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常生活能力与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杨巾俪;陈长香;李淑杏;田苗苗

关键词:老年人, 日常生活能力,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采取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日常生活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500名60岁以上的唐山市老年人进行评测。结果日常生活能力下降316名占21.1%,障碍211名占14.1%。日常生活能力对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显著,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者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较差,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应引起关注。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金天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这些由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对人类生命质量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具危害的慢性疾病[1]。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是老年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我科从2011年3月开始开展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金天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唐山市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1至2013年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结果2011至2013年共检测1537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出HBV感染期者498名,占全部人员的3.24%;男性HBV感染率高于女性( P <0.05),男性易感者构成比高于女性( P <0.05)。30~39岁年龄段HB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达到4.72%,20~29岁易感者比例高达到36.01%。结论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的感染率较高,对于20~39岁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对于HBV感染者及时调离不宜从事的岗位。

    作者:刘伟;姚向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神经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原因和菌种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肺部真菌感染原因、菌种、耐药以及预防情况,为治疗提供建议。方法住院的肺部的真菌感染患者317例,并对其感染的菌种,原因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317例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分离的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181例(57.1%)、热带念珠菌52例(16.4%)、光滑念珠菌34例(10.7%)、克柔念珠菌26例(8.2%)、其他念珠菌12株(3.7%),曲霉菌属12株(3.7%);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主要有脑出血和脑梗死等、脑膜炎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等;各种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两性霉素B为6(1.9%),5-氟胞嘧啶为10(3.2%),伏立康唑为18(5.7%),伊曲康唑为54(17.0%)、氟康唑为84(26.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是不能忽视其他真菌感染的治疗,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的敏感性好,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医院应警惕真菌感染,加强支持治疗。

    作者:王俊恒;王建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在内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倾向的338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38例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倾向的患者中199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均位于胃窦部,符合率为58.88%(199/338),其中伴肠化生133例,伴轻度异形增生43例;伴重度异形增生2例。338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阳性率为48.22%(163/338);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ylori阳性率为63.82%(127/199)。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和病理诊断及H.pylori感染有一定相关性,掌握镜下表现,采取H.pylori检测、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

    作者:胡静;刘润;张莉;张若青;韩占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综合干预对雷诺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对雷诺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157例雷诺综合征患者分为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干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 <0.05或P <0.01)。结论对雷诺综合征进行综合干预改善了其微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虹;解素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产后双侧巴氏腺继发血肿1例

    患者,女,26岁,孕1产1,宫内孕37周,于2013年12月6日顺娩一男活婴,重3050 g,总产程7 h,第二产程21 min ,未侧切,胎盘胎膜剥离完整,产时出血300 ml,产后常规阴道检查,宫颈阴道无裂伤,会阴一度裂伤1.5 cm,可吸收线缝合,产后3 d未见异常出院。12月20日自觉发热,外阴肿胀疼痛,便意频,不能坐,体温38.5℃,自行开塞露入肛后排出大便少许,静脉滴注头孢曲松4.0 g,口服扑热息痛1片后仍发热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6℃,血压110/70 mm Hg (1 mm Hg=0.133 kPa),贫血貌,咽无充血,心肺未见异常,双乳不涨,子宫复旧好,宫底脐上一指,外阴左侧未见异常,右侧大阴唇下2/3隆起,可触及5 cm ×5 cm大小的肿物,触痛,边界清,质中,无明显波动感,白细胞8.7×109/L,中性粒80%,血红蛋白78 g/L(出院时74 g/L),血小板凝血四项、盆腹腔B超均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在处女膜缘外侧行穿刺术,抽出暗红色血1 ml,拔出注射器后针眼处冒暗红色血,张力较大,考虑巴氏腺血肿,局麻后在处女膜缘根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切开2 cm,挤压出5 cm ×4 cm凝血块,直接闭合血肿腔隙,逐层缝合。术后体温恢复正常,24日起又觉外阴肿胀发热,体温高达39℃,自行抗炎治疗无效,25日来院,查体见右侧大阴唇处恢复良好,左侧大阴唇下2/3隆起,颜色发紫,触痛,触及4 cm ×4 cm肿物,边界不清,无明显波动感,考虑左巴氏腺血肿,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在静脉麻醉下行血肿切开,挤出血块,封闭基底,造口,纱条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当日下午体温正常,次日换药,2 d后坐浴,1周复查恢复良好。讨论外阴部血肿发生的原因多为分娩损伤及手术损伤,胎儿娩出过快或手术损伤血管致血液局部积聚形成;缝合止血不彻底;宫颈裂伤,子宫侧壁不完全破裂累及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液积聚;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受损,或产后一过性低血压,伤口出血不明显,缝扎止血不彻底,待血压回升,伤口重新出血形成血肿[1]。外阴静脉无静脉瓣,与盆腔内大量静脉自由吻合,因此损伤后血液不能外流而形成局部大血肿[2]。妊娠期间盆腔组织充血,分娩中当胎儿下降扩张阴道时可造成深部血管断裂出血,由于该处的皮肤黏膜仍然完整,血液不能外流而积存于局部,逐渐肿大而形成[3]。本例产妇产时进展顺利,未经任何处理凝血功能正常,中度贫血,右侧为产后4d发生,可以认为与产时第二产程过快有关联,但左侧相继发生,原因不明,值得探讨。

