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丰;孙立新;沈连群
目的:减少老年慢性肾衰紧急血液透析过程中呕吐、低血压、抽搐等并发症.方法:透析开始后根据血压、心功能、血钠、血钙分次从静脉端推注50%葡萄糖40~100ml、10%葡萄糖酸钙10~30ml、地塞米松5mg及从动脉端输入5%碳酸氢钠250~500ml.严重贫血者输新鲜血200ml.上述处理后仍低血压,阿拉明10mg加入10%葡萄糖100ml静滴,根据血压调节滴速.结果:治疗组82例次透析中发生呕吐12例次(14.6%),低血压9例次(11.0%),抽搐1例次(1.2%).对照组46例治血液透析发生呕吐21例次(45.7%),低血压22例次(47.8%),抽搐15例次(32.6%),有5例次发生了2次以上抽搐.3例因严重低血压频繁抽搐终止透析.经统计学相对应并发症比较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液透析中高渗扩容纠酸、补钙、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防治显著地降低了老年慢性肾衰紧急血液透析中的急性并发症.
作者:潘荣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占硬膜下血肿的26.2%,随着CT的普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年轻人的CSDH.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CSDH 2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程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以大肠(直肠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炎症为病变的主要特征,临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要症状.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结肠镜和活检诊断十分可靠,并有鉴别价值.我院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对92例UC患者进行了结肠镜检查,并对活动期患者的肠黏膜组织进行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iNOS mRNA)表达的测定,以探讨UC的又一发病机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岚;张苏闽;汪义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化情况.方法: 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结果:89.6%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结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朱宜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是指医生和护士之间的医护关系,护士和病人之间的护患关系和护士相互之间的护际关系.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胸腺瘤比较少见,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只有瘤体生长较大而引起压迫症状时才就医检查,由于早期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因此早期发现就显得较为重要.本文对22例胸腺瘤螺旋CT表现与病理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辉;汪美华;黄早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收治重症高龄高危食管癌患者86例,由于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许晓萍;缪秀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近年来我院护理工作始终围绕医院发展稳定这一主题,发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患者满意率达97.8%,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现就如何以开拓创新精神促医院护理发展谈几点做法.
作者:莫玉梅;钟郁鸿;法淑春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自1985年至2002年,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546例,在救治过程中,少数病例发生重度阿托品中毒,现择其资料完整的54例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郑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孕产妇死亡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城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研究结果表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医学因素、社区影响因素和个体水平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已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思考.
作者:石凯;何玉风;张小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腺苷是一种嘌呤核苷,在机体内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具有广泛的心脏效应.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价值,已被国际上多年的临床实践所证实,除了人们熟知的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以及快速显著的冠状动脉扩张作用外,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腺苷还具有触及和介导缺血预适应、减轻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正在被愈来愈多地应用于新的领域.
作者:刘英华;刘焕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 retinopathy, PVR)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眼病,是一个有多种因素参与的修复过程,它是眼组织对创伤修复的一种过度增生的结果,由于成纤维细胞等移行至玻璃体腔,增生并形成收缩膜,造成了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 retinal detachment, TRD)的病变,这种修复损害了眼底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终引起视力丧失[1].有关PVR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以及有效的治疗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且采用玻璃体手术可以治疗,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术后复发[2,3], 因此要从根本上去治疗PVR,还必须对PVR的病理、生理、解剖、遗传、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动物实验.理想的动物模型应具备以下特点:在模型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等方面与人类疾病相同或有极大的相似性;模型容易制作,便于观察,可以复制,能进行定量分析;在可能的范围内,制作周期合适,动物来源方便,费用低的模型更受欢迎.为了能制作出符合上述要求的动物模型,几十年来眼科研究者一直在努力学习和吸收基础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改进、创建新模型.现将其中数种较成熟的PVR模型,包括各种实验性,外伤性PVR模型的特点、诱导方法及结果进行综述,以利于PVR有关研究、治疗方面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作者:梁轩伟;廖海兰;闫亦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四季春又名夜香牛,其性味微苦、辛凉无毒、消痈解毒、去积散结.笔者将四季春用于临床,观察门诊病人,发现其药对于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丽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肌肉注射时,首先要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使病人精神放松.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及体位,使注射部位的肌肉松驰.
作者:姜晓燕;王吉萍;杨成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尿激酶的主要功能是激活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发挥溶栓血作用,从而控制心肌梗塞的范围.我科自1993年以来,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过程中观察要点报告如下:
作者:肖翼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之一,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不当,可引起骨折不愈合,感染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我院骨科自1999年至2002年以来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79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东;王增立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双J管在上尿路开放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方法:上尿路开放手术512例,根据是否留置双J管分为双J管组和对照组.双J管组386例,对照组126例,根据两组患者发生尿瘘?切口感染及术后住院天数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J管组38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仅3/386例(0.78%)发生短期切口尿瘘,5/386 例(1.30%)发生切口感染,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2d.对照组126例中15/126例(11.9%)发生切口感染,8/126例(6.35%)发生切口尿瘘,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4.5d.结论:经统计学分析,P <0.01,具显著性差异.说明双J管内引流能有效预防切口尿瘘和切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林炳森;张淳;黎明;郑俊鸿;庄仁汉;杨镜秋;章振保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尿潴留不是一种独立的病,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自行排尿的一种症状,临床表现为:尿意窘迫感,但不能自行排尿,下腹胀痛、拒按,病人辗转不安,十分痛苦,尿潴留是妇科手术后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妇科大手术如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等,病人发生率高,妇科大手术后尿潴留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由于此类病人均为恶性肿瘤病人,实施术式是妇科手术中范围与创伤都较大的手术,术后并发症也相应较多,一旦发生尿潴留,不但给病人增加痛苦,而且对刀口的愈合、术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我科2000年3月至2003年7月共对37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实施了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2000年3月至2001年12月实施手术27例,发生术后尿潴留6例,发生率为21.4%.为了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7月对10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实施了综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措施,无1例发生术后尿潴留,收效显著,深受病人欢迎,报告如下:
作者:陈利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是为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作者在护理检查过程中发现,在静脉输液的前、中、后存在着一些易被护理人员忽视的问题.诸如,输液前的心理护理,忽视交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忽视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不良反应,忽视输液拔针后按压穿刺点的方法和时间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甚至影响治疗效果.作者从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对护理需求的目的出发,对以上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求教于同仁.
作者:许滨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及变异与不良生育史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地区1657例因不良生育史就诊者取外周血,常规培养,制片后G显带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54例,异常发生率为3.26%,染色体多态变异核型63例,变异发生率为3.80%.染色体异常率在不良生育史群体中高于一般群体(0.5%~1%).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生育史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多态也与不良生育有关.
作者:宋丹;钱卫平;许晓清;田菁燕;谭玉梅;吴有利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