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numbra 取栓系统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马志刚;李震;赵云鹤;崔彦梅

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 Penumbra 取栓系统, 血管介入
摘要:目的:探讨 Penumbra 取栓系统在急性脑梗死中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Penumbra 取栓系统治疗,其中大脑前动脉 A1段栓塞6例、大脑中动脉 M1段栓塞1例、颈内动脉 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1例;起病距介入治疗时间3 h 内5例,3~6 h 2例,>24 h 2例。结果7例6 h 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栓塞血管得到100%开通,2例发病后超过24 h 的患者临床表现得到明显好转(其中颈内动脉 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 l 例)。结论 Penumbra 取栓系统治疗6 h 以内急性脑梗死,能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开通,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介入治疗术式。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为探寻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理想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确诊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90例患者按就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内科治疗加中医穴位针灸加顽固性呃逆药物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配合超声波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简单易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来艳辉;胡雅萍;韦菲楠;周哲;邢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 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 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及意义。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6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 C-反应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脑梗死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 C-反应蛋白伴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成递增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 C-反应蛋白的含量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联,两者同时检查有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进;时卉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灌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观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灌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需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320例;随机分为 A、B、C、D 组,每组80例。A 组80例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清洁灌肠法;B 组80例采用硫酸镁口服灌肠法,C 组80例采用甘露醇口服灌肠法;D 组80例采用蓖麻油口服灌肠法,观察清肠速度、肠道清洁程度(粪质、气泡、油滴、水量)、不良反应。结果出现第1次排便时间短者为 A 组( P <0.05),次之为 B 组,再次为 C 组,慢者为 D 组;排便至清水样时间 A 组和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均较 C 组快( P <0.05),慢者为 D 组( P <0.05)。A 组末次排便达标率高( P <0.05),其次是 B 组和 C 组,B 组和 C 组末次排便达标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达标率低者为 D 组( P <0.05)。C 组不良反应多重( P <

    作者:梁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胰腺癌中 COX-2、Her-2/neu 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检测 COX-2和 Her-2/ neu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 COX-2和 Her-2/ neu 与胰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50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标本和36例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及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RT-QPCR)检测胰腺癌及癌旁胰腺组织中 COX-2和 Her-2/ neu 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 COX-2和 Her-2/ neu 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对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胰腺癌组织均过表达 COX-2和 Her-2/ neu;COX-2高表达与胰腺癌增殖活性、TNM 临床分期及肿瘤浸润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 <0.05),而与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组织分级无关;Her-2/ neu 高表达与胰腺癌组织分级、TNM 临床分期及肿瘤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P <0.05),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增殖活性无关;COX-2、Her-2/ neu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均和 MVD 呈正相关( P <0.05)。预后≤1的患者 COX-2、Her-2/ neu 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预后>1年的患者( P <0.05)。结论 COX-2和 Her-2/ neu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联合检测二者的表达对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苏春永;杨晓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应用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医疗器械评价的相关问题

    纳米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医疗器械技术的进步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纳米技术为人类提供了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制造的手段,纳米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可控的亲水/疏水性质、多功能性、主动/被动靶向、尺寸排阻等,在新型药物投送系统、体外诊断试剂、植入物和组织工程产品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同样化学组成的传统物质相比,纳米物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如吸入,根据尺寸和形状的不同,吸入的纳米物质可能沉积在呼吸道和肺组织中,并可以经由肺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到达远端组织[1]。某些纳米物质,如纳米二氧化锰,可以通过嗅神经进入脑组织[2]。而这一方式是传统物质所无法实现的。为了实现对使用纳米技术或包含纳米材料的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监管,首先应做到正确识别产品生产过程是否使用了纳米技术或纳米材料。FDA 在其指导原则中[3],强调其监管产品范围中对是否应用纳米技术的考虑:(1)所含材料是否在纳米尺度(1~100 nm);(2)所含材料是否具有依赖尺寸的物理、化学,或者生物性质,甚至可以超出纳米尺度范畴,上限可达1000 nm。除尺寸依赖的性质外,FDA还强调了“人造”材料,即将那些天然形成的以及无意之间偶然产生的,尺寸在纳米尺度的物质排除在外。