    作者:范红芳;蔡银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细菌感染性眼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细菌感染性眼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54例细菌感染性眼病患者的眼部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5154例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3038例占58.94%。占前10位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始终占据首位,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结论细菌感染性眼病的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应及时动态监测其菌属及耐药性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凤梅;许娜;李金凯;李霞;孙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凶险性前置胎盘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采取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198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16例,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组16例和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182例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包括术前麻醉评估,麻醉计划的制定,术中更改手术方式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术中液体以及血液制品的管理,新生儿的管理等。结果182例非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采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164例,因阴道出血急诊手术采用全麻18例。1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因3次剖宫产术后胎盘植入穿透膀胱2例,行子宫切除及外科协助行膀胱修补术,因胎盘植入面积过宽行子宫切除术3例,其余全部成功保留了子宫。所有患者无1例死亡,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术前做到正确评估,充分准备;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关键,虽然椎管内麻醉能完成手术,但多学科联合手术时全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白耀武;杨俊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老年人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老年人躯体生活自理状况及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 The 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 )”,简称SF-36测评问卷进行评测。结果结果显示SF-36各维度在躯体生活自理状况功能低下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保持基本躯体生活自理状况良好对于老人的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者:刘雯凤;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样反应1例

    患儿,女,1岁1个月,因“咳嗽1周、发热3d伴抽搐1次”于2013年1月5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0℃,体重12.5 k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固定细湿啰音及哮鸣音。查血常规:WBC 15.3×109/L, N 61.9%, L 27.3%, Hb 136 g/L,PLT 363×109/L,CRP<1 mg/L。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320。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先后依次给予:痰热清注射液5 ml (上海凯宝药业)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清热化痰,阿奇霉素粉针0.1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 抗感染,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抗炎平喘,静脉滴注。各药品连续输注时加用隔离液冲管。输注痰热清注射液5 min后,患者全身出现红色风团样皮疹,迅速增多,伴有瘙痒,疹间皮肤水肿,咳嗽加剧,喉中痰响,伴有气喘、气急、烦躁不安,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及细湿啰音及哮鸣音。即刻停用,并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注射,异丙嗪1.5 mg肌内注射、吸氧治疗,1 h后患儿皮疹逐渐消退,咳嗽减轻。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染料木黄酮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大豆中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种,即大豆甙类( daidzin )、染料木甙类( genistin )、黄豆甙类(glycitin),其中又以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含量多,活性强,其化学名为4,5,7-三羟基异黄酮。研究表明genistein作为天然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雌激素样作用、抗雌激素样作用、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周期等,近年来因其显著的防癌抗癌效果而倍受关注[1-3]。国内外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genistein在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而肿瘤血管生成几乎存在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每一步中,因此genistein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3]。其机制和作用途径综述如下。

