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宗英;侯继申;董晓利;张召;张旭;辛国华
目的:探讨分子分型为LuminalA型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子分型为Luminal A型的136例(保乳手术56例,改良根治术8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对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患者的预后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保乳手术组与改良根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术后引流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保乳手术组与改良根治组并发症比较,2组患侧上肢水肿及切缘皮瓣缺血坏死情况比较,中上肢水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皮瓣缺血坏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保乳手术组与改良根治组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保乳手术对于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是一种理想术式,具有减小手术创伤及疤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并为患者保留了乳房,降低了手术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尤江立;王峰;吕延鹏;杨广;翁立满;李一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产气肠杆菌的分离情况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143株产气肠杆菌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气肠杆菌菌株来源以痰液标本为主占70.6%,患者多来自重症监护病房;药敏结果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产气肠杆菌的耐药率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为10.0%以下,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结论产气肠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生经验治疗应首选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好根据药敏结果对不同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刘美清;刘玉磊;李雅君;林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囊肿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内服自制方中药联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为治疗组,以胆木浸膏片饭后0.5 h后口服,每次服用3片,3次/d,为对照组,4周为1疗程,4周后对面部脓疱、结节、囊肿、皮脂溢出情况等进行评价以确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7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痊愈率与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发生率7.89%,对照组15.7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药方联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囊肿型痤疮方法简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李伟;朱东来;李光辉;李琳;邹秀静;李强;李蕊;禹艳艳;齐颖;杨占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孕12周前就诊建卡、定期孕检,并住院分娩的566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5岁,均为单胎、初产、没有心血管疾病,血压、肝、肾功能正常。观察并记录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和每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按孕期体重增长不同分为3组:孕期体重增长较轻组、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组和孕期体重增长较重组。将3组孕妇体重增长情况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做相关分析。结果孕期体重增长较轻组、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组和孕期体重增长较重组,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分别为(10.36±2.56) kg、(13.50±3.25) kg、(15.35±3.50)kg孕期体重增长较轻组、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组和孕期体重增长较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88±0.36)kg、(3.15±0.32)kg、(3.38±0.33)kg,孕期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结论孕妇孕期体重增长会影响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从而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妊娠结局。应加强孕期健康宣传教育,合理膳食,对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进行监测,以使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适宜范围,从而减少妊娠并发症,减少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罗翠娟;沈国凤;陈凤玲;孙东华;孙秀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治疗价值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160例子宫全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阴式子宫全切组78例,开腹子宫全切组82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对照研究。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排便,术后腹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大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上皮内瘤变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除相比较有微创、美观、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陈凤群;刘素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教育,探讨护理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6个月的护理教育。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教育;试验组在进行传统护理教育的同时,再实施护患互动教育。结果6个月的护理教育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在护理教育得分明显高于护理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要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教育。
作者:姚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采用右美托嘧啶持续静脉泵入联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镇静治疗提供优秀方案。方法治疗组25例患者采取氟哌啶醇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右美托嘧啶配成4μg/ml浓度,以1μg/kg静脉泵入10 min,然后继以0.2~1μg? kg-1? h-1持续静脉泵入,维持镇静状态。对照组27例应用咪达唑仑20 mg、芬太尼0.2 mg、0.9%氯化钠溶液20 ml,以2~5 ml/h静脉泵入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镇静效果、有效性和时间相似。治疗组患者每日唤醒评价、机械通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氟哌啶醇对AECOPD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镇静治疗效果好,每日唤醒评价效果优于咪达唑仑、芬太尼镇静,并且出现谵妄不良反应几率少,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发生率,是ICU镇静治疗好选择。
