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唐山市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刘伟;姚向晖

关键词:公共场所, 乙型肝炎, 乙肝标志物, 检测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1至2013年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结果2011至2013年共检测1537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出HBV感染期者498名,占全部人员的3.24%;男性HBV感染率高于女性( P <0.05),男性易感者构成比高于女性( P <0.05)。30~39岁年龄段HB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达到4.72%,20~29岁易感者比例高达到36.01%。结论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的感染率较高,对于20~39岁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对于HBV感染者及时调离不宜从事的岗位。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盆腔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宫腔内药物注射、抗菌素侧穹窿封闭及超短波下腹部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40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成3组,治疗组采用宫腔内药物注射,观察组采用抗生素侧穹窿封闭,对照组采用采用超短波下腹部理疗,观察3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 P <0.05)。结论宫腔内药物注射、抗生素侧穹窿封闭及超短波下腹部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均有效,而宫腔内药物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更显著。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产后双侧巴氏腺继发血肿1例

    患者,女,26岁,孕1产1,宫内孕37周,于2013年12月6日顺娩一男活婴,重3050 g,总产程7 h,第二产程21 min ,未侧切,胎盘胎膜剥离完整,产时出血300 ml,产后常规阴道检查,宫颈阴道无裂伤,会阴一度裂伤1.5 cm,可吸收线缝合,产后3 d未见异常出院。12月20日自觉发热,外阴肿胀疼痛,便意频,不能坐,体温38.5℃,自行开塞露入肛后排出大便少许,静脉滴注头孢曲松4.0 g,口服扑热息痛1片后仍发热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6℃,血压110/70 mm Hg (1 mm Hg=0.133 kPa),贫血貌,咽无充血,心肺未见异常,双乳不涨,子宫复旧好,宫底脐上一指,外阴左侧未见异常,右侧大阴唇下2/3隆起,可触及5 cm ×5 cm大小的肿物,触痛,边界清,质中,无明显波动感,白细胞8.7×109/L,中性粒80%,血红蛋白78 g/L(出院时74 g/L),血小板凝血四项、盆腹腔B超均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在处女膜缘外侧行穿刺术,抽出暗红色血1 ml,拔出注射器后针眼处冒暗红色血,张力较大,考虑巴氏腺血肿,局麻后在处女膜缘根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切开2 cm,挤压出5 cm ×4 cm凝血块,直接闭合血肿腔隙,逐层缝合。术后体温恢复正常,24日起又觉外阴肿胀发热,体温高达39℃,自行抗炎治疗无效,25日来院,查体见右侧大阴唇处恢复良好,左侧大阴唇下2/3隆起,颜色发紫,触痛,触及4 cm ×4 cm肿物,边界不清,无明显波动感,考虑左巴氏腺血肿,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在静脉麻醉下行血肿切开,挤出血块,封闭基底,造口,纱条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当日下午体温正常,次日换药,2 d后坐浴,1周复查恢复良好。讨论外阴部血肿发生的原因多为分娩损伤及手术损伤,胎儿娩出过快或手术损伤血管致血液局部积聚形成;缝合止血不彻底;宫颈裂伤,子宫侧壁不完全破裂累及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液积聚;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受损,或产后一过性低血压,伤口出血不明显,缝扎止血不彻底,待血压回升,伤口重新出血形成血肿[1]。外阴静脉无静脉瓣,与盆腔内大量静脉自由吻合,因此损伤后血液不能外流而形成局部大血肿[2]。妊娠期间盆腔组织充血,分娩中当胎儿下降扩张阴道时可造成深部血管断裂出血,由于该处的皮肤黏膜仍然完整,血液不能外流而积存于局部,逐渐肿大而形成[3]。本例产妇产时进展顺利,未经任何处理凝血功能正常,中度贫血,右侧为产后4d发生,可以认为与产时第二产程过快有关联,但左侧相继发生,原因不明,值得探讨。

    作者:范红芳;蔡银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邯郸市百日咳发病的气象流行病学特征统计分析

