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平
目的:探讨早产儿症状性贫血及需要输血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贫血早产儿198例,分析患儿出现贫血症状时血红蛋白值( Hb)、红细胞压积( HCT)及红细胞计数( RBC),比较输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后的疗效。结果贫血早产儿198例中,无症状性贫血组120例,症状性贫血组78例。出现贫血症状时 Hb值为(102.5±8.2)g/L,HCT为(0.331±0.05),RBC为(2.8±0.3)×1012/L。给予分2次输悬浮红细胞,每次10~15 ml/kg,输血后Hb值升为(152.5±9.5)g/L,HCT升为(0.571±0.04),RBC升为(4.0±0.4)×1012/L,贫血症状均缓解。结论对严重症状性贫血及时输血治疗可改善症状,临床合理输血对纠正早产儿贫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系群;刘翠青;夏耀方;白晓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这些由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对人类生命质量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具危害的慢性疾病[1]。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是老年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我科从2011年3月开始开展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金天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43例。常规护理组给予胸腰椎骨折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个月后,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艳凤;邹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 R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观察组),诺和灵30R组(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分别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早、晚餐后2 h血糖(2 h F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数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 R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均有疗效,但诺和锐30降血糖疗效更好、更平稳,尤其对晚餐后2h血糖。并且还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例数和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书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96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血脂康0.6 g,2次/d;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3个月随访,肝酶(ALT)、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hs-CRP、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血糖、ALT、TC、LDL、HDL、TG、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对照组肝酶升高及新发糖尿病较多,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LDL、TC、TG、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HDL较治疗前升高( P <0.05),hs-CRP、LDL、T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观察组HDL高于对照组, T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样有效,血脂康对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优于阿托伐他汀,更加安全。
作者:崔芳;张萌;王军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女,26岁,孕1产1,宫内孕37周,于2013年12月6日顺娩一男活婴,重3050 g,总产程7 h,第二产程21 min ,未侧切,胎盘胎膜剥离完整,产时出血300 ml,产后常规阴道检查,宫颈阴道无裂伤,会阴一度裂伤1.5 cm,可吸收线缝合,产后3 d未见异常出院。12月20日自觉发热,外阴肿胀疼痛,便意频,不能坐,体温38.5℃,自行开塞露入肛后排出大便少许,静脉滴注头孢曲松4.0 g,口服扑热息痛1片后仍发热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6℃,血压110/70 mm Hg (1 mm Hg=0.133 kPa),贫血貌,咽无充血,心肺未见异常,双乳不涨,子宫复旧好,宫底脐上一指,外阴左侧未见异常,右侧大阴唇下2/3隆起,可触及5 cm ×5 cm大小的肿物,触痛,边界清,质中,无明显波动感,白细胞8.7×109/L,中性粒80%,血红蛋白78 g/L(出院时74 g/L),血小板凝血四项、盆腹腔B超均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在处女膜缘外侧行穿刺术,抽出暗红色血1 ml,拔出注射器后针眼处冒暗红色血,张力较大,考虑巴氏腺血肿,局麻后在处女膜缘根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切开2 cm,挤压出5 cm ×4 cm凝血块,直接闭合血肿腔隙,逐层缝合。术后体温恢复正常,24日起又觉外阴肿胀发热,体温高达39℃,自行抗炎治疗无效,25日来院,查体见右侧大阴唇处恢复良好,左侧大阴唇下2/3隆起,颜色发紫,触痛,触及4 cm ×4 cm肿物,边界不清,无明显波动感,考虑左巴氏腺血肿,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在静脉麻醉下行血肿切开,挤出血块,封闭基底,造口,纱条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当日下午体温正常,次日换药,2 d后坐浴,1周复查恢复良好。讨论外阴部血肿发生的原因多为分娩损伤及手术损伤,胎儿娩出过快或手术损伤血管致血液局部积聚形成;缝合止血不彻底;宫颈裂伤,子宫侧壁不完全破裂累及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液积聚;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受损,或产后一过性低血压,伤口出血不明显,缝扎止血不彻底,待血压回升,伤口重新出血形成血肿[1]。外阴静脉无静脉瓣,与盆腔内大量静脉自由吻合,因此损伤后血液不能外流而形成局部大血肿[2]。妊娠期间盆腔组织充血,分娩中当胎儿下降扩张阴道时可造成深部血管断裂出血,由于该处的皮肤黏膜仍然完整,血液不能外流而积存于局部,逐渐肿大而形成[3]。本例产妇产时进展顺利,未经任何处理凝血功能正常,中度贫血,右侧为产后4d发生,可以认为与产时第二产程过快有关联,但左侧相继发生,原因不明,值得探讨。
