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燕
目的:观察消疒徵散结汤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自拟消疒徵散结汤(桂枝、茯苓、穿山甲、薏苡仁、败酱草、牡蛎等),对照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3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35%,有效率为95.76%;对照组痊愈率为42%,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疒徵散结汤具有温阳化痰,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内风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病理学概念,气血是人体物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内风的产生与气血有密切的联系.该文以脏腑为切入点阐述内风与气血的内在联系;指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即血行瘀滞、筋脉失养是产生内风的关键因素.
作者:韩建锋;郑金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我们自2004年以来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症89例,收到较好效果,并与使用吗丁啉治疗的相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卫;邱启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笔者1999年8月~2006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40例共79只眼,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治疗方法较多,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取主穴三阳络药物埋线治疗神经性头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鑫;周安青;李亚楠;姚传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病情顽固,病程迁延,并发症较多,易反复发作.笔者多年来对本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内治外治结合,配合针灸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立萍;刘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在解剖形态学上,中医学的脾脏与现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脾脏相一致;在病理生理上,中医学的脾脏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肝脏;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以其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为基础.
作者:桑希生;吕凤娟;王雪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对老年失眠证应首辨阴阳,治疗重在调和营卫.次辨虚实,虚者多从肾、心、脾论治.在肾者多为阴虚,阳虚较少;在心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有,而以阴虚,血虚为多;在脾者为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对其治疗应扶正达邪,而以扶正为主.扶正以补心肾两脏之阴为主,若因病程日久而致脏腑虚寒者,亦可温补心肾之阳.因老年人具有体质多虚的特点,故应多用养心安神类药,少用重镇安神之品.
作者:孙易娜;章程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木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54例,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54例,弥可保片剂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4%与72.22%,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麻木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药.
作者:和传霞;黄异飞;董振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采用自拟补气抗敏汤(黄芪、麻黄、白术、辛荑、防风、苍耳子、徐长卿、甘草)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
作者:张鹏;胡小燕;滕华;王勇;潘永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平行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观察疗效.结果:平行针刺治疗组较西药组疗效好(P<0.05).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田杰;饶卫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肾气丸与右归丸同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但两方配伍不同,故在临床上应用各异.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出现5次,均用于调整水液代谢,而右归丸在<景岳全书>应用虽广,但无非温补肾阳以恢复肾主藏精.肾气丸多用于调整水液代谢,而右归丸多用于恢复肾主藏精,两方针对恢复肾的不同的生理功能,应用时应该加以区别.
作者:刘鹏;陶汉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闭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月经失调的病理现象,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为雌激素水平低下所致 .目前西药用周期疗法治疗,但一旦停药仍易复发,效果欠满意.笔者运用中药和针刺治疗青少年闭经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何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急性期)不同证型治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选择湿热瘀阻组35例,脾虚血瘀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抽取静脉血液检测D二聚体含量,观察其变化和差异.结果:治疗前脾虚血瘀组D二聚体含量较少,与湿热瘀阻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先升后降,两组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不同证型D二聚体含量在治疗前有差异,治疗后无差异.
作者:张建文;李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相对升高,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日益被重视[1].笔者2004年11月~2007年11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作者:刘丽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寒痹康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针刺曲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并服用寒痹康汤,并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的32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71.9%,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RA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巩志富;卢阳佳;庞学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见于约45%的卒中住院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可能导致死亡,与重度卒中和转归不良有关.误吸的存在,可增加卒中后发生肺炎的风险[1].2003年7月~2005年7月,笔者应用电针针刺双侧人迎穴,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汉秋;李凌云;岳胜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笔者自1989年至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0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年龄小42岁,大81岁;其中42~50岁16例,50~60岁28例,60~70岁43例 ,70~81岁19例;病程短1 a,长28 a,平均8.5 a.尿潴留62例,合并肾积水32例,合并肾功能不全7例.
作者:贺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是脏腑气机升降运动的具体表现.肝主升发,调畅气机,推动脏腑的气化,脏腑的气化功能维持了升降出入的平衡协调,整个脏腑的气化功能则籍于肝胆升发之气的鼓舞.肝处中焦,其气舒畅发泄,能上通下达,旁开中州,舒畅内外,无所不至,为三焦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读医随笔>指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之气化以鼓舞之 ,始能调畅而不病.若肝调畅气机的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气滞现象,引起水湿气化不利,产生痰湿,形成肥胖.
作者:刘晓娟;甘洪桥;牛仁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多年来笔者运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小脑出血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作者:潘晓蓉;杨硕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