    作者:王巧焕;赵素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冠脉 PCI 后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的危险因素、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22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结果术前伴随的高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造影剂剂量是4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加强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作者:邢成伟;曹树军;胡硕强;唐学弘;张银;韩兰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种培训形式对提高新上岗护士长管理能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新上岗护士长的培训方法。方法对13名新上岗护士长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临床管理实践技能培训、导师跟班指导工作、参加医院护理部质控管理活动等多种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利用我院护士长管理工作考核标准10个方面进行评价;调查患者对新上岗护士长所在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访谈新护士长所在科室医生、护士对护士长工作的认可情况。结果13名新上岗护士长病区管理工作10个方面质控平均分数及患者满意度在上岗后6个月均达到合格水平;其中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培训、教学科研、行政管理5各方面上岗后6个月与上岗后1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危重症患者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消毒隔离、安全管理、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上岗后6个月与上岗后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访谈新护士长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应急事件处理、决策能力等得到了医生及护士的认可。结论多种培训形式是新护士长提升管理理论和技能的有效途径,新护士长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作者:李来有;康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6S 管理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43例。常规护理组给予胸腰椎骨折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个月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艳凤;邹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的构建

    目的:探讨“无镁细胞外液”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产生癫痫样放电的可行性,以期建立难治性癫痫离体细胞模型。方法选取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分离海马神经元后进行原代培养,体外培养至第12天时,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 h,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神经元的放电情况。结果在培养第12天时,神经元突起间彼此接触形成神经网络。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h后神经元产生稳定的放电,恢复正常细胞培养液培养24 h,神经元仍可检测到自发的“癫痫样放电”。结论体外培养第12天海马神经元,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后可形成稳定的自发性癫痫样放电,为今后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癫痫发病机制提供了一种理想模型。

    作者:董长征;赵文清;李文玲;岳向勇;孔艳莉;康进生;梁传栋;王蕴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日常生活能力与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采取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日常生活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500名60岁以上的唐山市老年人进行评测。结果日常生活能力下降316名占21.1%,障碍211名占14.1%。日常生活能力对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显著,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者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较差,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应引起关注。

    作者:杨巾俪;陈长香;李淑杏;田苗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16例ICU患者按有无压疮发生分为对照组127例和观察组89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体温、APTT、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46岁、住院时间>14 d、体温>37℃、APTT>44 s、血红蛋白>150 g/L以及白蛋白<35 g/L均为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压疮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赵翠翠;石健;范丽辉;郑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药制剂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糖尿病足及护理

    目的:观察联合中药制剂对糖尿病足患者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1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抗炎、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组(A组)55例采取股动脉加压灌注方法给予活血化瘀联合中药制剂,股动脉注射组(B组)55例采取股动脉注射单一西药制剂。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用股动脉加压灌注联合中药制剂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较简便,股动脉注射西药制剂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赵翠华;王俊霞;钱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地高辛中毒原因分析1例

    患者,男,92岁,2004年10月因“冠心病、持续房颤、心功能不全”,口服地高辛0.125 mg/d及扩冠等药物治疗,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min。既往患脑梗死、重度痴呆等多种疾病,长期卧床、鼻饲。2012年5月患者病情恶化,诊断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肠麻痹、胃潴留,经抗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禁食、胃肠减压、利尿等抢救后,病情稳定,期间曾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正常。2012年10月患者再次发生肺部感染,伴少尿、肾功受损、心衰加重,给予反复更换抗感染药(曾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莫西沙星、卡泊芬净)及加强利尿(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药物治疗,病情未缓解。为避免食物反流误吸,将鼻饲方法由原来的定时人工推注法改为高压滴注法(营养液滴注速度为100 ml/h )。2013年1月11日患者口腔中溢出较多营养液,护士吸痰时也发现混有少量营养液。当时患者憋喘严重,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喘鸣音。经静脉应用喘定、西地兰、甲泼尼龙及禁食、胃肠减压等抢救后,憋喘逐渐改善。但心率无明显减慢,波动在120~140次/min,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次给予小壶入西地兰(0.1 mg/次),4 d内西地兰用量共0.6 mg。1月14日化验地高辛血药浓度明显增高(>5 ng/ml,正常值0.8~2.2 ng/ml),诊断地高辛中毒。经停用地高辛及西地兰3d后,症状明显改善,心率降至68~90次/min。复查地高辛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见表1。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海藻消瘤胶囊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海藻消瘤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根据处方药物组成,确定其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浙贝母、金银花、陈皮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方法准确、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进样浓度在6.42~64.2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07%,RSD为0.71%( n =6)。结论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焦玉;胡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