作者:范红芳;蔡银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蒂腓肠肌皮瓣在修复跟腱和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小腿跟腱和皮肤缺损患者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试验组患者的伤口一期愈合率和膝髁关节正常活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中出院后再次发生跟腱断裂、需二次手术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佳、安全性高、简单易行,且不需二次手术,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对于外科患者而言,手术前出现焦虑的状态是普遍的现象,焦虑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症状,给患者造成痛苦的同时也会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与调养,因此,在手术前稳定生命体征,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焦虑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有些抗焦虑药物能缓解焦虑,如使用镇静剂等,但是这些药物的使用往往会伴随着不良反应,这通常就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补充和替代医疗( CAM )在美国和欧洲各国正在逐渐盛行[1],Wang等[2]发现,在手术患者中57%会选择使用CAM ,这些方法包括按摩、针灸、药效食品、药草、香料按摩、脊椎按摩疗法、维生素疗法等,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使用CAM治疗,35%的人愿意将放松疗法作为麻醉护理。 CAM的逐渐盛行主要由于其具备如下优势;(1)非药物、因此较少或没有不良反应;(2)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容易理解和接受;(4)面对不断上涨的医药费,这种方法更廉价;(5)其他原因。针对这些非药物疗法,目前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音乐疗法、精油、按摩疗法对减轻焦虑的作用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这三种疗法在手术焦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如下。
作者:于萍;王会雪;杨双玲;高淑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乌司他丁、抑肽酶在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和用血量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体外循环( 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切皮前静注氨甲环酸50 mg/kg患者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20000 U/kg患者各66例为A组与B组。回顾性选取2000至2003年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且切皮前静注抑肽酶50000 U/kg患者66例作为C组。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24 h心包及纵隔出血量。结果3组心包及纵隔引流量、红细胞输入量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 前应用氨甲环酸、乌司他丁、抑肽酶均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氨甲环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乌司他丁和抑肽酶,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优化医疗资源。
作者:王振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虹膜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中的图像特征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 CRVO)患者100例,其中A组为缺血性CRVO患者52例,B组为非缺血性CRVO患者48例,选择同期100例健康眼为C组,进行裂隙灯与虹膜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C组与B组虹膜血管造影为不显影,呈色素遮蔽荧光。 A组部分病例显影:10~20 s瞳孔缘或虹膜表面出现荧光,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血管形态被渗漏荧光遮挡,边界不清。结论虹膜血管造影可以发现裂隙灯难以显示的轻微虹膜病变,有利于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早期发现新生血管,积极避免致盲眼病。
作者:吴宇平;岑志敏;钟丘;苏定旺;刘浇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老年人躯体生活自理状况及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 The 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 )”,简称SF-36测评问卷进行评测。结果结果显示SF-36各维度在躯体生活自理状况功能低下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保持基本躯体生活自理状况良好对于老人的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者:刘雯凤;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效果。方法120例在我科接受手术的乳腺癌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于前者所施加的护理是我科近期实行的患者个体化的护理。统计其出院后的生活品质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驱体功能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6.00%,对照组为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 P <0.05)。结论对乳腺癌的女性开展的个体化全程护理,可以帮助其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尽管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其5年生存率仅14.1%。统计资料[1]显示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Ⅰa 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0%,而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以下,由此可见肺癌早期诊断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肺癌早期诊断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张立国;刘广杰;赵俊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急诊科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90例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护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另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入院前2组SAS及SDS评分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1 d及3 d后,试验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急诊科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了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占绘华;樊丹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肿胀性脱髓鞘性病变( 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或称为脱髓鞘性假瘤( demyelinating monofocal pseudotumor lesion ),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特殊的脱髓鞘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CNS 炎性假瘤中的一种[1]。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有明显占位效应及水肿的病灶[2],容易被误诊为颅内肿瘤而进行不必要的放疗甚至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易被误诊的疾病之一[1],多数患者确诊需要借助病理活检。但该法为有创性检查,不宜推广,因此通过影像学新技术应用及新经验积累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成为一项重要医学课题。