    目的:查找适用于研究百日咳发病率和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探讨邯郸市百日咳的气象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72至2010年邯郸市百日咳疫情资料、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采用EpiData 3.0进行“双重录入”,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象参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本组气象因子数据容差小为0.014,方差膨胀因子大达69.998。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百日咳月发病率与月小型蒸发量、月平均风速、月日照时数之间均呈正相关( P <0.01)。计划免疫之前百日咳月发病率呈三次模型曲线,之后呈倒数模型曲线。百日咳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风速之间得到曲线拟合方程Y^=-0.227+0.186X+0.019X2。气象参数的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本文中的气象参数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做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5.326+0.461Z2( P <0.01)。结论邯郸市10个气象参数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月平均风速是影响百日咳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邯郸市百日咳月发病率的模型曲线在计划免疫前后各不相同,气象因素对百日咳发病的影响在总的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很小。

    作者:赵鲜芝;李燕霞;王洪;果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凶险性前置胎盘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采取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198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16例,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组16例和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182例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包括术前麻醉评估,麻醉计划的制定,术中更改手术方式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术中液体以及血液制品的管理,新生儿的管理等。结果182例非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采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164例,因阴道出血急诊手术采用全麻18例。1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因3次剖宫产术后胎盘植入穿透膀胱2例,行子宫切除及外科协助行膀胱修补术,因胎盘植入面积过宽行子宫切除术3例,其余全部成功保留了子宫。所有患者无1例死亡,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术前做到正确评估,充分准备;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关键,虽然椎管内麻醉能完成手术,但多学科联合手术时全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白耀武;杨俊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样反应1例

    患儿,女,1岁1个月,因“咳嗽1周、发热3d伴抽搐1次”于2013年1月5日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0℃,体重12.5 kg,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及固定细湿啰音及哮鸣音。查血常规:WBC 15.3×109/L, N 61.9%, L 27.3%, Hb 136 g/L,PLT 363×109/L,CRP<1 mg/L。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320。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先后依次给予:痰热清注射液5 ml (上海凯宝药业)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清热化痰,阿奇霉素粉针0.12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 抗感染,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粉针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抗炎平喘,静脉滴注。各药品连续输注时加用隔离液冲管。输注痰热清注射液5 min后,患者全身出现红色风团样皮疹,迅速增多,伴有瘙痒,疹间皮肤水肿,咳嗽加剧,喉中痰响,伴有气喘、气急、烦躁不安,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及细湿啰音及哮鸣音。即刻停用,并立即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注射,异丙嗪1.5 mg肌内注射、吸氧治疗,1 h后患儿皮疹逐渐消退,咳嗽减轻。

    作者:陈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的尿碘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和健康孕妇的尿碘浓度变化。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和分娩的重度子痫孕妇40例作为观察组以及20例同期健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通过Sandell-Kolthoff反应法进行尿碘检测。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尿中碘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 P <0.05)。观察组患者血镁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子痫前期患者尿碘和血镁浓度成正相关性( P <0.05)。健康孕妇尿碘和血镁浓度无相关性。结论尿碘检测可快速、低价分析患者低碘程度,对子痫前期患者的预测以及补碘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伯卿;宋群英;张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改良 Nuss 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临床观察

    漏斗胸是儿童常见的胸壁畸形,其发病率为0.1%~0.3%,因胸骨中下段及两侧肋软骨向下凹陷而形成漏斗状。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凹陷的胸骨逐渐压迫心脏和肺,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进而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手术矫治成为治疗首选。传统手术治疗,创面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1998年美国医生Nuss报道了在胸腔镜辅助下,行矫形板置入胸骨抬举术,使漏斗胸的治疗进入微创时代。传统Nuss手术需要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我院开展改良的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39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山;郑三龙;刘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冠心病病变程度与 BNP 及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病变程度与脑型钠尿肽( 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hs-CRP)的相关性。方法100例CHD患者和同期32例健康者纳入研究,测定血浆BNP和 hs-CRP含量,分析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BNP和hs-CRP水平依次下降( P <0.05),同时BNP和hs-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多依次增大( P <0.05)。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心功能级别与BNP和hs-CRP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 BNP及hs-CRP与CHD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患者心脏功能、心肌缺血程度及危险分层的指标。

