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周素宏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发病机制, 防治对策
摘要:1999年WHO首次提出了代谢综合征(MS)定义[1]:糖调节减损(IGT或IFG)或糖尿病(DM),和/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的成分,如: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硫化氢(H2S)的变化,探讨气体信号分子H2S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清H2S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和ALP含量.结果:肝硬化各组(代偿期、失代偿期)血清H2S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ALT、ALP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肝功损害程度更加显著.H2S与ALT、AL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702(P<0.01).结论:H2S浓度的降低可能是加重肝硬化程度的重要因素,H2S含量的检测对肝硬化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使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导致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便血或呕血,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及护理,常使原发病加重甚至死亡.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42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31例,占机械通气患者总人数的73.8%,现总结如下.

    作者:范常艳;侯继申;范晓娇;李晓慧;杨林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4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至2008 年 2 月收治 41例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西医辅予中医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1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经过3~36 个月的随访,30例优,占73.1%;7 例良,占 17.1%;4例差,占 9.8%;优良率达到 90.2%.结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采用相应的西医辅予中药补气活血,调补肝肾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韩转定;黄民兴;李贵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血压发病率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作为河北省第一批对口支援平武县医疗队的成员,历时两个月,深入白马藏族区四个村九个寨,结合日常门诊,调查各年龄段发病情况总计4149人,探讨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

    作者:樊贺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1999年WHO首次提出了代谢综合征(MS)定义[1]:糖调节减损(IGT或IFG)或糖尿病(DM),和/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并有下述5项中2项以上的成分,如: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

    作者:周素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配合

    我院妇科自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成功开展了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19例,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将手术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时间及护理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门诊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与佳时间效果.方法:将2006年在门诊输液的老年患者1091例,输液次数6834例次,按<基础护理>掌握拔针法,作为对照组;将2007年输液老年患者的1210例,输液次数7131例次,实施保护静脉的护理措施,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拔针后出现皮下瘀血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实施保护静脉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皮下瘀血.

    作者:谢月明;陈爱莲;周翠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挽救脑出血患者生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从术前常规检查、手术部位的准备,解释沟通,术中的协助冲洗,病情观察,术后监测,穿刺引流装置的护理、体位护理及主要并发症的护理等三方面进行总结. 结果:通过合理、积极、精心的护理,对减轻脑出血患者合并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起到积极作用.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显著,通过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美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改良甲状腺手术体位增进患者舒适度的分析

    目的:探讨增进甲状腺手术体位患者舒适度的佳方法. 方法:通过96例甲状腺手术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摆置, 实验组用改良手术体位就是把斜垫代替传统肩垫摆置颈仰卧位及术中进行适时体位改变.结果:实验组头晕脑胀、烦躁不安、体位自动变动、肌肉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甲状腺手术体位舒适度优于传统体位.

    作者:何洁静;黄燕玲;许舒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龙胆外洗液质量控制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龙胆外洗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龙胆洗液中百部、苦参、当归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胆外洗液中主药黄芩中含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准确鉴定出制剂中百部、苦参、当归;黄芩苷在4.0ug /mL~4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30%,RSD=1.44%(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作为龙胆洗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关小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我院外科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103例病人,分析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左半结肠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术的手术死亡率5%,吻合口瘘的发生率5.6%.结论:对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进行综合评价,把握好手术适应症,进行一期切除肿瘤,肠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应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上腺素联合病毒唑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联合病毒唑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应用综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空气加压泵吸入病毒唑、肾上腺素治疗.对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与70%,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病毒唑、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能加快毛细支气管炎的治愈过程,起效快,疗效满意.

    作者:朱彦波;成玲;梁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VT患者32例,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7例,占53.13%;好转13例,占40.63%;无效2例,占6.25%.平均住院天数(12.40±2.25)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朱建梅;黎小珍;徐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加强护理文化建设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文化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把服务文化与临床护理融化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护理观,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人本管理观念,它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激发护士自觉行动的管理方法[1].通过护理文化建设,改变护士服务观念,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和服务流程,强化科学管理,以促进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作者:赵玲;朱爱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巴曲酶高压氧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巴曲酶、高压氧、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高压氧、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3 %,对照组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高压氧、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提高疗效,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揭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PCNL患者153例,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护理处理对策.结果:153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出现出血8例,胸腔积液1例,腹腔积液3例,术后感染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完善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是保证此项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俊芳;黄俏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通过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95%的患者患侧功能达到健侧水平.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胰腺癌患者疼痛的综合治疗

    胰腺癌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是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的问题,30%~40%的胰腺癌患者以疼痛为首诊原因,几乎所有的胰腺癌患者在病程中都体会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控制疼痛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此病姑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士春;王海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银杏叶片灌肠治疗对慢性功能肾衰竭大鼠模型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及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通过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并结合灌肠速度、时间、灌肠液的温度护理措施的应用,观察银杏叶片灌肠后模型大鼠体重变化,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量、血液学及生化等肾功能的变化.结果:银杏叶片灌肠结合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血BUN、Scr及24h尿蛋白量,改善血液中电解质水平.结论:银杏叶片灌肠能够减轻大鼠慢性肾衰症状并延缓肾衰进程.结合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为银杏叶片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许梅;宋芬;李林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托拉塞米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I~IV级的患者240例,随机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4组:①托拉塞米注液射20mg + 托拉塞米片10mg组;②呋塞米注液射40mg + 呋塞米片 20mg组;③呋塞米注液射60mg + 呋塞米片 20mg组;④呋塞米注液射 80mg + 呋塞米片 40mg.治疗3个月后观察四组有效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等.结果:托拉塞米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呋塞米各组(P<0.05),再住院率托拉塞米组显著低于呋塞米各剂量组(P<0.05);四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作者:郭盛锦;林友光;陈龙林;张爱鹏;吴学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