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国;刘广杰;赵俊敏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采取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198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16例,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组16例和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182例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包括术前麻醉评估,麻醉计划的制定,术中更改手术方式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术中液体以及血液制品的管理,新生儿的管理等。结果182例非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采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164例,因阴道出血急诊手术采用全麻18例。1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因3次剖宫产术后胎盘植入穿透膀胱2例,行子宫切除及外科协助行膀胱修补术,因胎盘植入面积过宽行子宫切除术3例,其余全部成功保留了子宫。所有患者无1例死亡,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术前做到正确评估,充分准备;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关键,虽然椎管内麻醉能完成手术,但多学科联合手术时全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白耀武;杨俊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是甲状腺外科常见的疾病,由于肿大的甲状腺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内,且多数位于上纵隔内,常与大血管、心包、气管、食管、迷走神经、肺等器官关系密切。故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的治疗情况和恢复效果均受到并发症的影响。因此,治疗护理中的关键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在我院手术的4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及护理体会,给予及时观察及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报告如下。
作者:王令焕;刘大响;徐梅;王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蒂腓肠肌皮瓣在修复跟腱和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小腿跟腱和皮肤缺损患者4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试验组患者的伤口一期愈合率和膝髁关节正常活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中出院后再次发生跟腱断裂、需二次手术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跟腱及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佳、安全性高、简单易行,且不需二次手术,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代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联合中药制剂对糖尿病足患者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11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及抗炎、局部换药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股动脉加压灌注治疗组(A组)55例采取股动脉加压灌注方法给予活血化瘀联合中药制剂,股动脉注射组(B组)55例采取股动脉注射单一西药制剂。结果 A组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B组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用股动脉加压灌注联合中药制剂方法治疗糖尿病足较简便,股动脉注射西药制剂方法疗效显著。
作者:赵翠华;王俊霞;钱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对于外科患者而言,手术前出现焦虑的状态是普遍的现象,焦虑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症状,给患者造成痛苦的同时也会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与调养,因此,在手术前稳定生命体征,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焦虑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有些抗焦虑药物能缓解焦虑,如使用镇静剂等,但是这些药物的使用往往会伴随着不良反应,这通常就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补充和替代医疗( CAM )在美国和欧洲各国正在逐渐盛行[1],Wang等[2]发现,在手术患者中57%会选择使用CAM ,这些方法包括按摩、针灸、药效食品、药草、香料按摩、脊椎按摩疗法、维生素疗法等,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使用CAM治疗,35%的人愿意将放松疗法作为麻醉护理。 CAM的逐渐盛行主要由于其具备如下优势;(1)非药物、因此较少或没有不良反应;(2)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容易理解和接受;(4)面对不断上涨的医药费,这种方法更廉价;(5)其他原因。针对这些非药物疗法,目前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音乐疗法、精油、按摩疗法对减轻焦虑的作用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这三种疗法在手术焦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如下。
作者:于萍;王会雪;杨双玲;高淑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分析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的危险因素、临床预后及防治策略。方法22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变化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结果术前伴随的高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高龄、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造影剂剂量是4个独立的CIN危险因素。加强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特别是水化疗法,是目前防治CIN的重要策略。
