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燕玲;李卫红
目的:探讨对高粘滞、高脂血症治疗的佳方案.方法:60例治疗组高粘高脂血症患者予静点香丹、PSS、降纤酶,并予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对比.结果:治疗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不仅疗程短、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对比疗效显著.结论:三药联合应用治疗高粘滞、高脂血症,异曲同功,取得有别于传统或常规药物组合的治疗效果,但也面临相对较多副作用或并发症的风险,值得同仁们在医疗实践中借鉴与探讨.
作者:陈健;涂文瑞;刘尧斌;纪家镛;黄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草酸铂(艾恒)联合亚叶酸钙和5-Fu组成的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7例晚期胃癌患者行FOLFOX4方案化疗,草酸铂(艾恒)85㎎/㎡,d1;亚叶酸钙200㎎/㎡,d1~2;5-Fu400㎎/㎡静推,继予5-Fu600㎎/㎡持续滴注22h, d1~2;2周重复1次,2次为1周期;每个病例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37例患者中CR 2例,PR 16例,SD 13例,PD 6例,总有效率(CR +PR)18例(48.65%).20例初治患者有效率为55.0%,17例复治患者有效率为41.18%.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5.95%,其中Ⅲ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41%,有21.62%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结论:该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作者:卞伟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h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2h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 上升(P<0.01),PaCO2 下降(P<0.01).34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病情加重,家属不同意气管插管而死亡.6例患者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例死亡,4例成功撤机好转出院.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张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当前,进入育龄期的孕产妇,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初产妇在孕期受到各方面的重点保护,其活动及自理能力、产后母亲角色转变及适应等较慢.如何使产妇在产后尽快恢复自理能力,担负起母亲责任护理婴儿,减轻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者:杨素勉;桑文淑;李荣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大隐静脉曲张为常见病,约有10~15%的成年男性和20~25%的成年女性会出现有症状的大隐静脉曲张[1].诱发因素包括:遗传、长时间站立、静脉炎史、女性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等.
作者:石华丽;汪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表现. 方法:本组6例,有外伤史者5例.均经DSA证实. 结果:CT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患侧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眶内软组织肿胀;眼外肌增粗. 结论:突眼病人发现上述CT表现时首先考虑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但需要做必要的鉴别诊断,DSA检查应是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纪文华;滕国春;白志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本文仅将我们近年来对31例糖尿病足的治疗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夏景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病,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0~95%.而陈旧性宫外孕因声像图及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易误诊.我院于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宫外孕71例,其中陈旧性宫外孕28例,本文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
作者:梁淑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手术室工作具有严格无菌、急诊抢救频繁、病人处于麻醉状态、护士执行多为口头交待等特点,因此,在各个环节中,均有安全隐患存在.根据本人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总结出如下几个较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及对策.
作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肾绞痛常见于肾、输尿管结石.由于结石活动刺激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和引起尿路梗阻肾盂压力升高,致使肾绞痛发作.常用治疗方法是肌注[1]山莨菪碱或阿托品,并同时肌注强痛定或杜冷丁等治疗,有一部分病人疼痛缓解:而有一部分病人暂时缓解疼痛,而后反复发作,或根本无效,笔者将这部分病人归纳为顽固性肾绞痛患者.我院从2000年3月以来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肾绞痛4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增平;范天祥;申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桡骨远端在临床中很常见,占所有骨折的6.7%,其中1/4骨折累及关节面[1]其中大多数可通过闭合复位外固定的方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常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直接影响碗关节预后功能.分析我院应用斜T型钢板治疗此类骨折病例,认为应用斜T型钢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金存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国内外已普遍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以避免球后神经阻滞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我院眼科自2000年开始对老年性白内障病人非选择性表面麻醉下实施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熊玉慧;唐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环节管理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5例肿瘤化疗病人,静脉应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分别选用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手指小静脉、桡静脉等注射部位,进行护理环节管理.结果: 245例患者中有240例未发生药液渗漏,约占98%;有5例发生渗漏,约占2%.发生药液渗漏的病人,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均未发生皮下组织坏死.结论: 建立严密的护理环节管理责任制度,严格掌握技术操作方法,能有效防止化疗药液渗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隋晓红;李郁金;孙平;付兆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1.1 患者,男,45岁,工人,患糖尿病3年,咳嗽、低热乏力二个月,声音嘶哑一周,于2006年3月18日入院.
作者:荆树先;李文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1],因此,做好临床带教,解决好护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为将来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是临床带教义不容辞的责任.我院每年担负着浙江中医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等学校的大专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我们通过一年的经验和资源收集,对高护生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美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覆盖义齿由于保留了真牙作为义齿支持的一部分,因此必然有其较普通粘膜支持式义齿优越的方面,而且保留的牙根对维持牙槽骨高度和保留牙周本体感受器有独特的作用.同时覆盖义齿的固位形式对基牙本身也有保健作用[1].
作者:贾方;杨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992年,Rolandi等首次研究发现,脑梗死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分泌失衡,血中某些激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并呈现昼夜节律变化,致使病情进展,表现为运动、认识和行为功能失常.脑梗患者其皮质醇和β-内啡肽的分泌出现异常[1]. 次年Astrom等进一步研究发现,皮质醇水平增高与脑梗后抑郁症有关[2].此后人们开始重视脑梗与内分泌功能的研究.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现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凌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匹格雷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治疗前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浓度的变化,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分子评价体系,评估西洛他唑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2例诊断明确的U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组、阿司匹林+氯匹格雷组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同时设2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的疗效,评价其应用.结果:治疗前各组血清hs-CRP、Ps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说明UA患者的血清hs-CRP、Ps浓度水平高于健康人.各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的浓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hs-CRP、Ps水平降低趋势也增加.治疗1周时以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降低幅度大,阿司匹林组降幅小,另两组降幅相近.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低,阿司匹林组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西洛他唑不仅能显著降低UA相关指标的水平,而且对临床常用阿司匹林+氯匹格雷对UA的治疗具有增强/替代作用,西洛他唑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在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展为心肌梗死的同时还有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药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尹刚;李越凡;史春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的数量逐渐上升.一般来说,护士并不负主要责任,但是医生的许多诊断依据和资料都是由护士收集记录并提供的.所以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护理观念的教育,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起着重要作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无排卵不孕原因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无排卵占50%~6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促排卵,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方法治疗,报道如下.
作者:黎燕玲;李卫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