    作者:陈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Dynesys 动态固定系统在腰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56例分为传统腰椎融合手术组(传统组)和 Dynesys 动态非融合组(Dynesys 组),每组28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与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疗效、VAS 疼痛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 Dynesys 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传统主组( P <0.05)。Dynesys 组和传统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 VAS、ODI 评分较术前组内比较均显著下降( P <0.05);Dynesys 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的 VAS、ODI 评分较传统组下降更加明显( P <0.05)。Dynesys 组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组( P <0.05),Dynesys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后路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较传统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汪凡栋;郑佳状;陈宇;张娜;蔡奇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软衬材料预防老年人义齿性口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义齿软衬材料抗菌性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按2%的质量百分比添加入患者上颌义齿软衬材料中为试验组,下颌义齿对照组不添加。口内戴用3个月后,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并计算抗菌率。结果试验组无病损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度病损患者试验组少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抗菌率为90.3%。结论在义齿软衬材料中添加载银纳米二氧化钛后抗菌性能明显提高,义齿性口炎的发生率降低,症状减轻。

    作者:赵兰花;朱丹鹏;何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甲巯咪唑引发肌痛1例

    患者,男,26岁,2014年10月主因消瘦、乏力3个月,浑身肌肉疼痛1个月就诊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于2014年7月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消瘦,3个月内体重约减少5 kg,伴全身乏力、易饥多食、手抖、失眠,就诊我院内分泌科检查甲状腺功能示:T3320.11 nmol/ L(正常参考值:76.3~220.8 nmol/ L),T4100.56 nmol/ L(正常参考值:4.50~12.60 nmol/ L),FT330.22 pmol/ L(正常参考值:2.20~4.20 pmol/ L),FT446.77 pmol/ L(正常参考值:0.80~1.70 pmol/ L),TSH <0.01 U/ L(正常参考值:0.30~3.60 U/ L),血肌酸激酶(CK)70 U/ L(正常参考值:0~190 U/ L)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结合甲状腺彩超明确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 Graves 病,给予甲巯咪唑(商品名赛治,德国默克公司生产)10 mg,3次/ d,口服。

    作者:任占芬;郑学军;罗寰;杨金良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玻璃体抽吸术在高眼压状态下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玻璃体抽吸术在高眼压状态下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治疗时机及疗效。方法对经多种降眼压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后仍不能降低眼压在40 mm Hg(1 mm Hg =0.133 kPa)以下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9例(29眼)在高眼压下先行玻璃体抽吸术,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术后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P <0.05),眼压的情况均比术前应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明显下降,眼底、视野均无进行性损害。结论玻璃体抽吸术在高眼压状态下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快速降低眼压,重建前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赵燕;丁颖;赵丽娜;王国强;赵延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计划生育服务对产后避孕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服务对产后避孕依从性和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56名产后女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78名。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保健,干预组在产后保健的同时进行计划生育服务。比较2组避孕知识、依从性、非意愿妊娠率和人工流产率。结果干预组知道常用避孕方法、避孕药种类、女性受孕必备条件、避孕药不良反应、避孕套保管注意事项、性行为中正确使用安全套方法、紧急避孕药服用次数、知道女用避孕套、人工流产的危害等避孕知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或<0.01);干预组6个月内采取各种避孕措施避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干预组12个月非意愿妊娠率、人工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计划生育服务有助于提高产后女性避孕知识及避孕依从性,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和人工流产率,促进女性生殖健康。

    作者:赵丽莉;张瀛;李小鹏;李渤红;王海平;史娜;艾桂娟;田瑞环;霍桂霞;马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Penumbra 取栓系统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 Penumbra 取栓系统在急性脑梗死中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对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 Penumbra 取栓系统治疗,其中大脑前动脉 A1段栓塞6例、大脑中动脉 M1段栓塞1例、颈内动脉 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1例;起病距介入治疗时间3 h 内5例,3~6 h 2例,>24 h 2例。结果7例6 h 以内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栓塞血管得到100%开通,2例发病后超过24 h 的患者临床表现得到明显好转(其中颈内动脉 C1段狭窄1例、颈内动脉主干栓塞 l 例)。结论 Penumbra 取栓系统治疗6 h 以内急性脑梗死,能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开通,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介入治疗术式。

    作者:马志刚;李震;赵云鹤;崔彦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重要的女性生殖系统性疾病,可能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垂体激素调节、卵巢组织、卵母细胞、胚胎发育、子宫容受性、胚胎着床、子宫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其与不孕之间的关系。并希望探讨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不孕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药物与手术联合治疗、超促排卵和宫腔内人工授精、辅助生殖技术等。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其相关不孕做一系统综述。