作者:邢成伟;曹树军;胡硕强;唐学弘;张银;韩兰唐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漏斗胸是儿童常见的胸壁畸形,其发病率为0.1%~0.3%,因胸骨中下段及两侧肋软骨向下凹陷而形成漏斗状。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凹陷的胸骨逐渐压迫心脏和肺,严重影响心肺功能,进而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手术矫治成为治疗首选。传统手术治疗,创面相对较大,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1998年美国医生Nuss报道了在胸腔镜辅助下,行矫形板置入胸骨抬举术,使漏斗胸的治疗进入微创时代。传统Nuss手术需要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过程相对复杂。我院开展改良的Nuss手术治疗儿童漏斗胸39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山;郑三龙;刘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大豆中天然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种,即大豆甙类( daidzin )、染料木甙类( genistin )、黄豆甙类(glycitin),其中又以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含量多,活性强,其化学名为4,5,7-三羟基异黄酮。研究表明genistein作为天然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雌激素样作用、抗雌激素样作用、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周期等,近年来因其显著的防癌抗癌效果而倍受关注[1-3]。国内外的诸多研究已经证实,genistein在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而肿瘤血管生成几乎存在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每一步中,因此genistein抑制血管生成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3]。其机制和作用途径综述如下。
作者:王巧焕;赵素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男,42岁。主因外伤后17 d右颞部伤口溢脓于2013年4月就诊。患者于17 d前被人用锤击伤右颞部,当时伤口污染较重,右眶颞部塌陷,眼球无明显受限,急给予清创,以过氧化氢溶液、庆大霉素彻底冲洗伤口后,给予缝和,并查眼眶部CT示右眶外侧壁粉碎性骨折。由于无功能受限,骨折不再特殊复位处理。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每天伤口换药,7 d拆线后出院,伤口愈合好。10 d后,患者右颞部伤口处溢脓,眶部泪腺疼痛,轻度溢泪,眶外上方肿胀、触疼,上眼睑红肿,轻度下垂,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考虑外伤后急性泪腺炎化脓,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并以纳米银彻底冲洗伤口及脓腔,以纳米银浸湿引流条引流,隔日换药,脓腔渐缩小,6 d后愈和,眼睑水肿消退,患眼泪腺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溢泪症状消失,后再无复发。
作者:田英利;王令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在孕早期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的社会支持及情绪的影响。方法乙肝病毒感染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在孕早期采用集体心理治疗,分别在孕9周及孕16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在社会支持量表各项评分中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评分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在孕早期对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实行集体心理治疗有利于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张培;王立峰;陈素霞;杜义敏;程月红;张刚;冯莉;徐丹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对比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 R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观察组),诺和灵30R组(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分别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4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早、晚餐后2 h血糖(2 h F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数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 R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均有疗效,但诺和锐30降血糖疗效更好、更平稳,尤其对晚餐后2h血糖。并且还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例数和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书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新上岗护士长的培训方法。方法对13名新上岗护士长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临床管理实践技能培训、导师跟班指导工作、参加医院护理部质控管理活动等多种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利用我院护士长管理工作考核标准10个方面进行评价;调查患者对新上岗护士长所在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访谈新护士长所在科室医生、护士对护士长工作的认可情况。结果13名新上岗护士长病区管理工作10个方面质控平均分数及患者满意度在上岗后6个月均达到合格水平;其中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培训、教学科研、行政管理5各方面上岗后6个月与上岗后1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危重症患者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消毒隔离、安全管理、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上岗后6个月与上岗后1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过访谈新护士长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应急事件处理、决策能力等得到了医生及护士的认可。结论多种培训形式是新护士长提升管理理论和技能的有效途径,新护士长能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作者:李来有;康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 CHD)病变程度与脑型钠尿肽( 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hs-CRP)的相关性。方法100例CHD患者和同期32例健康者纳入研究,测定血浆BNP和 hs-CRP含量,分析相关性。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BNP和hs-CRP水平依次下降( P <0.05),同时BNP和hs-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多依次增大( P <0.05)。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心功能级别与BNP和hs-CRP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 BNP及hs-CRP与CHD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患者心脏功能、心肌缺血程度及危险分层的指标。
