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癥散结汤治疗卵巢囊肿118例

张翠英

关键词:消癥散结汤, 卵巢囊肿, 温阳化痰, 活血祛瘀, 软坚散结
摘要:目的:观察消疒徵散结汤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自拟消疒徵散结汤(桂枝、茯苓、穿山甲、薏苡仁、败酱草、牡蛎等),对照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3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35%,有效率为95.76%;对照组痊愈率为42%,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疒徵散结汤具有温阳化痰,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治疗产后恶露不绝60例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方剂(按辨证分型)治疗7d(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西力欣缩宫抗炎治疗.将两组总体疗效、症状改善及平均止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9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改善及止血时间比较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医治疗产后恶露不绝安全、有效,与西医缩宫抗炎治疗疗效相当.

    作者:笪红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CRP、IL-6、TNF-α与冠心病及中医相关证候的关系

    当前,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CHD)是经济发达国家的首要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40%~50%,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300万人,其中美国多,占70~10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共占700万人.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一定数量的冠心病患者缺乏以上危险因素[1],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2].目前研究认为,在冠状血管内膜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种蛋白、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参与, 其中CRP、IL-6、TNF-α对CHD的发生发展起的作用较大.相关研究显示,中医相关证候与炎症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3].本文就CRP、IL-6、TNF-α与冠心病及中医相关证候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汪云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浅谈中医药辨治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病情顽固,病程迁延,并发症较多,易反复发作.笔者多年来对本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内治外治结合,配合针灸治疗.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立萍;刘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补肾调冲法治疗人流术后月经失调体会

    冲任失调,肾气虚,肾精不足是导致人流术后月经失调的主要病机,从补益肾气、肾精的角度,灵活运用经方、验方来调理冲任,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失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霞;谢萍;李志鹏;吉红霞;刘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平行浅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平行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观察疗效.结果:平行针刺治疗组较西药组疗效好(P<0.05).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田杰;饶卫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消癥散结汤治疗卵巢囊肿118例

    目的:观察消疒徵散结汤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自拟消疒徵散结汤(桂枝、茯苓、穿山甲、薏苡仁、败酱草、牡蛎等),对照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3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1.35%,有效率为95.76%;对照组痊愈率为42%,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疒徵散结汤具有温阳化痰,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功效.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刀治疗臀深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近年来针刀治疗臀深部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把影响针刀疗效的众多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有关因素主次地位及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选择出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庞青民;陈跃;董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马钱子的炮制、毒理和防治中毒的研究进展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包括砂烫、油炸、甘草制、醋泡、爆压等多种,现代的多项毒理实验研究证明了以上各种炮制方法具有确切的减毒作用.目前,关于的士宁血药浓度检测和体内蓄积情况的研究报道甚少,临床上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作者:林昌松;邓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从中医理论发生学认识中医的脾脏

    在解剖形态学上,中医学的脾脏与现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脾脏相一致;在病理生理上,中医学的脾脏更接近于现代医学的肝脏;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以其生理和病理学认识为基础.

    作者:桑希生;吕凤娟;王雪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引经汤治疗生育期闭经致不孕症60例

    生育期闭经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之一,笔者2001年6月~2006年5月,采用引经汤治疗生育期闭经致不孕症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沙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症89例

    我们自2004年以来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症89例,收到较好效果,并与使用吗丁啉治疗的相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卫;邱启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40例

    笔者1999年8月~2006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40例共79只眼,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0例

    不孕症为疑难杂症,其中以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占比例较高.近年来,笔者采用具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通络、解毒等功效的中药,配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0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并以输卵管通液术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萍;张桂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川芎嗪预处理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SOD、GSH-Px活性,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川芎嗪预处理组SOD(P<0.01)、GSH-Px(P<0.05)活力显著升高,HSP70mRNA(P<0.01)及其蛋白(P<0.05)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SOD、GSH-Px和HSP70是心肌中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川芎嗪可增加SOD、GSH-Px活性,并诱导HSP7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王峰;尚立芝;王建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补肾通督醒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25例

    目的:观察补肾通督醒脑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口服尼莫地平,静滴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补肾醒脑汤口服配合通督醒脑针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积分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并用,中西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补肾填髓,通督醒脑,启迪神志之功.

    作者:王强;胡蓉;仲秀艳;朱广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桂枝汤加味治疗遗精50例

    遗精指男子睡眠因梦,或无梦,甚至清醒时产生不能自主的泄精,称为遗精 .这里所说的遗精是病理性的,每周在二次以上,甚至清醒时亦流精,并伴有头昏,精神萎靡、失眠、腰膝酸软等症.滑精是遗精的一种,是遗精发展到了较重的阶段.在隋唐以前医家认为遗精是虚劳所致.

    作者:宋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日医药交流源远流长

    2007年四月,温家宝总理的赴日访问是中日友好交流历史上的一次破冰之旅 ,在中日友好交往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作为中日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就有了正式往来,历经三国、两晋和南北朝,从未中断.公元552年,中国就赠送给日本国<针经>一套,对日本针灸医学的发展给予了重要支持. 在日本政府即将派遣两万名青年访问中国之际,重新回顾中日两国的医药交流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治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内风与气血关系浅谈

    内风是中医学中独特的病理学概念,气血是人体物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内风的产生与气血有密切的联系.该文以脏腑为切入点阐述内风与气血的内在联系;指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即血行瘀滞、筋脉失养是产生内风的关键因素.

    作者:韩建锋;郑金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脑出血22例临床观察

    多年来笔者运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小脑出血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作者:潘晓蓉;杨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电针双人迎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可见于约45%的卒中住院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可能导致死亡,与重度卒中和转归不良有关.误吸的存在,可增加卒中后发生肺炎的风险[1].2003年7月~2005年7月,笔者应用电针针刺双侧人迎穴,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汉秋;李凌云;岳胜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