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酸镁治疗顽固性肾绞痛48例

李增平;范天祥;申向阳

关键词:肾绞痛, 硫酸镁, 顽固性
摘要:肾绞痛常见于肾、输尿管结石.由于结石活动刺激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和引起尿路梗阻肾盂压力升高,致使肾绞痛发作.常用治疗方法是肌注[1]山莨菪碱或阿托品,并同时肌注强痛定或杜冷丁等治疗,有一部分病人疼痛缓解:而有一部分病人暂时缓解疼痛,而后反复发作,或根本无效,笔者将这部分病人归纳为顽固性肾绞痛患者.我院从2000年3月以来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顽固性肾绞痛4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手术室工作具有严格无菌、急诊抢救频繁、病人处于麻醉状态、护士执行多为口头交待等特点,因此,在各个环节中,均有安全隐患存在.根据本人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总结出如下几个较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地方及对策.

    作者:王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成年型尼曼匹克氏病1例

    1 病例简介女,37岁,6年前在某医院被诊治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今年7月住院,查体:体温正常,消瘦,颜面及皮肤呈腊黄色,体格智力发育正常,触诊肝脾肿大,无神经系统症状,眼底正常,皮肤正常,无呕吐黑便,无相关疾病家族史,B超示腹盆腔积液,肝脾肿大,肝内回声增粗,X线胸片示贫血性心脏病,无骨损坏.

    作者:王玉明;管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康复医学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现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指骨有活力的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等)死亡.坏死不仅限于股骨头且由于股骨头负重,在其负重面上会发生节段性关节面塌陷,后导致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1].本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主要有骨髓内脂肪坏死说、股骨上端骨内压升高说、细胞累积应力论、多种因素说、骨髓腔内压增高说、髋关节内压力增高说、关节应力失常.

    作者:吴高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已在妇产科临床广泛采用,改变了传统的妇科疾病的治疗模式.同时对手术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于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采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手术35例,现将手术配合及仪器保养总结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发育性髋脱位的护理流程

    1 临床资料自2002年8月至2005年7月,我院小儿骨科应用手法复位或手术切开复位,治疗髋关节脱位患者29例,男6例、女23例.年龄1岁~12岁,单髋22例、双髋 7例.其中行双侧内收长肌、髂腰肌腱切断、闭合复位、人类位支具外固定术11例,内收长肌及髂腰肌腱切断、髋脱位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截骨、髋臼成形术18例,平均住院14.5d,效果较满意.

    作者:林成凤;刘淑琼;庄奕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生率较低,约占腹腔脏器闭合性损伤的3%~5%[1],常合并单个或多个腹腔脏器损伤.临床表现多被其他脏器损伤的表现所掩盖,故早期诊断困难,若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为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现将我1994年4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7例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松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婴儿抚触对新生儿健康成长的作用

    婴儿抚触是一种自然、经济简便的新概念婴儿护理方法.婴儿从一出生皮肤的触觉就很灵敏,遍布全身的皮肤里有各种神经感受器,能感受触觉、温度觉、痛觉和本体感觉,然后把这些感觉传达到大脑,经过大脑细胞的统合,作出各种反应.

    作者:周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供应室回收间细菌监测结果分析

    医院的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危,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更是预防热原反应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尤其是回收间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在医院感染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宫晓玲;周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1988年至2005年我院对31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分别采用肘后切口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外侧切口、内侧切口、肘前切口、肘后切口肱三头肌双侧显露(均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经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肘后切口肱三头肌双侧显露这一术式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西俊;孙勇志;刘向阳;吴建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选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在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2h作血气分析,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创正压通气后2h治疗结束时,pH值改善(P<0.05),PaO2 上升(P<0.01),PaCO2 下降(P<0.01).34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病情加重,家属不同意气管插管而死亡.6例患者病情加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2例死亡,4例成功撤机好转出院.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张琼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西洛他唑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Ps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匹格雷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治疗前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浓度的变化,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分子评价体系,评估西洛他唑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2例诊断明确的U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组、阿司匹林+氯匹格雷组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同时设2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的疗效,评价其应用.结果:治疗前各组血清hs-CRP、Ps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说明UA患者的血清hs-CRP、Ps浓度水平高于健康人.各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的浓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hs-CRP、Ps水平降低趋势也增加.治疗1周时以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降低幅度大,阿司匹林组降幅小,另两组降幅相近.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低,阿司匹林组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西洛他唑不仅能显著降低UA相关指标的水平,而且对临床常用阿司匹林+氯匹格雷对UA的治疗具有增强/替代作用,西洛他唑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在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展为心肌梗死的同时还有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药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尹刚;李越凡;史春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综合治疗糖尿病足31例疗效分析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加,糖尿病足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本文仅将我们近年来对31例糖尿病足的治疗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夏景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护患间的心理沟通

    近年,我院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它要求护士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后做出效果评价.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护患间需要心理上的沟通.心理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间的信息交流,它不仅限于语言和文字,还包括表情、手势、体态等.经过几年的摸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作者:张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支撑喉镜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方法:40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R组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F组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两组于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时,记录病人的MBP、HR,及术毕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R组病人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比F组明显提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能明显缩短病人清醒拔管时间.

    作者:彭丽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稽留流产患者合并隐性梅毒的护理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发病逐年增多,其中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1].

    作者:赵英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及产后恢复的心理护理

    当前,进入育龄期的孕产妇,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初产妇在孕期受到各方面的重点保护,其活动及自理能力、产后母亲角色转变及适应等较慢.如何使产妇在产后尽快恢复自理能力,担负起母亲责任护理婴儿,减轻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是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者:杨素勉;桑文淑;李荣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紫杉醇与米托蒽醌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用紫杉醇与米托蒽醌联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从而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紫杉醇与米托蒽醌联合治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经治疗前后的临床追踪观察,有效率为74.31%.结论:推荐紫杉醇与米托蒽醌作为有效的化疗药物.

    作者:欧阳卫东;卞守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长期给酒精对清醒大鼠海马部分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给酒精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微透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HPLC-ECD)技术观察长期给酒精后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ate, Glu)和天冬氨酸(aspartate,Asp)的含量变化.结果:长期给酒精4周大鼠海马大鼠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细胞外液Glu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 Asp含量无明显变化.给酒精2周大鼠海马DG区细胞外液Glu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长期给酒精对海马的影响是以抑制兴奋性为主,主要与抑制谷氨酸释放量有关.

    作者:兰艳;杨庆华;姜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香丹PSS降纤酶联合应用治疗高粘滞血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对高粘滞、高脂血症治疗的佳方案.方法:60例治疗组高粘高脂血症患者予静点香丹、PSS、降纤酶,并予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对比.结果:治疗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不仅疗程短、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对比疗效显著.结论:三药联合应用治疗高粘滞、高脂血症,异曲同功,取得有别于传统或常规药物组合的治疗效果,但也面临相对较多副作用或并发症的风险,值得同仁们在医疗实践中借鉴与探讨.

    作者:陈健;涂文瑞;刘尧斌;纪家镛;黄帆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单层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单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 96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脑挫裂伤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硬膜下血肿35例,硬膜外血肿4例,颅脑内血肿8例, 硬膜下积液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颅骨骨折51例.结论:单层螺旋CT能清楚、准确的显示颅脑外伤情况,对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单层螺旋CT是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于金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