作者:刘子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究ICU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16例ICU患者按有无压疮发生分为对照组127例和观察组89例,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体温、APTT、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46岁、住院时间>14 d、体温>37℃、APTT>44 s、血红蛋白>150 g/L以及白蛋白<35 g/L均为ICU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压疮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赵翠翠;石健;范丽辉;郑燕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在内镜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倾向的338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38例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倾向的患者中199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均位于胃窦部,符合率为58.88%(199/338),其中伴肠化生133例,伴轻度异形增生43例;伴重度异形增生2例。338例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ylori)阳性率为48.22%(163/338);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H.pylori阳性率为63.82%(127/199)。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和病理诊断及H.pylori感染有一定相关性,掌握镜下表现,采取H.pylori检测、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正确诊断。
作者:胡静;刘润;张莉;张若青;韩占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呈年轻化趋势。为了更好的提高该组患者的生命质量,使其更大程度的作用于社会,我们收集40岁以下宫颈细胞学ASC阳性以上并同时有组织病理对照的病例104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宋永敏;王恩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了解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2011至2013年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乙肝标志物。结果2011至2013年共检测1537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出HBV感染期者498名,占全部人员的3.24%;男性HBV感染率高于女性( P <0.05),男性易感者构成比高于女性( P <0.05)。30~39岁年龄段HBV感染者所占比例高达到4.72%,20~29岁易感者比例高达到36.01%。结论丰南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的感染率较高,对于20~39岁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对于HBV感染者及时调离不宜从事的岗位。
作者:刘伟;姚向晖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言语不清,右眼睑下垂9 d”于2013年5月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缘于9 d前与人交谈时出现舌头发硬,持续数秒钟缓解,发作两次,8d前出现双眼流泪,右眼睑下垂,可间断缓解,于外院查颅脑MRI示右侧颞叶及双侧额叶深部脑白质散在缺血灶,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输液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4 d前出现吞咽困难,休息后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神经内科。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高血压病史1年,预激综合征病史6个月。入院检查:T 36.3℃,P 64次/min,R 17次/min, Bp 130/87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语利,查体合作。头颅无畸形,双侧额纹对称,眼睑无水肿,右眼睑下垂,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鼻唇沟对称。颈软,无抵抗。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均阴性。入院后查:重复频率电刺激:双面神经(眼轮匝肌记录)低频可见衰减现象。颅脑 MRA:基底动脉小开窗畸形。胸腺CT(图1):(1)左前纵隔内软组织结节(大小1.77 cm ×1.32 cm,CT值约29 Hu);(2)两侧胸膜轻度增厚;(3)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硬化。心电图:预激综合征。入院诊断:(1)重症肌无力;(2)胸腺瘤;(3)支气管哮喘;(4)预激综合征;(5)脑梗死;(6)高血压2级。于2013年5月13日转入我科拟行手术治疗,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患者于2013年5月20日自觉肌无力症状加重,出现吞咽困难,严重时饮水亦受影响。经全院会诊考虑可行手术治疗,术前可试验性应用新斯的明治疗。于2013年5月22日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 mg肌内注射拮抗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平稳,未出现哮喘发作。于2013年5月24日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于升主动脉左方找到大小2 cm ×2 cm ×3 cm质硬胸腺瘤,切除后完全清理剩余胸腺组织及周围心膈角脂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抗炎、化痰、抑酸、补液等综合治疗,患者右眼睑下垂及吞咽困难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未发生MG危象。病理诊断(图2):B2型胸腺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 a (-), CD20(-),CD3(+),CD4(+),CD5(+),CD8(+),CD99(+),CK19(+),CK5/6(+),CK7(-),EMA(-), Ki-67(+70%),TdT(+)。于2013年5月26日10∶30突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18次/min),急请心内科会诊,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150 mg缓慢静推后转复成窦性心律。于2013年5月26日16∶00突发胸闷、气促,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考虑支气管哮喘发作,给予多索茶碱0.2 g入液静脉滴注后好转,并持续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 )1吸,1次/d。于2013年6月2日,术后第9天,患者右眼睑下垂及吞咽困难症状较术后前几日加重,遂起始给予溴吡斯的明30 mg,2次/d,口服,并逐渐加量至90 mg,2次/d,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明显改善,吞咽困难较前减轻,于2013年6月10日好转出院。出院后第7天随访,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消失,进硬食存在吞咽困难,溴吡斯的明剂量调整为60 mg,每6小时1次,(因90 mg,2次/d胃肠道反应严重),持续应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50/100μg )1吸,1次/d,未见哮喘发作。
作者:刘欣;王连云;和宇峥;石彦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尽管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其5年生存率仅14.1%。统计资料[1]显示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Ⅰa 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0%,而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以下,由此可见肺癌早期诊断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肺癌早期诊断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张立国;刘广杰;赵俊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