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绘华;樊丹娜
目的:探究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效果。方法120例在我科接受手术的乳腺癌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于前者所施加的护理是我科近期实行的患者个体化的护理。统计其出院后的生活品质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驱体功能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6.00%,对照组为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 P <0.05)。结论对乳腺癌的女性开展的个体化全程护理,可以帮助其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96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血脂康0.6 g,2次/d;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3个月随访,肝酶(ALT)、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hs-CRP、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血糖、ALT、TC、LDL、HDL、TG、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对照组肝酶升高及新发糖尿病较多,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LDL、TC、TG、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HDL较治疗前升高( P <0.05),hs-CRP、LDL、T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观察组HDL高于对照组, T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样有效,血脂康对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优于阿托伐他汀,更加安全。
作者:崔芳;张萌;王军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母儿及分娩的影响。方法记录81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孕前体重指数、产前体质指数,观察不同体质指数组及孕期增重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产程阻滞及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前消瘦组和正常组( P <0.01)。产前BMI≥28 kg/m2时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I<28 kg/m2各组( P <0.05);BMI≥30 kg/m2时产程阻滞、剖宫产发生率显著增高。孕期体重增加≥15 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05),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在增重超过20 kg的孕妇中明显升高( P <0.05或P <0.01)。随孕前、产前体质指数增大、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前、产前体质指数过高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是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作者:路春梅;孙燕;侯雪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长时间储存的试剂稳定性下降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保证试剂质量提高血液安全。方法对同一批试剂进行不同温度条件储存,测定其稳定性有无差异用来揭示试剂储存温度对试剂质量有无影响。结果长时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储存的试剂稳定性有较大差异。结论日常储存试剂的冰箱(平开门)在拿取存放的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长时间储存对试剂的质量影响较大。
作者:薛文颖;王瑞丽;张燕;刘宁;鞠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分析细菌感染性眼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54例细菌感染性眼病患者的眼部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5154例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3038例占58.94%。占前10位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始终占据首位,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结论细菌感染性眼病的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应及时动态监测其菌属及耐药性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凤梅;许娜;李金凯;李霞;孙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16例ICU患者按有无压疮发生分为对照组127例和观察组89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体温、APTT、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46岁、住院时间>14 d、体温>37℃、APTT>44 s、血红蛋白>150 g/L以及白蛋白<35 g/L均为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压疮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赵翠翠;石健;范丽辉;郑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在孕早期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的社会支持及情绪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感染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在孕早期采用集体心理治疗,分别在孕9周及孕1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社会支持量表各项评分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在孕早期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实行集体心理治疗有利于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张培;王立峰;陈素霞;杜义敏;程月红;张刚;冯莉;徐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女,26岁,孕1产1,宫内孕37周,于2013年12月6日顺娩一男活婴,重3050 g,总产程7 h,第二产程21 min ,未侧切,胎盘胎膜剥离完整,产时出血300 ml,产后常规阴道检查,宫颈阴道无裂伤,会阴一度裂伤1.5 cm,可吸收线缝合,产后3 d未见异常出院。12月20日自觉发热,外阴肿胀疼痛,便意频,不能坐,体温38.5℃,自行开塞露入肛后排出大便少许,静脉滴注头孢曲松4.0 g,口服扑热息痛1片后仍发热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6℃,血压110/70 mm Hg (1 mm Hg=0.133 kPa),贫血貌,咽无充血,心肺未见异常,双乳不涨,子宫复旧好,宫底脐上一指,外阴左侧未见异常,右侧大阴唇下2/3隆起,可触及5 cm ×5 cm大小的肿物,触痛,边界清,质中,无明显波动感,白细胞8.7×109/L,中性粒80%,血红蛋白78 g/L(出院时74 g/L),血小板凝血四项、盆腹腔B超均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在处女膜缘外侧行穿刺术,抽出暗红色血1 ml,拔出注射器后针眼处冒暗红色血,张力较大,考虑巴氏腺血肿,局麻后在处女膜缘根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切开2 cm,挤压出5 cm ×4 cm凝血块,直接闭合血肿腔隙,逐层缝合。