    作者:刘子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评估椎动脉的狭窄率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狭窄率测量的方法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 NASCET )标准,临床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并对所有病例行短期随访。结果术后造影显示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小于20%。 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6个月临床随访中,18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结论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建岭;靳宗伟;赵霞;张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 R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观察组),诺和灵30R组(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分别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早、晚餐后2 h血糖(2 h F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数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 R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均有疗效,但诺和锐30降血糖疗效更好、更平稳,尤其对晚餐后2h血糖。并且还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例数和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书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试剂储存温度对试剂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长时间储存的试剂稳定性下降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保证试剂质量提高血液安全。方法对同一批试剂进行不同温度条件储存,测定其稳定性有无差异用来揭示试剂储存温度对试剂质量有无影响。结果长时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的试剂稳定性有较大差异。结论日常储存试剂的冰箱(平开门)在拿取存放的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长时间储存对试剂的质量影响较大。

    作者:薛文颖;王瑞丽;张燕;刘宁;鞠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补中益气丸对膀胱出口梗阻大鼠膀胱逼尿肌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对膀胱出口梗阻大鼠离体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膀胱出口梗阻大鼠模型,给予高中低剂量的补中益气丸4周;制备离体膀胱逼尿肌标本,采用离体膀胱条张力实验观察药物对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和小剂量组大鼠膀胱湿重明显大于假手术组( P <0.05),其他各组膀胱湿重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剂量组标本收缩反应明显减弱( P <0.05或<0.01),Emax值增小,EC50值变大;与模型组相比,补中益气丸大、中剂量组逼尿肌收缩反应Emax 值增大,EC50值变小(P <0.05或<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补中益气丸大中剂量组能明显改善膀胱出口梗阻大鼠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作者:梁良;刘丽芳;王喆;陈晶;杨欣;赵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营养代谢及终点事件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96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血脂康0.6 g,2次/d;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3个月随访,肝酶(ALT)、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hs-CRP、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血糖、ALT、TC、LDL、HDL、TG、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对照组肝酶升高及新发糖尿病较多,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LDL、TC、TG、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HDL较治疗前升高( P <0.05),hs-CRP、LDL、T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观察组HDL高于对照组, T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样有效,血脂康对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优于阿托伐他汀,更加安全。

    作者:崔芳;张萌;王军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药制剂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糖尿病足及护理

    目的:观察联合中药制剂对糖尿病足患者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1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抗炎、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组(A组)55例采取股动脉加压灌注方法给予活血化瘀联合中药制剂,股动脉注射组(B组)55例采取股动脉注射单一西药制剂。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用股动脉加压灌注联合中药制剂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较简便,股动脉注射西药制剂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赵翠华;王俊霞;钱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AMI患者90例,按密封信封法将纳入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行PCI治疗,观察组给予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2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CE)发生率、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TIMI 3级血流、TIMI 3级开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及脑卒中发生,少量出血事件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MACE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可使AMI患者更早获得TIMI 3级血流,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使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林庚海;邓节喜;阮发晖;窦燕;陈晓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社区老年人运动锻炼与否对睡眠状况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老年人健康问题有关的睡眠问题备受关注,据报道,我国约有1/2的人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中老年人占较大比例[1],本课题组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发现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很多,但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睡眠各方面的影响尚未研究,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与否对睡眠时间、效率、质量等开展详细研究,为睡眠障碍的老年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使老年人拥有一个舒适的睡眠。

