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辉
目的:研究术后自控镇痛方法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按术后镇痛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两组均于手术开始前、术毕、术后6、24、48h早晨7点抽左肘静脉血3ml,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cTnT的含量.同时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①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②PCIA组CK、AST、LDH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PCEA组除LDH术后12h高于术前外(P<0.01),其它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0.05);PCEA组术后CK、AST、LDH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5).③二组术后6、24及48h的cTn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但PCEA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PCIA组 (P<0.05).结论: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且PCEA比PCIA更能减少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心肌损害.
作者:易保连;曹龙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2005 年10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4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均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进行有效肠腔减压和清洁灌洗.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的术式,但要掌握好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特别是术中应行有效肠减压和清洁灌洗.
作者:桂水清;梁晓燕;苏友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与甲状腺99mTc04-显像对不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的含量;采用静脉注射99mTc04-185MBq15min后行甲状腺前位静态显像,采集总计数300K.217例患者按术后病理诊断分为三组:甲状腺癌38例,甲状腺腺瘤3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46例.结果:217例甲状腺患者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的有102例,总阳性率占47%,其中甲状腺癌占19.6%(20/102),甲状腺腺瘤占25.5%(26/102),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4.9%(56/102);217例患者中131例做了甲状腺99mTc04-显像,冷结节为83例,其中甲状腺癌占31.3%(26/83),甲状腺腺瘤占18.1%(15/8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50.6%(42/83);凉结节为43例,其中甲状腺癌占27.9%(12/43),甲状腺腺瘤占34.9%(15/43),结节性甲状腺肿占37.2%(16/43).结论:TG的阳性不能作为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指标,但TG的升高不可忽视,应引起重视;多种性质的甲状腺疾病均可表现为冷结节,其反映了甲状腺局部组织的无功能或功能低下,但不同的疾病其病理基础和改变不同,冷结节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紧密联系病人的病史及血清甲状腺指标等其他相关检查.
作者:揭育丽;叶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我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00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DVT 10例,发生率为2.00%.10例DVT患者中,≥65岁者8例,占80.00%;心肺功能不全者6例,占60.00%;卧床时间≥4周者6例,占60.00%;血液高凝状态者8例,占80.00%;静脉损伤者7例,占70.00%;以上因素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应根据其形成原因对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重点护理,以避免DVT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冬;甘建玲;蔡伟良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0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70例,年龄34~85岁,平均58岁,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出血部位:基底节区130例,脑叶20例,丘脑20例,脑室出血10例.出血量:30~60ml130例,60ml以上50例.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情况. 方法:选择住院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第7周,应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第7周时,组间比较,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认识程度,积极参与治疗、护理过程,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龚婷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笔者运用中医药定喘汤加味治疗支气管哮喘46例并与对着组30例对着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殿信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我们在肝癌介入术后立即应用当归羊肉生姜汤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也增强了患者对进一步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史慧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47例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护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积极抢救和采取周密的护理措施,47例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破伤风病便于工作,抢救成功40例,死亡7例,抢救成功率85%,较文献报道的30%左右抢救成功率有明显提高.结论:呼吸衰竭是重型新生儿破伤风主要死亡原因,严格细致护理措施,减少呼吸衰竭诱因,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梁美合;李瑞庆;曾广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2008年2月15日20时 11分,我中心接到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报告,该院急诊科于19时30分收治3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家住澄海区盐鸿镇的江西人),主要症状为昏迷、抽搐、呕吐等.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应急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
作者:蔡亚军;江素红;郑宗奕;陈军华;吴图扬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方法:174例(191眼)施行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即术中采用电磨制作骨窗较大且低位、从吻合腔放置明胶海绵并置入导尿管通鼻腔、泪囊及鼻粘膜瓣改良切开吻合,皮肤切口缝合由间断缝合改为无损伤皮下隧道式缝合.结果:术后随访3年以上,治愈185眼(96.86%),有效4眼(2.09%),无效2眼(1.05%).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确切,外观满意,远期成功率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的方法.
作者:汤志铮;李土坤;陈金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松脱的主要原因. 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我们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椎骨折364例,其中有12例术后椎弓根螺钉出现松脱.结果:椎弓根螺钉松脱的主要原因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骨质疏松、感染、术后康复锻炼不当等有关.结论:有效的骨折节段融合、术中仔细操作、预防感染、正确的康复锻炼等,可有效地减少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松脱.
作者:骆立荣;涂少龙;缪海雄;赖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46例,分治疗组1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以阿司匹林0.3 嚼碎顿服,低分子肝素(立迈青针)5000u,腹壁皮下注射12h1次,共10d,阿司匹林0.1晨服,波立维75mg晨服,及应用辛伐他汀、倍他乐克、卡托普利、硝酸甘油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前30min以0.4ug/Kg/min负荷输入,后以0.1ug/Kg/min静脉泵输入维持24h;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病变血管血栓减少,临床疗效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低分子肝素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作者:莫木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不同特点,总结其治疗和预防经验.方法:对87例糖尿病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09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作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组与非糖尿病性组在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杨育群;黄镇文;洪泽奇;周玮;谢崇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笔者自2006年采用自制中药溃疡灵治疗口腔溃疡,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6年来我院口腔科门诊确诊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共63例,男21例,女42例,年龄12~75岁,病程10~15d,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口腔不同部位溃疡,排除2d内接受治疗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溃疡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尹丽欣;吴世国;房秀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我院外科自199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55例,采用肝叶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现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5例,男20例,女35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岁,35~50岁占75%.本组再次手术25例(45%),前次手术方式: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作者:陈绪丰;仝太平;朱维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本研究分析三种不同小儿肠套叠手术方法后的复发率,以便了解回肠固定术是否有助于预防肠套叠复发.方法:总结了本院15年来232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的资料,并追踪至术后6年.分析三种不同小儿肠套叠手术方法(单纯肠套叠复位;肠套叠复位+回肠固定于后腹膜上;肠套叠复位+回肠固定于升结肠上)的患儿肠套叠的复发率.结果:单纯肠套叠复位的患儿复发率为5.9%,;肠套叠复位+回肠固定于后腹膜上的患儿复发率为6.0%;肠套叠复位+回肠固定于升结肠上的患儿复发率为6.2%.三组间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肠套叠手术复位相比,回肠固定术无助于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
作者:林涵;郑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Ⅰ组)及全髋关节置换术(Ⅱ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34例,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患者,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明显少于Ⅱ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8%,Ⅱ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术后5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近期效果基本相同,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作者:吴金伟;吴有荣;卢盛华;贲吕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我科2003年至 2008年间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3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徐桂峰;王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卡介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至2006年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手术后2周第1组给以卡介苗60mg加生理盐水40ml膀胱灌注;第2组给以卡介苗100 mg加生理盐水40ml灌注.对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第1组2例在手术后6月出现血尿,经B超检查为肿瘤复发,无发热、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第2组患者中有12例在灌注卡介苗后出现尿痛、尿急、尿频,1例发热,全部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于灌注后3d消失,在随访的2年内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卡介苗100 mg适当加大灌注液的量既可以达到减少肿瘤复发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谢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