作者:丰惠;刘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查找适用于研究百日咳发病率和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探讨邯郸市百日咳的气象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72至2010年邯郸市百日咳疫情资料、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采用EpiData 3.0进行“双重录入”,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象参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本组气象因子数据容差小为0.014,方差膨胀因子大达69.998。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百日咳月发病率与月小型蒸发量、月平均风速、月日照时数之间均呈正相关( P <0.01)。计划免疫之前百日咳月发病率呈三次模型曲线,之后呈倒数模型曲线。百日咳月发病率与月平均风速之间得到曲线拟合方程Y^=-0.227+0.186X+0.019X2。气象参数的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显示,本文中的气象参数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做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5.326+0.461Z2( P <0.01)。结论邯郸市10个气象参数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月平均风速是影响百日咳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邯郸市百日咳月发病率的模型曲线在计划免疫前后各不相同,气象因素对百日咳发病的影响在总的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很小。
作者:赵鲜芝;李燕霞;王洪;果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AMI患者90例,按密封信封法将纳入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行PCI治疗,观察组给予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2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CE)发生率、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TIMI 3级血流、TIMI 3级开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及脑卒中发生,少量出血事件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MACE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可使AMI患者更早获得TIMI 3级血流,改善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使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林庚海;邓节喜;阮发晖;窦燕;陈晓晴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男,42岁。主因外伤后17 d右颞部伤口溢脓于2013年4月就诊。患者于17 d前被人用锤击伤右颞部,当时伤口污染较重,右眶颞部塌陷,眼球无明显受限,急给予清创,以过氧化氢溶液、庆大霉素彻底冲洗伤口后,给予缝和,并查眼眶部CT示右眶外侧壁粉碎性骨折。由于无功能受限,骨折不再特殊复位处理。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每天伤口换药,7 d拆线后出院,伤口愈合好。10 d后,患者右颞部伤口处溢脓,眶部泪腺疼痛,轻度溢泪,眶外上方肿胀、触疼,上眼睑红肿,轻度下垂,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考虑外伤后急性泪腺炎化脓,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并以纳米银彻底冲洗伤口及脓腔,以纳米银浸湿引流条引流,隔日换药,脓腔渐缩小,6 d后愈和,眼睑水肿消退,患眼泪腺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溢泪症状消失,后再无复发。
作者:田英利;王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漏斗胸是儿童常见的胸壁畸形,其发病率为0.1%~0.3%,因胸骨中下段及两侧肋软骨向下凹陷而形成漏斗状。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凹陷的胸骨逐渐压迫心脏和肺,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进而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手术矫治成为治疗首选。传统手术治疗,创面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1998年美国医生Nuss报道了在胸腔镜辅助下,行矫形板置入胸骨抬举术,使漏斗胸的治疗进入微创时代。传统Nuss手术需要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我院开展改良的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39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山;郑三龙;刘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和健康孕妇的尿碘浓度变化。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和分娩的重度子痫孕妇40例作为观察组以及20例同期健康的孕妇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通过Sandell-Kolthoff反应法进行尿碘检测。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尿中碘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 P <0.05)。观察组患者血镁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子痫前期患者尿碘和血镁浓度成正相关性( P <0.05)。健康孕妇尿碘和血镁浓度无相关性。结论尿碘检测可快速、低价分析患者低碘程度,对子痫前期患者的预测以及补碘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伯卿;宋群英;张聪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