    作者:李海燕;邱巍峰;徐玉萍;赵丹霓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内型错构瘤2例

    患者1,女,65岁,2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憋、气促、咳嗽,无咳痰、咯血,无发热、胸痛。查体:双肺可闻及干鸣音,未闻及湿性啰音。胸部增强 CT 提示“右侧中间段支气管可见直径约0.8 cm 结节样脂肪密度影,增强后病灶无强化”。于局麻下为患者行内镜气道肿瘤切除术,于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可见球形肿物(图1a),用圈套器套扎切取肿物,为淡红色球形肿物,表面光滑,直径约0.8 cm,之后反复对肿物残端进行二氧化碳冷冻治疗(图1b),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气短症状明显好转。肿物病理回报“错构瘤”(图1 d)。术后1周复查支气管镜,镜下(图1c)见右肺中间段支气管治疗处黏膜充血水肿,未见粘连。之后随诊4个月,未见复发。

    作者:陈晔;张泽明;冯欣;杨卫;赵学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炎症指标对成年及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对成年及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入院的 CAP 住院患者108例,患者按年龄分为成年组(<65岁,n =48)和老年组(≥65岁,n =60)。比较普通 CAP 组及重症 CAP 组 PCT、C-RP、WBC 水平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三者对成年及老年重症 CAP 的预测价值。结果2年龄组重症 CAP 患者的 PCT、CRP 水平均高于普通 CAP 患者( P <0.05或<0.01)。PCT 在成年及老年重症 CAP 诊断中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及0.80,均大于同组CRP 及 WBC 的 AUC。应用 Delong 法进行分析,只有 PCT 与 WBC 在老年重症 CAP 诊断中的 AU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CT 对老年重症 CAP 的预测价值较高,可用于病情评估判断。

    作者:李宗莉;丁海菊;刘雪梅;张作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超声对中药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的疗效评价

    目的:通过超声随访观察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的变化情况,评价中药结合手法按摩在治疗终止哺乳后乳腺导管扩张的的疗效。方法中药结合手法按摩治疗60例终止哺乳后腺导管扩张患者,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治愈40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治疗前乳腺导管呈管状扩张,40例治疗后扩张消失,16例缩小或数量减少,有效率达93.3%。结论从超声声像图观察看,中药结合手法按摩确能改善终止哺乳后的乳腺导管扩张程度,超声声像图对评价其疗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蕾;赵学荣;黄银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本研究通过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以寻找冠心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更好的治疗方法,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及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明确诊断为血糖控制良好的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0岁以上,相互之间无血缘关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 d 和依折麦布10 mg/ d。结果治疗12周后 LDL 在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 <0.01)。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P <0.05)。治疗12周时,心绞痛发作次数在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 UAER 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 P <0.01),治疗组 UAER 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肌酐、肌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促进心肌缺血改善的同时减少尿微量蛋白尿,可以更有效的降低 LDL 及 TC、提高血脂高达标率,没有增加不良反应事件,体现了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杨海燕;杨圣俊;王志爽;徐素芝;赵勇军;李军伟;张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医整体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中医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增加情志干预、辨证施膳、足部护理、运动康复等措施,以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治疗有效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效果观察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 TCSS 临床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足部神经筛查积分、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任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下腔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导管治疗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导管治疗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20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3、7、14 d 观察组患者的双侧肢体周径差均明显比对照组小( P <0.05);观察组患者的髂-股静脉完全再通率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 P <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72.0%、9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6.0%、52.0%( P <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导管治疗深静脉血栓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双侧肢体周径差,极大提升患者的髂-股静脉完全再通率,显著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及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郭上玮;刘敬;王继光;王志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医院护理人员压疮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分析

    目的:探究医院临床护理队伍实施压疮健康教育的能力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提高护理人员压疮健康教育能力提供可靠依据和辅助。方法采用现有信效度得到较好认证的一般资料问卷及护理人员压疮健康教育能力测评量表,对9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问卷。结果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护士与护师、主管护师之间压疮健康教育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师与主管护师压疮健康教育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带教经验护理人员中,无带教经验者与6~10、>10年带教经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学历护理人员之间压疮健康教育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年资、职称、学历共同影响着护理人员压疮健康教育能力,应对不同年资、职称的护士定期进行培训,学校开设专业健康教育课程。

    作者:朱东林;杨旭东;刘海荣;王蕴;李璐璐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冠心病患者耳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耳折程度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脏中心收治的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冠心病患者620例,根据耳折评分再分为轻微组(0、1分)、中等组(2分)、严重组(3分)、极严重组(4分);同时,对冠状动脉病变行 Syntax 评分,分析耳折程度与Syntax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轻微组与中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严重组、极严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严重组、极严重组与轻微组或中等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随耳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

    作者:陈浩;王永贤;刘军利;李光;王维纲;郑丽娟;魏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