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观察

张建岭;靳宗伟;赵霞;张立新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评估椎动脉的狭窄率及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狭窄率测量的方法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研究组( NASCET )标准,临床体征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并对所有病例行短期随访。结果术后造影显示椎动脉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率小于20%。 NIHS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6个月临床随访中,18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结论脑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外科常见的疾病,由于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内,且多数位于上纵隔内,常与大血管、心包、气管、食管、迷走神经、肺等器官关系密切。故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的治疗情况和恢复效果均受到并发症的影响。因此,治疗护理中的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在我院手术的4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及护理体会,给予及时观察及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王令焕;刘大响;徐梅;王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者的作用观察

    目的:探究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的效果。方法120例在我科接受手术的乳腺癌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于前者所施加的护理是我科近期实行的患者个体化的护理。统计其出院后的生活品质和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驱体功能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6.00%,对照组为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 P <0.05)。结论对乳腺癌的女性开展的个体化全程护理,可以帮助其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凌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16例ICU患者按有无压疮发生分为对照组127例和观察组89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体温、APTT、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46岁、住院时间>14 d、体温>37℃、APTT>44 s、血红蛋白>150 g/L以及白蛋白<35 g/L均为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压疮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赵翠翠;石健;范丽辉;郑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改良 Nuss 手术矫治儿童漏斗胸临床观察

    漏斗胸是儿童常见的胸壁畸形,其发病率为0.1%~0.3%,因胸骨中下段及两侧肋软骨向下凹陷而形成漏斗状。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凹陷的胸骨逐渐压迫心脏和肺,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进而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手术矫治成为治疗首选。传统手术治疗,创面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1998年美国医生Nuss报道了在胸腔镜辅助下,行矫形板置入胸骨抬举术,使漏斗胸的治疗进入微创时代。传统Nuss手术需要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我院开展改良的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39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山;郑三龙;刘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药制剂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糖尿病足及护理

    目的:观察联合中药制剂对糖尿病足患者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1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抗炎、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组(A组)55例采取股动脉加压灌注方法给予活血化瘀联合中药制剂,股动脉注射组(B组)55例采取股动脉注射单一西药制剂。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用股动脉加压灌注联合中药制剂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较简便,股动脉注射西药制剂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赵翠华;王俊霞;钱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急诊科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急诊科患者家属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90例患者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护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另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入院前2组SAS及SDS评分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入院1 d及3 d后,试验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急诊科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提高了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占绘华;樊丹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同部位不同年龄手术患者全麻后导尿苏醒期躁动观察与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手术部位相同的不同年龄段患者,全身麻醉后导尿,苏醒期发生躁动程度的不同,总结不同年龄段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规律。方法120例因上肢骨折行内固定术并于全身麻醉后导尿的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儿童组、青壮年组、老年组,每组40例。比较3组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分值。结果尽管手术部位相同,但是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全身麻醉后导尿苏醒期的躁动分值是不一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同手术部位不同年龄段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导尿,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青壮年组、老年组、儿童组。

    作者:汪海滨;董静;于晋辉;张笑颜;李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营养代谢及终点事件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96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服用血脂康0.6 g,2次/d;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3个月随访,肝酶(ALT)、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三酰甘油(TG),hs-CRP、终点事件。结果治疗前2组血糖、ALT、TC、LDL、HDL、TG、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对照组肝酶升高及新发糖尿病较多,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LDL、TC、TG、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5),HDL较治疗前升高( P <0.05),hs-CRP、LDL、T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观察组HDL高于对照组, TG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症同样有效,血脂康对于患者营养代谢的影响优于阿托伐他汀,更加安全。

    作者:崔芳;张萌;王军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日常生活能力与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日常生活能力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采取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日常生活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500名60岁以上的唐山市老年人进行评测。结果日常生活能力下降316名占21.1%,障碍211名占14.1%。日常生活能力对scl-9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显著,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者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较差,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应引起关注。

    作者:杨巾俪;陈长香;李淑杏;田苗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金天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这些由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对人类生命质量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慢性阻塞性肺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成为当今全球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具危害的慢性疾病[1]。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是老年人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我科从2011年3月开始开展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金天格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降钙素原对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诊断的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78例重症肺炎患者在发病或入院第1、3、5天抽取静脉血行PCT检测,PCT检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患者入院第1、3、5天和出院或死亡时的PCT水平水平,分析患者各PCT水平和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指标的关系。预后指标包括死亡、使用呼吸机、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存活组第3、5天和转科或死亡时PCT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组第1天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的增高,重症肺炎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比例增高,病死率亦增高趋势,抗生素使用时间及需要住院时间也延长。结论动态监测PCT有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且对于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金阁;雷建华;闫书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多种培训形式对提高新上岗护士长管理能力的作用

