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书;琚杰昌;余江红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西医的病名,是指经化验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无变化者.
作者:魏广社;郝秀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平行治疗28天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临床生化指标及贫血的改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胡江平;申平;罗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综合评价葛根素与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并入选的国内8篇有关葛根素与丹参注射液对照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葛根素和丹参注射液相比在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方面合并OR值(95% CI)分别为4.77(2.99,7.61)、3.15(2.17,3.56).结论: 葛根素在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方面均优于丹参注射液.
作者:裴兰英;郑明常;梁华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们采用辨证治疗仪(豫食药检械准字:2007第2260058号)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丙军;曹清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临床疗效评定.方法:收集符合研究要求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5例,按入院时间顺序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1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黄芪注射液100 ml(含生药:0.5 g/ml)静脉点滴,对照组予盐酸丁格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每日1次,3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及经颅多普勒(TCD)分析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血脂、TCD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愈率达50.0%,与对照组(29.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脑血流状况,降低异常升高的血黏度及血脂.
作者:刘洁一;邢远;黄文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高脂血症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失调而致血中脂类含量超过正常的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该病有年轻化趋势.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控制血脂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笔者2005~2007年运用健脾祛痰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喻文胜;曾健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自 2000年元月以来,以暖宫化瘀,温经散寒,理气活血为法,采用中药口服配合药渣作腹部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取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新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肝硬变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常见,以往大多把其发病原因归结为脾脏肿大,但经过脾切术及脾动脉栓塞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无法恢复正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减少;血小板生成素(TPO)减少;与病程有关,病程越长,血小板减少越明显;乙肝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和复制;血小板通过免疫反应过程受到破坏;维生素B12、叶酸等摄入不足.目前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在81.3%~9.29%之间;以白介素-11治疗本症的,主要是重度的血小板减少;随着放射介入学的发展,脾动脉栓塞术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赵一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运用二陈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梅尼埃病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分析循经感传的机理,进而指导针灸临床实践,促进针灸理论的发展及针灸现代化;通过对数十年针灸学者发表的针灸学相关文章及其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出了循经感传机理的神经-体液-低流阻假说:异物刺激穴位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产生针感,非特异性免疫细胞被激活致胞浆外溢,某些细胞被激活产生细胞因子及脱颗粒和内分泌系统局部变化等,使组织液及离子成分向经脉管集中,流动于经脉中的组织液体积增加,离子浓度增大.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组织液管两端的组织液形成潮头样流动,沿途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亦可引起感觉中枢产生显性循经感传现象.由于某些原因,隐性循经感传不易被察觉.
作者:孙万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前列腺居下焦,隶属于肾和膀胱的范畴,前列腺液的生成和排泄受五脏功能的影响,肺脾肾共同参与水液的代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利于前列腺液的分泌排泄,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老年男性由于肾气亏虚,气化失常,致使湿热血瘀阻滞,致前列腺增生.王久源教授认为:肾虚是前列腺发病的基础,血瘀下焦是其基本病理,湿热是致病之标.临床上采用补肾、疏肝、宣肺、健脾、清心诸法治疗.
作者:于月书;琚杰昌;余江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红玉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10例,治疗组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红玉祛斑胶囊可改善黄褐斑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黄褐斑面积大小、色素程度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斑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尕丽娜;罗小君;张峻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心身医学和情志因素都与脾胃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疗脾胃病时,一定要重视调肝养心安神,以调节情志,舒畅气机,从而使脾胃升降有序,气血生化运行如常,同时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和情绪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调适,消除精神紧张和心理应激因素,避免脾胃病复发.
作者:段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宣肺润肠方治疗老年性便秘60例,取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国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熄风定颤丸及西药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0例,并与纯西药美多巴治疗的30例进行随机对照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6.78%,明显高于纯西药治疗组(63.33%),且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熄风定颤丸对肝肾阴虚型PD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联用西药治疗PD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用药剂量,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作者:马云枝;菅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冠心Ⅴ号合剂对冠心病气阴亏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冠心Ⅴ号合剂+常规西药治疗)和对照组(29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等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P<0.05),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P<0.01).结论:冠心Ⅴ号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亏虚夹瘀证,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作者:史爱武;顾宁;汪静;吴同启;庞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六味地黄丸治疗精神类药物所致遗尿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在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六味地黄丸,用药8周,观察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RPS)[1]、副反应量表(TESS)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2%,对照组有效率为14%,组间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BP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治疗组不会影响原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结论:六味地黄丸可减轻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遗尿症状,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龚丽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胃炎多以胃脘痞胀疼痛、嗳气、纳呆、恶心、呕吐、泛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1].
作者:崔梅梅;张青荷;闫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运用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等药物于足阴明经双侧足三里穴行药物封闭,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6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广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且易出现并发症,而致患者不易接受.笔者2003年元月~2006年6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自拟理中三金汤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升;李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