术后体温恢复正常,24日起又觉外阴肿胀发热,体温高达39℃,自行抗炎治疗无效,25日来院,查体见右侧大阴唇处恢复良好,左侧大阴唇下2/3隆起,颜色发紫,触痛,触及4 cm ×4 cm肿物,边界不清,无明显波动感,考虑左巴氏腺血肿,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在静脉麻醉下行血肿切开,挤出血块,封闭基底,造口,纱条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当日下午体温正常,次日换药,2 d后坐浴,1周复查恢复良好。讨论外阴部血肿发生的原因多为分娩损伤及手术损伤,胎儿娩出过快或手术损伤血管致血液局部积聚形成;缝合止血不彻底;宫颈裂伤,子宫侧壁不完全破裂累及子宫动脉及其分支,血液积聚;凝血功能障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受损,或产后一过性低血压,伤口出血不明显,缝扎止血不彻底,待血压回升,伤口重新出血形成血肿[1]。外阴静脉无静脉瓣,与盆腔内大量静脉自由吻合,因此损伤后血液不能外流而形成局部大血肿[2]。妊娠期间盆腔组织充血,分娩中当胎儿下降扩张阴道时可造成深部血管断裂出血,由于该处的皮肤黏膜仍然完整,血液不能外流而积存于局部,逐渐肿大而形成[3]。本例产妇产时进展顺利,未经任何处理凝血功能正常,中度贫血,右侧为产后4d发生,可以认为与产时第二产程过快有关联,但左侧相继发生,原因不明,值得探讨。
作者:范红芳;蔡银素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这些由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对人类生命质量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具危害的慢性疾病[1]。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是老年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我科从2011年3月开始开展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金天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1至2013年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结果2011至2013年共检测1537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出HBV感染期者498名,占全部人员的3.24%;男性HBV感染率高于女性( P <0.05),男性易感者构成比高于女性( P <0.05)。30~39岁年龄段HB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达到4.72%,20~29岁易感者比例高达到36.01%。结论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的感染率较高,对于20~39岁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对于HBV感染者及时调离不宜从事的岗位。
作者:刘伟;姚向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评估椎动脉的狭窄率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狭窄率测量的方法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 NASCET )标准,临床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并对所有病例行短期随访。结果术后造影显示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小于20%。 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6个月临床随访中,18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结论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建岭;靳宗伟;赵霞;张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 ,BIS)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记录20例患者80次治疗中麻醉前、MECT前即刻、脑电图上显示抽搐消失时、苏醒后的BIS值。同时记录脑电图上的抽搐时间和阻断血流的右臂的肌肉抽搐时间。结果患者术前BIS值与年龄和病情程度无相关性( r =-0.2, P >0.05;r =-0.1, P >0.05)。运动抽搐时间和EEG抽搐时间与治疗前即刻的BIS值呈正相关( r =0.4, P<0.05;r =0.5, P <0.05)。结论术前BIS值与病情程度无关,治疗前即刻的BIS值可以作为预测发作时间长短的指标。
作者:田长征;董慧领;郝雪莲;魏砚砚;周长浩;尹晓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联合中药制剂对糖尿病足患者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1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抗炎、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组(A组)55例采取股动脉加压灌注方法给予活血化瘀联合中药制剂,股动脉注射组(B组)55例采取股动脉注射单一西药制剂。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用股动脉加压灌注联合中药制剂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较简便,股动脉注射西药制剂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赵翠华;王俊霞;钱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男,42岁。主因外伤后17 d右颞部伤口溢脓于2013年4月就诊。患者于17 d前被人用锤击伤右颞部,当时伤口污染较重,右眶颞部塌陷,眼球无明显受限,急给予清创,以过氧化氢溶液、庆大霉素彻底冲洗伤口后,给予缝和,并查眼眶部CT示右眶外侧壁粉碎性骨折。由于无功能受限,骨折不再特殊复位处理。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每天伤口换药,7 d拆线后出院,伤口愈合好。10 d后,患者右颞部伤口处溢脓,眶部泪腺疼痛,轻度溢泪,眶外上方肿胀、触疼,上眼睑红肿,轻度下垂,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考虑外伤后急性泪腺炎化脓,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并以纳米银彻底冲洗伤口及脓腔,以纳米银浸湿引流条引流,隔日换药,脓腔渐缩小,6 d后愈和,眼睑水肿消退,患眼泪腺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溢泪症状消失,后再无复发。
作者:田英利;王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肿胀性脱髓鞘性病变( 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或称为脱髓鞘性假瘤( demyelinating monofocal pseudotumor lesion ),是中枢神经系统一种特殊的脱髓鞘疾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CNS 炎性假瘤中的一种[1]。在CT及MRI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有明显占位效应及水肿的病灶[2],容易被误诊为颅内肿瘤而进行不必要的放疗甚至手术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易被误诊的疾病之一[1],多数患者确诊需要借助病理活检。但该法为有创性检查,不宜推广,因此通过影像学新技术应用及新经验积累以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成为一项重要医学课题。