    作者:曹凤英;李叶娟;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神经内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原因和菌种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内科肺部真菌感染原因、菌种、耐药以及预防情况,为治疗提供建议。方法住院的肺部的真菌感染患者317例,并对其感染的菌种,原因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317例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分离的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181例(57.1%)、热带念珠菌52例(16.4%)、光滑念珠菌34例(10.7%)、克柔念珠菌26例(8.2%)、其他念珠菌12株(3.7%),曲霉菌属12株(3.7%);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主要有脑出血和脑梗死等、脑膜炎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等;各种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两性霉素B为6(1.9%),5-氟胞嘧啶为10(3.2%),伏立康唑为18(5.7%),伊曲康唑为54(17.0%)、氟康唑为84(26.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是不能忽视其他真菌感染的治疗,两性霉素B对念珠菌的敏感性好,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医院应警惕真菌感染,加强支持治疗。

    作者:王俊恒;王建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合并支气管哮喘1例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言语不清,右眼睑下垂9 d”于2013年5月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缘于9 d前与人交谈时出现舌头发硬,持续数秒钟缓解,发作两次,8d前出现双眼流泪,右眼睑下垂,可间断缓解,于外院查颅脑MRI示右侧颞叶及双侧额叶深部脑白质散在缺血灶,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输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4 d前出现吞咽困难,休息后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神经内科。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史1年,预激综合征病史6个月。入院检查:T 36.3℃,P 64次/min,R 17次/min, Bp 130/87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额纹对称,眼睑无水肿,右眼睑下垂,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鼻唇沟对称。颈软,无抵抗。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均阴性。入院后查:重复频率电刺激:双面神经(眼轮匝肌记录)低频可见衰减现象。颅脑 MRA:基底动脉小开窗畸形。胸腺CT(图1):(1)左前纵隔内软组织结节(大小1.77 cm ×1.32 cm,CT值约29 Hu);(2)两侧胸膜轻度增厚;(3)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心电图:预激综合征。入院诊断:(1)重症肌无力;(2)胸腺瘤;(3)支气管哮喘;(4)预激综合征;(5)脑梗死;(6)高血压2级。于2013年5月13日转入我科拟行手术治疗,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患者于2013年5月20日自觉肌无力症状加重,出现吞咽困难,严重时饮水亦受影响。经全院会诊考虑可行手术治疗,术前可试验性应用新斯的明治疗。于2013年5月22日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拮抗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平稳,未出现哮喘发作。于2013年5月24日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于升主动脉左方找到大小2 cm ×2 cm ×3 cm质硬胸腺瘤,切除后完全清理剩余胸腺组织及周围心膈角脂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抗炎、化痰、抑酸、补液等综合治疗,患者右眼睑下垂及吞咽困难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未发生MG危象。病理诊断(图2):B2型胸腺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 a (-), CD20(-),CD3(+),CD4(+),CD5(+),CD8(+),CD99(+),CK19(+),CK5/6(+),CK7(-),EMA(-), Ki-67(+70%),TdT(+)。于2013年5月26日10∶30突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8次/min),急请心内科会诊,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 mg缓慢静推后转复成窦性心律。于2013年5月26日16∶00突发胸闷、气促,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考虑支气管哮喘发作,给予多索茶碱0.2 g入液静脉滴注后好转,并持续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 )1吸,1次/d。于2013年6月2日,术后第9天,患者右眼睑下垂及吞咽困难症状较术后前几日加重,遂起始给予溴吡斯的明30 mg,2次/d,口服,并逐渐加量至90 mg,2次/d,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明显改善,吞咽困难较前减轻,于2013年6月10日好转出院。出院后第7天随访,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消失,进硬食存在吞咽困难,溴吡斯的明剂量调整为60 mg,每6小时1次,(因90 mg,2次/d胃肠道反应严重),持续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 )1吸,1次/d,未见哮喘发作。

    作者:刘欣;王连云;和宇峥;石彦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综合干预对雷诺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对雷诺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157例雷诺综合征患者分为干预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干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 <0.05或P <0.01)。结论对雷诺综合征进行综合干预改善了其微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虹;解素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16例ICU患者按有无压疮发生分为对照组127例和观察组89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体温、APTT、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46岁、住院时间>14 d、体温>37℃、APTT>44 s、血红蛋白>150 g/L以及白蛋白<35 g/L均为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压疮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赵翠翠;石健;范丽辉;郑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