作者:张桂英;沈国凤;张艳梅;张桂荣;白雪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模式对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的132例单胎、妊娠足月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剖宫产术中均采用持续硬膜外的麻醉方式,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根据术后镇痛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前3组定为观察组,第1组:采用0.2%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第2组:采用0.2%甲磺酸罗哌卡因加用3μg/h的芬太尼;第3组采用0.2%甲磺酸罗哌卡因加用80μg/h的吗啡;对照组:仅在疼痛时给予盐酸哌替啶进行肌内注射。观察组使用负荷量为5 ml的0.2%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监测并记录术后第2、6、24及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 VAS)分数,并观察四组新生儿术后1 min和5 min的A-gar评分及术后24 h内新生儿的神经和适应能力( NACS)分数。结果观察组中第1组的术后第24 h和48 h的VAS分数均明显高于第2组和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分数均明显高于第2组和第3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且术后的第2 h和6 h的VAS 分数明显高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四组新生儿术后1 min和5 min的A-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新生儿的NACS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或吗啡用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剖宮产产妇术后镇痛均有效,且对新生儿的神经和适应能力无不良影响。
作者:程静;李娜;乐呈进;陈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的影响。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和依达拉奉治疗。采用比色法检测4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和SOD活力。结果4组患者入院1d时MDA水平、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7、14 d时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MDA水平、M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入院7、14 d MDA水平、MOD活性与丁苯酞组和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丁苯酞组与依达拉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入院14 d时MDA水平与入院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治疗7、14 d时MDA水平明显低于入院1 d,入院14 d时明显低于入院7 d ( P <0.05)。对照组入院7 d时MOD水平与入院1 d时比较显著降低( P <0.05),而入院14 d时恢复到入院1 d时的水平。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入院7 d时SOD活性与入院1 d相当( P >0.05),而联合组呈升高趋势( P <0.05)。入院14 d时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联合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入院1、7 d( P <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对减少脑细胞损伤,维持脑细胞活性和正常功能,清除氧化自由基和有害物质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运平;曹妍;王慧娟;赵现;刘冰;阚敏辰;李军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氧化苦参碱2.5 mg/ml、5.0 mg/ml、10.0 mg/ml三个剂量联合顺铂3μg/m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氧化苦参碱联合顺铂对SKOV3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顺铂组相比,氧化苦参碱3个剂量均能不同程度抑制SKOV3细胞增殖,5.0 mg/ml、10.0 mg/ml 2个剂量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P <0.01),抑制率与氧化苦参碱浓度正相关。氧化苦参碱能增强顺铂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作用,与顺铂组比较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 P <0.05或P <0.01);同时,氧化苦参碱联合顺铂组较顺铂组细胞凋亡率有所升高,10.0 mg/ml剂量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氧化苦参碱3个剂量均能不同程度下调Bcl-2蛋白表达,5.0 mg/ml、10.0 mg/ml 2个剂量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P <0.01);氧化苦参碱3个剂量均能不同程度上调Bax蛋白表达调,10.0 mg/ml剂量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具有增强顺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下调Bcl-4、上调Bax蛋白表达为其促凋亡机制之一。
作者:王东晖;刘丹彤;高洁凡;王晓红;史春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耐药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应对方式,寻找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改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结核科住院耐药结核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医学应对问卷( MCMQ)中文版调查表》,结果和全国常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居住地分布间耐药肺结核患者面对、回避、屈从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男性患者面对评分低于女性( P <0.05),而回避评分高于女性( P <0.05),但屈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月收入≥3000元的面对评分高于月收入<3000元人群( P <0.05),而回避、屈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病程≥2年面对评分低于<2年( P <0.05),而回避评分高于病程<2年患者( P <0.05),而屈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有配偶的患者面对评分高于无配偶( P <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面对评分高于初中及以下( P <0.05),而回避和屈从评分与有无配偶和文化程度高低关系不大( P >0.05)。耐药结核患者的MCMQ量分与全国常模比较,面对应对方式量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量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耐药结核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性别、月收入、病程、配偶、文化程度等对患者心理行为及应对方式产生一定影响,医学应对方式上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面对应对方式,所以对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王淑平;田艳茹;耿藏缺;丁树荣;刘淑哲;安贺娟;孟翠华;郑荣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尿素酶在泪腺和眼表组织表达,尿素是组成泪膜重要组成成分。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20例干眼症患者,58例正常患者。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泪腺和眼表组织尿素酶(精氨酸酶-1,2和鲱精胺酶)表达。共收集38例眼泪、房水、血清样本。结果精氨酸酶-1,2和鲱精胺酶在所有眼组织表达,除精氨酸酶-1在角膜无表达。眼泪尿素浓度与房水和血清尿素浓度无相关性( r =0.13, P =0.58;r =0.45,P=0.05),房水尿素浓度与血清尿素浓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r =0.7, P =0.0001)。干眼症眼泪尿素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001)。结论眼泪中尿素酶能够独自生成尿素,使尿素浓度维持泪膜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马丽秀;韩福胜;李月光;屈超;刘桂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考查音乐疗法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焦虑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二次实施剖宫产手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入手术间后播放自选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2组观察术中牵拉腹膜时和探查腹腔时血压、心率变化。术前1d、术日麻醉后均进行状态焦虑问卷(state-traitanxietyinventory,STAI)。结果2组术前1d状态焦虑问卷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C.05),术日问卷分值下降,对照组分值增长,血压脉搏观察组较平稳,对照组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音乐疗法对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焦虑程度和提高患者对手术不适的耐受程度有较好效果。