    目的:探讨新上岗护士长的培训方法。方法对13名新上岗护士长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临床管理实践技能培训、导师跟班指导工作、参加医院护理部质控管理活动等多种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利用我院护士长管理工作考核标准10个方面进行评价;调查患者对新上岗护士长所在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访谈新护士长所在科室医生、护士对护士长工作的认可情况。结果13名新上岗护士长病区管理工作10个方面质控平均分数及患者满意度在上岗后6个月均达到合格水平;其中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培训、教学科研、行政管理5各方面上岗后6个月与上岗后1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危重症患者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消毒隔离、安全管理、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上岗后6个月与上岗后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访谈新护士长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应急事件处理、决策能力等得到了医生及护士的认可。结论多种培训形式是新护士长提升管理理论和技能的有效途径,新护士长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作者:李来有;康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唐山市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1至2013年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结果2011至2013年共检测1537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出HBV感染期者498名,占全部人员的3.24%;男性HBV感染率高于女性( P <0.05),男性易感者构成比高于女性( P <0.05)。30~39岁年龄段HB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达到4.72%,20~29岁易感者比例高达到36.01%。结论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的感染率较高,对于20~39岁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对于HBV感染者及时调离不宜从事的岗位。

    作者:刘伟;姚向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认知行为训练对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

    目的:认知行为训练对ICU护士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对象为在ICU工作的护理人员146名。对所有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的护士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了解程度和阻碍护士认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因素。针对护士的不同层次特点进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认知行为训练,观察护士认知行为训练前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治疗时间。结果年龄越大、文化水平程度越高、职称越高、护龄越大的护士,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了解程度越高,分别于同组其他层次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越小、文化水平程度越低、职称越低、护龄越短的护士,在科室没有操作流程墙报或强化学习提醒、缺乏操作规范性和严谨性、缺乏责任感、工作懈怠、对护理内容不熟悉、没有参加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无菌操作不严格、工作量大造成粗心、忽略必要操作等方面不完善的例数越多,分别于同组其他层次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护士进行认知行为训练后,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P <0.05)。结论认知行为训练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护士更好的学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缩短不同年资护士的差异,有效落实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

    作者:蔡凯芳;王小梅;刘侠;雷小红;詹先萍;唐雪花;周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孕早期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在孕早期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的社会支持及情绪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感染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在孕早期采用集体心理治疗,分别在孕9周及孕1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社会支持量表各项评分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在孕早期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实行集体心理治疗有利于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张培;王立峰;陈素霞;杜义敏;程月红;张刚;冯莉;徐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细菌感染性眼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细菌感染性眼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54例细菌感染性眼病患者的眼部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5154例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3038例占58.94%。占前10位的细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始终占据首位,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结论细菌感染性眼病的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应及时动态监测其菌属及耐药性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凤梅;许娜;李金凯;李霞;孙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尽管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其5年生存率仅14.1%。统计资料[1]显示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Ⅰa 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0%,而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以下,由此可见肺癌早期诊断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肺癌早期诊断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张立国;刘广杰;赵俊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孕妇不同体重指数及体重增长对母儿及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母儿及分娩的影响。方法记录81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的身高、体重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计算孕前体重指数、产前体质指数,观察不同体质指数组及孕期增重组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孕前超重或肥胖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产程阻滞及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前消瘦组和正常组( P <0.01)。产前BMI≥28 kg/m2时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I<28 kg/m2各组( P <0.05);BMI≥30 kg/m2时产程阻滞、剖宫产发生率显著增高。孕期体重增加≥15 kg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剖宫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05),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的发生率在增重超过20 kg的孕妇中明显升高( P <0.05或P <0.01)。随孕前、产前体质指数增大、孕期体重增加,新生儿体重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孕前、产前体质指数过高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是妊娠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作者:路春梅;孙燕;侯雪晶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慢性盆腔炎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宫腔内药物注射、抗菌素侧穹窿封闭及超短波下腹部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40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成3组,治疗组采用宫腔内药物注射,观察组采用抗生素侧穹窿封闭,对照组采用采用超短波下腹部理疗,观察3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 P <0.05)。结论宫腔内药物注射、抗生素侧穹窿封闭及超短波下腹部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均有效,而宫腔内药物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更显著。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染料木黄酮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大豆中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种,即大豆甙类( daidzin )、染料木甙类( genistin )、黄豆甙类(glycitin),其中又以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含量多,活性强,其化学名为4,5,7-三羟基异黄酮。研究表明genistein作为天然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雌激素样作用、抗雌激素样作用、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周期等,近年来因其显著的防癌抗癌效果而倍受关注[1-3]。国内外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genistein在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而肿瘤血管生成几乎存在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每一步中,因此genistein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3]。其机制和作用途径综述如下。

    作者:王巧焕;赵素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