作者:丰惠;刘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男,92岁,2004年10月因“冠心病、持续房颤、心功能不全”,口服地高辛0.125 mg/d及扩冠等药物治疗,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min。既往患脑梗死、重度痴呆等多种疾病,长期卧床、鼻饲。2012年5月患者病情恶化,诊断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肠麻痹、胃潴留,经抗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禁食、胃肠减压、利尿等抢救后,病情稳定,期间曾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正常。2012年10月患者再次发生肺部感染,伴少尿、肾功受损、心衰加重,给予反复更换抗感染药(曾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莫西沙星、卡泊芬净)及加强利尿(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药物治疗,病情未缓解。为避免食物反流误吸,将鼻饲方法由原来的定时人工推注法改为高压滴注法(营养液滴注速度为100 ml/h )。2013年1月11日患者口腔中溢出较多营养液,护士吸痰时也发现混有少量营养液。当时患者憋喘严重,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喘鸣音。经静脉应用喘定、西地兰、甲泼尼龙及禁食、胃肠减压等抢救后,憋喘逐渐改善。但心率无明显减慢,波动在120~140次/min,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次给予小壶入西地兰(0.1 mg/次),4 d内西地兰用量共0.6 mg。1月14日化验地高辛血药浓度明显增高(>5 ng/ml,正常值0.8~2.2 ng/ml),诊断地高辛中毒。经停用地高辛及西地兰3d后,症状明显改善,心率降至68~90次/min。复查地高辛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见表1。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言语不清,右眼睑下垂9 d”于2013年5月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缘于9 d前与人交谈时出现舌头发硬,持续数秒钟缓解,发作两次,8d前出现双眼流泪,右眼睑下垂,可间断缓解,于外院查颅脑MRI示右侧颞叶及双侧额叶深部脑白质散在缺血灶,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输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4 d前出现吞咽困难,休息后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神经内科。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史1年,预激综合征病史6个月。入院检查:T 36.3℃,P 64次/min,R 17次/min, Bp 130/87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额纹对称,眼睑无水肿,右眼睑下垂,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鼻唇沟对称。颈软,无抵抗。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均阴性。入院后查:重复频率电刺激:双面神经(眼轮匝肌记录)低频可见衰减现象。颅脑 MRA:基底动脉小开窗畸形。胸腺CT(图1):(1)左前纵隔内软组织结节(大小1.77 cm ×1.32 cm,CT值约29 Hu);(2)两侧胸膜轻度增厚;(3)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心电图:预激综合征。入院诊断:(1)重症肌无力;(2)胸腺瘤;(3)支气管哮喘;(4)预激综合征;(5)脑梗死;(6)高血压2级。于2013年5月13日转入我科拟行手术治疗,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患者于2013年5月20日自觉肌无力症状加重,出现吞咽困难,严重时饮水亦受影响。经全院会诊考虑可行手术治疗,术前可试验性应用新斯的明治疗。于2013年5月22日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拮抗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平稳,未出现哮喘发作。于2013年5月24日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于升主动脉左方找到大小2 cm ×2 cm ×3 cm质硬胸腺瘤,切除后完全清理剩余胸腺组织及周围心膈角脂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抗炎、化痰、抑酸、补液等综合治疗,患者右眼睑下垂及吞咽困难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未发生MG危象。病理诊断(图2):B2型胸腺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 a (-), CD20(-),CD3(+),CD4(+),CD5(+),CD8(+),CD99(+),CK19(+),CK5/6(+),CK7(-),EMA(-), Ki-67(+70%),TdT(+)。于2013年5月26日10∶30突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8次/min),急请心内科会诊,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 mg缓慢静推后转复成窦性心律。于2013年5月26日16∶00突发胸闷、气促,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考虑支气管哮喘发作,给予多索茶碱0.2 g入液静脉滴注后好转,并持续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 )1吸,1次/d。于2013年6月2日,术后第9天,患者右眼睑下垂及吞咽困难症状较术后前几日加重,遂起始给予溴吡斯的明30 mg,2次/d,口服,并逐渐加量至90 mg,2次/d,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明显改善,吞咽困难较前减轻,于2013年6月10日好转出院。出院后第7天随访,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消失,进硬食存在吞咽困难,溴吡斯的明剂量调整为60 mg,每6小时1次,(因90 mg,2次/d胃肠道反应严重),持续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 )1吸,1次/d,未见哮喘发作。
作者:刘欣;王连云;和宇峥;石彦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蒂腓肠肌皮瓣在修复跟腱和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小腿跟腱和皮肤缺损患者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试验组患者的伤口一期愈合率和膝髁关节正常活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中出院后再次发生跟腱断裂、需二次手术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佳、安全性高、简单易行,且不需二次手术,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老年人躯体生活自理状况及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 The 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 )”,简称SF-36测评问卷进行评测。结果结果显示SF-36各维度在躯体生活自理状况功能低下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保持基本躯体生活自理状况良好对于老人的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者:刘雯凤;陈长香;李淑杏;马素慧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