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王红雷
我院近一年来,与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与应用传统抗胆碱药阿托品相比,在多方面具有优越性,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禀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并发症中作用.方法:将8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和气管导管堵塞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减少ICU患者院内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和气管导管堵塞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锦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穿术脑脊液-过滤空气置换术对颅内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情况.方法:25例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颅内硬膜下积液病人行腰穿术脑脊液-过滤空气置换术疗法,观察治疗效果及常见副反应.结果:积液均得到有效控制,颅内压增高得到有效缓解.结论:腰穿术脑脊液-过滤空气置换术疗法治疗颅内硬膜下积液具有安全,有效,价廉,简便等优点,较手术风险低;较保守疗法更迅捷,更积极.
作者:李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餐后2h血糖(2hPBG)的价值,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糖尿病组,测定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较正常血糖组,缺血性脑卒中病情重,预后差,梗死面积大,死亡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餐后2h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晓玲;梁友云;刘宏伟;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芪健心汤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7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加用参芪健心汤,日服一剂,共随访12周,观察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治疗前后血脂、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明显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程度,改善心电图,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HDL、LDL调节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长期服用参芪健心汤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CHB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20例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慢性肝炎轻度30例,慢性肝炎中度43例,慢性肝炎重度47例,采用ELISA法测定120例慢性乙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慢性乙肝组VEGF、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PT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血清VEGF、TBIL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上升趋势,PTA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LT水平在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的VEGF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 = 0.831,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 = -0.620,P<0.01),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 = 0.169,P>0.05).结论:VEGF参与了慢性乙肝的发病,并且是慢性乙肝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郭晓东;李小溪;李筱涵;梁丽;熊璐;唐彦;郝晓刚;田如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 mTOR的结构与功能mTOR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289kDa,由2459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如图1所示,mTOR蛋白激酶域位于分子的C端.蛋白激酶域的上游是FRB域(FKBP-rapamycin-binding domain),FKBP12 ( FK506 - bingding p rotein, FKBP)-雷帕霉素复合物通过该结构域与mTOR相结合.FRB下游大约500个氨基酸残基处为FAT域( the 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 ,能与mTOR分子末端的FATC域( the focal adhesion targeting domain of C-terminal)相结合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从而暴露mTOR分子的催化域.mTOR分子羧基末端有FATC域和NRD域,其中NRD 域位于FATC和CD域之间,是mTOR的负性调节域.FATC域对mTOR的活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结构的改变会使mTOR丧失催化能力[1].
作者:孙亚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院近3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176株临床分离的标本分布和科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5株,占71.0%,MRSA对青霉素G100%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100%敏感,对氯霉素耐药率为18.4%,复方新诺明为12.8%,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大(77.6-94.4%),且存在多重耐药,MRSA耐药率显著高于MSSA.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多重耐药,特别对于MRSA应有针对性加强监测与控制,根据药敏试验合理换用相应抗菌药物以减缓VISA、VRSA的出现.
作者:朱秀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孕B超产前检查出现阳性征,及联合母体血清标记物指标: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血清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含量检查对21-三体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了中孕B超产前检查联合母血清标记物对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结果:中孕B超产前检查的阳性征,联合母体血清标记物检查指标对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高达80%-90%.结论:中孕超声检查,及联合母血清标记物进行唐氏综合征胎儿筛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异常或畸型儿童出生,提高人口素质,也可以减少侵入性的检查;且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和检验范围面广、安全有效、符合经济效益、筛查检出率高及减少由于侵入性检查所造成的正常胎儿的流产率的优点.
作者:李洁;陈大雁;胡桂朗;荆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DeBakeyI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急诊收入的52例DeBakeyI型A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2例DeBakeyI型AD患者突发胸骨后撕裂样剧痛为92.31%,有高血压史为59.62%,吸烟占28.85%,马凡综合症为13.46%;年龄分析年轻人多,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析工人和农民等体力劳动者占73.08%;多于冬春季发病(76.92%).发病24h内来诊患者D二聚体(D-dimmer,DD)水平高于24h后就诊的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为81%.结论:DeBakeyI型AD患者,发病症状、年龄、职业及危险因素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计达;贾立静;陈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术后保留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颅脑创伤术后保留气管导管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间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并辅用舒芬太尼,观察组50例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持续输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镇静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为(22.5±8.5)h、(26.5±6.0)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0±7.5)h、(31.5±7.0)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位时间内咪达唑仑用药量及药物追加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持续输注应用于颅脑创伤术后保留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三氧(EBOO)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要点及疗效观察.方法:对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体外循环三氧治疗,观察其护理与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外循环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酶、降低乙肝DNA等方面有明显疗效.结论:严密的观察、严格的操作和三查七对是体外循环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疗效的保证.
作者:刘丽芳;李佑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胆总管疾病行胆胰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行超声波、MRCP检查,52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ERCP术能较好的显示胆总管及其病变,且能对胆总管结石、慢性炎症狭窄等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结论:ERCP对胆总管病变的检查优于CT、MRCP,特别对十二指肠壁壶腹区的占位病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诊疗价值.
作者:杨勇;李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喉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和对照的方法,60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观察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日等.结果:EN组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提高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周华;赖德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资料,对手术治疗结果和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手术时间(205.5±26.4) min,出血量(180±20.6) mL,有1例术中出现死亡.术后并发症12例,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统计分析得,两者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提高.结论:术前准确快速的诊断,术中积极的手术治疗,联合术后肠道外营养支持等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占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信必可都保(160/4.5ug)吸入治疗,每次1格,每日2次,每3个月复诊1次,共1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PaO2、PaCO2、SaO2、PEF等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FEV1及FEV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信必可都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
作者:罗红辉;张华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项传统的麻醉技术,是上肢手术区域麻醉的主要方法,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和局麻药的均匀扩散.锁骨上臂丛由于此处神经丛较为密集,此处阻滞可获得整个手臂(包括手部)的良好麻醉效果[1].但传统一针阻滞法仍时有部分神经分支阻滞效果欠完善,不能满足术中镇痛或止血带需求.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我们从2003年开始探索应用一针二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以传统的一针阻滞法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黎卫华;张婵娟;李西;徐贵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IL-12)作用不同时间对绒毛膜癌JEG-3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人绒毛膜癌JEG-3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分别给予不同作用时间的5 ng/mL IL-12进行诱导,四甲基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绒癌JEG-3细胞对IL-12的诱导作用表现为良好的时间效应.5 ng/mL IL-12作用与绒癌JEG-3细胞24h后,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相对增加,并呈现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外源性IL-12能够抑制绒毛膜癌JEG-3细胞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时间效应.
作者:张卓;李玉红;许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时期的CR、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2例髋关节不同时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统计.结果:42例缺血坏死股骨头中,CR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8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22例.结论:CR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对临床和影像学中、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明确诊断;CT能较好的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准确地进行影像学分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是目前基层医院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伯生;贾福艳;骈文婷;宋伟兴;郭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有明确病因的48例感染性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化脓性胸腔积液23例(47.9%).支原体感染性胸腔积液19例(39.5%).结核性胸腔积液5例(10.4%).真菌感染1例(2.1%).其中有25例做了2次痰培养,2次培养一致的10例,其中肺炎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真菌感染1例;支原体特异性IgM>1:80为23例.结论:小儿胸腔积液常见的原因为感染,本文资料显示化脓性胸腔积液为多.其次为支原体感染胸腔积液.第三位为结核性胸腔积液.
作者:孙少勇;姚莉;孙桂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