晓燕;黄文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价值,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测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预后差,梗死面积大,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h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晓玲;梁友云;刘宏伟;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体制编制精减调整,军队医院编制员额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为了保证医院发展和完成卫勤保障任务,医院陆续招聘了一批地方人员充实到医药护技各个岗位上,聘用人员已成为医院编成结构的重要力量,保证了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1].了解掌握聘用人员的现状,研究探索管理教育的有效措施,对提高聘用人员整体素质,促进医院全面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郭海霞;王红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思美泰(SAMe)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黄疸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9例黄疸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思美泰组静脉滴注1000mg,1次/d;优思弗组口服优思弗50 mg,3次/d;联合组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记录治疗前、第1、2周的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胆汁酸(TBA)以及症状、体征的变化,使用X2检验及t 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仅ALT下降显著,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后,ALT、AST、TBil、DBil、TBA均明显下降,66.7%的患者黄疸症状消退,32.3%的肝肿大不能触及,思美泰组与优思弗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则较以上两组更能改善肝功能及黄疸情况(P<0.05).结论:联合使用思美泰及优思弗治疗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思美泰或优思弗,而单独使用思美泰或优思弗差异不大.
作者:陈锋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CHB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20例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慢性肝炎轻度30例,慢性肝炎中度43例,慢性肝炎重度47例,采用ELISA法测定120例慢性乙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慢性乙肝组VEGF、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PT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血清VEGF、TBIL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上升趋势,PTA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LT水平在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的VEGF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 = 0.831,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 = -0.620,P<0.01),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 = 0.169,P>0.05).结论:VEGF参与了慢性乙肝的发病,并且是慢性乙肝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郭晓东;李小溪;李筱涵;梁丽;熊璐;唐彦;郝晓刚;田如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孕B超产前检查出现阳性征,及联合母体血清标记物指标: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血清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含量检查对21-三体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了中孕B超产前检查联合母血清标记物对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结果:中孕B超产前检查的阳性征,联合母体血清标记物检查指标对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高达80%-90%.结论:中孕超声检查,及联合母血清标记物进行唐氏综合征胎儿筛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异常或畸型儿童出生,提高人口素质,也可以减少侵入性的检查;且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和检验范围面广、安全有效、符合经济效益、筛查检出率高及减少由于侵入性检查所造成的正常胎儿的流产率的优点.
作者:李洁;陈大雁;胡桂朗;荆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喉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和对照的方法,60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观察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日等.结果:EN组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提高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周华;赖德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院近一年来,与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与应用传统抗胆碱药阿托品相比,在多方面具有优越性,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禀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间就诊的伴有妊娠期高血压(HDCP)及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患者共210例,其中前者110例,后者100例;另外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210例用以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结果:HDCP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且其水平随HDCP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GDM组患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增高可见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作者:周俊;田聪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感染病例监测,对呼吸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的224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376例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51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论是革兰阴性杆菌还是革兰阳性球菌均表现出了极高的多药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未出现耐药现象.真菌占20.3%.结论:下呼吸道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浩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我院自1990年3月至今对72例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手术,现将手术方法的选择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中,男68例、女4例,年龄11-55岁.致伤原因:刀刺伤24例、棍棒击伤13例、坠落伤23例、挤压伤12例.就诊时间早者伤后2h,晚24h,均为即时性脾破裂,无合并器官损伤.腹腔积血平均1500mL,手术时间50-70min,6-8d拆线,刀口Ⅰ期愈合,平均住院9d,72例脾损伤程度及相应手术方法选择,结果见表1.
作者:毕永生;陈荣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芪健心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加用参芪健心汤,日服一剂,共随访12周,观察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血脂、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改善心电图,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HDL、LDL调节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长期服用参芪健心汤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121例护理投诉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受理的121例投诉的原因、影响因素等.结果: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为沟通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及责任心不强,占发生总数的41.3%、21.49%、21.49%;被投诉科室中门诊为第一位,占发生总数的55%;护士与护师被投诉率显著高于主管护师,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与30-40岁被投诉率显著高于40-50岁,有统计学意义(P<0.05);编制外投诉率30.04%,显著高于编制内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服务态度、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稳定护理队伍等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林梅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在市场的竞争中,医院档案日益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应用传统的方法对医院档案进行保管和使用,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实行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即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更高的档案管理,会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和医院、患者、科研机构等的需要,因此,以信息化为手段,做好医院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对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时期的CR、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2例髋关节不同时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统计.结果:42例缺血坏死股骨头中,CR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8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22例.结论:CR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对临床和影像学中、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明确诊断;CT能较好的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准确地进行影像学分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是目前基层医院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伯生;贾福艳;骈文婷;宋伟兴;郭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8096例在我院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全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了人流术,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CP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能提高医疗安全,规范护理行为,缩短候诊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均切实可行.
作者:卓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