作者:李东丽;许萍;容维;袁静;毛慧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乳腺可疑肿块的佳诊治手段。方法对2011年因体检发现乳腺可疑肿块为恶性肿瘤而进行手术的121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1例乳腺肿块患者中共发现133个肿块,其中左侧63个,右侧70个,双侧15个。乳腺良性肿块共101个,占75.9%,其中乳腺纤维腺瘤54个,乳腺腺病30个,共占良性肿块的83.2%。乳腺癌共32个,占24.1%,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3个,粘液癌4个,两者占恶性肿瘤的84.4%。高频彩超对良性肿块的灵敏度为80.2%,对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69.0%,对乳腺肿块的准确率为77.4%。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对良性肿块符合率为100%,恶性为87.5%,准确率为97.0%。根据乳腺恶性肿块的相关免疫组化指标对其进行分型,其中Luminal A型共12例,Luminal B型共6例,两者共占乳腺恶性肿块的56.3%,Basal-like基底样型共6例,HER-过表达型共8例。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对可疑乳腺肿块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以初步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但仍有一定的误差率,终手术方案的确定应依靠术中快速病理学送检结果,诊断结果以术后常规病理学为依据,配合相关免疫组化指标可以指导术后个性化康复和辅助治疗的制定。
作者:冯军波;倪丽芳;高焕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1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结核疾病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包括显效率、有效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采用生脉注射液的观察组,疗效相关指标数值全部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常规性结核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生脉注射液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肺结核疾病,能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病变快速吸收,治疗效果确切,是适合于临床应用和推广的好方法。
作者:刘广德;于明月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异常阴道出血的宫腔镜检查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妇科就诊的围绝经期女性异常阴道出血患者150例,其中70例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术为观察组,80例患者行传统诊刮术为对照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阳性检查率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宫腔镜检查的手术时间稍长于传统诊刮术,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l.05),宫腔镜检查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诊刮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宫腔镜检查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诊刮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并发症比较,宫腔镜组低于传统诊刮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的情况,可及时发现围绝经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能定位取材,诊断准确性高,提高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出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治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出血的手段。
作者:许峰;凌静;谭洁;张晨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晚期癌症患者对尊严死的态度。方法对116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病情谈话,了解患者是否同意尊严死,分析患者是否同意尊严死的原因,并分析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的关系。结果82.8%的晚期癌症患者认同尊严死,认同原因主要为减少痛苦(93.8%)、减轻经济负担(84.4%)、减轻家属陪床负担(15.6%)及其他原因(6.3%);17.2%的晚期癌症患者不认同尊严死,主要原因为不了解尊严死(55%)、不甘心等死(45%)、尊重家属意见(30%);晚期癌症患者是否认同尊严死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宗教信仰无关( P >0.05),与文化程度有关( P <0.05)。结论多数晚期癌症患者认同尊严死,普及尊严死相关知识,可提高人群对尊严死的认知度。
作者:吕艳玲;张颖;贺丽亚;张洪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近年来,随着大气质量的下降,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增高,成为世界各地越来越受关注的焦点。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占大多数,而因其无明显的早期症状,一旦临床中确诊时, NSCLC中大多数都已经是中晚期,从而错失手术治疗的佳时机。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在中晚期NSCLC治疗中占据主要地位,虽能改善近期疗效,但远期生存率结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对肺癌的治疗方法不断提高与发展,其中受到关注的是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分子的靶向治疗,疗效为明显[1]。本文旨在介绍EGFR基因的基本结构及其表达意义、检测方法、转移灶中的突变状态、EGFR抑制剂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
作者:段国辰;郭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次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两个接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4756例,发生AEFI的148例病例,按不同剂次发生AEFI的时间、症状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所有AEFI均为接种不良反应,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局部红肿、硬结和发热66.21%、46.62%和10.14%,局部红肿、硬结发生率高于发热;其中第1剂次(基础免疫1)占10.14%,第2剂次(基础免疫2)占14.19%,第3剂次(基础免疫3)占21.62%,第4剂次(加强免疫)占77.03%,接种第4剂次后AEF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3剂次。结论百白破疫苗的安全性较好,接种剂次数越多,发生AEFI的几率越高;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操作规程,降低AEFI的发生率,同时做好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AEFI的相关宣教工作。
作者:刘玉霞;刘玉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首先尝试应用双微管技术进行栓塞,如不能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则改为支架或者球囊辅助栓塞。其中42例患者使用双微管技术成功栓塞。结果术后即时脑血管造影显示完全栓塞22例,近全栓塞14例,部分栓塞6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20例,4分10例,3分7例,2分3例,1分(死亡)2例。术后35例随访3~12个月,无再出血病例,28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相对复发2例,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再次栓塞。结论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贺;李聪慧;苏现辉;张栋梁;张向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